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总结例题.pdf
-
资源ID:82033953
资源大小:908.1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总结例题.pdf
1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总结例题 单选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 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答案:C 解析:A雨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 A 错误;B露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 B 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 C 正确;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 C。2、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2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上产生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A 错误;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掉了,是蒸发现象,故 B 错误;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不见了,是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是蒸发现象,故 C 错误;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 正确。故选 D。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答案:B 解析: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 A 不符合题意;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 B 符合题意;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 C 不符合题意;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 D 不符合题意。3 故选 B。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 答案:D 解析: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5、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4 答案:B 解析:A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 A 错误;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 B 正确;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 C 错误;D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 B。6、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 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 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 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B60C75D80 答案:C 解析: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100;然后将 0 到100平均分为 100 份,每份 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题中的温度计 1对应的标准温度计的的度数为 100 C(90 10)=1.25 C 当测得水温温度为 70时,实际温度为 1.25(70-10)75 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7、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 解析: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 A 错误;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 B 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 C 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 D 正确。故选 D。8、“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BCD 答案:B 解析:6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9、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AB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 A 错误,B 正确;CD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 CD 错误。故选:B。10、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 A 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 B 符合题意;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 C 不符合题意;7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 答案:C 解析: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故选 C。1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答案:C 解析: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 正确,故 A 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 正确,故 B 不符合题意;8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错误,故 C 符合题意;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 正确,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3、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4、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9 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 0以下 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 5 答案:A 解析:A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 A 正确;B雨是云层中的小冰晶熔化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 B 错误;C因为冰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当气温等于 0时,雨是液态的水,向外放出热量也会形成固态的冰晶(雪)。故 C 错误;D由图可知,当天的最高气温为 5,但因夜晚温度普遍低于白天,故夜晚温度不可能达到 5。故 D 错误;故选 A。1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 B在第 6min 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0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答案:A 解析:A由图象知,在BC段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且正在熔化,所以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其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 A 正确;B由图可知,在第 5min 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第 10min 时该物质刚完全熔化,第 6min 时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故 B 错误;C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C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而松香是非晶体,所以不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 C 错误;D该物质是晶体,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 D 错误。故选 A。多选题 16、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学校里消毒后液体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发生了汽化现象 D用降温贴给发烧病人降温,是通过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 答案:ACD 解析: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A 正确;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蒸发)时吸收手的热量,使得手表面温度降低感到凉,故 B 错误;11 C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液体变成气体发生了汽化现象,故 C 正确;D降温贴中的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起到给发烧病人降温的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ACD。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物体放热,温度一定降低 C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答案:ABD 解析:A晶体才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故 A 错误,A 符合题意;B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比如晶体的凝固过程持续放热,但温度不变,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D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故 D 错误,D 符合题意。故选 ABD。18、“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16 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吸热 12 答案:BC 解析: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 A 错误;B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热,故 B 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 C 正确;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 D 错误。故选 BC。19、如图甲、乙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 10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 98 D图乙: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答案:ABD 解析:A图甲中,在BC段冰的温度保持 0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则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 A 错误,符合题意;13 B冰在第 4min 时开始熔化,到第 10min 时熔化结束,则冰熔化的时间为 6min,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 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 98,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BD。20、如图甲、乙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 10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 98 D图乙: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答案:ABD 解析:A图甲中,在BC段冰的温度保持 0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则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冰在第 4min 时开始熔化,到第 10min 时熔化结束,则冰熔化的时间为 6min,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 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 98,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故 D 错误,符合题意。14 故选 ABD。21、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 48CB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答案:ABC 解析:A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C,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6min 时海波刚开始熔化,12min 时海波才全部熔化,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到C点时海波全部熔化为液态,CD段海波继续吸热升温,CD段海波是液态的,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在BC段,虽然海波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BC。2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尺子测物体长度,测量值将偏小 B朗读者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C石英、海波、萘都是晶体 D由=可得,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答案:ABD 解析:15 A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值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很大,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石英、海波和萘有固定的熔点,它们都是晶体,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BD。23、如图所示,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1min B6min后水没有吸热 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沸点超过 100 D段为固液共存态 答案:AD 解析:A由图知,冰在 0熔化,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BC段的时间为 1min,故 A 正确;B第6min,水达到沸点,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 B 错误;C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即使加大火力也不可以使水的沸点超过 100,故 C 错误;D水在BC段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存在状态为固液共存,故 D 正确。故选 A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