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量的实习报告范文6篇.docx
关于测量的实习报告范文合集6篇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本次峨眉地形测量实习时我测绘工程专业在完成测量学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集中野外实习。其主要目的包括: (1) 验证测量学课程讲授的根底理论学问和测量方法,加深对相关理论、方法原理的理解和熟悉,熟悉并实践基于传统测量仪器设备的地形图测绘内、外业根本方法流程,为进一步学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根底、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课程打下根底; (2) 培育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把握查阅专业标准、使用专业技术语言和初步的测绘工程设计实施总结的力量,严谨求实,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 (3) 培育我们操作常规仪器设备的方法技能,撰写技术设计书、实习报告并进展汇报沟通的根本力量。 (4) 能够正确并且娴熟的运用水准仪进展四等水准测量; (5) 能够运用全站仪进展导线测量,并且正确的进展导线计算; (6) 能够将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掌握点展绘到图纸上,并能够娴熟的进展碎部测量绘制平面图。 二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给定的掌握点数据和实习场地,完成一幅250m×250m范围的一幅1:500标准地形图测绘,详细任务及要求为: (1) 编写技术设计书 各小组依据指定的测土范围和供应的已有数据,结合实习队的统一讲解,通过调查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搜集和整理已有资料和踏勘测区,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设计书的编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技术设计书的汇报,提交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一份。 (2) 仪器检验与校正 主要包括测量仪器的一般性检查、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电子全站仪的检定并提交一份仪器检验报告。 (3) 掌握测量 根据本小组的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完成测区内的首级掌握点(二级导线点和四等水准点)和图根加密点的布设、测量和数据处理并胜利提交合格的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表、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误差配赋表 (4) 碎部测量与成图 根据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在完成掌握测量的根底上,采纳全站仪采集碎部点平面位置及高程数据进展手工白纸成图的方式,完成250m×250m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的测绘。碎部点高程数据直接由全站仪测得,成图时平面位置用极坐标法确定,画出地形图。 三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峨眉山市峨山镇峨秀湖公园内,在成都理工大学实习基地正东方约两公里处东临峨秀湖,位于峨眉山山脚,风景秀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侧区内分布有较多的人工绿化带,以及水塘,小路、荒地等要素。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平均高程为485m。测区距离实习基地较近,有利于我们拉水准,然而由于名山南路车流量较大,也给水准工作造成了肯定的麻烦。侧区内主干道为名山南路、306省道以及峨秀湖风景区道路。采纳坐标系为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为独立高程系。 四实习内容 1、使用水准仪完成水准测量;(六组) 2、使用全站仪进展导线测量,并作出合格的导线;(三组) 3、完成碎部测量并绘制出平面图。 五实习步骤 (1) 第一天检查校正仪器,并且进展踏勘选点,选出五个水准掌握点和留个二级导线点,并用铁钉和记号笔标记好水准点,用木桩和大头钉记号笔标记号二级导线点。熟识测区状况。 (2) 从其次天到第七天水准测量,由实习基地门前到测区水准点,闭合水准路线长度约为6.3公里,工作量为每天一圈,本组人数为六人,共测六圈合格水准数据。确保每人娴熟把握水准测量操作仪器、记录和处理数据、跑尺等根本技能。 (3) 第七八天为二级导线测量,利用全站仪和棱镜,以事先踏勘的已知点为根底,对各个导线点测角测距以及测高程、工作量为三圈,组内成员交替观测,以便每个人都能娴熟把握导线测量的仪器操作,测量步骤,数据记录等技能 (4) 第九、十天为碎部测量阶段,主要任务是采集测区内碎部点和等高线点的坐标数据和高程数据。 (5) 后面时间为内业计算、成图阶段和室内检查阶段,内业计算包括:四等水准的高差闭合差、角度闭合差、坐标计算。本次实习采纳白纸成图的方式,将采集到的碎部点展绘到聚酯薄膜上。勾绘出测区内的各种地物和地貌并进展室内检查核对数据。 (6) 由于外部因素,本次实习未能进展室外检查和仪器检查。 六、收获体会: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还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方对试验仪器的操作更加娴熟,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全站仪,水准仪的使用,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力量,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力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气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由于实习过程中,我也担当过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留意的问题: 一般状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假如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推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当马上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肯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开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急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供应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削减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削减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当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依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局部是在读数较迟疑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当看准数据后马上读数,如教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四周有人或车经过时,应当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当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爱护仪器的预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专业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周密性和艰难性: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很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展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周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比照较简单的测区进展观测,我们很多同学都感到了疲惫,更不用谈那些在状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展的野外观测了。 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周密性和艰难性的直观熟悉,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应当也必需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认真,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熟悉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育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养的根底。 总之,为期一周的实习时间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学问与时间结合的重要性,对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理解,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急躁,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熬炼了实际的力量,让我在将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念和士气。感谢 教师给了我们参加这次实际工程的时机,更为日后参与工作起到了好的铺垫作用。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2 一 实习目的: 1.娴熟把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和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2.稳固和加深对测量根本学问,根底理论和根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把握图根掌握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4.把握施工放样的根本方法; 5.了解测量的组织规划,生产治理全过程,并为以后测图,读图和用图打下良好的根底,以更好地适用自身专业的需要; 6.培育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7.培育严厉仔细,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二 实习任务及要求: (一)仪器的检验 1.水准仪的检验 包括圆水准轴平行于竖轴的检验,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 2.经纬仪的检验 包括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竖盘指标差的检验。 (二)地形图测绘 1.掌握测量 (1)平面掌握测量 平面掌握宜采纳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形式,导线点匀称部设在测区内,每组选定的导线点不得少于7个,于校园已知点连测。 (2)高程掌握测量 掌握点高程采纳水准测量方法获得。按一般水准测量与已知高程点连测,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形式。 2.碎部测量 (1)预备工作 选用图幅大小为40cm*50cm的聚酯薄膜图纸,经检查合格后(网格边长误差不超过图上0.2mm,对角线误差不超过图上0.3mm),标定格网坐标,并依据掌握点坐标展绘各掌握点,最终用比例尺量出各掌握点间距离,与实地距离比拟,相差不超过图上0.3mm。 (2)地形图测绘 每组测绘一幅40cm*50cm,比例尺1:500,根本等高距为0.5m的地形图。主要采纳经纬仪测绘成图,并依据实际状况局部采纳全站仪数字画成图。 碎部点应选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对地物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穿插点,池塘转弯点及独立物的中心点;对地貌应选在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形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碎部点的间距最大不超过图上3cm,最大视距对1:500,主要地物为50m,次要地物为70m. 立尺员随时观看立尺点四周状况,弄清碎部点之间关系,地形简单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帮助绘图人员绘好图。 绘图人员要留意图面正确干净,注记清楚,并做到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随连接地物轮廓线,勾绘等高线,做到站站清。碎部点高程注记在点的右侧,字高约2mm,字头朝北,注至0.01m。 策展完毕时,应准时检查有无漏测、测错,并将图上地物、等高线与实地对比,检查点,线是否冲突,准时发觉问题,予以订正。 (3)测站点增设 当测站点数量或位置不能满意测图要求时,可采纳支导线法进展增设。视距支导线一次只能支出一点,用经纬仪盘右、盘左测定距离和高差,距离相对误差为1/300,高差较差每100米不应大于5cm,支导线边长一般不应大于碎部点最大视距长度的2/3。全站仪支导线边数不应多于三条边。 (三)施工测量 1建筑基线测设与建筑物定位 (1)建筑基线的测设 各组所在测地形图上设计一条6080m的“一”字型建筑基线,然后进展实地测设。距离、角度的测设均按一般测设进展,距离测设取至0.001m,角度测设至1。 (2)建筑物定位 各组在所测地形图上一举设计的建筑基线设计一栋20m*30m的矩形建筑物,依据已有掌握点和建筑基线,在实地测设建筑物的轴线交点桩和轴线恢复桩,并检查角度和长度是否符合要求,角度误差±1,边长相对误差1/20xx. 2±0标高设置 各组按设计建筑物的实际位置,确定±0标高(一般比室外地面高程高约0.3m),然后用水准仪把±0标高标定在四周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 3圆曲线主点测设 各组在所测地形图内,先拟定一圆弧半径,设计一段长度约为50m的圆曲线,实地测定转折角的大小,转折角用经纬仪测一测回,半侧回差±40.依据圆曲线的设计半径R及测得转折角计算圆曲线的主点要素,再依据四周的测土掌握点,实地测设圆曲线的主点位置。要求圆曲线主点测设的纵向相对误差L/1000,横向误差±10cm。 4土方量测算 各组在四周的池塘、凹地或肯定的坡地上,用方格法、等高线法或断面法,测算一区域的填、挖土方量大小。 实习内容 1)领仪器: 水准仪一套、水准尺一把、经纬仪一套、测图板一套、30m钢尺一把、测伞一把、花杆两根、测钎两根、记录板一个、量衣尺一把、铁锤一个、木桩15个、聚酯薄膜图纸一张、量角器一个、三棱尺一支、文具盒一个、小铁钉若干。 2)选点: 我们选了8个点,要求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3)导线布设: 以已知点097为第一点,096为最终一点,导线边在80150米范围内,匀称分布各区,便于掌握整个测区,并使相邻边长之比小于3:1。导线点的标志是打木桩并用红笔做标记或者打铁钉并画红油漆于固定点处。依次为100,6-1,6-2,6-36-7。 4)高程掌握测量: 操作步骤: 1、安置仪器(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固定仪器。) 2、粗略整平(目的:使圆水准气泡居中,视准轴粗略水平) 3、瞄准水准尺(目的:使目标和十字丝成像清楚。 方法: 初步瞄准(用准星对准目标) 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楚) 物镜调焦(使目标成像清楚) 准确瞄准(使纵丝对准目标) 4、准确整平(目的:使水准管气泡居中,视准轴准确水平。方法:调整微倾螺旋,使气泡影像符合。) 5、读数(用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按从小到大的方向读数,读取米、分米、厘米、毫米) 6、计算。 5)测量水平坐标 1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其次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 (1)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头,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3 xxxx年x月xx日我们正式开头了为期一周的“工程测量实习”,在此之前,我们在教师的带着下进展了一系列的预备工作。首先,说明白测量任务和测量的实际意义及重要性,我们跟随教师来到测区地点,依次看了学校的七个掌握点,在教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测区是我们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拟大,根本上是我们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在这个已经是夏天的季节,天气特别热,但我们还是安安心心的测量,抓紧时间实习,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制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 在此之前,我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到工地上进展实地勘察,但那究竟是理论的,实际操作对我们来说还是模糊的,所以,这次实习就是对我们整个学期以来本科目的一次大检验。我们把这次实习当做我们以后工作的一次磨练,把我们学到的学问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践中发觉自己的缺乏,弥补我们的缺陷。 测量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半点马虎都不行,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必需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核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们在测量中不行避开的犯下一些错误,比方读数不够精确,气泡没居中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和测量同时进展,这样就可以准时发觉错误,准时订正,同时也避开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量也是一项准确的工作,通过测量学的学习和实习,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根本的测量学的轮廓。测量学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局部,要完成的任务在宏观上是进展周密掌握,从微观方面讲,测量学的任务为根据要求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各个领域供应定位和定向效劳,建立工程掌握网,帮助设备安装,检测建筑物变形的任务以及工程竣工效劳等。而这一任务是全部测量学的三个根本元素的测量实现的: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力量,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同时也熟悉到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测量的步骤。首先,是熟识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娴熟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把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的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了解如何避开测量结果误差,最大限度的就是削减误差的消失,即要做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适宜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屡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削减误差。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肯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带局部”、“先掌握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存,准时发觉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步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力量,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力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气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一周多以来,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观测、记录、计算、描点.我们分工合作,力求更好地完成任务。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疑难: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特别重要,同时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时间铺张,而且会因点多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2)在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的过程中,气泡的居中也会产生误差,十字丝的对准的等 (3)计算问题。计算必需两个人来完成,一个初步计算,一个校核。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我们不断的重复检验中算出了正确的数据,尽量的削减了误差的消失。 这次实习,我们学到许多的东西。让我更好的把握了测量的根本功和测量的一些要素,同时也促进了与同学间的交往,使我懂得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仪器使用的正确方法等许多学问。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目的 测量学是一门技术根底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同学们通过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但所学学问尚是分散的,零星的和不牢靠的,为了进一步把所学学问系统化,熟识课本学问,熟识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在测量过程中把握把握记录数据,检核数据的方法,并在已有的根底上有所稳固提高,使理论严密联系实际,特安排了经纬仪测绘地形图的实习 二、实习任务 本小组完成面积为200mx250m左右的学院1:500地形图的测绘任务。 三、实习要求 要求每位同学对每一个环节要心中有效,到达会测,会算、会绘,把握坐标、高程的计算及掌握点展绘。各个环节均有自己合格的成果。每小组选组长一人,负责全组工作开展。本小组组长为夏海云同学,其余组员为 四、实习内容 1.实习工程:对外国语学院进展高程掌握和地形图测绘。 2.测区概况:本小组负责的测区是外国语学院周边的测量。整个测区呈五边外形,前端有花坛,建筑物四周是草坪,最外围是四条道路。 3.作业方法: 1)选取掌握点。图根掌握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我们进展下一步碎部测量,掌握点选择适当,缩短碎部测量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反,会影响碎部点采集效率。在选择掌握点时,尽量选择在视野开阔、地面平坦、不影响交通、不易被破坏的地段。点位选择完成后,绘制“点之记”草图,并依据挨次编制点号。 2)平面坐标掌握测量。本次作业中,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并记录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采纳对向观测,尽量削减或避开大气折光的影响。仪器操作人员要留意操作的标准性,对中、整平要力求娴熟、准确,尽量削减人为误差的影响,转动度盘时,要保持向同一方向转动,削减隙动差的影响。观测时,准时提示司尺人员,依据觇标倾斜的位置进展校正,并尽量照准觇标的根部,用十字丝的单丝平分觇标,在条件不允许的状况下,用双丝卡住觇标读数。因平面掌握测量的角度误差据有相关性,每一站的误差都直接影响最终的观测结果,一般正常状况下,只要人为误差掌握得当,最终的测量精度都是比拟令人满足的。 3)高程掌握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纳本方法能够充分保证高程掌握的精度。 4.技术要求: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架设仪器、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 对于碎步测量:选择碎步点。 经纬仪测绘法操作步骤:安置仪器、定向、立尺、观测、记录、计算、展绘碎部点。 5.计算成果: 1)一切测量数据必需按原始观测值记录于表格内,不得人为凑数、涂改或用橡皮檫拭。 2)测量碎部点时,上下两丝读数之平均数与中丝读数之差,不得大于6mm。 3)碎部点高程计算至厘米(cm),注记至厘米(cm),水平距离取至分米(dm)。通过记录数据并计算我们得到距离测量结果、三四等水准测量结果和地形测量结果。 6.本人完成的工作及成果质量: 我在整个测量实习中,和同学一起完成了测区的距离测量,还有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最终的数据说明,我们的数据误差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类,完全可以用于接下来的计算工作。对于实习中引起的误差缘由及解决方法: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削减误差方法: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适宜仪器;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削减误差。 五、实习体会: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明显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学问。事实也的确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准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根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讨论地球的外形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根底,供应了最根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大路、根底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猎取和更新根底地理信息最牢靠,最精确的手段。 通过这次实习,熬炼了许多测绘的根本力量。首先,是熟识了仪器的用途,娴熟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把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开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削减测量误差的方法,第三,除了熟识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削减措施,还应把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肯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掌握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存,准时发觉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习,真正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方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娴熟,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力量,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力量。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熟悉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马虎,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气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育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力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急躁,工作的细心,熬炼了实际操作的力量,让我在将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念和士气。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5 学 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 业: 草业科学 年 级:20xx级 指导教师:xxx 学 号: 2023310xxx 姓 名: xxx 团队成员:xxx、 xxx、xxxx、 20xx年_05_月_31_日 一、实习目的 1、稳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和学问,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动手力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进一步娴熟把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具备从事绘图工作的初步素养。 3、培育一丝不苟的绘图技术工作态度、培育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1、把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把握地形测图的根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力量; 3、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加独立工作力量与团队协作意识。 三、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图幅为50*50,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CAD图及手绘图)。 2、个人上交成果及资料 实习报告 3实习时间:20xx-05-24至20xx-05-30 测区选点: 一、测区位置:云南农业大学西校区 二、选点要求: 1、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2、有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3、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查找。 (掌握测量点已给出,碎步测量点自定。) 高程掌握测量: 一、 仪器:水准仪 二、 方法:变更仪器高法 三、 水准仪的使用 安置水准仪 翻开三角架使其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取出仪器置于三角架头上,将其用连接螺旋固定。将仪器置于两点之间。 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内或外转动一对脚螺旋,这时气泡未居中而位于脚螺旋之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其居中。 瞄准水准尺 a.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展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楚。 b.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 c.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展对光,使尺子的影像清楚,并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 d.消退视差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觉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展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准确整平、读数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测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准确水平。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 四、水准测量检核 本次测量采纳变更仪器高法进展检核。在测站上按前述方法读取前后视读数,求出两点高差后,变更(上升或降低)仪器的高度再重复测量一次高差(仪器的变更高度应大于10cm),两次高度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6mm,满意要求时则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站高差。否则,需要检查缘由,重新观测。 五、水准测量内业(绘图) 平面掌握测量: 一、 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1个,测钎1副,皮尺1把 二、 水平角测量 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看,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准确对中 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准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准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展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准确对中和照准部准确水平为止。 2.测回法测水平角 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准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准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准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准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进展其次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坦所造成的误差。 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盘左盘右较差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6 实习时间: 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 指导教师:* 组长:江晓斌 组员:*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 观测与读数: 记录与计算: 描点与绘图: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展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展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连续进展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展测绘实习,18日进展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其目的使学生稳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学问,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阅历和根本技能,进一步把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力量,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熟悉,会熟悉地形图,能够依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查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加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根底。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到达如下要求: 1.把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把握地形测图的根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力量; 3.能够依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查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加独立工作力量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依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预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根本物品); (2)根据使测绘更加便利、有效、快捷的原则,依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掌握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展。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竟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供应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剧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峻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掌握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掌握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由于掌握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掌握点更是稀有,所以我们必需要有抢占有利掌握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全部人都在抢占有利掌握点上做了充分预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阅历。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查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掌握点。不管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局部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查找掌握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好像有人走过的小路单独前行。在路边发觉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连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好像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掌握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考,我打算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最终到了山顶。这里果真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推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量这座山上还会有掌握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乏。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真有掌握点,“地大I13”,它依旧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简单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终于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