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__18.pdf
-
资源ID:82089172
资源大小:785.7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__18.pdf
教学设计 必修 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分析和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重点难点】1.世界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2.人口迁移的影响。【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案例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一、高考考向:考纲展示 考情报告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考纲展示 考情报告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常与工业转移、国土开发等资料相联系,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二、章节测试 第二章 人口的变化 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7河南五校联考美国每年都有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回答 12 题。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环境变化 B婚姻家庭 C农业活动 D气候变化 答案 C 解析 此题注意审题,是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人员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人员很有可能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2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A春季向东迁移 B夏季向西迁移 C秋季向西迁移 D冬季向南迁移 答案 D 解析 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 34 题。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 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C 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 项错误。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4 报告指出,到 2013 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 2.45 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据此并读图回答 57 题。5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规模大,以“90 后”青少年为主 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 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 33 岁,可推断流动人口以“80 后”为主,而且流动人口 615 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 62.5%,说明以家庭流动为主,故季节性返乡规模小;图中显示,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跨省流入人口东部地区所占比例为 90.5%,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选 C。6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条件是()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 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 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 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 答案 B 解析 城市教育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有利于人口流动,户籍地较差的居住条件会增加子女随迁的概率;城市教育费用较高,限制了农村学龄前儿童流入城市。选 B。7人口流动对流入地的积极影响是()A增加农民的收入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D加快农村地区观念更新 答案 B 解析 对流入地来说,人口流入能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推动餐饮、建筑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选 B。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 89 题。8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 B C D 答案 A 解析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率,据图可知,最高的时期是。A 正确。9时期,关于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C该城市房价增长慢 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答案 B 解析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人口迁入率下降,最可能是产业升级和转移导致。选 B。2017豫北五校联考下图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 2000 年到 2013 年常住人口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1 题。1020002013 年()A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 B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数量高于珠三角 C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 D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 答案 C 解析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所以图中常住人口增长率下降并不能表示人口死亡率高,A 项错误;图中表示的是常住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表示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B 项错误;图中反映出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C 项正确;图中没有显示人口迁移方向,D 项错误。11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原因最不可能是当地()A产业转型升级 B生育政策调整 C部分企业迁出 D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 B 解析 近年来,珠三角人口增速减缓,可能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导致的对劳动力需求减少有关;生育政策是全局性的,不是一个地区可以随意调整的;珠三角迁出的企业很可能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导致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环境质量下降,会导致迁入人口减少或人口迁出。二、综合题(共 2 题,56 分)12阅读关于中国人口的资料,回答问题。(28 分)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了 1.32 个百分点。2011 年全国流动人口为 2.30 亿,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1)图一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6分)(2)概述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10 分)(3)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概述人口流动对农村和城市分别产生的影响。(12 分)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基本上逐年降低,其原因是“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每年净增人口多,其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2)2006 年至 2008 年上升、2008 年至 2011 年下降,总体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失衡)。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3)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对农村的影响: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使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农业发展;出现“留守儿童、老人”等问题。对城市的影响: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能造成失业、社会治安、住房困难等社会问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性别比、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知识,从图中获取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根据图一中总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近年来我国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达到了低生育水平,这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因此总人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第(2)题,近年来,我国人口性别比在2008 年以前呈现上升趋势,而其后出现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人口性别比仍然失衡,这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健康发展。第(3)题,人口大规模流动主要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有关;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要分别回答。13能力拔高题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 分)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个人 情况 文化特征家庭背景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多子女家庭 初中及以上为主 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 就业 情况 打工主要 目的 为家庭,求生存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 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 工作期望 劳动供给 决策 绝对收入比较 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 相对剥削感较弱 城市 适应 性 对城市的 认同感 与外界的 联系 生活方式 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 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 与传统农民接近 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 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 与现代市民接近 材料二 据统计,2000 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 10 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 32.2%,但 2010 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 29%。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 2014 年 10 月,“长三角”不足 21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 8 000 万涨到了 1.2 亿。(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8 分)(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6 分)(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6 分)(4)分析 2010 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8 分)答案(1)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任答两点即可)(4)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解析 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可知,第一代农民工来自多子女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为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第(2)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出现郊区城市化,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3)题,一方面“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而进城。第(4)题,为实现产业升级,上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人员积累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安徽经济发展迅速,与上海工资水平差距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