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一单元位置.pdf

    • 资源ID:82081610       资源大小:2.92M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单元位置.pdf

    第一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 53 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 1、教学例 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 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 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例 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 1 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练习 1、练习一第 4 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 3 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 6 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 A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 A 再向上平移 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 A 的方法平移点 B 和点 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 练习一第 1、2、5、7、8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单元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 个 12 是多少?9 个 11 是多少?8 个 6 是多少?(2)计算:616263 103103103 2.引出课题。10310310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新授 1、利用103103103教学分数乘法。(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103)(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1033)(3)1031031039,那么1031031031033,所以1033_9。同学们想想看,10339 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2、出示例 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 11 份,其中的 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么“人跑 3 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 3 个112是多少?(列式:1123=116)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 2 题。5、教学例 2(1)出示83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112 112 112(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做一做”第 3 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三、作业 练习二第 1、2、4 题。(2)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1015 851 73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 1、教学例 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51,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514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 1 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51,第二步再涂出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51的41,由此得出514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51的41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5141201,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5141=4511201。(4)提出问题:43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 5 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 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03 32。(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km)(3)学生独立解答“5 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三、练习 1、练习三第 6 题(1)求 2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2 个43是多少?算式:432(2)求21枝或3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43的21是多少,或43的32是多少。2、练习三第 9 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四、作业 练习二第 3、7、8、10 题。103323102351 1 1 5 1 教学追记: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1545397 (2)539451 (3)85()2132 (4)2293152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 5 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 6(1)出示:53615,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101()414,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1014 和414 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4)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 1 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75957575(195);61(532)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练习三第 2 题:一朵花要用41张纸,一个同学做了 9 朵,列式419,另一个同学做了11 朵,列式4111,他们一共做了41941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41(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4、练习三第 8 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5、练习三第 6 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6、练习三第 4、5、9 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教学追记: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2、解决问题(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一、复习、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43 5221、列式计算。()的51是多少?()的43是多少?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新授 1、教学例 1(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 2500 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 2500 的52是多少)(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500521000(平方米)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三、练习 1、练习四第 2 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 2000 只。2、练习四第 3 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教学追记: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 的51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2)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2。(3)一条路,已修了103。(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5)甲数比乙数少51。2、口头列式:(1)32 的83是多少?(2)120 页的61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 80 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1,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 80 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8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 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二、新授 1、教学例 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81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解法一:80808180107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解法二:80(181)8087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 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4”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54”。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 2 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81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 分贝 81 现在?分贝 80 分贝?解法一:7575547560135(次)解法二:75(154)7559135(次)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三、练习 1、练习五第 2、3 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2、练习五第 3、4 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 3、4 题。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 7、8、9、10 题。教学追记:例 2 和例 3 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 1 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3、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口算:(1)8332 15775 631 80140(2)8338 157715 331 801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53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 3 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 5 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2)写出 6 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616 61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 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 111,根据“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 1 的倒数是 1。)(2)0 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 0 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 1,所以 0 没有倒数)3、巩固练习:课本 24 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三、练习 1、练习六第 2 题:同桌互说倒数。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 3 题“判断题”。3、开放性训练。()()()()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学追记: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4、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习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 P26 第 1 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练习:练习七第 1 题。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3、观察 P26 第 2 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4、练习:练习七第 4 题。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2、P26 第 3 题(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3、练习:练习七第 6 题。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 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 1 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4、练习:练习七第 7 题。五、练习 练习七第 2、3、5 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单元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1、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 42 5 513 4332 8338 9443 1216 11551 二、新授 1、教学例 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A、3 盒水果糖重 300 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B、300 克水果糖,每盒 100 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3)将 100 克化成101千克,300 克化成103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1013103(千克)1033101(千克)10333(盒)(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3、教学例 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54平均分成 2 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54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张纸的52。(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A、542 52,每份就是 2 个51。B、542542152,每份就是54的21。(4)如果把这张纸的54平均分成 3 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4、引导学生观察542 和543 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三、练习 763 213 161520 855 3510 1396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2)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 2 小时走了 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924 713 1252 1516 984 733 652 526 二、新授 1、默读例 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32 65125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3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 1 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32小时走了 2 km 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2 份表示的就是32小时走的路程)1 小时走了?千米?32小时走 2 km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32小时走了 2 km,要求 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先求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2 个21,算式:221 再求 3 个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213(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322213223 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65155,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65125655122(km)(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三、练习 1、P31“做一做”的第 1、2 题。2、练习八第 2、4 题。教学追记: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 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 2 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除以 2 就是乘上 2 的倒数。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上,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3)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新授 1、教学例 4(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 8m,每朵花用32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三、练习 1、练习九第 1 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 2-4 题(1)第 2 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 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 5 层楼的高度。(2)第 3 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 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 8 小时是 3 小时的几倍,再求 8 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 4 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4143;B、可以先求装完的43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 2404341。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 5-9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2、解决问题(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2,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4,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 35 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54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 1、教学例 1 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54体内水分的重量 水分 28 千克 水分占体重的54 体重?千克(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54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54小明的体重)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157,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小明:爸爸的体重157小明的体重 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算术解:3515775(千克)15735 35157 7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 1、练习十第 13 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250ml 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 6 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 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爸爸体重的157 35 千克?千克 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单元位置.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