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5篇.docx

    • 资源ID:81872768       资源大小:43.1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5篇.docx

    2023年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5篇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编,该书共保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诗,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通过该书衍生了很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晋刻本名孟襄阳集,亦三卷,编次与宋本不同;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1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 1、过:探望。 2、具:打算。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观赏的意思。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绕, 郊外是青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安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挚友的情意。诗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爽 隽永。 【简析】: 这是一幅特别朴实的田园风景画。真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当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原委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好像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洁而随意。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款待,挚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放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安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绽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爽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绕,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好像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留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绕之中,又给人以宽敞、伸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会到更剧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美丽安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乐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心情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挚友对酒而共话桑麻,好像不难想见,他的思绪伸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敏捷自由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折服力,使得孟浩然好像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子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欣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忱,作客的开心,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一般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一般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运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好像变得自由和灵活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样,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隐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当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劲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谈,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满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匀称,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安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真诚的情意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鉤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细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超群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殊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自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羡。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须要“浓饰盛妆”了。 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2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 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绽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 思特别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 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起先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文:朱丽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宠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到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早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绽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调,有醉人的芳香,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到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宛转,悦耳好听,是美的。加上“到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无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袤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妙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动的,生气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酷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呈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宠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缘由;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动、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改变,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3 与诸子登岘山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又题"与诸子登岘首" 【注解】: 1、代谢:交替,轮换。 2、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3、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 一代接一代恒久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出名胜迹, 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欣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 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旧雄伟耸立, 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评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 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终二句 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肯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溢激情。语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挚动人。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哀痛!”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改变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间也在不停止地消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其次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心情,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非常有力,它包含了困难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矗立在岘首山上,令人仰慕。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心情。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肯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李景白) 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解】: 1、张丞相:指张九龄。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凹地区。 5、济:渡。 6、端居:安居。 【韵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好像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惭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艳羡别人得鱼胜利。 【评析】: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 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 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汹涌澎湃,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 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 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非常得体。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涨,湖水几乎与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体,分不清彼此,所以称“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与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样。水天相接,还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视力造成的错觉,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与天混而不分,在水与天之间的一段虚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气蒸云梦泽 ”,水面上有蒸发出来的水气,把虚空包含了,这个水气也把整个云梦泽都覆盖了。古代的云梦泽 ,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方圆八九百里,这里泛指围围着洞庭湖一带。接着第四句写洞庭湖波浪的声势。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洞庭“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故称“波撼岳阳城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那儿的岳阳楼是望洞庭湖的胜地。这四句勾画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后四句是感怀。“欲济无舟楫”,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端居耻圣明 ”,端居指平居闲处 ,在圣明时即太平常,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结网 。”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希望对方举荐。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荐。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亲密结合,极为自然,而溶化无迹。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概,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 ,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写景上,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其次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 ,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这才捕获住了它的特点 ,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概 。如此还不够,再加上“气蒸云梦泽 ”,水气的蒸腾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覆盖了。这样写,还没有写足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阳城 ”,使人感到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振动似的,这才把洞庭湖的特点写足了。在抒怀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荐,却没有一句求荐的话,而是结合洞庭湖的描写,用“欲济无舟楫 ”来示意,并说自己不出来做事对不起这个时代。对方原是宰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5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 孟浩然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 1、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晋陶渊明曾渭高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 【韵译】: 我经常愿隐居小丘醉卧林泉, 想回到旧的家园又苦于无钱。 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愿, 我怀念的是东林寺高僧名远。 长安米珠薪桂生活犹如销金, 壮志逐年衰退事业与我无缘。 日色已晚阵阵凉风轻轻拂面, 听到秋蝉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评析】: 此诗或以为崔国辅所作。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 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诗充溢了失意、悲伤与追求归 隐的心情。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 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 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 朗直爽。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溢了失意、悲伤与追求归隐的心情,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所欲发生了冲突,透露出作者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白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白对“我师”的敬重与爱戴,示意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受。“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愿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恰好扣住题目的“感秋”。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简单使人产生哀伤的心情。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怎能不“益悲”呢?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情之难抒,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详细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自然“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遂使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凉风、闻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觉得诗人的率真,诗风的明朗。 (李景白) 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5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孟浩然的代表作诗赏析5篇.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