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pdf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语】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必要的竞争与机会均等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把“具有刺激作用的竞争、具有促进作用的合作和具有联合作用的团结这三方面协调起来”?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因此,人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将成为 21 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教育都将面临着加强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共同任务,合作与创新也将成为 2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如何让每位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英语交流活动中,使他们得到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貌在大为改观的同时,仍存在着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独立操作多、互助合作活动少的现象。教师对“人”的关注不够,轻情感倾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轻自主学习;重传授和学生独立操作,轻合作学习;重问题解决,轻问题意识培养反思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改变现状的任务如何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如何去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情绪?如何去把英语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rative Leag)早在8 世纪初就被提及,但正式研究始于 2世纪0 年代的美国,其兴起以前苏联于上世纪 80 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ert Slvin)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Sten Tem Learing)、约翰逊兄弟(Davi Johson Roger Johnson)的共同学习模式(Learnin Tgeter)、沙伦(S.Shara)的团体探究模式(Go Invetati)、卡根(S.agon)的结构方法模式(Strucure Aproac)、科恩(lizabeh oen)的复杂指导模式(ompl Instruction)以及伯里顿(J.rittn)和巴内斯(D.Bares)的合作方法模式(Collaborative Aproach)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领域中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在我们国内,从上世纪0 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Larnig Togethe),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二、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环境 首先,应组建英语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根据所教的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体差异等因素,我帮助学生组建3 人或 6 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我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它们之间在人员数目、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小组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领导,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构成的合作小组,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比如在我的实验班里,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我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平力求使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我的中年级实验班按 3 人划分小组,每组均设有纪录员、汇报员、联络员;高年级实验班则以 6 人为一小组,组内设有纪录员、汇报员、联络员、检察员、收发员和组长。其中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组织和示范带头作用,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轮换(开始时担任同一角色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自愿与调整结合、保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英语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英语学习小组间进行,如“攀登英语智慧峰”、“爬梯子夺红旗”、“小组英语朗读对抗赛”等,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我根据实验班学生的人数情况,采取了多种座位的排列方法。有扇形排列法、双马蹄形排列法、“T”型排列法、田字格排列法、梅花形排列法等等。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同时,我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参加各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我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二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三、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英语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等候;求助提供帮助;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寻求反馈提供反馈;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回活动;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