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巩固练习提高.pdf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6 湖南 常德模拟)甲、乙两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质点的 xt 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 OC 与 AB 平行,CB与 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t2时间内甲和乙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2时间内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始终不相等 C0t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D0 t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以 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 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 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3、某中学生身高 1.70 m,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采用背跃式,身体横着越过 2.10 m 的横杆,获得了冠军,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g取 10 m/s2)()A、7 m/s B、6 m/s C、5 m/s D、3 m/s 4、一条悬链长 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 12.8 m 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 10 m/s2)()A、0.3 s B、0.4 s C、0.7 s D、1.2 s 5、从塔顶释放一个小球A,1 s 后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个小球B,设两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落地前A、B两球之间的距离()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A、保持不变 B、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6、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000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6.5 m B、10 m C、20 m D、45 m 7、以v020 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 2 s 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 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 8、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 5 滴正欲滴下时,第 1 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 3 滴与第 2 滴分别位于高 1m 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g 取 10m/s2,则此屋檐离地面的距离为()A、2.2m B、2.5m C、3.0m D、3.2m 9、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 vt 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10、(2016 广西模拟)如图所示,用闪光灯照相的方法记录某同学的运动情况,若设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能大体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是()11、A、B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球下落的时间为t,B球下落的时间为t/2,当B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B两球的高度差为 ()A、2gt B、238gt C、234gt D、214gt 二、解答题:1、(2015 日照模拟)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 1s 内位移为 6 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 1 s内位移为 2m,求:(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 50 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第 5 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 A、B、C、D、E、F 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 a、b、c、d、e 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 xOy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 v-t 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1)请你在 xOy 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 v-t 关系的图线(作答在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 v 轴?_;(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 0.1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_.(3)若测得 a 段纸带的长度为 2.0 cm,e 段纸带的长度为 1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m/s2.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由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可以看出 t1t2时间内甲和乙的距离越来越近,A 错误;t1t2时间内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相等,B 错误;0t3时间内甲和乙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相同,所以两者在这段时间内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相等,C 正确,D 错误。故选 C。2、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运动规律的运用,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加速阶段若一直加速则 2 s 末的速度为 12 m/s,2 s 内的位移为8 122 m 20 m2x,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A 正确汽车一直减速在绿灯熄灭前通过的距离小于 16 m,则不能通过停车线,如距离停车线 5 m 处减速,汽车运动的最小距离为 6.4 m,不能停在停车线处AC 正确 3、C 解 析:设 中 学 生 的 重 心 位 于 身 体 的 中 点,则 重 心 上 升 的 高 度 为:12.10 m1.70 m 1.25 m2h,由202vgh得:025 m/svgh.4、B 解析:设链条的长度为L,经t1链条的下端经过该点,经t2链条的上端经过该点,则2112hgt,2212hLgt,21ttt ;解得t0.4 s,选项 B 正确 5、C 解析:设B球下落了时间t,则A球下落了时间(t1).由212hgt得212Bhgt,21(1)2Ahg t.A、B两球间距离1(21)2ABhhhgt,可见h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C 项正确.6、C 解析:小石子到达 A 点时的速度为 0.02m/20 m/s11000Axvst,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2220=20 m22 10Avhgm.7、B 解析: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 s与第一个小球相遇.法一:根据位移相等有 220011(2)(2)22v tg tv tgt.解得t1 s,代入位移公式2012hv tgt 解得h15 m.法二:因第二个小球抛出时,第一个小球恰(到达最高点)开始自由下落.根据速度对称性,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00(2)vg tvgt ,解得t1 s,代入位移公式得h15 m.8、D 解析:设屋檐离地面高为 h,滴水时间间隔为 T,由212hgt得 第二滴水的位移221(3)2hgt 第三滴水的位移231(2)2hgt 又231hhm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t=0.2s 则屋檐的高21(4)3.22hgtm 9、D 解析: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时,自由落体运动中,任一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负值,即 v-gt,故 D 选项正确。10、【答案】A【解析】从图片看出,该同学向右运动,速度始终为负。在运动过程中,相邻位置的距离先逐渐增大,因频闪照相每次拍照的时间间隔相同,所以可知该同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能大体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 v-t 图象是 A。故选 A。11、D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解析:A球下落高度为212Ahgt,B球下落高度为2211228Bthggt,当B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B两球的高度差为22A11224Bthhghgt,所以 D项正确。二、解答题:1、【答案】(1)8m(2)2 s【解析】(1)设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a,初速度为 v0,由于质点停止运动前的最后 1s 内位移为 2m,则:22212xat 解得:22222222 2m/s4m/s1xat 质点在第 1s 内的位移为 6m,则:210 1112xv tat 解得:22110122 64 1m/s8m/s22 1xatvt v 在整个减速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2208m8m22 4vxa(2)将整个过程看作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212xat 解得:22 8s2s4xta。2、(1)见解析图 y 轴相当于 v 轴(2)b 段(3)2 解析:(1)以图中的 x 轴作为时间轴,以纸带的宽度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T0.1 s,每段纸带最上端中点对应 v 轴上的速度恰好表示每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nvnyT;因此可以用纸带的长度表示每小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将纸带上端中间各点连接起来,可得到 vt 的图象,y 轴为 v 轴,如图所示.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2)t=0.15 s 是 B、C 时间段的中间时刻,要求 t=0.15 s 时的瞬时速度,只需要测 b纸带的长度 xb,然后用txvb即可求得 t=0.15 s 时的速度.(3)根据2eaxx4aT得 a=2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