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综合考研天津财大《801经济学》考研真题.pdf
-
资源ID:82045549
资源大小:777.6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经济学综合考研天津财大《801经济学》考研真题.pdf
经济学综合考研天津财大801 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天津财经大学 801 经济学考研真题 1 对于正常商品,请简要说明以下问题:(1)需求的收入弹性特性;(2)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中的成本概念有何不同?3 请说明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其原因。4 国民收入核算有哪三种基本方法?请简要说明支出法。5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6 某生产者的生产函数为 QL0.5K0.5,已知 PL1、PK1,K 的投入量为 4,且短期内固定不变,求:(1)短期总成本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函数、短期边际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不变成本函数;(2)如果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为40,生产者为获得最大利润应当生产多少产品,其最大利润是多少?7 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投资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均为线性函数,其中,自主消费 100,边际消费倾向为 0.8,自主投资为150,投资对利率反应系数为 6,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为 0.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为 4,实际货币供给量为 150。(单位:亿美元,%)求:(1)IS 曲线方程和 LM 曲线方程;(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一般均衡时的均衡利率和产出水平。8MOTO-V3 手机的价格幅度变化大,刚上市价格曾高达 8000 元,之后两年逐步回落,目前已经不足 1500 元,下跌超过 80%,请用非完全竞争市场相关理论解释和说明。91994 年以来,我国基本一直处于“双顺差”格局,请问这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会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政府应当如何应对?10 解释 IS 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和假定条件。11 证明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12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13 消费者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应当如何减少风险?14 货币流通速度为 5.0,产出保持充分就业产出,为 10000,价格水平 2.0,求:(1)货币实际余额需求和名义需求;(2)货币供给为 5000,价格水平为多少?货币供给增加到 6000,价格水平又为多少?15 市场需求曲线 Q203P,价格 P3,求此时需求弹性?提高价格是否能获得更大利润?16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倍,然而农民的 MPC却低于城镇居民,请解释这一现象。二、1 基尼系数中央财经大学 2017 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 研 答: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于 1922 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 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 0 和 1 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 0.2 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 表示比较平均;0.30.4 表示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图 1 洛伦兹曲线 如图 1 所示,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图中横轴 OH 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纵轴 OM 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ODL 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以将洛伦兹曲线与 45线之间的部分 A 叫做“不平等面积”,OHL 与 45线之间的面积AB 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 G 为基尼系数,则 GA/(AB)。2 混合策略均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6 研 答:混合策略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这种均衡下,给定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概率,每个参与人都为自己确定了选择每一种策略的最优概率。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博弈方的决策内容不是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而是在一些策略中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布的策略。混合策略情况下的决策原则有两个:博弈参与者互相不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因而必须在决策时利用随机性来选择策略,避免任何有规律性的选择;他们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方无法通过有针对性地倾向某一种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风。3 基数效用河南大学 2018 研 答: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不是指客观物品产生的愉快或防止痛苦的某种属性,而是指个人在使用该客观物品时所体验到的愉快或满足程度。基数效用是用绝对数(即基数)来表示和分析效用。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因此基数效用是指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用基数(1,2,3,)表示效用的大小,并可以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基数效用论将边际分析方法引入到探求消费者行为之中,形成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体系。4 准租金武汉大学 2018 研 答:准租金是指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例如,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在短期不能变动,其固定生产要素对厂商来说就是固定供给的:它不能从现有的用途中退出而转到收益较高的其他用途中去,也不能从其他相似的生产要素中得到补充。这些要素的服务价格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租金,因而被称为“准租金”。如图 2 所示,图中 MC、AC、AVC 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定产品价格为 P0,则厂商将生产 Q0。这时的总可变成本为面积OGBQ0,它代表了厂商对为生产 Q0所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作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 GP0CB,这就是准租金。如果从准租金 GP0CB 中减去固定总成本 GDEB,则得到经济利润 DP0CE。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 0 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成本。当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总成本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图 2 准租金 5 激励相容中央财经大学 2018 研 答:哈维茨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6 科斯定理山东大学 2013 研;东北财经大学 2015 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研;华中科技大学 2017 研;中央财经大学 2017研;武汉大学 2019 研 答:科斯定理是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 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 0 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可能的原因有:存在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谈判很容易破裂。战争和罢工的经常出现表明达成协议可能是困难的,而达不成协议又可能是代价高昂的。当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达成有效率的协议就尤其困难,因为协调每个人的代价过于高昂。7 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西安交通大学 2009 研;中央财经大学 2018 研 答: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从数学上证明了没有一种投票制度能同时满足确定性、传递性、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和没有独裁者等特征。如果一个社会决策机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当任何一组完备的、自反的和传递的个人偏好集给定时,社会决策机制将产生具有相同性质的社会偏好。如果每个人偏好选择 x 超过选择 y,那么社会偏好就应当把 x 排在 y 的前面。x 和 y 之间的偏好唯一取决于人们如何排列 x 和 y 的顺序,而不是人们如何排列其他选择的顺序。那么这样的决策机制必然是一个独裁:即整个社会的偏好顺序就是一个人的偏好顺序。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社会决策机制的三个非常有道理且合意的性质是和民主不相容的:不存在进行社会决策的“完美”方式。不存在完美的方式把个人偏好“加总”成为社会的偏好。如果企图寻找一个把个人偏好加总成社会偏好的方法,将不得不放弃阿罗定理中所描述的社会决策机制的性质中的一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