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优秀教学设计.pdf
-
资源ID:82076910
资源大小:249.0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优秀教学设计.pdf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新授课)【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一首赞颂长城和京杭大河运河诗歌。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活泼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亲切感人。由于文体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学生将文本中意蕴深远的诗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景的能力和感悟思想内涵的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以的朗读为主,要指导学生读出韵脚,通过反复诵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美丽,体会诗的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组词、听写等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观察插图,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3)通过自由拼读、互读,达到朗读课文。(4)通过熟练地朗读,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法、学法】教法: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2-的印象通过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自读质疑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 分钟)1、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1)有一道城墙建造了 2000 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 1779 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图片,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形象生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直观的走进长城和运河。】(2)今天啊,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板书课题:1 长城和运河)(3)齐读课题两遍。2、初读课文,感知提问(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读效果: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认读并相机正音。ji zh yn p xi pin chung z chu 驾 驶 曲 折 蜿 蜒 谱 写 不 朽 诗 篇 创 造 民 族 绸 带(自由认读正音齐读)讲解难写易错的字。重点讲解“蜒”(出示动态的书写笔顺。)指导描红【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3-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这里,不仅出示范写,而且提醒字的整体布局,关注笔画细节,特别是“蜒”字的每个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认读词语 奇异的景象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的诗篇 奇异的景象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谱写 动人的诗篇 指名认读齐读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写长城,第二组写运河)(3)你能结合上面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或者围绕课题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来吗?(学生质疑)(问题梳理:1、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或课文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 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走进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满意的答案!”(学生自读、自探)2、引导学生交流自探成果。师:“快乐学习,展示自我!自信的你快和大家分享探究成果吧!”(学生交流自探成果)【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 分钟)(一)学习第一节 1、(出示课本插图)这是什么?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述?(指名答)2、(多媒体出示)课文怎样描写的呢?请以最快的速度默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个奇异的景象是指什么?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汇报交流:这个奇异的景象是指万里长城。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巨龙”是指什么?(万里长城)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过渡:是啊!在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曲折蜿蜒的山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智慧的双手-4-筑起了这样一道像巨龙一样的万里城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2)词语积累:长城可以有起伏,山峰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出示幻灯片: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设计意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词语的积累,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一举两得。】(3)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2、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1)这个句子先问后答叫设问句。比较句子: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2)齐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强烈地表达了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赞美之情。)3、指导朗读:在我眼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奇异)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4、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听录音朗读。男生齐读。【设计意图: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二)学习第二节 1、请各位同学带着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带着黑板上的任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小节。出示任务:(1)自由朗读第二节。思考: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奇异在哪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小组内说说你的感受?(2)四人小组内讨论【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2、汇报交流。(出示第二节)-5-(1)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京杭大运河)(2)奇异在哪里?(出示句子: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3)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京杭大运河比作绸带。)这是什么样的绸带?(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像“银光闪闪”这样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你能说出几个吗?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5)齐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京杭大运河的柔美,壮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6、指导读诗句,运河是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自由朗读、指名读、女生齐读)(三)对比 1、自由读一读课文,找出两节诗的相同点。2、汇报交流,总结“反复”的写作特点。(四)朗读全文,升华感情。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 分钟)1、(出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此时此刻,面对着我们祖先亲手创造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你想对我们的祖先说些什么呢?2、用自己话来介绍长城和运河。3、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奇迹,你知道的有哪些?说一说。4、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了一些奇异的景象,我们一起来欣赏,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板书设计】1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像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人间奇迹 京杭大运河(像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