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一看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_看一看二教案.docx
-
资源ID:81958689
资源大小:30.59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看一看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_看一看二教案.docx
2023年看一看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_看一看二教案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看一看二教案”。 第1篇: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看一看 (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看一看 (二)”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二课。本节要求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会找出表示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或者上面形状的图形。通过搭正方体积木的活动,体验不同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或者上面)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以某一图形为正面(侧面或者上面)形状的物体不是唯一的。这是学生将来进一步认识“三视图”必须具备的基础。教材还设计了做一做,连一连,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大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物体的经历,再让他们从这三个方面观察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对学生而言,实际观察、描述,都不太难,但根据图上的物体,想像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就不太容易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准备正方体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摆,再分别从上面、正面和侧面进行观察和辨认,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通过自己亲自实践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从上面、正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在拼搭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用同样多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上面或侧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 3.观察有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中,正确辨认从各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用同样多的正方体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学时安排:一个学时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正方体若干 学生准备:正方体学具 教学准备与过程: 一、谈话引入,实际操作 1.师: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辨认了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也知道了观察类似长方体的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对不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上次的难,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向它挑战? 2.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好!我也相信小朋友们可以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淘气、笑笑、机灵狗在干什么呢? 预设:他们在观察积木。 师:他们分别从哪几个面观察物体? 预设:机灵狗从上面观察积木,淘气从正面观察,笑笑从左面观察。师:你想知道他们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搭一搭,看一看。但观察时要注意几点: 1.分别从不同的面观察。 2.观察时要想想“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板书)师:谁能来说说淘气看到的是怎样的? (师引导学生用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预设:笑笑能看到三个面,这几个面是横排在一起的。课件演示 师:那机灵狗呢?他看到是怎样的? 预设:他能看到三个面,这几个面是横排在一起的。课件演示 师:非常棒!还有谁来说说笑笑的? 预设:笑笑只能看到一个面。课件演示 师:嗯!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机灵狗和淘气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师惊讶:为什么? 预设:1)物体的上面和正面是一样的。 2)他们面前都有三个正方体横排在一起。(可以引导学生用“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师小结:原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的形状可能不一样,也可能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完成主题图下的连一连。 二、拼组观察,探究新知 师:想不想自己也来拼一拼、看一看?下面请用三个正方体学具,自由拼组,并且也要从各个面去观察每一个拼出的物体,想想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教师巡视)请12位小朋友汇报。 1.请学生上台用我课前准备好的大正方体摆出他们的结果。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呢?你是怎么摆的?(请学生上台拼组)2.汇报 师:你来说说看你是站在哪个面观察的?观察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生汇报师在黑板上画图)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呢?(请学生上台。)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物体 师:笑笑也搭了两个物体,(出示第一幅图)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第一个物体,它从上面看,能看到几个面? 预设:三个面。师追问: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哪边高,哪边低?哪边高就请你举起哪边的手。师:那第二个物体呢?它从上面看能看到几个面,并且是怎么排列的呢? 预设:能看到两个面,是横排在一起的。 师:咦,为什么第二个物体只能看到两个面呢,(手指指屏幕)这个面为什么看不到? 预设:因为这个面被上面的正方体遮住了,所以看不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就请你们打开课本,完成练一练第一题。课件校对答案。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二题图 师:淘气也用四个小正方形搭了一个物体,(课件出示图片)这个图从上面观察可以看到几个面? 预设:可以看到四个面。 师追问:那它分为几列,是哪边高? 预设:分为两列,是右边高。 师 :那从正面观察呢?能看到几个面? 预设:能看到两个面,他们横排在一起。师:翻开书本,完成第二题。 老师再手指屏幕,解释。课件出示答案。 师:那你们能像淘气一样聪明用四个正方体拼组成其它物体呢?自己先在小脑子中好好想想,等会儿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摆一摆。师:想好的举手。下面老师要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上台来。 (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搭,搭好后引导学生分别说说从上面、正面、右面看到怎样的形状。) 3、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三题 师:刚才啊老师看同学们拼组了很多物体,小朋友们真聪明。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1)读题,找关键字 师: 请一个小朋友响亮地读题 师:你认为这个问题中哪两个词最重要? 预设:正面、图A 师:那你们像老师一样用笔把它们画出来。 2)按顺序一个一个观察,完成第一题。课件演示一个个让他们观察 师:下面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第二题。师追问你认为哪两个词最重要。3)总结 师: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都应该先找关键字,再按顺序来一个一个来完成。 4、课件出示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校对。 师问:淘气和笑笑看到的哪个面呢?我们先来看笑笑的,笑笑是从正面观察的,她看到的是几个面? 预设:他看到四个面。 师:淘气看到的为什么只有2个面? 预设:淘气是从侧面(右面)观察的,有一个正方体被挡住了,所以只看到了2个面。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师: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首先应该干什么啊? 预设:找关键词 师:恩!对,那第一小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预设:正面 师:那下面你们就按顺序一个一个找下去。也要完成下面的(然后展台校对答案) 2、利用展台分析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右面为什么不是小明看到的?) 第2篇: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看一看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实物,感受两个物体或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某个角度观察的结果,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 牙膏盒 杯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测学习效果。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生1:第一幅图是妙想看到的。因为她和小熊是面对面的,她应该能看到小熊的正面。 生2: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因为她坐在小熊的后面,她应该能看到小熊的背面。 生3:第三幅图是奇思看到的。他所在的位置观察到的小熊的嘴巴应该是朝左的。 生4:第四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他所在的位置观察到的小熊的嘴巴应该是朝右的。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棒。二激趣导课,教授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奥秘! 板书:看一看 (二)出示课件。 1.讲解面对面观察两个物体时,两个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是相反的。 2.讲解面对面观察两个物体时,两个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是相反的。 3.讲解面对面观察两个物体时,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是一致的的。 三巩固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1.淘气从窗外看到的会是那副情景图?说说你的理由。2.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3.右边这两幅图分别是机灵狗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填在括号里。4.看一看,想一想。 (1)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选一选。 (2)这幅图是笑笑在几号位置观察到的? 5.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学有用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五总结本科,畅谈收获。 看一看 (二)教学设计 杨 文 杰 第3篇: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教学设计 执教者:范桥镇中心小学 蒋光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模型,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并能将观察到的形状正确的画在方格纸上。2.通过观察、想象、画图等活动,掌握正确的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难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模型形状的变化,能将观 察到的形状正确的画在方格纸上。 教学准备:正方体模型4个,正方形3个,PPT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指名说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致意思。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呢? 诗人从不同方向对庐山进行观察,看到了千姿百态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的第一课“看一看”。 板书课题:看一看。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活动一:从正面观察立体模型的形状。 (1)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认识正面、右面、上面(2)说一说: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画下来,说一说,并指名上台演示。 (3)出示由两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从正面你看到的又是什么?画下来,说一说,并指名上台演示。 (4)出示由三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从正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画下来,说一说,并指名上台演示。 2、活动二: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模型的形状。 (1)出示由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 提问:淘气、笑笑和小鸟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 小组内观察、交流。指名上台演示。汇报交流结果。(2)归纳发现 通过这个观察活动,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再师生共同小结归纳: 1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2观察立体模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3、活动三:搭一搭,画一画。 出示由四个正方体模型搭成的形状,看一看,把你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学生自由操作、观察、画图,再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形状。 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画图时应注意什么?总结出在方格纸中画出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的方法。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练一练第一题:搭一搭,想一想,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连3、4、5、6、7、选一选。 练一练第三题:想一想,填一填。练一练第四题:想一想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练一练第五题。做一做。练一练第二题:想一想,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连一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看一看”部分的内容。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第4篇: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以学习过从前后左右上下等各个位置观察物体,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从一个角度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判断位置方面的困难,要以观察活动为基础,以生活经验为依托,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事物出发。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学时安排:一个学时 教具准备: 教学步骤与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观察物体,并且引导学生读一读) 今天我们观察的物体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同学们每天都会看到它,那么它是什么呢?有谁可以来猜一猜? 生1:课桌 生2:讲台 生3:窗户 师:同学们学习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仔细观察前面的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学生活动)2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这里看,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讲台左边的同学)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也有可能说是左面,那么此处省去)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生:我观察到的讲台形状是上面和右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如果这里同学们一直没有观察到三个面,则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但老师能在一个地方观察到三个面。你们相不相信?然后找学生验证)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是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2.连一连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将书上的连一连做好。 四、认一认 师:当我们站在物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不一样,这几个面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师手拿长方体,边指边和学生学习:正面、上面、侧面,并板书 同桌合作:两人一起观察自己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实物,分别指出正面、上面、右面,并说出它们是什么样的。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同一个物体摆的方式不同,所看到同一个面名字是不一样的。如:牙膏盒生:老师,我们俩的牙膏盒一样,为什么同一面有的同学叫它侧面,有的同学叫它正面呢?(一生竖着拿,同桌横着拿。)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生:朝上的是上面,两边的是侧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就变了。 五、练一练 1.第一题 引导学生齐读题目,提醒学生仔细审题,然后独立完成让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答案并说说为什么? 2.口算题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乘法口诀,下面我们来一下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学生独立计算 流水式回答答案 3.连一连,说一说 师:智慧老人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刚好啊被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了。课件出示:书中27页第3题图那么他们三个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连一连。课件出示校对答案。 六、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5篇: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3-14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过程与方法: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汇总,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观察一下老师。 正面、侧面、背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引题、板书:看一看 (一)。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练一练。1.出示主情景图,明确观察位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2.独立想象判断。3.组织集体交流。 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站在()位置,能看到()个面。 问题二: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1.想一想。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2看一看。 (1)实物观察纸箱,发现:能看到四个面或者更多面的想象是错误的。 得出: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明确:通过想象、观察、实验得到的判断只是一个猜想,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2)学生在小组内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相应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3)说一说。 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问题三: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四名同学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观察小熊的,小熊与谁面对面? 2.出示问题下的四幅图,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3.集体交流,说说思考过程。4.活动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想反的。 质疑:还有没有想要了解的问题? 三、巩固延伸。完成练一练1-4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板书: 看一看 (一)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猜想-验证 第6篇: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学生状况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课。学生已经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情境,让全体学生参与观察和探索。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和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课件 写有百宝箱三字的特制纸箱实物1个、小黑板。五颜六色的长方体、正方体等模型各10个、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百宝箱,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百宝箱有什么秘密呀? 生:想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课题:看一看 (一)1、谁能说说百宝箱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百宝箱是长方体的。 2、仔细观察,说说在你的角度观察到的箱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生1:我观察到的是两个长方形的面,一个面上写着“百”字,另一个面上写着“箱”字。 生2:我观察到的是一个长方形的面,一个面上写着“百”字。 生3:我观察到的是两个长方形的面,一个面上写着“宝”字,另一个面上写着“百”字。 3、(师转换纸箱角度)现在你看到的和刚刚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4、为什么同一个箱子,这边的同学和那边的同学见到的形状不同,刚才你见到的和现在见到的形状也不同呢? 生: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生2: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不错,正是因为同学们是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生齐读) 5、说说生活里你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形状不同的例子。 6、我们玩儿个猜猜看的游戏好不好?(1)找三名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讲桌。 (2)出示三块小黑板,分别画有物体的正、上、侧三个面 (3)让学生猜1、2、3、号黑板上的图形分别应是哪个同学看到的。 同学们回答的对不对?对了前面的同学就在黑板上画对号。 二、实践活动 1、拿出你们小组准备的小箱子,仔细听观察要求,明确要求后再开始观察。观察要求: (1)在你的角度仔细观察,看一看你最多能看到箱子的几个面。(2)先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再转换角度看一看。(3)得出结论小组交流。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箱子,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箱子的三个面。师补全板书: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三、认一认 教师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朝上的这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观察者的这一面叫做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的上面、正面、侧面是人为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转换角度这面又叫上面,这面又叫正面,这面又叫侧面了。 拿出你的文具盒,说一说哪儿是上面,哪儿是正面、侧面,变换角度再说一说。 四、游戏活动 1、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百宝箱里面都有什么宝贝啊?指三生依次到前面百宝箱中摸物体。你摸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上面、正面、侧面吗? 生1:我摸到的是一个小药盒,它是长方体。分别指上、正、侧面。生2:我摸到的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分别指上、正、侧面。生3:我摸到的是一本书,它是长方体。分别指上、正、侧面。 2、谁还想玩儿这个摸一摸的游戏?好,现在就请你们在小组的小百宝箱中轮流摸一摸,说一说摸中物体的各面。(小组活动) 五、做一做,独立解答书中26、27页 1、连一连 集体订正 2、观察长方体,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O。指一生在小黑板上完成,集体订正。 六、总结 通过探索百宝箱的秘密,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了物体的上面、正面、侧面是人为规定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2:我知道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你也和他们学到的一样吗?那你就做一个胜利的手势吧!教学回顾: 本课教学由一个“百宝箱”贯穿始终,课伊始就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学生求知欲望的最高体现,因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索问题的兴趣高涨,学到的知识也格外扎实。 教学中,猜一猜,摸一摸的游戏使孩子们在玩儿中动脑,玩儿中学知识,正是游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教学反思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2、本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了观察的方法。 3、本节课中虽然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得有些没有章法,也许是大班级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级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得“活而不乱”。 第7篇:看一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看一看(1)教学设计 西安市雁塔区红庙小学 郝玉涛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小故事。一天,有两只小蚂蚁在争论牛的样子,一只爬在牛蹄子上的蚂蚁说:牛是圆的,有碗那么大。一只爬在牛角上的蚂蚁说:不对,牛是弯的,长短和黄瓜差不多。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生1:它们说的都不对。生2: 师:对,这两只小蚂蚁都只看到了牛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牛的全貌。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新课导入 1、确定方位。 师:(出示喜洋洋)这是什么?(生答)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羊喜欢吗?(喜欢)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请你悄悄地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师:你们对羊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坐在羊前边的同学朝我挥挥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羊的前后左右。 2、观察羊。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羊的什么? (课件出示:你坐在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羊,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羊的一个面,要是能让每个人都看到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一说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羊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羊转一圈,也可以让羊转一圈。我们现在让羊转一圈。 师:现在你又在羊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羊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羊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羊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羊是不一样的。请问羊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羊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羊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羊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羊,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观察实践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你仔细观察过吗?现在每个小组把你们准备的玩具摆到桌子上。生拿玩具。 师:在观察之前,老师想问一问,你一会儿打算怎样去观察呢?师板书观察 适时板书:正面、侧面、后面 生1:先观察它的正面,再观察它的侧面和后面。生2:不但要观察它的左侧面,还要观察它的右侧面。师:现在咱们就按照你们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全面地观察你们带来的礼物 你们想去观察哪个面,就去观察哪个面。学生分组看一看,说一说,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么样观察的,结果如何。(45组汇报) 生1: 生2: 师:刚才大家观察了这么多,有什么发现吗?(多个学生说一说)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师:一定是这样吗? 生:不一定,就像我们从左侧面看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车身和两个完整的车轮,从右侧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车身和两个完整的车轮,看见的是一样的。(课件出示: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师:同学们,昨天老师拍了几张有趣的照片,你们想看吗?条件是必说出老师是站在哪个位置拍摄的,同意吗?课件出示: 小兔子的正面、侧面、后面的照片。电视机的正面、侧面、后面的照片。的正面、侧面、后面的照片。学生一一判断。 四、巩固练习 书,19页1题、2题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生: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老师最后再送给大家一个故事盲人摸象,(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内容)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 他们说的对吗?(不对)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所以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 第8篇: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 (一)。 教材及学情分析: 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分为看一看 (一)和 (二)两课时来完成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不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本节课从故事引入激趣,通过各类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初步形成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 3、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体验与同伴共同进步时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分辨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绒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孩子们,今天上课与平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老师听课)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和观察有关。 2、听故事盲人摸象。 为什么他们说的大象都不一样?听完后,想说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了解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来了解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