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pdf

    • 资源ID:82093151       资源大小:2.28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pdf

    文档 目录 1、总论.3 1.1 评价目的.3 1.2 评价依据.3 1.3 评价范围.7 1.4 评价内容.7 1.5 评价单元.7 1.6 评价方法.7 1.7 评价程序.9 1.8 质量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2、用人单位概况.13 2.1 用人单位概况.13 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13 2.3 原、辅材料及产品.14 2.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15 3、总体布局.16 3.1 总体布局.16 3.2 总体布局评价.16 4、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19 4.1 生产工艺.19 4.2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20 4.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20 5 建筑卫生学.23 5.1 建筑卫生学调查.23 5.2 建筑卫生学检测.23 5.3 建筑卫生学评价.23 6 职业病危害因素.25 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25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7 6.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31 7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34 7.1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34 7.3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34 8 职业健康监护.38 文档 8.1 职业健康监护调查.38 8.2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38 9 个人防护用品.39 9.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39 9.2 个人防护用品评价.39 10 辅助用室.40 10.1 辅助用室调查.40 10.2 辅助用室.40 11 职业卫生管理.42 11.1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42 12 结论.46 12.1 分项结论.46 12.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46 13 措施及建议.47 13.1 本项目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不足.47 13.2 措施及建议.47 附表 1: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表 附件 1:委托书;附件 2: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附件 3:总平面布局示意图;附件 4:设备布局示意图;附件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示意图;附件 6: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附件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附件 8:现场采样影像资料 文档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2)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3)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为政府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 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 52 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1994第 28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 65 号已由2012 年 12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4)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第 619 号(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 352 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第 105号(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 376 号(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7 号)(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8 号)(1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9 号)(1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50 号)文档(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3 号)(1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201576号)(1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39 号)(15)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89 号)(16)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 号)(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 号)(18)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 号)(19)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 号)(20)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 620 号)(2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 号)(2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 号)(23)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 2015124 号)(24)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卫计委20155 号)(2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第 9 号 2013 年修正)(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问题的复函(安监总厅安健函201559 号)(27)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4年 2 月 11 日)文档(28)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的通知(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4 年 5 月12 日)1.2.2规范、标准(1)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13)(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1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2)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3)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14)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15)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3)(16)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1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18)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1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2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2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文档(2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 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2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 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 部分:噪声(GBZ/T229.4-2012)(2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2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9)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3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31)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3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33)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3010-2007)(34)油罐人工清洗作业安全规程(QSY165-2006)(35)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1.2.3 基础依据(1)委托书 1.2.4 其他依据(1)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云南巨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09 年 8 月。文档 1.3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以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场所和过程为准,主要包括卸油区、加油岛、站房、公辅设施(给排水、供配电)。1.4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1)总体布局(2)设备布局(3)建筑卫生学(4)职业病危害因素(5)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6)职业健康监护(7)个人防护用品(8)辅助用室(9)职业卫生管理 1.5 评价单元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按工作场所的相对独立性和实际的岗位管辖范围划分为3个评价单元:表 1-1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评价单元划分 序号 评价单元 主要内容 1 卸油单元 卸油 2 加油单元 加油、开票 3 公辅单元 给排水、供配电 1.6 评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的要求,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文档 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1.6.1 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企业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企业、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企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1.6.2 职业卫生调查法 职业卫生调查法是指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职业卫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生产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等。1.6.3 职业卫生检测法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等进行检测。(2)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1.6.4 职业健康检查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等有关规定,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健康检查结果评价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1.6.5 职业危害作业分级法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文档 1.7 评价程序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体系文件,现将曲靖市中泰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沾益分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现状评价合同、收集和研读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设计变更资料、安全、环保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及其行政审批文件、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现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主要工作为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评审、修改、完善。现状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1-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文档 图 1-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 1.8 质量控制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质量,确保评价结论明确、真实、客观,依据本公司现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编制现评报质控审查、专修改并提交正接受建设单位1 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拟订现状评价质控审确定现状评价汇总、分析资国家、地方有关法依据现状评价方案开展评价1 职业卫生调查 2 收集有关资料 明确问题和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编制阶段 文档 系文件的要求,从合同评审、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评价方案(含检测方案)的审查,现场采样(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现状评价报告书的审查等方面,对此次评价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具体控制如下)。(1)接受委托及合同评审 按质量管理要求,对客户要求及委托的标书、合同(协议)进行评审(一般性项目除外),明确客户要求,并对本公司是否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作出可行性分析判断。(2)人员分工 接受委托及签订合同后,由公司总经理与职业卫生部经理研究确定项目的组织安排及人员分工,明确规定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及项目完成时限等事项,以此正式启动,各岗位即按照相关程序、内容和要求运行,直至项目完成。(3)初步调查及评价方案 研读用人单位的各项技术文件,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4)采样及检测、检验 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69 号及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检测检验方法进行。(5)报告编制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报告书编制,严格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进行。初稿 评价人员编制报告书初稿,经项目负责人、质量负责、技术负责人三级审核。文档 用人单位委托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 评价报告(初稿)委托方审议 项目合同评审 方案审核 编制评价方案 1、采样质量控制 2、实验室质量控评价报告初稿审评价报告 委托方审核稿 报告书经三级审核修改后,送委托单位进行复核。报告书 报告书对委托方复核修改后,形成报告书,递交委托方。经专家组长审核通过见图 1-2 质量控制程序图:文档 图 1-2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质量控制图 2 用人单位概况 2.1 用人单位概况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成立于 2006 年,2014 年以前加油站属于玉峰水泥有限公司,于 2014 年 1 月租赁给丽江电力石油公司,并签订合作经营协议,2014 年丽江电力石油公司对加油站进行整改,整改后加油站油罐沿用玉峰水泥有限公司油罐,其他设备设施全部是新设、新购置。本项目为首次开展职业卫生评价,企业自 2006 年运行以来,运行情况未出现大的变动。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位于丽江市古城区金山漾西行政村玉龙县拉市吉余行政村,经度为 10025纬度为 2686。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图见附件 2(2)自然环境概况 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位于古城区金山漾西行政村,丽江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文档 直差异明显,主导风向为西风。表 2-1 气象条件要素 参数 名称 单位 数值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9.3 最热月最高气温 25.7 最冷月最低气温 -4 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mm 967.3 日最大降雨量 mm 153.4 湿度 相对湿度%63.5 日照 年均日照 h 2530 年太阳辐射 Kcal 146.5 风向 年主导风向-西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偏东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北 风速 平均风速 m/s 2 最大风速 m/s 24 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 2-1。图 2-1 风向频率玫瑰图 2.3 原、辅材料及产品 表 2-2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一览表 文档 序号 原辅料名称 来源 储存方式 运输方式 年销售量(吨/年)1 车用汽油 中石油 罐装埋地储存 油罐车 2000 2 车用柴油 罐装埋地储存 油罐车 3000 本项目为车用汽、柴油的贮存、销售,生产过程中不对其进行加工,不添加其他化学物质,不产生副产品。2.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1)生产制度 用人单位劳动岗位实行两班两运转,每班工作 12 小时,上一天休一天。(2)劳动定员 用人单位劳动岗位作业人员总数为7人,其中直接生产人员6人;管理人员 1 人。用人单位岗位定员汇总表如 2-4 所示:表 2-4 岗位定员汇总表 车间 岗位 班次 人/班 性别 工作内容 作业方式 卸油单元 卸油工(站长兼)1 1 男 卸油 巡检 加油单元 加油工 2 2 女 加油 定点 收银员 2 1 女 开票、收银 定点 公辅单元 站长 1 1 男 发电机例保、加油站巡查 巡检 文档 3、总体布局 3.1 总体布局(1)总平面布置 该项目包括油罐区、加油岛、站房(包括办公室、值班室、营业室)、辅助设施(厨房、配电室、淋浴室、员工宿舍)。油罐区安装有1 座 50m3的柴油罐、1 座 25 m3的 97#汽油罐、1 座 50 m3的 93#汽油罐和 4 台加油机。同时建有消防、电气、通讯、给水、绿化等附属设施。站内总平面布局成矩形布置,总平面布置主要包括加油岛、油罐区和辅助设施区,站房位于加油站中央,加油岛位于站房东面、北侧为油罐区,西侧为辅助设施由西向东依次布置有配电室、淋浴室、厨房、员工宿舍。(2)竖向布置 加油岛、站房、辅助设施均为单层布置。3.2 总体布局评价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相关条款要求对本加油站总平面布置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详见下表3-1。表3-1 总平面布置评价表 序号 评价依据 条款及要求 项目情况 评价 一 总平面布置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1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合理布局。加油站总体平面布置上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及非生产区。符合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2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 GB 50187 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建筑物、道路按 GB 50187 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符合 文档 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3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的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加油站总体布局无分期建设,加油区及辅助设施一次建成,无分期建设;办公用房设置在非生产区,辅助用室布置于生产区内。符合 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4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加油站位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由气象资料可以看出,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北风,加油岛布置在营业室东面,属于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储油区布置位于厂区北面,辅助生产区在厂区西面。符合 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5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加油站产生的危害因素相同,加油区和储罐区具有一定距离。符合 续表3-1 总平面布置评价表 序号 评价依据 条款及要求 项目情况 评价 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6 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 GBZ158 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加油站在在加油区设置了柴油、汽油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符合 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置应设置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加油站在营业室内配备有急救箱。符合 文档 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5.1.6 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加油站建筑物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好。符合 9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8.1.7 具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及有毒性介质的管道,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及仓储设施、贮罐区等。柴油、汽油的管道不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符合 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GB50156-2012)5.0.10 加油加气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加油站内不设餐饮、汽车服务。符合 续表 3-1 总体布局评价检查表 序号 依据 条款及要求 本项目情况 评价 二 竖向布置 11 GBZ1-2010 5.2.2.1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加油岛为单层四周敞开布置。符合 12 5.2.2.3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要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 储罐单独布置储罐区,管道未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符合 项目总平面布置评价:本项目结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进行了 8 项检查,检查情况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文档 4、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4.1 生产工艺 本项目工艺过程主要指完成车用燃料卸入(埋地储罐)和车用燃料输出(经营销售)的整个过程。即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由槽车运送至加油站密闭卸油点处,将其与卸油口快速接头连接好,打开储罐的开启阀门,闭合其它储罐阀门,利用位差将车用汽油(柴油)输送至相应的贮罐储存(常压);然后,通过带有计量、计价和税控装置的电脑加油机将储罐内的油气抽出,实现为汽车油箱充装车用汽油或车用柴油的输出(经营销售)作业。图 4-1 油品经营流程图(1)卸油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常规的自吸式工艺流程。装载有成品油的汽车槽车通过软管和导管,将成品油卸入加油站地埋式储罐内,储罐车卸油采用密闭卸油工艺(每个油罐设有独立的呼吸阀,使油罐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通过专用胶管与密闭卸油管道连接,进行自流卸油。卸油过程中全程通过静电导线及移动式静电接地头进行除静电操作。图 4-2 卸油工艺流程示意图(2)加油工艺流程 加油工艺是通过加油机本身自带的油泵将油品由储罐吸到加油机内,加油机发油采用自吸式油枪的配套加油工艺,埋地储罐内的油品由加油机自吸泵通过管道输送至加油机并向汽车油箱加油。最大流量小于 50L/min。油罐车 检验 车阀 连接管 接头阀门 储油罐 文档 图 4-3 加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4.2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 表 4-1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 单元 设备名称 型号 台数 布置简况 卸油单元 93#埋地式汽油罐 50m3 1个 油罐区 97#埋地式汽油罐 25m3 1个 油罐区 0#埋地式汽油罐 50m3 1个 油罐区 加油单元 93#汽油加油机 BL21132 3支 加油岛 97#汽油加油机 BL21132 2支 加油岛 0#柴油加油机 BL21132 2支 加油岛 公辅单元 柴油发电机 BL21132 1台 配电室内 4.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要求编制检查表,对本项目的设备布局情况进行评价。表 4-2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检查表 依据 条款及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1.1 条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橇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除外)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储油罐埋地布置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1.2 条 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油罐。采用卧式油罐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1.9 条 油罐应采用钢制人孔盖。采用钢制人孔盖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2.1 条 加油机不得设在室内。加油机未设在室内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2.2 条 加油枪应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汽油加油枪的流量不应大于 50L/min。加油枪最大流速小于 50L/min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1 条 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卸油 符合 储油罐 油泵 吸油 油气分离 计量器 视油器 油枪 计数器 纳油车文档 续表 4-2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检查表 依据 条款及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3 条 卸油接口应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卸油接口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5 条 加油站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加油工艺。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每台加油机应按加油品种单独设置进油管和罐内底阀。采用自吸泵加油工艺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13 条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埋地敷设 符合 GB50156-2012,2014 版第 6.3.17 条 工艺管道不应穿过或跨越站房等与其无直接关系的建(构)筑物;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加油管道不穿过或跨越站房等建筑物。符合 GBZ12010 61.1.2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本项目自动化装备程度较高,汽油柴油的输送过程为密闭操作。符合 GBZ12010 5.2.2.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噪声较大的发电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并采取减震基座减震。符合 GBZ12010 5.2.2.3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要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 储罐单独布置储罐区,管道未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符合 5.3.4 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噪声较大的发电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并采取减震基座减震。符合 6.3.1.2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噪声源高的发电机房与其他车间分开设置。符合 6.3.1.3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宜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在加油过程中无噪声。符合 6.3.1.4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噪声较大的发电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并采取减震基座减震。符合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评价:本项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文档(GB/T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要求。文档 5 建筑卫生学 5.1 建筑卫生学调查 本项目建筑工程主要是:埋地储罐、加油岛、罩棚、站房、辅助用房。功能分区明确,各个单元功能互不影响。5.1.1 建筑结构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钢质网架罩棚、营业室、发电机房、配电室、卫生辅助用室。表5-1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主要建筑 长宽高(mm)数量 层数 结构型式 1 加油棚 15107 1 1 钢架结构 2 站房 643 1 1 砖混结构 3 发电机房 443 1 1 彩钢瓦维护结构 4 辅助用房 4420 1 1 砖混结构 5.1.2 采光照明 本项目建筑物靠西,面向东面,加油罩棚为敞开式自然采光良好,室内一律采用铁管保护沿现浇板等暗处敷设,单相三孔暗插座设专用保护零线,灯具采用双管荧光灯(节能型)吸顶安装。5.1.3 采暖通风 根据对本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分析,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2 个月,不需设集中供暖,项目在站房内设置立式空调进行空气调节。加油岛属敞开式,自然通风良好,不再设置机械通风。发电机房安装有门窗,采取自然通风。5.2 建筑卫生学检测 表 5-1 照度检测结果 评价单元 检测点 检测值 Lx 标准 Lx 评价结论 加油单元 站房 752 300 符合 加油岛 5890 300 符合 公辅单元 发电机房 314 300 符合 5.3 建筑卫生学评价 文档 表 5-2 建筑卫生学检查表 内容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要求 项目情况 评价 采暖 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本项目所在地不属于集中采暖区,在站房设置有柜式空调,对站房进行空气调节。符合 采光 6.5.1 工作场所采光设计按GB/T50033执行。工作场所采光设计已按GB/T50033 执行。符合 照明 6.5.2 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按GB50034执行。经检测各作业场所照度均符合要求。符合 空气调节 6.6.1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 m3/h。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 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 m3/h。厂房也主要以自然通风为主,中控室采用采用空调进行空气调节。符合 通风 5.3.1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主厂房以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主。符合 5.3.1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站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站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站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 1.2m。本加油站站房、发电机房设有侧窗且侧窗距地面 1米。以自然通风为主。符合 评价:本项目建筑卫生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要求。文档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 通过加油站提供的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将本项目分为加油单元、卸油单元和公辅单元,对划分的单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6.1.1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加油单元 加油机在加油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从加油机输油管以及汽车油箱中挥发出的油气,加油工除可能从空气中吸入会发的油气,手部也可能接触到液态汽油、柴油。油气中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汽油和苯系物等有害物质,加油岛内的加油机运行和加油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产生噪声。站房在加油岛旁,加油岛挥发的油气可扩散至站房内,对在站房内收银、休息的人员造成健康影响。(2)卸油单元 在卸油过程中,挥发少量汽油到空气中。油罐在储存过程中,从卸油口可能挥发少量油气,油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汽油、苯系物和卸油车发出的噪声。(3)公辅单元 公辅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交流电用电设备产生的工频电场,作业人员进入作业时可能接触。异常停电情况下采用备用发电机供电、发电机例行保养过程中,发电机运行产生噪声。6.1.2 特殊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设备管道破损情况下可能产生大量油气挥发气体逸散;在进入储油罐检修时可能存在残留的汽油、柴油挥发物淤积油气回流等造成浓度过高或缺氧等。6.1.3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汽车进入加油文档 站时排放的汽车尾气及路面扬尘、噪声。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夏季高温天气会产生热辐射。6.1.4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本项目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劳动过程中不存在繁重体力劳动。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导致劳动者产生厌倦乏味感等相关工作疾病。6.1.5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确认 根据对项目的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布情况,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理化性质及危害性,对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溶剂汽油、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在卸油和加油作业过程中会接触到挥发到空气中的溶剂汽油和苯系物,加油机布置较集中和站房距离较近,作业人员接触较多、频率较大,所以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噪声 本项目外来噪声源较多,且较难控制,在加油过程中会出现噪声的叠加情况。噪声作业涉及整个生产环节,接触人员较多,接触频率高,列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主要是由各种电气控制设备及供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作业人员接触时间较短,接触人数少,不列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5)粉尘、高温 生产环境中,当地夏季无酷暑,排除高温热辐射,来往车辆经过会产生粉尘,造成空气中少量的扬尘,用人单位设置有冲水管、拖布、扫帚等清洁工具,及时清扫地面粉尘,防止粉尘沉积及产生二次扬尘的污染。故未将粉尘、高温作为重点评价因子。综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浓文档(强)度、范围;物料产生及使用量、物质和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接触人数及接触方式等综合分析筛选确定,本项目需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溶剂汽油、苯系物、噪声。各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情况见表 6-1 所示:表 6-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情况汇总表 单元 岗位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接触人数 接触时间(min/班)作业方式 接触途径 卸油单元 卸油工(站长兼)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卸油口 1 120 分钟/月;其余时间在休息室 定点作业 呼吸道 噪声 听觉系统 加油单元 加油工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加油岛 4 380;其余时间在休息室 定点作业 呼吸道 噪声 听觉系统 开票工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营业室 2 200 定点作业 呼吸道 噪声 听觉系统 公辅单元-噪声 发电机房 1 30 分钟/周 巡查 听觉系统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溶剂汽油 表 6-2 溶剂汽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名称 汽油 CAS 8006-61-9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C4C12 脂肪烃和环烷烃。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