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卫生化学.docx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是有哪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构分析:研究物质内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与其在水相中的浓度之比为常数,称为分配系数,用KD表示。分配比: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相中分配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C有与在水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C水之比,用D表示。萃取百分率;是用来表示萃取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物资被萃取到有机相中的百分率,即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与被萃取物质总量之比,也称萃取回收率,用E%表示。系统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因素引起的,因此,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随机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的程度,它反映了测定值的再现性。精密度、准确度与测定结果的关系:精密度高表明测定条件稳定,这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精密度低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当然是不准确的。但精密度高的结果页可能包含系统误差的影响,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只有在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好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准确可靠地测量结果。朗伯-比尔定律:光的吸收定律又称朗伯-比尔定律,是吸收光谱法的定量依据,是由朗伯和比尔定律合并而成。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透明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被透过,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用I0代表如射光强度,Ia代表吸收光强度,It代表透过光强度,Ir代表反射光强度。I0=Ia+It+Ir在实际测定过程中,所用的吸收池表面均匀光洁,材料和结构相同,为此将反射光强度忽略,I0=Ia+It透光度:又称为透射比,是指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用T表示。T越大表示透过的光越多,吸收的光越少。T=It/I0吸光度用A表示A=lgI0/It当入射光全部透过溶液时,透光度为T=100%,吸光度为A=0,当入射光全部被吸收时,透光度为T=0,吸光度为A=。摩尔吸光系数:用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当待测组分的浓度为1mol/L,入射光透过溶液厚度层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朗伯-比尔定律:朗伯研究发现,入射光的波长()和溶液的浓度(c)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液层的厚度(b)成正比,即朗伯定律。 A= lgI0/It=k1b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稀的、均匀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及光程长度的乘积成正比,该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依据。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条件是:入射光是单色光,吸光介质是均匀的稀溶液。吸光性的加和性原理:朗伯-比尔定律是在单组分的条件下推导出的,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种物质对光的吸收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即不发生化学反应,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该溶液时,各组分总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的分吸光度之和。 iA总=A1+A2+A3+Ai=Ai i=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构示意图: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系统钨灯或卤钨灯 钨灯或卤钨灯能发射150-2500nm波长范围的连续光谱,最适宜的使用范围是360-1000nm. 氢灯或氘灯 氢灯或氘灯能发射出150-400nm的连续光谱,由于玻璃吸收紫外线,故灯的透光窗口用石英制成。棱镜:棱镜由玻璃或石英材料制作,它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内的折射率的不同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其色散作用的大小与制作材料和几何形状有关。光栅又称衍射光栅:光栅以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为色散原理,分光光度计多用平面反射光栅。吸收池:又称比色皿,用于盛放待测物试液,吸收池池底及两侧为毛玻璃,另两侧为透光面,有玻璃和石英两种材料的吸收池。光电管的结构:在一个被抽真空的玻璃管中,装一个半圆筒状的阴极和一个棒状阳极,在阴极的凹面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碱金属或碱金属的氧化物,当光照射到光敏阴极时,阴极发射出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以高速流向阳极而产生光电流。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装有两个单色器,光源发出的光经两个单色器分别得到两个不同波长的单色光1、2,切光器使两束光以一定的频率交替照射到同一样品池后再照射到同一光电管上,经信号放大和检测得到被测液对两个波长1、2的吸光度的差值A,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得: A=A2-A1=(2-1)bc吸光度:A表示 等于Ig io/it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也称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是基于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来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构: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火焰原子化法:它是利用火焰的温度及火焰的氧化还原气氛,将试样中待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石墨炉原子化法:石墨炉原子化法也称无火焰原子化法,是利用通电加热的方法使试样原子化。基本干扰:又称物理干扰,。由于溶液的黏度、蒸汽压、表面张力等物理因素,影响到溶液的输送速度、雾化效率及原子化效率。可用配制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物理性质的标准溶液的方法消除化学干扰:指待测元素与共存的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影响了原子化效率。改变火焰温度或者火焰的气氛,加入释放剂,加入保护剂电离干扰:一些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在温度较高的火焰总有较高的电离度,结果使基态原子的数目减少,测定灵敏度降低。改变火焰类型或加入消电离剂光谱干扰:指非共振线吸收引起的干扰效应。通过减小狭缝分离干扰谱线,但太小的狭缝会造成光通量不足,又会引起信噪比降低,这时选用次灵敏线进行测定,避开干扰谱线。背景干扰:主要包括分子希叟干扰和光散射干扰。氚灯校正法,赛曼效应校正法,自吸效应校正法。振动弛豫:当分子吸收光辐射后,可能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激发态Sn的最高振动能级。内转换: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接近以致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非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级。荧光发射:当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驰豫和内转换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时,以辐射形式发射光子返回至基态S0 的各个振动能级上,这时分子发射的光即是荧光。外转换:如果分子在溶液中被激发,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或与其它溶剂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而失去能量,这个过程称外转换。系间窜越:是一个受激分子的电子在激发态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度发生变化的过程。磷光发射:经过系间窜越从单重态到达三重态的分子,再通过快速的振动弛豫及内转换降至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光辐射返回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激发光谱:是指不同激发波长的光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所得到的谱图。.发射光谱:又称为荧光光谱,在测定荧光光谱时,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而让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分光后照射于检测器上,以发射单色器扫描,检测不同发射波长下相应的荧光强度,记录荧光强度对发射光波长(em)的关系曲线,所得到的谱图称为荧光光谱。荧光效率:又称荧光量子产率,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态的光子数之比。f=发射荧光的光子数/吸收激发态的光子数=kf/kf+ki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与其它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显著下降的现象。第一单色器(激发单色器):位于光源与样品池之间,其作用是让选择的激发光通过,照射在被测试样上,而把不需要的光滤去。第二单色器(发射单色器):在样品池和检测器之间,与激发光源成90度角的位置,它是让选定波长的荧光通过,照射到检测器上,同时滤去激发光所发生的反射光、溶剂的散射光和溶液中杂质的杂质荧光。色谱法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聚集状态分类:气象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尺寸排阻色谱法:试样组分分子按流动力学体积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液相色谱法,它可以快速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各种平均分子量,同时也可用于小分子混合物的分离,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上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Rf=原点中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b/cRs=原点中心至样品斑点的距离/原点中心至参考物斑点中心的距离=b/aRf是比移值,Rs是相对比移值速率理论:H=A+B/U+CU U是载气平均线速度 A是涡轮扩散系数 B为分子扩散系数C 是传质阻力系数常用的检测器:火焰离子检测器:主要用于可在氢氧火焰中燃烧的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对含有较强负性元素的物质有响应。如含有氧、氮、硫、磷、卤等元素的化合物,且元素的电负性越强,检测器的灵敏度越高。火焰光度检测器:对含硫或含磷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器。热离子检测器:氮磷检测器还有以下习题需要整理,部分习题上面已有,请会做的同学整理一下。书P38页1,2,5题书P56页1,2,4,5,6题书P68页1,2,4题.书P176页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