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疫情防控知识大全3篇.docx
2023年疫情防控知识大全3篇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疫情防控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疫情防控知识大全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为什么会流行?此次引起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β属),WHO命名为2023-nCoV,由于人群缺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所以引起疾病的流行。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传播)以及可能的气溶胶传播。3、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目前,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判断,具有人传人的证据,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4、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依据目前的流行病学特点,中老年人发病较多,以男性为主,儿童已有发病,人群普遍易感。5、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根据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潜伏期多为214天。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7、如何识别、判断及就医选择?(1)无发热、无流行病学史:注意个人防护,增强免疫力;(2)无发热、有流行病学史:居家隔离,监测体温,必要时筛检病病毒核酸,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3)发热、无流行病学史:居家隔离,社区医院就诊,监测体温,疾病如有进展及时到就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4)发热、有流行病学史:立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减少人群接触,加强个人防护。8、现有诊断方法现有诊断手段包括:(1)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细胞沉降率等;(2)胸部CT;(3)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9、目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无特效药物和疫苗?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避免盲目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针对新疾病,并无现有可用疫苗。10、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1)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正确佩戴口罩;(2)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3)正确、及时洗手;(4)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5)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及已患病的动物和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1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5)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6)房间通风换气;如有疑似患者,居住过的环境一定要进行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可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剂进行消毒。12、在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必须去应戴口罩;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防止病菌传播。13、在医院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1)去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2)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3)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14、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1)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尽量减少接触。(2)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3)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4)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疫情防控知识大全(一)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口罩?戴口罩可以阻挡空气和飞沫中的细菌、病毒,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判断是否戴口罩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1.所处地区的风险等级,如中、高风险地区要戴口罩;2.看所处的环境,如果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或者长时间停留在公共区域,则应佩戴口罩;3.某些服务行业和特殊职业,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机和乘务员,餐厅、超市、商场服务人员以及幼儿园教师、医生、养老院服务人员等,需要佩戴口罩;4.出现咳嗽、咽痛、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要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5.一些场所有特殊规定的,要遵从管理方要求佩戴口罩。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口罩应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建议平时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在需要的情况下适时佩戴。(二)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2.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3.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4.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5.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不应佩戴口罩。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三)口罩应如何保存和清洁?1.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2.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内,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3.口罩出现变湿、脏污或变形等情况后需及时更换。健康人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四)普通公众如何选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防护级别的口罩,不过分追求高防护级别。1.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2.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应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佩戴。3.有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者。配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4.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配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2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会经手接触传播,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病毒、细菌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一)怎样正确洗手?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正确洗手是关键。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2.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3.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把手指关节放在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4.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双手。5.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6.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二)什么时候需要洗手?为了避免疾病经手传播,应注意正确洗手,洗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眼、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三)外出不方便洗手时该怎么办?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将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15秒。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3三、为什么要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感染风险未知,且人与人之间难以保持1米距离,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病毒传播的风险更大。4四、室内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的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5五、在公共场所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项?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准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便携式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2.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3.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监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尽量减少滞留时间。4.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等物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5.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付费。6.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二)前往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有哪些注意事项?1.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等。2.列好购物清单,尽可能减少购物逗留的时间。3.购物、结账时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优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4.乘坐电梯时,优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须乘坐厢式电梯,应佩戴口罩。5.回家后立即洗手,做好手卫生。(三)到餐厅就餐有哪些注意事项?1.选择间距较大,通风良好的位置落座,尽量减少多人聚餐。2.尽可能错峰用餐,避免人员拥挤。3.用餐前应规范清洁双手。4.2人以上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制。5.尽量通过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进行点餐和付费。(四)前往室内娱乐场所应注意什么?室内娱乐场所主要包括电影院、歌舞厅、酒吧、健身房、游泳馆等,不仅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而且空间相对密闭,通风不良,公众前往这类场所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护。1.配合场所实行的限流限量、预约消费、错峰入场等措施。2.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行实名登记等。3.有序入场和退场,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拥挤。4.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五)工作场所如何做好防护?1.遵守单位防疫措施和规定。2.配合做好体温检测。3.不要带病上班,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要及时向单位报告,并立即到医院就诊。4.在工作场所中,应做到戴口罩、勤洗手、1米社交距离、开窗通风、少聚集。5.乘坐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按钮。(六)去医院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1.就诊者应提前了解就诊疗程,缩短在医院逗留的时间。2.全程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行实名登记等。3.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不触摸眼、口、鼻。6学生上学应遵守哪些防护要求?1.学生应遵守所在学校的防疫措施和规定。2.按照学校要求每日监测体温并上报。3.随身携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4.在校期间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少聚集。5.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使用体育器材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均要正确洗手。6.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7.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车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合理距离,途中尽量不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到校后或回家后,要及时洗手。8.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向学校如实报告,并立即到医院就诊,严禁带病上课。7为什么要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勺子,进而污染食物,传染给其他就餐者。1.提倡多人就餐时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2.使用公筷公勺,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装,减少食物浪费。3.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是最简单有效的卫生防病习惯,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8在家庭中如何实施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1.固定餐具:家庭成员固定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从外形、颜色上加以区别。2.践行分餐: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筷公勺来夹食物,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3.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要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避免用嘴尝试孩子食物、与孩子公用餐具等。4.家长示范: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疫情防控知识大全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前往医院就诊、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从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二、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到人多密集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客流较多时,有序排队等候,避免人员拥挤。三、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四、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居室和办公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避免空气污浊。冬季使用空调前应进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和自然通风。五、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口罩。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煮熟煮透。购物、处理食材、饭前饭后应保持手卫生。六、自觉坚持安全出行杜绝带病上班上学。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乘坐公共交通时,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非接触方式充值、购票。遵守公交、地铁等部门防疫规定,如戴口罩、测体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