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次月考」.pdf
高中语文第二次月考 第卷(共5 分)本试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至页,第卷 7 至 12 页。共分,考试时间 15分钟。一、(0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 C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札(zh)记 星宿(xi)蛊()惑人心 苦心孤诣(y)摘(zhi)要 剖(po)析 清沁(qn)肺腑 含英咀()华 C.洗涮(shun)亵(xi)渎 颠沛(i)流离 应(yng)运而生 D惩创(chung)手拎(1ng)概不赊(h)账 恬(tin)不知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犀利 鉴诫 破釜沉舟 鸦雀无声 B.劳碌 暮霭 毋庸赘育 寥寥无几 .搪突 煽动 流连忘返 面授机意 D挑剔 惋惜 苦思瞑想 莞尔而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把文学鉴赏仅看作是对文学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这其实是大大的 。别里科夫如同 在悬崖边的羔羊,战战兢兢,深怕一不小心就会出什么乱子。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 了小说创作的境界。曲解 徜徉 开拓 B.误解 倘佯 开创 C,误解 徘徊 开拓 D曲解 徘徊 开创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搭配组合,使极光变成了万花筒。玛蒂尔德因为一条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千载难逢。C网络信息无孔不入,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水平。D.现在社会上假货泛滥,从假烟、假酒,到假医生、假警察,应有尽有,让人防不胜防。.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武器、枪支、子弹袋,然后是整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B.王利发的茶馆内,“醉八仙”大画等均已撤去。“莫谈国事”的纸条保存了下来,字而且写得更大。C 肖邦的夜曲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而造成的。D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去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 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提在手里 简直像喝过头的醉汉 简直像拎了束稻草 A.D.二、(12 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0 题。执政者的道德自律与社会的道德监督 “以德治国”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执政者应当重视自身“德”的修养,行为操守应当以“德”为准则。二是说执政者应当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本。王是说执砍者应当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以有效约束。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其实应该三者兼有。可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的理 解,基本只停留于第三层涵义。这就是管子君臣下所说的“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通常所谓“以德化民”(史记孝文本纪)比较准确地体现了这种政治意识。然而事实上如果说“以德治国”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历史影响的话,主要却是因为基于“以德治国”的第一层涵义,执政者执行着某种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种道德监督。贞观政要开头所引录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以及魏征发表的对于君主来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的观点等等,都是一种以“德”自律的自觉。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或者类似的文书中“薄德”“寡德”的自责尽管并不都是真挚之言,但是在形式上,仍可看作是一种面对某种道德标准的自我检讨。也正是因为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而执政者也热心“德”的政治宣传,社会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对权力者的道德监督。在有的时代,曾经形成了较为澄清的社会舆论氛围,出现了较为勇敢的政治批判力量。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的事迹有多彩的“光辉”,而以不惜牺牲生命挑战政治强权者最为令人兴奋。事实 上,他们有时是从“德”得到有力的精神鼓舞,有时又是以“德”作为自身的信念支撑的。在中国古代,天灾以及相关的异象,常常被看作君主不“德”所受到的天的警告和惩罚。于是因此而发生的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等历史记录不绝于书。以现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种言行和思想固然是可笑的,然而在当时,却常常体现出一种以“德”为标尺的严肃的政治反省。(博览群书2001.1).对第二段中“这种政治意识”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重视自身“德”的修养,行为操守以“德”为准则。B.积极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本。C.只是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D既重视自身“德”的修养,又重视德政、善政的推行。对文中第二段所使用的论据,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管子君臣下中的说法证明了古代大多数帝王对于“以德治国”的理解是片面的。B.史记孝文本纪中“以德化民”的观点,就是古代帝王只以“德”要求百姓,却不注重自身道德自律的有力证明。.引录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论和魏征的观点,目的是为了说明“以德治国”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或“薄德”“寡德”的自责尽管不都是发自肺腑,但也表明他们是处于某种道德监督之下的。9.下列对于“社会道德监督”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道德监督力量的产生,是因为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和执政者热心“德”的政治宣传。.文中鲁迅的话,证明了只有敢于向政治强权挑战,才能形成社会道德监督力量。C.历史上出现的社会监督力量,有时是从“德”得到鼓舞,有时是以“德”作为信念支撑的。.只有执政者接受社会道德力量的监督,社会才有可能出现较为澄清的社会舆论氛围。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者坚持道德自律,重视自身“德”的修养,接受社会的道德监督,这就是真正的“以德治国”。敢于不惜牺牲生命而挑战政治强权,人的一生才会焕发出多彩的“光辉”,才能成为“中国的脊梁”。C 修身养性的方式与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由小可以见大,因此魏征说“修身 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中国古代因天灾等异象而引发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的言行和思想尽管是可笑的,却 往往有益于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三、文言文阅读(5 分,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盲文,完成112 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第卷 (共 105 分)四、(1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答:(2)今付臣推勘,臣但守法耳。(分)答: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临江仙 苏 轼 夜归临皋注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3 分)答:()“夜阑风静彀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 分)答: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四小题作答)(分)(1)群贤毕至,。此地有崇山峻岭,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韩愈师说)(3)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轼赤壁赋)(5)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