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走进中国传统文化.docx
2023年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目 录 练习一 练习二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中华诸子百家练习三 练习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二:中华民族音乐练习五 练习六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三:诗意的宋词 练习七 练习八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四:美丽的国画 练习九 练习十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五:神秘的皮影戏练习十一 练习十二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六:快乐的灯谜 练习十三 练习十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七:神奇的剪纸 练习十五 练习十六 练习十七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八:有趣的对联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阅读材料 中华诸子百家 中华文明学术的起源很早,但是到了春秋时代才发展起来。这时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大黄金时代。由于政治经济发生剧变,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于是贵族政治逐渐消灭。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民生苦痛日增。于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此外,教育的推广和思想的自由因此诸子争鸣,百家蜂起。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 期。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目前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李斯) 5名家(邓析、惠施) 6阴阳家(邹衍)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 8杂家(吕不韦) 9小说家( 吴承恩、罗贯中、蒲松龄、曹雪芹、施耐庵) 10兵家(孙膑、孙武)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那个时代,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拓展学习 同学们,关于“诸子百家”,可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诸子百家中许多精髓思想,对咱们当代社会发展也存在很大的指导意义。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对于历史的真谛我们当然要发扬光大。大家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二 阅读材料 中华民族音乐 中华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 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 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二胡曲二泉映月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西部歌王王洛宾 王洛宾的歌曲优美、舒展,深受群众喜爱且富有民族风味。他创作的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亚克西、达板城的姑娘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其中许多歌曲被编入大学声乐教材。 阿炳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 他那坎坷的一生。 拓展学习 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上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常常浸润在这音乐的世界,陶冶情操,提高对民族的自信与热爱,让个性与人格得到提炼与升华。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三 阅读材料 诗意的宋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宋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形式,它与唐诗,元曲合并为中国文苑的三朵奇葩之一。中国宋词是一种以长短句为诗体,以格律诗为形式而构成的词,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中国宋词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其体裁之完美,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语言之优美,一直吸引后人效仿。 中国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最为鼎盛。要说词派,大体上分为四派。一是花间派,二是豪放派,三是婉约派,四是格律派。说到中国宋词,要分北宋和南宋。如北宋时期,晏殊的词,承传五代,有花间派的流风。内容多为风月离愁之类。语言婉丽,音调和谐。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写得淡雅自然,工丽隽永。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历来为人们所赞赏的名句。 中国宋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用来配乐歌唱的。词在五代已经成熟了,但是词的兴盛是在宋代。宋代是词的时代,这有四大原因:第一,政治原因。宋代重视文人。宋代那么多进士在一起,喝酒、娱宾、唱曲遣兴,词就发展起来了。第二,文化因素。宋代官办学校、民间书院大为发展,文化下移,所以“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柳永)词”。第三,文学发展规律。唐代诗已作 完,文人不再写诗了,或者兴趣不在写诗上,都来写词。第四,地域影响。南唐曾经一度迁都到现在的江西南昌,欧阳修、晏殊、王安石、曾巩都是江西人,他们都深受南唐文化的影响。所以他们受南唐词的创作影响也就不奇怪。 附: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拓展学习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同学们,你们可一定要将宋词文化发扬光大哦!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四 阅读材料 美丽的国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当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 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中国画与西洋画存在很大区别。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下面推荐一些画家及其名画。 张大千 秋海棠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唐代韩滉 文苑图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李公麟 维摩诘像 南宋李唐 采薇图 拓展学习 中国国画艺术博大精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同学们若对国画感兴趣,就拿起画笔,自由徜徉在国画艺术的天空吧!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五 阅读材料 神秘的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皮影”、“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相传皮影戏产生于汉代(公元前200年),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成疾。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氏人形,将纸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武帝看后,似见到李氏一样,病渐好。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形成了皮影戏。到公元十世纪宋朝,皮影戏进入极盛时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已有多处皮影戏演出情景。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皮影多见于北方农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长期流变中皮影戏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陈龙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等,重点流行的陕西还分西路、东路两大派别,风格各具特色。 拓展学习 小小皮影戏,蕴含大奥秘。它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同学们可以多收集、多了解关于皮影戏的一些知识,如果你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对此多加以研究哦!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六 阅读材料 快乐的灯谜 灯谜,即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又叫“灯虎”。猜灯谜又叫“射灯虎”。谜语来源于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庾词”。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代,猜谜盛行。在宋代出现了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民间十分流行。 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早在夏朝,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民间谜语与灯谜不同。民间谜语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从而达到隐射的目的。灯谜主要着眼于猜射对象的名称,主要运用别解手法。灯谜的主要特征是: 1独特的结构: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 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2面与底别解: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 3面与底异字: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灯谜范本。 降落伞。 (打古人名一) 张飞 仲尼日月也。 (打成语一句) 一孔之见 南北安全,左右倾斜。(打成语一句) 东倒西歪 西施脸上出天花。 (打成语一句) 美中不足 五句话。 (打成语一句) 三言两语 游泳比赛。 (打成语一句) 力争上游 导游。 (打成语一句) 引人入胜 爬楼梯。 (打成语一句) 步步高升 拓展学习 怎么样?很有意思吧?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些有趣的灯谜哦。有时间的话,大家还可以多收集一些来读读。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创作灯谜呀。把自己的灯谜与周围的伙伴们一起分享,你一定会很有成就感的。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七 阅读材料 神奇的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 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 色。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人们不会像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唐朝的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拓展学习 同学们,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你们对剪纸这门艺术感兴趣吗?你们可以多收集关于剪纸方面的资料,可以向周围爱好剪纸的人多请教,然后自己动手剪一剪,相信你们也能剪出很美很美的图案哦! 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八 阅读材料 有趣的对联 同学们知道对联吗?它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因此对联的主要特点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 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下面就为同学们推荐几幅名联。 同字异音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异字同音联 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回文倒顺联 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宜柳絮柳宜莺 静泉山上山泉静 清水塘里塘水清 同偏旁部首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谐音双关联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拓展学习 同学们,对联作为我国一种经久不衰的的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你对对联的知识了解了多少呢?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多读多记是有益的。大家可以在课余多积累一些有益的对联,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对联。比一比,看谁积累最多哦!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