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述职报告范文(精选2篇).docx
-
资源ID:81855955
资源大小:15.9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述职报告范文(精选2篇).docx
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述职报告范文(精选2篇)脱贫攻坚工作述职报告范文(一) 20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在_镇党委、政府和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_村“两委的紧密协作下,根据_县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出列为目标,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进展上下功夫,推动和加快了驻村帮扶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现将工作开展状况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今年以来,科技局精准扶贫驻村和帮扶工作从建章立制入手,重点建立了四项工作制度: 一是例会制度。规定每周一为例会日,要求工作队员对上周开展的工作进行汇报,商量工作存在的缺乏,并支配部署本周工作。 二是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为学习日,学习有关扶贫方面的理论、方针、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 三是工作制度。严格根据县委和镇党委的统一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制度,帮扶干部每月走访贫困户至少2次,同时,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四是请假制度。切实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 二、吃透村情,制定规划 通过反复深入农户座谈,真实了解村民意愿,通过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联系村情、立足村情,结合建卡贫困户的现状。 一是制定了_村全域扶贫规划,依据县全域规划修编工作方案要求,从精准脱贫、收入增长、产业进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村级全域扶贫规划。 二是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年度减贫打算,_村20_年脱贫42户172人,20_年脱贫28户116人,20_年拟脱贫33户131人, 20_年初步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工作目标。 三是修订了户脱贫规划。依据致贫缘由,政策享受状况,修订了户脱贫规划,因病致贫60户(196人),因残致贫7户(27人)因学致贫24户(110人),缺资金致贫14户(52人),缺技术致贫22户(78人),缺劳力致贫15户(46人)。 三、真抓实干,深化帮扶 为进一步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重点抓好了基础资料提档升级,建立和完善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台帐,包括建档立卡系统导出的贫困信息表和每月国网疑点数据整改状况汇总表等资料。并根据“户户过关、村村过关要求,完善基础资料;根据村册“十六有和户档“九进八出的要件,做到真实精确、填写规范、要素齐全、进出有序、全程留痕。 创新村册户档管理,将村册户档全部录入电子档,实行电脑管理。雨露打算按时间节点完成网上申报4人,易扶对象入住3户(3人),做到应住尽住,入住对象程序资料完善。4月24日,重点村_村顺利迎接市精准扶贫督查。 同时,还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分9批次进村入户,通过“三话一会的形式,向群众宣扬教育扶贫、雨露打算、医疗保障政策等,让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熟识了解政策。6月7日,_村代表_县迎接了民政部 “关爱三留守调研活动。 另外,我们驻村队员每月25日都准时参与_村“支部主题党日,进一步宣扬扶贫政策。主动关心村“两委规划、实施、验收扶贫项目,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将好事办好,事实办实。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大扶贫项目争取力度,让更多的项目、资金进入村。 二是突出增收产业培育,将规划变成现实,让百姓见到效益。 三是着力抓典型示范,广泛吸纳创业人士回村创业,引领、带动、辐射产业进展,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助推共同进展,共同致富。 四是强化全民素养教育,大力全面开展依法治村,努力提高全民素养。 脱贫攻坚工作述职报告范文(二) _镇党委仔细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不断加强镇村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增添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镇深入开展了先锋引领行动,主动创建党员先锋岗、打造党员先锋基地,把党员培育成先富的标兵,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依据党员年龄、文化程度、能力和特长等个体差异,开展党员星级分类争创活动,为农村党员分类制定“十星级党员争创评选标准,引导党员承诺认星、定责促星、踊跃摘星,共培育蔬菜产业党员先锋岗32个,养殖产业先锋岗23个,二三产业先锋岗123个,在产业进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典范带头作用。同时深入推动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115名省市县干部、致富示范户党员结对帮扶1207户贫困户,先后扶持121户困难党员脱贫,49户脱贫党员致富,35户致富党员创业进展。为增添镇村党组织活力,_镇仔细做好进展党员和入党主动分子培育工作,把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回村人员和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跟踪管理,强化教育,不断为镇村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20_年,全镇共进展党员11名,培育入党主动分子25名。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乡镇进展环境 _镇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科学制定规划,多方筹集资金,激发农民群众的参加热情,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投身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进展环境的火热实践,不断改善水、田、路、林、电、房等条件。该镇充分利用贫困村现有塘坝蓄水资源,建成200方高位水池4座,并配套建设滴灌工程,为规划中的2000亩高效滴灌农业提供供水保障,受益贫困户496户1764人;落实机整梯田6500亩,受益贫困户839户3346人;实施道路硬化78公里,绿化村组道路22公里,受益人群达1328户5868人,确保了年底实现贫困村水泥硬化路村村通,有效解决贫困村群众出行难题;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涉及3个村11个社571户的二次低压改造,实现贫困村农网改造全覆盖。实施危旧房改造160户;实施旧村庄改造346户,在大山川建成仁和山川家苑集中住宅60套。大山川村是_镇坚持基础先行的示范村之一,近年来该村硬化村组道路4.6公里,兴修梯田1200亩,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153户,实施农网改造2.5公里,建成3座200方高位水池。并投资834万元建成新农村集中住宅60套,实施旧村庄改造346户,栽植绿化树木240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_镇主动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千方百计找出路、想方法,转变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探究出了珍禽养殖、中药材种植、露天蔬菜及高架塑料大棚等特色产业进展路子,形成了村有主导优势产业、户有特色致富产业的良好气氛,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该镇大山川村永泰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创新思路,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了众联畜牧养殖合作社,形成鸡苗供应、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珍禽养殖产业链条,以芦花鸡、贵妃鸡、七彩山鸡为主的珍禽养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着力打造了绿色、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珍禽养殖业示范基地。目前,珍禽饲养户到达80户,户均年收入到达4000元以上。为壮大林果产业,_镇通过主动“走出去和主动“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赴静宁县苹果基地学习苹果栽培技术和蹲点学习先进果树栽培技术,邀请静宁县林业局专家举办苹果栽培技术和果树修剪技术培训班5场次,培训党员群众1420人次,培育苹果产业技术骨干36人,注册成立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目前已经带动村民进展林果业2000余亩。该镇还通过注册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举办高架塑料大棚有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细心培育蔬菜产业。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1500多人次;建成了370座高架塑料大棚,每座大棚年收入8000元以上;配套建设了一座日光温室;年推广露天蔬菜种植1000亩以上,亩均收入2000元以上。 完善民生建设工作 营造良好乡风文明 _镇党委把改善公共服务,满足群众上学、看病和精神文化需求摆在突出位置,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怀、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该镇加强和规范村卫生室建设,动员群众主动参保,全镇连续三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到达93%以上,基本解决了农民“小病拖、大病抗的问题。该镇大力培育乡风文明,在太平、大山川、万坪、青江建成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和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各一处,举行农民文化节、农民运动会,演出社火、戏曲、歌舞等文艺节目,举行篮球、象棋、拔河等体育竞赛;举办书法、绘画、刺绣、剪纸展览,主动开展“五好家庭户、“孝敬公婆好儿媳、“致富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将农民群众从酒桌、麻将桌吸引到文化广场活动,让他们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娱乐中得到教育、参加中得到熏陶、沟通中增长见识、活动中提升素养,营造了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共同进展的良好气氛。从前穷山沟,今日聚宝盆。_镇党委通过狠抓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添了党组织推动进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形成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崭新局面。今后,该镇将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农村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协调进展,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下一页更多“脱贫攻坚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