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pdf

    • 资源ID:82104666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pdf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时间:2003-12-29 10:43:27|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 JGJ3-79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筑工程总局 试行日期:1980 年 10 月 1 日 通 知(79)建工科字第 155 号 根据国家建委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抗震科技重点项目计划和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抗震科技重点项目计划中关于编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JGJ3-79),经有善 门会审完毕,现批准自一九八年十月一日起试行。本规定适用于八层以上高层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和现浇剪力墙结构。鉴于高层建筑的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请各单位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随时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总局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说 明 根据国家建委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和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抗震科技重点项目计划中关于编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的要求,为适应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需要,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北京市建筑 设计院、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市第八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住宅公司、华南工程学院、沈阳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湖北建筑工业学院等单位组成编写组,在总结我国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逡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与施工规定。一九七六年五月,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座谈会”上通过了本规定的编写提纲;六月份编写组起草了本规定的征求意见稿。此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等地邀请有关单位座谈讨论,大家对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一九七七年四五月,编写组根据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唐山地震的震害分析,并吸取一年来各协作单位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写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讨论稿)。经再次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后,编写组又进行了修订,编写出本规定的送审稿,提交一九七八年二月在天津召开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审查会审查,经会议审查和修改后后定稿。本规定虽经多次讨论和修改,但仍需从实践中不断地补充修订与完善。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随时寄交我院。以便今后修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九七八年八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 1 条 为了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定。第 2 条 钢筋单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根据建筑工业化和使用等要求统一考虑采用先进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并根据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第 3 条 本规定适用于八层及八层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现浇剪力墙结构,其屋面高度在下列范围内:一、无抗震设防要求或设计烈度为 7 度时不超过 130 米;二、设计烈度为 8 度时不超守 80 米;三、设计烈度为 9 度时不超过 40 米。注:屋面高度包括突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间等局部附属建筑。第 4 条 本规定是遵照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9-7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65)(修订本),并结合有关高层建筑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而补充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第 5 条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应根据统一考虑的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执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第二章 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一节 对建筑布置的要求 第 6 条 建筑平面和竖向布置,应考虑到结构受力明确,有利于低抗水平荷载和便于施工。第 7 条 高层建筑的开间、进深、层高尺寸和所选用的构件类型应减少规格,以利于建筑工业化。非承重隔墙宜采用轻质构件。第 8 条 对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一、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规则;二、在结构单元的两端或拐角部位,不宜设置楼梯间和电梯间,否则,应采取加强措施;三、机房、水箱和技术层的布置应注意结构的抗震要求;四、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每一结构单元地下的埋深应一致。第二节 对结构布置的要求 第 9 条 各结构单元内的结构平面布置应尽量均匀对称。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应力求靠近水平荷载合务作用线上,以减少扭转的影响。第 10 条 框架结构仲缩缝可按规范 TJ10-74 第 140 条的规定设置;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一般不宜大于 50 米。如通过调研或计算有充分依据并采取可靠措施,则本条规定可以适当调整。第 11 条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应优先考虑通过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尽可能采用不设防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的方案。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阴谋诡计震缝:一、建筑平面突出部分较长(如 L 形、T 形、形、U 形平面等);二、房屋有较大的错层;三、各部分结构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当建筑物设有沉降缝和伸缩缝时,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防震缝的最小宽度 t 宜符合表 1 的要求。防震缝的最小宽度 t 表 1 注:表中 H 为相邻结构单元较低的屋面高度。第 12 条 高层建筑结构由伸缩缝、防震缝或沉降缝划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在缝的两侧应各自设置抗侧力结构。第 13 条 高层框加-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以及恒载较大的地主。二、横各剪力墙的最大间距,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一般不宜超过建筑物宽度的 4 倍;对于有现浇面层的装配式钢和钢筋混凝土楼板一般不宜超过建筑物宽度的 2.5 倍。但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尚应遵照规范 T11-78 条规定。在剪力墙之间楼板有较大的开沿削弱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少。注:(1)纵向剪力墙置在较长结构单元的两端时,可采取在楼板、墙体中留出后浇段等措施,以减少纵向收缩应力的影响。(2)为了使剪力墙下基础受力比较均匀,剪力墙也宜均匀布置,以便将剪力墙的荷载比较均匀地传给地基或桩基。第 14 条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应优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力剪力墙沿竖向宜贯通建筑全高。当不得不在顶层设置较大房间,而使剪力墙不能贯通全高布置时,应对顶层结构采取加强措施,或使剪力墙的刚度逐渐过渡,避免刚度有过大的突变。第 15 条 框支剪力墙结构(即底部为框架、上部为剪力墙的结构),可以在无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采用;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除在剪力墙体系中夹有个别框支剪力墙者外,一般不宜采用。第三节 荷 载 第 16 条 作用高层建筑外墙表面的风荷载 W(公斤/米 2)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W0-基本风压(公斤/米 2),按规范 TJ9-74 第 2630 条采用;K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规范 TJ9-74 第 32 条采用;k1-迎风面风荷载体型系数,取 k1=+0.8(图 1);k2=背风面风载体型系数,取 k2=-0.5;对于建筑平面长宽比 L/B=11.5,且高宽比 H/B4的塔式高层建筑,背风面荷载体型系数取 k2=-0.6;-风振系数,与建筑物结构高度 H 及宽度 B 有关:图 1 风荷载体型系数图 图 2 迎风面增大风压系数 K3 和侧风面增大风吸系数 K4 第 17 第 外墙的围护构件、局部构件及连接件,应分别按迎风面和侧风面局部增大风荷载验算其强度。迎风面的局部风荷载 W:按下式计算:式中 K3-迎风面增大的风压系数,取 K3=1.5。侧风面角部附近的风荷载 Wc 按下式计算:檐口、雨篷、遮阳板、阳台等外地挑构件及屋面轻构件,应验算向上的风荷载 Ws;式中 K5-局部向上风荷载系数,取 K5=2.0。第 18 条 高建筑可沿其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一般可只考虑水平地震荷载的影响。第 19 条 对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 50 米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及框-剪力墙结构,其水平地震荷载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进行计算(图 3)。结构底部剪力(总地震荷载)Q0;图 3 计算地震荷载时的结构简图 作用于第 i 层楼面处的水平地震荷载 Pi:附加于顶端的水平地震荷载 Pn:式中 C-结构影响系数,按第 22 条表 2 采用;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 T1(秒)的地震影响系数 值,按第 22 条表 3 采用,其中基本周期 T1,按第 20 条确定;W-建筑物的总重量,包括恒载、活荷载及雪荷载,并按第 23 条规定折减,一般可分层计算后叠加:Wi-集中在第 i 层楼面处的重量;Hi-第 i 层楼面的高度;-地震荷载沿高度分配的调整系数,一般可取为零,但对于高宽比大于 4 的剪力墙结构,取=0.2T1-0.05,当算得的 值超过 0.15 时应取=0.15。第 20 条 对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基本周期 T1(秒)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T-计算基本周期用的结构单元顶点的假想侧移(米),即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量 Wi 视作水平荷载,并按第 25、27 和 30 条规定而算得的结构单元顶点侧移;0-基本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对框架结构取 0=0.50.6,对框架-剪力墙 结构取 0=0.70.8,对剪力墙 结构取 0=1.0(当纵向非承重砖墙较多时,纵向 0 取(0.8 0.9)。基本周期也可以采用根据实测资料考虑地震影响的经验公式。第 21 条 对于高度超过 50 米,或高度虽未过 50 米但重量及刚度分布很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基地震荷载应按规范 TJ11-78 第 16 条所列振型分析方法或其它精确方法进行计算。此时计算所得的周期,也应乘折减系数 0。当采用简化方法进行初算时,可将建筑物质量集中为若干质点进行振型分析,集中质点的数量不宜少于 6 个。对于高度超过 50 米,但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第 19 条的方法初步估算地震荷载。其中对于高度比大于 4 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也需考虑附加于顶端的水平集中荷载 Pn。此时式(7)中的 值按下式确定:当算得的 值超过 0.15 时应取=0.15。第 22 条 结构影响系数 C,应按表 2 取值。地震影响系数,应按表 3 取值。结构影响系数 C 值 表 2 地震影响系数 值 表 3 注:(1)表中 T 为结构自振周期(秒)。(2)当算得的 值大于 max 时取=max 当算得的 值小于 max 时取=min。(3)场地土类别按规范 TJ11-78 第 5 条规定。第 23 条 验算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强度时,地震荷载应按规范 TJ11-78 第 22 条规定与其它各项荷载组合,其中:恒载取全部,楼面活荷载取 50%,雪荷载取 50%,风荷载可不考虑。安全系数取不考虑地震荷载时数值的 80%,但不得小于 1.1。第 24 条 当采用附墙塔、爬塔等对结构受力有影响的起重机械和其它施工设备时,在结构 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验算施工何载的影响。第三章 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第一节 内力与位移计算的原则 第 25 条 进行高层建筑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可采用楼面在自身平面内为绝对刚性的假定。相应地在设计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楼面的整体性。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并考虑各抗侧力结构的协同工作。第 26 条 在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别采用如下的计算假定:一、无孔洞剪力墙和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可采用平截面假定按整截面或组合截面计算。二、采用连续化假定的计算方法时,剪力墙墙肢、连梁和框架可视作竖向悬臂结构、等效弹笥连续体和等效竖向剪切梁。三、开口较大的剪力墙采用壁式框架分析方法时,剪力墙视为宽梁、宽柱组成的壁式框架,等效壁式框架的梁柱轴线,按剪力墙连梁和墙肢截面的形心轴线确定。剪力墙连梁和墙肢的相交的一部分可作为弯曲刚度无限大的刚域。四、其它计算方法可采用相应的计算图形。第 27 条 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内力与位移计算时,除必须考虑弯曲变形外,对 50 米以上或高宽比大于 4 的结构,还应考虑墙肢和柱的轴向变形对内力与位移的影响。对剪力墙宜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第 28 条 高层建筑结构应进行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并进行内力组合。第 29 条 高层剪力墙孔洞沿竖向成列布置并可或划分为若干墙肢时,可视开孔的大小分别按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或壁式框架计算。一、当剪力墙连梁刚度和墙肢宽度基本均匀时,如满足式(9)的条件,可按整体小开口墙计算:式中-剪力墙的整体系数,-系数,当为 34 肢时可取为 0.8;57 肢时可取为 0.85;8 肢以上可取为 0.9;J-剪力墙对组合截面形心的惯性矩;-孔洞的列数;Jif-第 j 列连梁的折算惯性矩,h-层高;Aij-第 j 列连梁的截面面积;Jij0-第 j 列连梁的惯性矩;Jj-第 j 墙肢的惯性矩;H-剪力墙的总高度;aj-第 j 列洞口两侧墙肢轴线距离;lj0-第 j 列洞口跨度;lj-第 j 列连梁计算跨度,hlj-第 j 列连梁高度;Z-系数,由 及层数按列取用:系数 Z 二、当只满足 10 时,按联肢墙计算。不能由竖向成列布置的孔洞牙分为若干墙肢的剪力墙,宜用平面有限单元法或其它有效方法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当其孔洞面积与剪力墙总面积之比不大于 0.15,且孔洞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孔洞长边尺寸时,一般可作为整截面竖向悬臂构件考虑,此时,为计算剪力墙等效刚度所用的惯性矩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Jq-剪力墙的惯性矩;Ji-剪力墙竖向各段性惯性矩,有洞口时扣除洞口的影响;hi-各段相应的高度。第 30 条 在进行内力协同计算、自振周期和稳定性计算中,按第 27 条规定需考虑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影响时,为简化计算可采用等效刚度方法或其它有效方法。当采用等效刚度时,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可按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刚度。刚度沿竖向较均匀的结构,其等效刚度 EJd 可分别按照下列方法计算:一、对于单肢剪力墙及符合本章第 29 条规定按整截面考虑的剪力墙和整体小开口墙,可按下式计算等效刚度:式中 EJd-等效刚度;Jq-剪力墙的惯性矩,整截面墙按式(10)计算;整体小开口墙 Jq=J1.2J 为组合截面惯性矩;Eh-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按规范 TJ10-76 第 6 条取用;Aq-剪力墙的截面面积。整截面墙取剪力墙的折算截面面积,Aq=0A;整体小开口墙取墙肢截面面积之和;A-无洞口剪力墙的截面面积;0-洞口削弱系数,0=1-1.25 Ad A0,其中 Ad 为洞口的面积,A0 为墙面的面积;H-剪力墙的总高度;-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短形截面=1.2;-刚度折减系数,按表 4 取值。刚度折减系数 表 4 注:(1)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时,所采用的顶点假想位移r,对装配式结构按=0.800.90计算;对现浇结构按=1.0 计算。(2)结构稳定验算中采用的等效刚度 EJd 按=1.0 计算。二、单片联肢墙、壁式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三角形荷载或均布荷载计算共顶点水平位移,为进行整体协同工作或稳定性计算时,可根据所采用的荷载按下式之一计算等效刚度:对于均布荷载:对于三角形荷载:式中 EJd-等效刚度;q、w-分别为计算顶点位移时所采用的均布荷载、三角形荷载值;1、2-分别为均布荷载、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顶点位移,计算时应考虑表 4 中的刚度折减系数。注:当所采用的内力与位移计算方法中已直接计算等效刚度时,可不按式(12)折算。第 31 条 计算剪力墙的内力与位移时,应考虑纵、横墙的共同工作。纵墙的一部分可作为横墙的有效翼缘;横墙的一部分也可作为纵墙的有效翼缘。现浇剪力墙细节缘的有效宽度 b(图4)可按表 5 所列各项中最小值取用;剪力墙的翼缘有效宽度 表 5 图 4 剪力墙的翼缘有效宽度(a)横墙作为纵墙的翼缘;(b)纵墙作为横墙的翼缘 装配式整体剪力墙翼缘的有效宽度宜将表中数值适当折减后取用。表中 为翼缘宽度修正系数,按下式取值:式中 H-剪力墙的高度;a-当按剪力墙间距 S0 考虑时,取此间距的一半;当按门窗净距 b0 考虑时,取 a=b01 2 或b02c。第 32 条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按协同工作计算所得的框架各层总剪力 Qk 应按下列方法予以调整:一、Qk0.22Q0 的楼层,设计时框架各层总剪力取下式中的较小值:式中 Q0 为结构底部的总剪力。二、Qk.2Q0 的楼层,设计时 各层总剪力取 QK。第 33 条 当水平荷载合力的作用线不经过建筑物的刚度中心时,应考虑扭转的影响。无抗震设防要求或设防烈度为 7、8 度时,计算偏心距 c 取偏心距 e0;设计烈度为 9 度时,计算偏心距 e 按下式取值:式中 e0-偏心距;L-垂直于合力 P 方向上建筑物的长度;偏心距 e0=0 时,计算偏心距 e 取 0.05L。第二节 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和倾覆验算 第 34 条 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可按下式验算:式中 Pd-顶端等效竖向荷载,H-建筑物结构总高度,取结构顶点至基础顶面的距离;Pi-第 i 楼层(包括该层上下各半层高的桂和墙重)的竖向荷载,楼面活荷载应按规范 TJ9-74第 7 条折减;Hi-第 i 楼层距基础顶面的距离;EJd-验算方向抗侧力结构等效刚度之和,等效刚度按本章第 30 条规定计算;但刚度折减系数 取 1.0。当各楼层的竖向荷载基本上沿建筑物高度均匀分布时,等效顶端竖向荷载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P-顶点(除去作为均布荷载部分以外的)附加竖向荷载。第 35 条 墙肢在山墙平面外方向的计算长度取等于上下楼板的中距。第 36 条 施工(例如滑模)期间,若连续若干楼层高度范围内建造墙体而暂未安装楼板时,应注意满足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第 37 条 高层建筑结构倾覆验算时按设计所用水平荷载计算倾覆力矩。计算抗倾覆力矩时,楼层活荷载取 50%,恒载取全部,抵抗倾覆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5。第三节 高层建筑水平位移的限制 第 38 条 高层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顺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建筑的使用条件。在设计水平荷载下,建筑物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h 不应超过表 6 的限值;建筑物顶点水平位移与建筑物总高度之比/H 不应超过表 7 的限值。/h 的限值 表 6 /H 的限值 表 7 第 39 条 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及 计算的数值:考虑地震荷载下结构弹塑性的影响,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及 取计算值的两倍。计算水平位移及 时采用弹性的计算方法,但应按第 30 条的规定考虑刚度折减系数。计算水平位移及 时应考虑第 27 条规定的要求。第 40 条 按第 22 条规定进行振型组合分析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水平位移亦应采用相应方法由振型组合得出。第四章 截面设计和结构构造 第一节 框架结构 第 41 条 框架梁、柱的截面设计应遵照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有关规定进行。第 42 条 叠合梁在施工阶段的挠度宜控制在 f1 300l(l 为梁的计算跨度)。在使用阶段应用符合规范 TJ10-74 的规定。第 43 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乘以调幅系数 0.80.9,梁的跨中正弯矩相应增加。第 44 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标号应不小于 200 号。注:对设计烈度为 9 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构造措施除应符合本章的有关规定外,尚需根据结构的特点,通过必要的试验或调查研究,予以适当地加强,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第 45 条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为了使梁节点有一定的延性,梁支座负钢筋最大配筋率应按下列条件确定:式中 X-梁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h0-梁截面的有效高度。第 46 条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柱的轴向压力 Nz 不宜过大,以提高其延性。第 47 条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柱节点区及邻近处箍筋应加密,加密范围见图 5。梁、柱箍筋直径,当设计烈度为 7 度时不得小于 6 毫米;设计烈度为 8 度时,不得小于 8 毫米;设计烈度为 9 度时,不得小于 10 毫米。图 5 梁柱箍筋构造配筋示意图 第 48 条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柱的净高与柱的截面高度 hz 之比不宜小于 4(hz 为平行于侧向力方向柱截面的边长)。否则应按第 49 条的规定配置箍筋。第 49 条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上下端配置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当设计烈度为 7 度时,柱上下端箍筋按构造要求配置,此时箍筋直径不得小于6 毫米,箍筋间距不得大于100 毫米。二、当设计烈度为 8 度或 9 度时,柱端箍筋体积配筋率应满足下式要求:N 设计烈度为 8 度:(14)设计烈度为 9 度:(15)对于配置单箍的方法,箍筋单肢的截面面积:式中 t-箍筋体积配筋率;Ra-柱的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Rg-箍筋抗拉设计强度;K-箍筋单肢的截面面积;LK-柱截面核心边长;S-箍筋间距。当柱的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小于 4 时,则上述箍筋应沿柱的全高设置。第 50 条 框架柱纵向钢筋总配筋率,当抗震设计烈度为 7 度或 8 度时,内柱和边柱应不小于0.6%,角柱应不小于 0.8%。当设计烈度为 9 度时,内柱和边柱应不小于 1.0%,角柱应不小于1.2%。第 51 条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其梁、柱筋弯钩尺寸见图 6,弯钩角度应为 135当箍筋用焊接头时,单面焊接缝长度不得小于 10d。d 为箍筋直径。图 6 梁、柱箍筋弯钩尺寸 第 52 条 装配式框架节点和预制梁现浇柱框架节点的构造及截面 设计,可参照现浇整体框架的设计要求,并根据装配式结构不同类型的结构特点,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设计:一、节点的构造及设计应保证节点的整体性和延性。二、框架节点一般都应进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强度计算。三、框架节点在保证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前提下,连接式力求简单,传力直接,受力明确。四、框架切点在构造上应使安装方便,安装误差易于调整,并且构件连接后能较早地承受荷载,以便于上部结构继续安装。五、预制梁现浇柱框架节点混凝土标号应不低于柱的混凝土称号。六、采用工具式柱模施工的现浇柱,应验算拆模时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梁底柱子混凝土的局部承压力。第 53 条 框架填充墙和隔墙宜采用轻质材料,并应采取措施与框架梁柱拉接。当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在柱和砌体填充墙交接处,应沿墙高度每隔约500 毫米用 26 钢筋拉接,每边伸人墙内不小于 700 毫米。当设计烈度为 7 度或 8 度时,在墙顶每隔约 1.52 米与楼板或梁应有可靠拉接,而且在门上口的高度处,增设一道钢筋混凝土配筋带;当 设计烈度为 9 度时,不宜采用砌体填充墙。砌体填充墙的砌筑砂浆不得低于25 号。第二节 剪力墙结构 第 54 条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应时行斜截面抗剪、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竖向荷载轴心受压强度计算。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还应进行局部承压强度计算。第 55 条 偏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斜截面抗剪强度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一、剪力墙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二、剪力墙抗剪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当 M1.5 时 当 M1.5 时 但至少应取 上列式中 K-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斜截面受剪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验算地震荷载作用时,为保证剪力墙的延性,安全度不予降低,即K=1.55;Q-验算截面上的最大剪力;Qh-混凝土能承受的剪力;QK-横向钢筋能承受的剪力;Qkh-斜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和横向钢筋的抗剪强度;N-和+剪力 Q 相应的轴向压力;A-剪力墙截面面积,包括翼缘的有效面积。翼缘的效宽度 bi 按第三章第 31 条规定取用;A-T 形和工字形截面剪力墙的肋部截面面积,矩形截面剪力墙 A=A;Rg-横向钢筋抗设计强度;Ak-配置在同一截面内横向钢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S-横向钢筋的间距;M-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 如计算截面离墙底距离小于 h0 Z 时,M 取离墙底 h02 处的剪跨比;M-和剪力 Q 相应的弯矩;Ra-混凝土的轴心受压设计强度;t-矩形截面的宽度,或工字形截面的肋宽;h0-截面的有效高度,一般取 h0=h-t;h-截面总高度。当 KQQh 时,按本章第 66 条构造要求配置横向钢筋。第 56 条 偏心受拉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斜截面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算:一、大偏心受拉时 当 M1.5 时取用式(24)计算值。当 m1.5 时取用式(25)计算,但至少应取式(26)的计算值。如 Qkh 中混凝土的抗剪强计算值小于或等于零,则不考虑混凝土的抗剪作用,全部剪力 KQ 由横向钢筋承受,此时 K-偏心受拉时抗剪安全系数,取 K=1.55。二、小偏心受拉时,斜截面抗剪强度应按式(27)计算。第 57 条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任意截面的大偏心受压构件按下列规定进行强度计算:一、计算截面应包括翼缘效面积,翼缘的有效宽度 bi 可按第三章第 31 条规定采用。但 bi 不得大于 0.25HZ,HZ 为验算截面到墙顶的距离。二、计算剪力墙截面端部受拉及受压钢筋面积 Ag 及 Ag 时,大偏心受压构件可考虑从 1.5X(X为受压区高度,从截面受压边缘算起)处至截面受拉外边缘范围内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但计算中考虑受拉区分布钢筋的范围不宜大于 5 米。三、当大偏心受压需考虑竖向分布钢筋作用时,其中和轴位置和截面强度可参照规范 TJ10-74第 57 条式(44)、(45)、(46)的原则,按图 7 计算。图 7 大偏心受压截面应力分布 此时中和轴位置按下式确定:计算中考虑受压钢筋时,受压区高度应符合 X2a 的条件。强度按下式计算:式(28)、(29)符号意义见图 7。第 58 条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任意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按下列规定进行强度计算:一、计算截面的受压及受拉钢筋面积 Ag 及 Ag 时,可不考虑截面内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按照规范 TJ10-74 第 57 条式(49)的计算原则计算。翼缘有效宽按第 57 条第一项规定取用。二、计算小偏心受压构件强度时,还需验算其轴向受压强度,按两者的较小值采用。轴心受压强度按规范 TJ10-74 第 37 条式(12)计算,此时不考虑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第 59 条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偏心受拉构件按下列规定进行强度计算:一、按规范 TJ10-74 第 64 条式(66)到(71)计算:二、计算截面应包括翼缘的效面积,翼缘有效宽度按第 57 条第一项规定取用;三、计算截面的受拉及受压钢筋面积 Ag 及 Ag 时按第 57 条第二项的规定采用。第 60 条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局部承压强度按下列规定计算:一、按规范 TJ10-744 第 35 条式(9)、(10)计算;二、安全系数 K=1.8。第 61 条 对于在使用阶段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按下式验算其正截面抗裂度:式中 Kf-抗裂设计安全系数,Kf=1.15;-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A-截面面积;W-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A 及 W 的计算,应考虑翼缘的有效宽度以及预留孔洞对截面的削弱;-抗裂验算边缘有预留小孔洞时,混凝土法向应务提高系数=1.5;Rf-混凝土抗裂设计强度,按规范 TJ10-74 第 5 条表 1 采用。第 62 条 对于在使用阶段要求不出现裂缝的剪力墙,其斜截面抗裂度可按下式验算:式中 Q-水平荷载作用下验算截面上的是大剪力;Qh-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剪力,见第 55 条式(20)、(21)、及(22)。第 63 条 连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剪力墙连梁的正截面抗弯强度按规范 TJ10-74 的规定计算。剪力墙连梁的截面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式中 Ql-连梁承受的剪力;k-=1.55。第 64 条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凝土标号不宜小于 200 号,厚度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 1/25 也不应小于 140 毫米。采用装配楼板时,楼板覆盖墙的横截面面积不得大于 40%,以保证墙体的连续性。板的搁置长度不得小于 30 毫米。第 65 条 在下列情况下剪力墙应配置双排钢筋:一、剪力墙厚度大于及等于 200 毫米;二、山墙及相邻的第一道内横墙;三、楼梯间电梯间的墙;四、当外墙为预制墙板,只有一道内纵墙时,则此内纵墙应配置双排钢筋。第 66 条 横向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各方向的最小配筋率,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当 KQ0.75Qh 时,最小配筋率为 0.10.15%;当 0.7QhKQQh 时,最小配筋率为 0.15%0.2%;当 KQQh 时,最小配筋率为 0.2%0.25%。式中 Qh-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剪力。当设计烈度为 9 度时,剪力墙最小配筋率为 0.25%。剪力墙配筋率按下式计算:式中 t-矩形截面宽度,T 形或工字形截面的肋宽;S-横 向钢盘或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Ag-配置在同一截面内横向钢筋或竖向钢盘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第 67 条 剪力墙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300 毫米,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6 毫米。竖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400 毫米,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 毫米。第 68 第 在下列部位的剪力墙应配置不小于 0.2%0.25%配筋率的横向和竖向钢筋:一、剪力墙的底层及顶层;二、现浇端山墙;三、楼梯间、电梯间墙;四、内纵墙端开间。第 69 条 剪力墙门、窗洞边或翼缘端部,当无抗震设防要求时,至少设置 212 竖向构造钢筋;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至少设置 214 竖向构造钢筋。这种钢筋在孔洞边角处应延长 40d,d 为钢筋直径。剪力墙内小孔洞周围宜设置不小于 28 的构造钢筋,亦可利用墙上横向与竖向钢筋进行配置。第 70 条 剪力墙截面内竖向受力钢筋宜配置在截面两端 2t 范围内,如按计算不需配置竖向钢筋时,则两端宜设置 214 竖向构造钢筋。第71条 联肢墙的连梁上下水平钢筋需锚入墙内不小于40d(d为钢筋直径)及不小于600毫米(图 8)。顶层连梁伸入墙体钢筋长度范围内需设置间距为150 毫米的构造箍盘。箍筋直径与边梁中箍筋相同。第三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周边有梁、柱的现浇剪力墙 第 72 条 周边有梁、柱的现浇剪力墙,当剪力墙与梁、柱有可靠连接时,其截面设计采用本章第二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截面计算方法。其主要竖向受力钢筋应配置在柱截面内。有抗震设防要求时,柱截面内构造配筋满足第 50 条的要求。梁与墙同为整体现浇时,梁的钢筋按构造配置;梁为预制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第 73 条 周边有梁、柱的剪力墙,其混凝土标号不得低于 200 号。其厚度 t 不应小于 140 毫米,且不小于墙净高的 1/25。第 74 条 周边有梁、柱的剪力墙,配筋构造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应配置双排钢筋,钢筋间距不得大于 300 毫米;二、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剪力墙内竖向和横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 毫米,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2 5%。无抗震设防要求时,剪力墙内竖向和横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 毫米,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15%;三、剪力墙内竖向和横向钢筋配筋率应相同。第 75 条 现浇剪力墙与预制框架柱之间的钢筋应互相连接(图 9)。当剪力墙横向分布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 16 毫米时应采用焊接;当直径小于或等于 14 毫米时可采用搭接。竖向和横向光圆钢筋的锚固端应加直钩,钩长 5d,d 为钢筋直径。横向钢筋,当直径14 时 接头可用搭接,搭接长度 td;当直径 d16 时接头用焊接,焊缝长度 10d(单面焊缝)图 9 周边有框架梁柱现浇剪力墙的构造连接 第四节 墙体与楼板的连接构造 第 76 条 楼板与剪力墙的连接构造,必须保证楼面在自身平面内为刚性,能可靠地传递水平荷截。第77条 框架-剪力墙结构,其装配式楼板每层均应浇筑标号不低于200号的钢筋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小于 40 毫米,双向配置直径 46 钢筋,间距 250 毫米。当设计烈度为 7、8 度时,需配置板缝底筋,并需用吊筋与面筋相连接,现浇面层与剪力墙应有钢筋连接。当板与梁、板与剪力墙在构造上均有可靠连接能保证楼面整体刚度时,可不设置钢筋混凝土面层 第 78 条 设计烈度为 7、8 度的剪力墙结构,当横向剪力墙布置比较均匀、间距小于7.2 米,且装酌情式楼板直接搁置在剪力墙上时,可不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面层。如板的一端搁置在墙上,另一端搁置在梁上时则梁与板应连成整体。第 79 条 设计烈度为 9 度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若干规定 第一节 高层装配式结构施工 第 80 条 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和堆放以及质量标准,应遵照规范 GBJ10-65(修订本)第五章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21-76,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程)中有关规定。构件出厂需进行检查,分类编号,应有出厂合格证,并与施工单位办理验收手续。第 81 条 高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安装应严格遵守施工组织设计中拟定的施工顺序进行。第 82 条 构件安装前应注意:1.按照规范 GBJ10-65(修订本)检查构件,合格者方可使用,并清点每个吊装单元所需的全部构件,柱、梁上标出中心线。2.逐层检验楼层标高和框架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并在施工部位弹出柱、梁、墙板的位置线。3.检查各种机具设备,对起重机械需要进行试运转。第 83 条 构件安装时应注意:1.构件须按按设计位置正确安装,严格做到构件装配关系正确,连接牢固。2.吊装时不碰撞、不损坏构件,正确选定吊点,构件薄弱部位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3.装配式柱就位时应对准三面中线,控制柱子轴线偏移,就位后从两个方向校正竖向偏差。4.构件就位后,未经初步校正和临时固定,不得脱构。第 84 条 构件接头施工必须及时进行,做到连接紧密,浇捣密实,混凝土标号满足设计要求。接头的焊接质量及焊条规格应符合规范 GBJ10-65(修订本)和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74)中有关规定的要求。第 85 条 计算上承受内力的构件接头,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如设计无规定时,接头混凝土强度大于 100 公斤/厘米 2 或采取了足够的临时稳定措施,方可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第 86 笼条 当采用预制梁板现浇柱法施工时,宜采用工具式柱模,并周转重复使用,柱模及支撑体系必须经过计算,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工具式承重柱模及支撑体系还应能承受施工期间的竖向和水平荷载。柱模组装允许偏差:柱模竖向偏差(每层柱高)3 毫米 柱模位置偏差 3 毫米 柱模标高偏差(预制梁支承面标高)-5 毫米 柱模截面尺寸偏差 3 毫米 第 87 条 预制梁现浇柱框架按下列原则考虑拆模及加载;一、采用工具式非承重柱模施工,脱模时柱子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 15 公斤/厘米 2;搁置预制梁时柱子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柱子混凝土强度大于 100 公斤/厘米 2 或有可靠的临时支撑措施方可搁置。二、采用工具式承重柱模施工,脱模时柱子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柱子混凝土大于1000 公斤/厘米 2 或有可靠的临时支撑措施方可脱模。三、对于预制梁不伸入柱内的齿槽节点,节点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 设计规定或不低于预制梁混凝土标号时方能拆除预制梁的的垂直支撑。第 88 条 构件安装完毕后,对设计尺寸的偏差,应按本规定允许偏差及构件的质量要求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构件接头焊接后应进行复校。高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 的规定。高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允许偏差 表 8 第二节 高层建筑结构大模板施工 第 89 条 模板的设计应考虑结构合理,保证足够刚度,牢固耐用,通用性强,构造简单,制作方便,易于装拆。模板加工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 的要。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差 9 第 90 条 组装模板、校正模板等工序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只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确保大模板的稳定。模板位置偏差 2 毫米 模板位置偏差 3 毫米 第 91 条 拆除模板应严格按与组装模板相反的顺序进行,首先拆除模板的全部联结附件,放松底脚丝械,脱模时不得挤裂墙体,然后进行拆除。第

    注意事项

    本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pdf)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