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经病的特色和优势.pdf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特色和优势 在妇科疾病中,虽然只有四字;即经带胎产;但这四个字字字如金,字字沉重,字字治起来艰难;一个简单的经字,也就是月经病,即包含丰富内容,如月经先期,后期,不定期,痛经,崩露,月经期各种不适综合症,闭经等;今晚我们主要从大的方面来谈一下月经病在中医诊疗中的特色和优势,如果大家喜欢这个话题,以后我们可以列为系列,逐一讲解;即然讲月经病,我们就得首先明白月经产生的机制,同时大家一定要明白月经是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如感冒,着凉,饮食结构改变,居住环境改变,还有心情情绪的波动等,无时不影响着其变化;这样大家从这两张幻灯片中了解月经的常识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何为月经病呢 关于月经的基本生理常识,大家知道不 初潮,经期,周期,绝经等;一般初潮为十三四岁,有的较晚到十六岁左右了,有的较早可能在十二三岁;基本上 28 天为一个周期;绝经一般在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妇女进入老年期的象征;我们再列出来详细看一下;关于经期的基本常识;我们在了解病理之前也应该先了解生理,这样对比更有利于学习;图片 4 正常月经 我们在了解了这些常识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看所谓的月经病,也就是这些正常指数出现变化时,也就可以称之为月经病的;对了,我们还应再了解一下所谓的周期中的几个时期: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图片 5 月经的周期规律;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月经周期异常,一般最常见者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不定期图片 6 月经周期异常;我们看完了这些基本的常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医诊疗月经病的几个特色;妇女的生理特点,“女子以血为主”;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易耗损机体阴血,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气血之间又有“载运”和“统帅”的关系,因而月经的病变,虽有寒、热、虚、实等的不同,治之当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其终归的目的,仍在调理气血,使之平和;所以我们在调理月经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气血的调理;女子经血宜行,絲毫不可壅滞”,我们强调行气的必要性,“调经必以行气为先”,“妇人经水不调,多因气郁所致”,“妇人多气,以身居闺帷,性情不能舒畅,兼之忧思忿怒,执傲妒忌,肝火无时不动,每每郁结,以致月事不调”,行气主要以舒肝为着眼;因肝藏血,为血海,主疏泄,肝气宜于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失于疏泄,则影响肝之藏血功能,而导致月经异常;与古人“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及“调经不先理气,非其治也”之论不谋而合;在行气解郁之时,重视养血以固本,每在养血的基础上加香附、木香、佛手、乌药之属以行气开郁,认为如此则血自流通;养血从不过用滋润药品,临床上一般多以四物汤加减化裁,医方集解曰:“当归甘温入心脾,能养营活血,为血中之气药,能通血滞,补血虚,生血为君;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养阴为臣;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川芎辛温入手足厥阴,润肝燥而补肝阴,升清阳而开诸郁,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四物汤能养血兼行气滞,充分体现了养血结合行气的思想;接下来我们再看中医药调理月经病的第二个特色;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由于气血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伤于血,必影响到气,伤于气,也会影响到血;肝主血液的储藏与调节,血液化生之后,除营养周身外,均藏于肝;肝血有余,下注血海,变化而为月经;冲脉之气盛,肝气疏泄有序,血脉才能流通,月事才能以时而下;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是月经正常的基础,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女科经纶云:“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故脾胃健运,则生化有源,血循常道,脏安脉通,血海充盈,月事正常;若脾气不足,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若脾虚血少,化源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按时满溢,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故临床有治血先治脾之说;所以我们认为月经病贵在调肝理脾,调畅气血为重点,如肝气郁滞者,以四逆散、逍遥散为主方加减;血瘀者,以少腹逐瘀汤、桃核承气汤为主方加减;肝血不足者,以四物汤、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为主方加减;月经量多,或崩或漏,虽然原因非一,但大量出血时又当先治其标,常加艾炭、仙鹤草、乌贼骨、炮姜炭、茜草炭等药,从而达到治愈并降低复发率的目的;第三、以肾为本,疏郁化瘀,治疗月经量少,妇科常用两字,郁、瘀;我们认为女人如花似水,以肾为根,以血为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了肾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成熟和肾衰;月经的产生是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协同作用的结果;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主生殖;肾所藏之精即为生长发育和内分泌的源泉,肾精所化精血为胞宫的行径提供物质基础;“经水出诸肾”,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月经出现周期性的藏泻,是肾阴肾阳转化,气血盈亏的变化结果;故肾与月经关系密切;大凡月经失调之病多以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傅青主女科曰:“盖以肾水之生,原不由于心肝脾;而肾水之化,实有关于心肝脾;”即肾水生化,充盈血海,使经血应时而下与心肝脾的功能正常密切相关;“倘心肝脾有一经之郁,则其气不能入于肾中,肾之气即郁而不宣矣;”心肝脾郁结瘀滞最终都会导致肾水生化宣泄异常,进而在行经时经量减少;尤昭玲教授曾拟订了补肾养血、疏郁化瘀的根本治法;临床上该病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单纯实证极其少见,加之经期以“泻”为主,气血易有所亏损,因此导师在治疗时补肾养血、疏郁化瘀并重施治;补肾以长先天之精,化生肾水,补给先天物质基础,充盈血海;女人以血为本,养血以顾其根本,维持血海满盈;疏通心脉瘀滞,心气下通,心肾相交,顺畅血流;疏解肝郁,通达气机,气血正常下行;化脾之郁结,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以补养先天之肾精生化气血;此法通补兼施,通而不伤气血,以静养动,以动制静,动静相宜;自拟补肾活血调经之药方,其组成为:熟地、当归、川芎、赤芍、白术、泽泻、大血藤、鸡血藤、红花、凌霄花、旋覆花、三七花、吴茱萸、益母草、香附、牛膝等;该方以四物汤为基础加减,补血养血;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疗效;这里的大血藤又称红藤,是临床上治疗肠痈和妇科常见炎症的一种药材;凌霄花又名堕胎花,说明此花破血祛瘀作用甚强;临床上用于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第四、中医药清热化瘀、滋阴止血调治崩漏;崩漏之主要病机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气虚、血热、瘀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气亦能摄血,气又依赖血的运载才能发挥作用;妇人以血为本,而经带胎产无不耗伤阴血,流产、上环等均可损伤冲任之脉;灵枢云“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冲任不调,阴血亏损,以致机体处于气血相对不足的状态;血虚可导致气虚,气虚则无权摄血,而致出血诸症,如此更加重了血虚,形成了因果相干、气血两虚的恶性循环;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故妇科之血证,与热邪为患尤为密切;孙思邈提出了瘀血导致崩漏的观点;云:“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李杲在东垣十书兰室秘藏中提出:“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清代著名医家傅山曰:“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冲脉为血海,实即子宫太热,而致破妄行;所以根据崩漏之虚、热、瘀病机特点,治以清热化瘀、滋阴止血,临床上常用四草汤随症加减治之;组成:仙鹤草 30g,马鞭草 10g,旱莲草 20g,鹿衔草 10 g;仙鹤草长于补虚、收涩止血;马鞭草长于凉血、活血、止血;旱莲草长于滋阴、活血止血;鹿衔草长于温经、活血、止血,四草合用,融止血药于一炉,兼有清热、滋阴、化瘀、补虚之功效,且鹿衔草性温能防马鞭草、旱莲草之寒凉,故四草配伍,活血而不动血,止血而不留瘀,凉血而无寒凝之弊,祛瘀而无伤正之忧,适用于因虚、瘀、热等各种原因所致崩漏之病证;我们再看最后一个特色;第五 滋养肝肾,养血调经治疗闭经;根据闭经肝肾不足之病机本质,而从肝肾论治;中医认为闭经只有立足于以补益肝肾养血为主,方可从根本上达到调经的目的,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切忌妄行攻破,同时妇女以血为用,妇女的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是与血的盛衰、盈亏、通闭息息相关;故滋养肝肾,养血调经是治疗闭经的最基本法则;长期实践总结认为:川芎、杭芍、当归、熟地、山茱萸、女贞子、龟板、牛膝、牡蛎、丹参、鸡血藤、苏木、益母草;成方便读言:“地黄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滋阴益血,二味为补血之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山茱萸、女贞子、龟板、牛膝、牡蛎滋补肝肾之精,取静补能生水之意,丹参、川芎、鸡血藤、苏木、益母草活血通经,为动药,补中有通,动静结合气机调畅,血脉通利,化源充足,血海充盈,则月事以时下;诸药合用,共奏养血调经、滋养肝肾之功;总之,在月经病治疗中,我们必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辨证论治为立本,在临床实践中注意整体与局部,主症与兼症,病症结合,恰当选方用药,调和阴阳,使正气恢复,机体安和,阴平阳秘,冲任健旺,月经之病即除,应期来潮,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