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茶产业调研报告]产业转移问题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81992398
资源大小:15.6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茶产业调研报告]产业转移问题调研报告.docx
2023年茶产业调研报告产业转移问题调研报告产业转移问题调研报告20xx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紧接着一场由沿海向内地进行加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浪潮汹涌而来,仅深圳市至20xx年10月的内迁电子企业达到786家;湖北省孝感市20xx年签约了23个沿海地区的亿元产业转移项目,安陆市引进100多家沿海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近15亿元,实际投资总额近50亿元。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内迁企业有所减少,但在国家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等宏观政策的实施下,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位置、广袤的地域、巨大的消费市场必将成为沿海企业战略布局的首选地,今后几年,产业转移浪潮将会更加澎湃。 *市,自古被誉为“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江第一洲”,可以说是坐拥中部的十字路口,但在新一轮产业大洗牌中,却收获寥寥。面对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市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举全市之力,将占城区一半以上面积的*开发区做活、做大、做强、做优,加速追赶跨越,实现宜城板块率先崛起。 培育新兴产业的“黑马”经济 *新余市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市,近年来却屡屡被人提起。该市通过引进了太阳能硅材料生产企业ldk公司,带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一年的产值达到了近200个亿,财政收入占到了该市的半壁江山。 新余市曾经有着与*市类似的情况,过分依赖大型国有企业,*一直是依赖石化总厂,新余依赖的是新余钢厂,近年来受国际原油、钢材料价格的波动,国有企业纷纷“感冒”,地方政府也跟着打“喷嚏”。新余市在初期也尝试发展钢铁制造以外的其他传统产业,如装备制造、纺织加工,但无法与产业链已成熟完整的其他地区竞争。他们另辟蹊径,瞄准新兴的太阳能产业,主动上门引进苏州的ldk公司,仅仅两年时间ldk公司就将产值做到了100个亿,确实是个奇迹。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因为在发展初期,并没有成熟产业的白热化竞争,就看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市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发区发展两个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型汽车蓄电池产业 目前,各地都在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相继出台了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配套措施。我市也出台了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望江开发区生产的“安达尔”牌电动汽车已上路行驶。据了解,目前电动汽车的最关键的技术不在于电机,而在于蓄电池,目前的电存储技术远远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西方曾有个淘金的故事,众多的淘金者都去渡河挖金矿,大多无功而返,却有人专门为淘金者摆渡赚了个盆满钵溢。如今电动汽车领域利润丰厚,技术含量较低,众多企业一哄而上,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淘金者的摆渡人,发展电动汽车的瓶颈高容量蓄电池产业。 蓄电池产业对环境承载力的要求较高,目前的蓄电池企业,大都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城市或县城。*开发区新城东区印染工业园毗邻长江,先期将建设高水平污水处理厂,在做好工业“三废”和环评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对口引进蓄电池产业。同时,*开发区是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区内的环新集团、安簧集团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金,面对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应未雨绸缪,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新品。政府应积极促进这些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研发生产中心,研制高容量车用蓄电池或其他配套产业。 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 *开发区的和兴化工是一家以生产丁二酸为主产品的企业,近年来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出了可完全降解塑料原料工艺,并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验收,一万吨pbs生物可完全降解塑料生产线即将进行试生产,是目前国际上首条pbs生产线,标志着pbs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随着“禁塑令”的实施,环保意识的增强,科学发展的推进,可降解塑料产业无疑是个朝阳产业,*开发区应做足“降解”文章,在新城东区辟设“可降解塑料生态产业园”进行招商引资,引进和兴化工的下游企业,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不失为明智之举。 培育产业发展的优质“土壤” 总投资42亿元的熔安动力低速船用柴油机项目落户、格力70万套空调项目投产、美的冰箱研发大楼竣工在与我们相隔不到180公里的省会合肥,一批批大项目的落户让我们惊羡不已,而这正是省会合肥不遗余力的进行软、硬两个环境建设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软环境建设的倒逼效应 在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对一个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无论什么原因如有职能部门接到通知后没到会,就视为审批通过,除了缺席默认制,在软环境建设当中,合肥市还推出了超时默认制、全程代办制和特事特办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自己的信箱、联系电话公布在服务中心门口,随时接受监督。合肥的这些做法类似于司法领域的“举证倒置”,在职能部门和企业之间,职能部门往往处于强势,而这种经济领域的“举证倒置”却让企业获得了主动,倒逼职能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态度,提高行政审批的工作效率,是真正的“效能革命”。此外,合肥市政府对37项省及省以上单位针对企业的收费项目统一买单。20xx年由政府买单的37项收费总共支出是一亿多元,但据测算,这笔开支的投入产出比是一比五,甚至更高。 尽管*市不遗余力的改善投资环境,竭尽全力的为企业服务,但软环境还是不够令人满意。据了解,某个部门依据安徽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份文件,在*开发区内一家合资企业按照销售额比例收取的一项建设费高达30万元,而另一家销售额相当的本地企业通过“讨价还价”,30万元减至不到3万元,由此可见一斑。 *市应在软环境建设上痛下决心,借鉴学习合肥等地先进经验,将软环境建设与“官帽子”挂钩,出实招、动真格。建立联席会议制、工业项目领导负责制、项目代建制、全程代办制、超时默认制、特事特办制、缺席默认制、奖惩制、收费报销制等制度,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软环境。 硬环境建设的撬动效应 经常到合肥出差的同志往往感叹省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背后却是合肥在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后,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城市硬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带动财政增长,最终起到了对经济发展四两拔千斤的反哺效应。 注重道路设施建设。在*开发区主攻新城东区的战略布局下,起步区路网的方兴路一期、秦潭路等已全面完工,元桥路、平湖路等核心道路工程全面展开,水电气等与路网建设同步推进,承载产业进区的条件已经具备。而与新城东区紧密相连的东部新城商务区是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区,为新城东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商务等多方面的城市综合配套能力。*开发区的新城东区建设不仅要做到“七通一平”,还应该增加水路通、厂房通、宜居通,即“十通一平”,以优良的基础设施建设撬动产业投资。 注重港口建设。合肥为了引进低速柴油机项目,投入巨资改造派河、合裕航道由巢湖入江,可谓千辛万苦“望”长江。据测算,仅长江上游就相当于四条铁路的运量,且水运成本一般比铁路低30%以上,也正如此,黄金水道再次兴起,沿长江岸线地带成为发展大型装备制造等重工业的最佳选择。*开发区的新城东区拥有很长的岸线资源,应依托马窝、长丰港区,建设适合大型重工业发展的临港产业带。 注重标准厂房建设。标准厂房的建设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投产速度,减少企业在资金链上的压力。工业企业特别是产业转移企业,在建设初期既要生产又要建设,资金压力非常大。*开发区的新城东区可以采取引进外来投资合作等多种渠道,建设一些适合电子等企业生产的厂房,以迅速无障碍承接珠三角的电子等产业转移。 注重高新区建设。沿海等发达地区企业内迁往往是加工制造产业的工厂转移,而高端的研发总部一般都留在本地。*开发区的新城东区紧连将来的城市中心区,境内有秦潭湖、柘山等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可建设一些高档生活区、商务会所、研发中心,以吸引高科技人才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