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妇科护理安全 文档.docx

    • 资源ID:81639370       资源大小:32.61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妇科护理安全 文档.docx

    2023年妇科护理安全 文档 病人安全作业指南 一、病人辨识安全作业 (一)目的 1、确保护士正确辨识病人。 2、保证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 (二)适用范围 1、所有门诊、急诊、住院病人均在适用范围内。 2、各种给药、检验、检查、治疗、输血、手术、解释病情等医 疗服务均适用。 (三)安全指引 1病人人院登记时,确保病人登记资料正确,须两名以上查对者。 1)基本资料应来源于病人本身。若病人不能准确回答,可以由病人家属代其回答。 2)登记原始资料时,须两名以上查对者。 3)使用身份证或驾驶执照上的照片进行核对。 4)如使用外语,必要时邀请翻译。 5)护士应正确书写两种以上可用于辨识病人身份的资料于床头卡片上,并与病历核对。床头卡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病历号、所在科室。如果病人有过敏史,须用红笔注明过敏源。若床头卡丢失或被更换,须立即确认病人所有信息的正确性,更换床头卡,并将事件的全过程记入护理记录。 6)条件允许的医院,可为病人佩戴腕带,腕带上标有两种以上可用于辨识病人身份的资料,并与病历一致。佩带腕带时,避开截肢、使用石膏绷带或穿弹力袜的肢体。转入病人时,须两名以上查对者查对腕带上资料,必要寸更换腕带。 7)紧急情况,如意外事故时可在确认身份前实施救治。 无法确定病人身份时,在病历、床头卡和腕带上标注:入院日期、人院时间、性别、特殊的急救号码及“未知身份”的字样。 2、在护理操作执行中和执行后,应核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辨识病人身份的资料。采取主动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提出开放式问题,避免使用闭合式问题,并确保病人或家属准确给予回答。 1)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应由病人自行回答其姓名及至少另外一项个人资料,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床头卡片记录或腕带记录的资料符合,并与所要执行的医疗单据的资料相符。 2)对于无法准确、清楚应答的病人,可由家属或陪伴者叙述 其姓名及至少另外一项个人资料,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腕带记录或床头卡片记录资料符合,并与所要执行的医疗单据的资料相符。 3、在执行侵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前,应以开放式问题引导病人 自行说出姓名及预接受的相关处置名称和部位。 4、输血或血制品前,应由病人自行回答其姓名及至少另外一项项个人资料,并由两名以上查对者查对。为未知身份的病人采集血样时,与腕带上面的信息核对,至少包括特殊的身份号码和性别。 5、产妇和新生儿的辨识 母亲生产前按要求佩戴腕带、设立 床头卡,生产后补充新生儿资料:性别、母亲姓名、出生日期和时间、新生儿病历号。将腕带佩戴于新生儿踝部、上面记录其性别、母亲姓名和病历号、新生儿病历号、出生日期和时间;双胞胎时,须注明双胞胎1和双胞胎2。 6、确保病人腕带上所记录的资料准确、完整。 7、在辨识过程中,如若发现病人的回答与记录资料不符,应停止操作,需要两名以上查对者及时查对,确保二者资料相符后,再予以处置。但也应依据病人危急程度酌情考虑。 8、当出现辨识病人错误时: 1)应立即停止错误处置,并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及时汇报,不得隐瞒。 2)在护理病历中完整汜录所发生事实的经过。 3)相关科室应召开有关此次辨识错误的讨论会,找出原因。 (四)护理指导 1、告知病人准确辨识身份的重要性。 2、告知病人或家属在接受医疗处置之前,应准确、清楚地回答问题。 3、对于佩戴腕带的病人,告知病人或家属佩戴腕带时勿任意移除,以利于身份的辨识。 (五) 记录 1、完成各项处置执行后,正确记录于该病人的病历中。 2、发生辨识病人错误时,应将所发生事实经过准确记录于护理病历中。 二、病人用药安全作业 (一)目标 1、落实正确给药程序。 2、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杜绝给药错误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各种给药方式。包括口服、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外用药、滴眼剂、鼻腔用药、直肠及阴道给药的各种栓剂等。 (三)安全指引 1、查对评估 1)在病人人院时,记录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2)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标准程序备药及给药。 3)备药前需确认药物的品质、有效期。 4)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5)特定药物给药前,需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评估。 6)给药时必须以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识别病人,并需称呼病人全名及称谓,同时核对床头卡或腕带。 2给药观察 1)给药后协助病人服药,药物不应留置在病人处。 2)督促、检查病人按时间用药,避免漏服。 3)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注意毒副作用,必要时遵医嘱监测病人血药浓度,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在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须按要求做好登记,认真核对,给药后保留安瓿。 5)、使用多种药物时,认真查对药物配伍禁忌。 3、存放管理 1)、药物需依其特性储存,维持药物的稳定性及疗效。 2)、静脉输液药物须现配现用。 3)、已开启或配制的未用完的药物,需注明床号、姓名、药物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及时间妥善存放。 4)、治疗室须常规备有所需的输液药品。 5)、具有高危、外形相似的药物,须分开放置,标识明确清晰。 6)、毒麻药品单独存放,每班认真清点,有清点记录。使用后及时登记,有使用记录。 (四)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或家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2、告知病人或家属特殊作用药物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3、出院指导中要告知病人服药时间、方法、注意事项、药物保存方法及变质的辨别方法等。 (五)记录 1、在执行单上记录执行时间、执行人全名;未给药时须注明原因,做好交接班。 2、危重病人给药后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及执行人全名。 3、若用药后有异常反应时,须记录病人状况、相关处理措施及追踪评价结果。 三、病人管路安全作业 (一)目的 1、预防病人在院内发生管路异常滑脱。 2、减少病人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 3、降低病人发生管路滑脱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适用范围 1、放置各种医疗管路的急诊、住院病人。 2、根据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表21)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Scale,SAS)(表2-2)将病人分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防护和指导。 表2-1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 睁眼反应 记分 言语反应 记分 运动反应 记分 自动睁眼 回答正确 遵嘱运动 6 呼唤睁眼 问答错误 刺痛定位 5 刺痛睁眼 语无伦次 躲避刺痛 4 不睁眼 只能发声 刺痛肢曲 不能发声 刺痛肢神 不能活动 1 表22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 分值 描述 定 义 危险躁动 拉拽气管内插管,试图拔除各种导管,翻越床栏,攻击医 护人员,在床上辗转挣扎 非常躁动 需要保护性束缚并反复语言提示劝阻,咬气管插管 躁动 焦虑或身体躁动,经言语提示劝阻可安静 安静合作 安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镇静 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 又迅即入睡 非常镇静 对躯体刺激有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有自主运动 不能唤醒 对恶性刺激无或仅有轻微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 (三)安全指引 评估放置医疗管路的病人是否存在管路异常滑脱的因素。 (1)、病人方面:存在昏迷、澹妄、躁动不安、麻醉未醒、紧张害怕、不舒适、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及配合等。昏迷病人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作为评估标准。 (2)医护方面:存在执行管路固定和约束技术不当,未能有效评估病人舒适的需求,观察护理不到位,医疗护理操作疏忽、动作不当等。 (四)措施 1、针对病人的措施 (1)对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以上和SAS评分5-7分之间的病人,加强监护,必要时进行约束。 (2)对气管切开、插管不适而引起焦虑不安的病人,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需求。 (3)对于躁动、昏迷、谵妄不能合作及试图拔管的病人,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并使用保护性约束, (4)护理指导。(详见健康教育部分) 2、针对医护方面的措施 (1)妥善固定各种管路 1)各种血管通路导管:管路接头部位应紧密连接,旋紧 螺纹接口。导管穿刺点应使用透明敷料粘贴;深静脉导管使用缝线与透明敷料双固定法;PICC导管固定时将导管盘绕成一“S”形弯曲后再固定。输液导管应保持足够长度,防止病人活动引起牵拉导致管路脱出。 2)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气囊内固定,保持气囊压力20-25cmH2O。宽胶布外固定,可采取一侧交叉法固定。寸带外固定,将寸带环绕颈部与气管插管固定。气管切开固定带药松紧适宜,以能容下一指为宜。 3)各种引流管冲洗管:鼻胃管、鼻肠管做好三固定:即吊线固定与鼻部上方,胶布固定于脸颊,别针和皮筋固定于床单位上。造瘘管、T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遵循上固定原则,即导管以缝线固定与皮肤、别针和皮筋固定于床单位上。腹腔冲洗管和双腔负压吸引管遵循三固定原则,即导管在切口部位以缝线固定于皮肤,内套管以缝线固定于外套管 ,导管的敷料外部分以别针固定于床单位上。脑室引流除导管固定外,在头部加戴网罩。每根弓|流管均做好明显标记,标明管道的名称、深度等。 (2)加强巡视 1)各种导管标志明确,经常检查管路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 2)经常检查敷料完整性,若病人多汗、敷料破损、大量渗出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更换敷料时应沿管路走行方向揭去敷料,以免管路脱出。 3)经常检查插管深度,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 4)将生活用品、呼叫器放到病人方便易取的位置,需要时协助病人进食、大小便等。 5)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专人保护管路,避免牵扯引起管路脱出。 6)在搬运和运送病人做各种特殊检查的途中,应妥善固定管路,协助病人活动,防止管路意外脱出。 7)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止痛剂。 8)适当时机给于拔管,避免不必要的拔管时间延长。 (3)做好交接班 1)交接各种血管通路、导管,重点交接穿刺点皮肤情况、插管深度、管路是否通畅、应用药物的情况等。 2)气管插管重点交接插管深度、气囊压力、充气量;机械通气病人交接气道压力以及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 3)各种引流管重点交接引流管部位,插入深度引流液色、质、量,局部有无渗出及病人有无不适主诉等。 3、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1)护士应树立管路安全的观念,掌握管路的固定方法、护理常规、观察要点,以及进行医疗护士操作时避免管路异常滑脱的措施。 (2)护土应掌握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操作程序及与病人、家属沟通的技巧。 (3)护士能对发生管路异常滑脱的病人进行正确评估,并 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发生管路异常滑脱的处理措施 (1)立即通知医生,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必要时重新置管。 (2)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3)做好记录,严格交班,对于存在意外拔管危险因素的病 人,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4)通知科室护士长,并做好病人以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5)分析导致管路意外脱出的内在、外在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五)健康教育 1、对于意识清楚地病人,置管前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作用、所带来的不适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告之拔管的时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2、对于无法言语的病人,建立文字、图表、手势等沟通卡片。 3、指导病人正确带管活动,以免不慎管路滑脱。 4、对于保护性约束病人,要详细向家属及病人解释约束的目的,以取得其理解与合作。 (六)记录 1、记录置管目的、时间、位置、深度、管道通畅情况等内容。 2、记录更换敷料日期、时间、局部皮肤情况。 3、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病人要记录原因、方法及肢体血运情况。 4、使用镇静、止痛剂的病人应评估并记录用药效果和病人的生命体征。 5、若发生管路意外滑脱,应及时记录。内容包括:脱管时间、原因、病人病情变化,重新置管的方法、时间及管道通畅情况,以及置管后病人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等。 6、记录计划拔管的理由和日期、时间。 四、病人防药物外渗安全作业 (一)目的 1、防止病人在院内发生药物外渗,降低由于药物外渗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2、护士、病人及家属能认识到药物外渗影响因素和危害,并可采取适当措施防范药物外渗。 (二)适用范围 所有住院病人均在适用范围内。 (三)安全指引 1、评估新人院病人是否存在导致药物外渗的内外在因素。 (1)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性血管因素:例如小儿、老年病人。 2)病理性血管因素:例如化疗病人、水肿病人。 3)药物因素。 (2)外在危险因素 1)技术因素。 2)药物外渗的观察不到位。 3)环境因素。 4)病人因素。 2、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防止其发生药物外渗。 (1)合理选择血管 1)根据药物选择血管。 2)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合理的静脉使用计划。 3)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刺激性药物的注射选用小 静脉。 4)最好通过中心静脉插管化疗。(2)提高专业技术。 (3)加强责任心。 1)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 2)输注化疗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4)合理使用药物 1)熟悉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2)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5)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化疗病人,化疗前要对病人做好 时性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等。 3、当病人发生药物外渗后,先评估外渗情况,然后采取措施。 (1)对于一般液体引起的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 1)若外渗的为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药液,可以用冰袋冷敷。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若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0、5碘伏或95酒精持续湿敷。 (2)对于腐蚀性较强的药物引起的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 1)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皮下渗液。 2)局部注射无菌的生理盐水以稀释药物,减轻损伤。 3)立即进行局部封闭,局部使用解毒剂。 4)在24小时内给予局部冷敷。 5)涂抹药物,中药湿敷。 6)清创处理,请理疗科会诊。 7)抬高患肢,功能锻炼。 (四)健康教育 1、对静脉输液病人及其陪护者进行有关药物外渗的教育,病人及陪护者应参与防止药物外渗的计划。 2、告知病人及陪护者呼叫器的正确使用。 3、对于血管弹性较差的病人应告知要增加营养。 4、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要求病人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病人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五)记录 病人发生药物外渗要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发生药物外渗的时间、造成此次药物外渗的内外在因素、血管损害程度和部位、处理方法和后期损伤修复情况等。 五、病人防烫伤安全作业 (一)目标 1、避免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发生烫伤。 2、发生护理并发症以后给予及时、准确处理,减少病人的痛苦。 (二)适用范围 采用热疗的住院和急诊病人均适用。 (三)安全指引 1、引起烫伤的危险因素 (1)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 (2)热敷器与皮肤直接接触或用太薄的布包裹热敷器具。 (3)使用时间过长。 (4)不适的用热方法。 (5)用热部位对热较敏感。 (6)用热时间超过30分钟。 (7)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两者差异越大,机体对热刺激反应也越大。 (8)个体差异:年龄(婴幼儿及老年人)、过去的经验及习惯的差异、病人的身体状况、性别(女性对冷热的反应比男性敏感)、人种差异等。 2、局部烫伤程度的评价标准(表24) 表2-4 烫伤分度 分度 损伤深度 临床表现特点 I度 仪表皮外层损伤,未 产生红斑,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 伤及真皮层 痛感 度 表皮和部分真皮损伤 产生水疱,皮肤发红、表面潮湿、肿胀; 疼痛均较I度严重 度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 坏死,皮肤剥落.皮肤呈白色或焦黑,由 均受到破坏 于神经末梢被破坏,一般疼痛反而减轻 3、护理措施 (1)查看医嘱,根据医嘱使用热疗法。 (2)评估病人的病情、意识、心理状态、对温度的敏感性,局部组织循环情况等发生烫伤的危险性。 (3)使用热疗前向病人作详细的解释。 (4)准备用物,将月物携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5)使用前用自己的前臂试温后,再给病人应用。 4、烫伤的预防 (1)对热疗病人要经常巡视,观察热疗局部皮肤的情况。 (2)不断更换热疗疗部位,防止烫伤。 (3)给予护理人员必要的培训。 5、烫伤的护理 (1)一旦病人发生烫伤,立即停止热疗,评估病人生命体征,烫伤程度。 (2)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沟通。 (3)必要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4)根据烫伤程度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度烫伤:将烧烫伤部位置于自来水下轻轻冲洗,或浸于冷水中大约10分钟至不再感觉疼痛为止,如无法冲洗或浸泡,则可用冷敷。伤处未肿胀前,小心脱除饰物、皮带、鞋子及其他紧身衣物。必要时可以使用敷料并加以包扎。 2)度烫伤:用无菌冰盐水或洗必泰冲洗或浸泡烫伤部位,直到疼痛消失,无法冲洗或浸泡的部位则用冷敷。用无菌的纱布将伤处水分擦干。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处并加以包扎以防止感染。如手脚受伤需抬高伤处,减轻肿胀。 3)度烫伤:嘱病人平躺,并将受伤部位垫高(高于心脏)。 详细检查病人有无其他伤害,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勿强行移去粘在伤口出的衣物,必要时可将衣裤剪开。用厚的消毒敷料或干净的布盖在伤处,以保护伤口。不可涂抹任何油膏或药剂。 (5)注意饮食调理。 (6)心理护理。 (四)健康教育 1、与清醒的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解释进行热疗时的注意事项、告知烫伤的预防措施以及发生烫伤的后果。 2、对于意识不清醒的病人,要与家属及照顾者进行沟通,取得配合。 (五)记录 1、治疗完毕后进行记录。内容包括开始用热时间、用热过程病人有无不适、使用部位的反应等。 2、若病人发生烫伤应随时进行动态记录,内容包括:发现时间、发生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病人主诉、生命体征及病人的一般情况、化验指标、烫伤程度的进展等。 六、病人防压疮安全作业 (一)目的 1、识别压疮高危人群,预防和减少住院病人压疮的发生。 2、防止住院病人院外带入的压疮扩大。 3、积极治疗病人的压疮。 4、病人及家属能够认识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配合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适用范围 1、住院和急诊病人。 2、有压疮病人使用压疮分级表格确定分期。 3、无压疮病人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危险分值。 (三)安全指引 1、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临床应用广泛、反映较好的为Waterlow评分表(表2-5)(见附表一)和Braden评分表(表2-6) 表2-6 Braden评分表 内 容 1分 2分 3分 4分 感觉:对压迫相关的不 完全丧失 严重丧失 轻度丧失 未受丧失 适感知 潮湿:皮肤潮湿程度 持续潮湿 十分潮湿 偶尔潮湿 极少发生 活动:身体活动程度 卧床不起 局限于椅 偶可步行 经常步行 运动能力:改变和控 完全不能 严重受限 轻度受限 不受限 制体位能力 营养:摄食情况 非常差 不足够 足够 非常好 摩擦力和剪切力 有危险 潜在危险 无危险 评估值:最高23分,最低6分;15-18分:轻度危险;13-14分:中度危险;10-12分:高度危险;9分以下:极度危险。 2、压疮的评估与分期 I期:皮肤完整,出现局限红斑区,且以手指下压,颜色不会变白。临床上皮肤完整但发红,有的局部疼痛、变硬或软,与周围的组织相比,冰凉或发热。 期:皮肤损伤在表皮或真皮,呈现为一个浅的溃疡,创伤部位为粉红色,或呈现为一个充血性水疱。临床上可看到擦伤、水疱或浅的火山口状伤口等。 期:失去全层皮肤组织,可见皮下脂肪组织,但骨、肌腱或 肌肉尚未暴露。临床上可有不规则形状的深凹,伤口基部与伤口边缘连接处可能有潜行、凹洞,可有坏死组织及渗液,但伤口基部基本无痛感,可见深的火山口状伤口。 期: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外露骨、肌肉和(或)支撑结构(例如:筋膜、肌腱或关节囊),可导致骨髓炎。临床上可见肌肉或骨骼暴露,可有坏死组织,潜行深洞、瘘管、渗出液。 不可分期阶段:失去正常皮肤组织,伤口床被不同颜色的腐肉和(或)痂皮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将腐肉或痂皮充分剥落,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 3、预防压疮的措施 (1)加强营养:良好的膳食是改善病人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的重要条件,包括胃肠功能调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锌等的饮食,精心调剂病人食欲。必要时可以肠内途径与肠外途径相结合补充营养。 (2)减轻局部压迫 1)定时变换体位可防止病人同一部位受到长时间的持续压力。 2)增加身体与支撑面的面积,减少局部的压力,如侧卧成30°. 3)使用电动交替压力床垫、充水床垫、砂床或翻身床等。 4)在骨突处使用软垫、枕头、小海绵垫,并保持体位平衡。 5)使用提单式方法协助病人在床上移动,可使皮肤与床单之间无移动,而通过床单与褥子之间的移动变换病人体位。 6)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3)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1)保持床铺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褶、无碎屑,有分泌物时及时更换。 2)尽可能避免床头抬高超过30°。 3)使用便盆时,禁止拖拉,应抬起病人臀部,将便盆放入。 (4)保护皮肤 1)多汗病人,定时用温水擦洗皮肤,及时更换汗湿的被服。 2)皮肤清洁后,不要用吸收性粉末来改善病人皮肤湿度。 3)如果大小便失禁,则需加强对会阴及肛周皮肤的护理。 4)新型敷料贴于受压部位,可保护皮肤,如使用半透膜敷料、薄的水胶体敷料等。 + (5)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1)应早期给予病人抚摸、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 2)告知病人及家属导致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治疗 压疮的措施等,使其配合工作。 4、治疗原则 (1)治疗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因素。 (2)全身性的支持治疗。 (3)心理护理。 (4)解除局部压迫。 (5)局部伤口治疗。 1)传统法:干燥法,即传统伤口护理的方法是尽可能地保持伤口干燥,以防止发生细菌感染、吸收和排除伤口渗液。 2)新式疗法:湿性伤口愈合法,即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局部覆盖敷料。根据对伤口的评估选择相应的敷料如半透膜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胶敷料等。 (四)记录 1、对于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病人,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37天或病情变化时再次评估记录。 2、对于存在压疮的病人及时根据压疮分期评估,填写伤口护理记录表,记录伤口评估情况及处理措施,每次换药时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并记录。 3、病房对于此类病人应床头交接班,并在护理记录单上有皮肤情况变化交接记录。 七、病人防坠床安全作业 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的诊疗活动都带有或多或少的风险,再加上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坠床的预防,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引起关注和规避的危险因素之一。明确 预防坠床的目的,制订安全作业指南,可培养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或减少病人发生坠床的危险,保证病人住院安全。 (一) 目的 1、防止病人在院内发生坠床。 2、降低由于坠床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3、病人及其家属能识别院内引起坠床的因素和危害,并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坠床。 (二)使用范围 所有住院、急诊病人均在适用范围内。 (三)安全作业措施 1、评估住院病人是否存在导致坠床的内在、外在危险因素。 (1)内在危险因素:年龄、意识程度、定位能力、平衡失调、移动能力、执行指令及合作能力、精神状态改变、曾经发生过坠床、视力下降、肌肉骨骼系统问题、急慢性疾病、药物影响、日常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等。 (2)外在危险因素:病床设计不合理、设施使用不当、照明 过暗或过亮、床上或床边缺少辅助设施、身上插有各种管道等。 2、对病人进行评估 对所有人院或转入病人,均应进行坠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和评估。可将住院病人分为坠床高危人群和坠床低危人群,具有上述三项以上危险因素者为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反之为低危人群,并记人相应的评估表内。对于昏迷、痴呆病人,不需考虑危险因素的累积数量列入高危人群。 3、措施 对病人做出评估后,可根据病人坠床的危险程度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有效防止其坠床。 (1)坠床低危人群护理措施:主要让其免于外在因素所带来的伤害。人院初向病人介绍医院环境。固定好病床,必要 时升起床档。转运病人时要有专人或家属陪护,升起床档。 将必需物品安置在病人的可及之处。呼叫器放在病人方便拿取的地方,并保证呼叫系统畅通。地面保持干燥无水。确保房间内照明良好。 (2)坠床高危人群护理措施:除上述外在因素的防控外,还 应包括以下措施:在判断病人处于坠床的高危险状态时,应与 病人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制订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与医生沟通,开出陪护医嘱,加强对病人的监护和陪伴,病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护士应重点定时进行观察。 昏迷或躁动病人必要时略加约束,注意约束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对服用特殊药物的病人,应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随 时评估病情变化,及时通报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认真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当病人坠床后,先评估病人受伤情况,再立即采取紧急 处置,以争取宝贵时间抢救病人生命。 (1)评估坠床导致的损伤,评估生命体征及受伤程度。 (2)采取应急护理措施:立刻通知医生进行病情检查,守 护在病人身边,做好进行紧急抢救的措施。若病情允许时,妥 善安置好病人。通知科室有关领导和病人家属。监测病人生 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坠床的经过,找出病人坠床的内 在、外在因素。重新评估病人的坠床危险状况。认真做好交 接班工作。 (四)健康教育 1、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防止坠床的教育。 2、病人家属尤其照顾者应参与到防止坠床的计划中。 3、对即将出院的,仍存在有坠床危险的病人进行防止院外 发生坠床的健康教育。 (五)记录 1、入院评估后,凡属于高危坠床人群的病人,均应在护理病历中记录。制订预防发生坠床的计划并落实到临床护理观察内容中。 2、若病人发生坠床要及时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3个月内坠床的次数、日常生活能力、坠床的时间及当时的情景、造成此次坠床的内外在因素、受伤的程度和部位、处理的方法及重新评估的结果。 3、科室要分别按月份、年度统计科室有坠床危险的病人人数、发生坠床的人次,并与科室的病床数、病人数作对照。 八、病人转运安全作业 (一)目的 1、预防或减少转运引起的并发症。 2、及时发现转运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处理。 3、保证病人安全到达目的地。 (二)适用范围 , 适用于所有住院病人、门急诊就诊病人。 (三)安全指引 1、评估影响病人安全转运的内外在因素 (1)内在危险因素:年龄、生命体征不稳定、所患疾病、所带 管路、心理压力等。 (2)外在危险因素:转运前未测量生命体征、未进行安全性评估;缺乏转运前的预处理;没有与转运目的地进行良好沟通;没有合格的转运人员;转运设备不齐全或使用不准确;转运药物配备不齐全;转运方法不当;转运途中观察不到位;发生意外情况处理不及时等。 2、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表2-7) 表2-7 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其他 低血压 低氧血症 跌倒 高血压 呼吸性酸中毒 坠床 高血压危象 呼吸性碱中毒 管路滑脱 新的心率失常 气道梗阻 意外拔管 心脏骤停 呼吸抑制 3、转运工具及使用方法 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恰当的转运工具。 (1)轮椅的使用 1)帮助病人安全上轮椅:将轮椅推至床旁,椅背和床尾平齐, 面向床头;扶病人坐起,披上外衣,穿鞋,下地;固定轮椅,嘱病人 扶着轮椅的扶手,尽量靠后坐;翻转脚踏板,协助病人将脚放在脚踏板上。 2)推轮椅行进:嘱病人扶住扶手,尽量靠后坐;推车下坡时 减慢速度;过门槛时翘起前轮。 3)帮助病人安全下轮椅:将轮椅推至床边,固定好轮椅,翻 起脚踏板,扶病人下轮椅。 (2)平车的使用 1)搬运法 挪运法:适用于病情许可,能在床上配合转运的病人。方法:平车紧靠床边,护士在旁边抵住平车,协助病人将其上身、臀部、下肢顺序向平车挪动。回床时,先协助其移动下肢,再移动上半身。 单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许可的患儿或体重较轻者。方法:平车与床尾成钝角。搬运者站在钝角内的床边,一臂自病人腋下伸至肩部外侧,一臂伸入病人股下。病人双手交叉于搬运者颈后。搬运者托起病人,移步转身,将病人轻轻放于平车上。 二人、三人搬运法:适用于无活动能力、体重较重的病人。方法:平车与床尾成钝角,搬运者站在钝角内的床边。二人搬运时,甲托住病人颈肩部与腰部,乙托住臀部与胭窝处;三人搬运时,甲托住病人的头颈、肩背部,乙托住腰、臀部,丙托住腘窝、腿部。同时抬起病人,并使之身体稍向搬运者倾斜移至平车上。 四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颈椎、腰椎骨折的病人。方法:平车紧靠床边。甲站于床头,托住病人的头与肩部,乙立于床尾 托住病人的两腿,丙和丁分别站在病床及平车的两侧,四人抓紧大单或中单四角,同时抬起病人,轻轻将病人放在平车中央。 2)平车使用方法:推车时转运人员站在病人头侧。病人头部位于平车大轮一端。上下坡时头在高处一端。推车出门时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推车速度不宜过快,行进时不可碰撞墙及门框。保护隐私,尊重病人,避免拖拽。搬运病人时将平车调至适宜的高度,并锁住所有的轮子。在转运过程中保持病人身体处于正常功能位。必要时用转移板移动病人,或使用床单将病人从床移到平车上或从平车移到床上。 4、病人转运指南 (1)转运人员的组成(表2-8) 表2-8 转运人员的组成 病人的类型 转运过程中需配备的人员 病情稳定有静脉插管的病人 人员有护士长同医生商议后决定 病情稳定仅有动脉插管的病人 护士 带有呼吸机或人工气道的病人 护士、医生 带有动脉导管或同时需要静脉输 护士、医生 液的病人 病情不稳定的病人 护士、医生 (2)转运器材和药品准备:监测装置、供氧装置、给药装置、药品准备(包括抢救药物和病人病情所需的药物)。 (3)转运的相关法律程序:在征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方可进行转运。在转运风险较高的情况下,病人或其家属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4)转运作业 1)转运前的交流与合作:评估病人病情,确定恰当的转运方式和转运人员。与病人进行沟通,告知病人转运相关事宜,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和配合。与接收部门交流,告之病人的基本资料、目前的主要病情以及需要配备的医疗物品。确定合适的转运工具,并检查转运工具性能是否完好。 2)转运前的预处理:保持病人气道通畅;进行药物调整;检 查转运时需要携带的仪器,确保功能完好;必要时协助病人收拾物品。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妇科护理安全 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