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源大厦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pdf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审核:批准: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目 录 1 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编制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2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基坑支护工作量.错误!未定义书签。工程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施工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3 施工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施工进度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施工材料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施工机械设备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4 施工工艺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支护桩施工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特殊情况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施工安全方针和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组织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危险源辨识.错误!未定义书签。安全管理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安全技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成品保护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6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组织机构及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应急抢险基本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安全事故预防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人工挖孔桩应急采取的应急、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 劳动力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8 1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9 2 监测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10 3 监测的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1 4 监测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12 5 监测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13 6 锚杆及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检测错误!未定义书签。14 6 基坑监测的监测时长和频率.错误!未定义书签。15 7 监测报警.错误!未定义书签。16 8 巡视检查.错误!未定义书签。17 9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错误!未定义书签。18 10 配合协调.错误!未定义书签。19 11 应急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20 12 监测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1 工程概况.20 2 监测的必要性.20 3 监测的目的.20 4 监测依据.20 5 监测内容.21 6 基坑监测的监测时长和频率.23 7 监测报警.25 8 巡视检查.26 9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27 10 配合协调.27 11 应急预案.31 12 监测费用.32 1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1)南宁土佳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雅源大厦详勘报告(南宁市勘测院,)。(2)南宁土佳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雅源大厦基坑支护变更设计图(中化广西地质工程勘察院)。(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图纸会审记录。(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6)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砼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TG 81-2002J218-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1.2 编制范围 本安全施工专项方案针对变更方案所涉及到的 1a-1a 剖面支护施工编制,包括包括支护桩、冠梁等工序的施工方法,以及质量、进度的施工保证措施等,其它未尽事宜按原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执行。1.3 编制原则 本工程组织设计编制原则是本着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变更设计施工图和有关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按期、安全、优质、高效完成。2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南宁土佳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拟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蓉茉大道雅源阁小区兴建雅源大厦,高 27 层,设 2 层地下室。主楼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裙楼及地下室部分采用条形基础,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0 米,基坑周长度约为210 米。2.2 基坑支护工作量 根据基坑支护变更设计图,北侧靠近别墅小区段设计一排支护桩。桩长 17.0m,桩径 1000mm,桩中心距 1.50m,共布桩 33 根,灌注桩方量 441m3,砼强度为 C30,采用非均匀配筋;冠梁高 600mm,宽 1200mm,长约 49m,冠梁砼方量 36m3,砼强度为 C30。该支护段靠近基坑侧原采用微型钢管桩+锚杆(局部预应力锚杆)支护,原砼面层目前未破坏,若局部砼面层在支护桩施工时被破坏,应进行相应补挂钢丝网补喷锚处理,预计补喷射砼面层面积为 90m2。2.3 工程环境 1a-1a 剖面北面为别墅小区,支护桩距别墅约 4.0m。2.4 施工布置 2.4.1 施工条件 场地周边为市政道路,方便土方运输及施工材料进场;基坑周边无重要的建(构)筑物,对基坑支护施工有利。2.4.2 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先进行支护桩施工,支护桩施工完,且桩体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再对前期用于压坡的土方进行分层清挖。2.4.3 施工平面布置 钢筋的堆放、调直、切断在现场布置的钢筋加工棚进行,砂石堆放场、搅拌机布置设在现场的空地上。对前期用于压坡的土方进行清挖时,挖土方向由东向西分层开挖,最后在西南角留斜坡通道运输土方。施工布置详见基坑施工补充平面布置图。3 施工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 3.1.1 计划工期 边坡支护施工计划工期为 40 天。3.1.2 承诺控制性工期 支护桩工期为 32 天,冠梁施工工期为 6 天,土方开挖施工工期为 2 天。3.1.3 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开、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图一 工程名称:雅源大厦基坑支护工程 序号 主要施工项目 工程量 工 作天数 施 工 进 度 单位 数量 40 天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1 第 1 批支护桩 根 17 16 2 第 1 批支护桩 根 16 16 3 冠梁施工 m3 36 6 4 土方开挖 2 计划开工日期:2012 年 10 月 18 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2 年 11 月 26 日 3.2 施工材料计划 本工程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的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及油料,由我方按要求自行采购,由专人负责,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主要材料计划详见表1。主要材料计划表 表 1 材料名称 单位 数 量 备注 水泥 T 45 砾石 5-20 m3 30 中砂 m3 15 商品砼 m3 470 C30 HPB300 级钢 T 1 8 HPB300 级钢 T 11 10 HRB400 级钢 T 16 HRB400 级钢 T 27 18 3.3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表 2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 号 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额 定 功率(kw)用 于 施 工部位 备 注 1 大型挖掘机 120 1 日本 土方开挖 2 挖桩手摇辘轳 17 挖孔吊土 3 汽车吊 25t 1 徐州 吊钢筋笼 4 自卸汽车 15t 2 重庆 土方运输 5 空气压缩机 ZL-12 1 西安 75 喷射砼 6 混凝土喷射机 PZ-7 2 焦作 喷射砼 7 电焊机 BX3-300 5 15 钢筋加工 8 传站仪 DJ2-2 1 日本 测量 4 施工工艺技术 4.1 支护桩施工技术 4.1.1 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场地施工条件及地质条件,结合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工艺成孔,其工艺流程一般如下:施工组织设计 钢材准备 测量放线 商品砼进场 钢材检验 挖孔 护壁 钢筋加工 挖孔、排渣 钢筋笼验收 验孔 试块制作 钢筋吊装 桩身砼浇筑 4.1.2 施工准备(1)在施工之前,应充分核对设计文件、土层条件和环境条件。(2)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质检单,必要时进行材料性试验。检查施工设备的完好性,确保使用安全。(3)施工前,与业主、监理等部门就施工生产安排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要点。(4)组织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工程内容、工期安排等,明确总体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准备所需的人、材、物、外部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澄清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疑问,并作好技术交底工作。(5)根据场地情况合理布置测量控制点,要求通视好、不影响施工过程放线。(6)组织技术、生产人员就施工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探讨,为圆满完成工程打好基础。4.1.3 人工挖孔成孔施工(1)采用人工挖孔成孔,应作好桩孔侧壁防护工作。(2)作好孔内换气通风工作。(3)为确保施工安全,人工挖孔时应跳桩施工,入岩深度应保证桩长不小于设计要求。(4)挖出的土渣应及时用挖掘机清理、移走。4.1.4 钢筋笼制作及吊装(1)灌注桩的纵筋采用 HRB400 级月牙型螺纹钢,箍筋采用 HPB300 级盘圆圆钢,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单,捆扎完整,并附有厂标、钢号、直径等标记牌,对照材质单检查,并报请监理验收及现场抽样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加工时其表面应洁净、无油污、锈迹,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所用焊条采用 J422,需有厂合格证书。(2)钢筋数量、规格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主筋焊接拟采用闪光对焊,同一截面接头数不大于 50%,且相邻接头错开 35d(d 为主筋直径),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3)钢筋笼设计为非均匀配筋。(4)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应编号,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备用。(5)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就位后应立即固定。4.1.5 混凝土灌注(1)钢筋笼下放完毕,清底符合要求,自检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灌注。(2)本工程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并随机取样作坍落度的检测工作,坍落度控制在 160180mm,混凝土强度 C30。(3)混凝土灌注前必须保证孔底无水,灌注时需采用串筒灌注,灌注时混凝土离开串筒的出口自由下落高度宜始终控制在2m 以内。每次浇灌高度不得超过2.0m,用振动棒分层捣实。(4)每根桩做 1 组试块,并及时编号,做好养护,按规定时间送检。(5)认真做好砼灌注原始记录,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严禁入孔,灌注完毕及时填写成桩验收单。4.1.6 冠梁施工(1)待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挖冠梁沟槽,破桩头到桩顶设计标高,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做低应变测试抽检桩身混凝土质量。(2)桩身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绑扎钢筋、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冠梁混凝土强度同桩身强度。4.1.7 验收标准 根据灌注桩施工规范及支护桩的设计要求,本工程支护桩按表3 进行检查验收。人工挖孔灌注桩验收标准 表 3 检查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桩位 50mm 桩顶标高+30mm50mm 钢筋笼主筋间距 10mm 孔深 300mm 孔 底 沉 渣厚度 200mm 钢筋笼主筋长度 50mm 垂直度%砼坍落度 160mm220mm 钢筋笼箍筋间距 20mm 桩径 50mm 充盈系数 1 钢筋笼直径 10mm 4.2 特殊情况处理(1)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遇塌孔时,应迅速协助井下作业人员撤离至地面,加强事故孔侧壁的围护工作,确定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2)在人工挖孔桩挖孔成孔过程中,应作好孔内通风换气工作,若遇孔下作业人员因缺氧、中毒窒息时,救助人员应佩戴具储氧仓的防毒口罩及时对孔下人员进行救治,对事故孔内加强通风换气,经检测孔底空气满足作业要求时,方可继续施工。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 施工安全方针和目标(1)生产方针:对本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我们将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地方有关法令规定。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组织施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2)施工安全目标: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本工程施工无重伤及无死亡事故,轻伤事故月频率控制在以下。由于基坑支护工程特点,实际施工的地质情况与事先勘察报告及收集资料往往有较大出入,因此,施工管理过程中按照信息化施工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必要时调整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参数,确保基坑安全。5.2 组织保证措施 5.2.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生产,必须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项目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管理直接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各职能组、各分队负责人、项目专职安全员为成员的本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部为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各分队也建立以队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为兼职安全员的分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队的日常安全工作,并全面接受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和管理。组建“基坑支护项目部”。项目部作为施工组织机构,对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管理和控制,保证全面实现本工程的施工管理目标。项目部机构如下图: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计划管理 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 安全管理 材料管理 财务管理 桩基工程队 钢筋加工工程队 冠梁工程队 喷锚工程队 各班组长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图二 根据本工程特点,配备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情况见表4。拟投入的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表 4 序号 名称 姓名 职称或职务 管理内容 岗位证书 1 项目经理 刘国权 工程师 项目施工总协调 桂 5132 2 技术负责 冯 斌 工程师 技术总管 7 3 专业负责 孟盛兵 工程师 专业施工技术 01264 4 施工员 李文召 工程师 现场管理 0713415 5 施工员 植广成 工程师 现场管理 0716057 6 材料员 梁 冰 工程师 现场管理 0713429 7 计划管理 苏旦成 高级工程师 现场管理 0716048 8 安全管理 卢 坚 工程师 现场管理 0716177 9 施工管理 黄有权 工程师 现场管理 0716178 5.2.2 安全生产措施(1)制定施工期问安全生产规划,确立施工期间安全工作总目标。(2)建立健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分级管理,分层落实”,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责任心,真正树立起主人翁形象。编制“安全防护手册”,并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保证人手一册。(3)实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通过严格检查、考核、评比,重奖重罚,保证安全总目标的实现。(4)坚持贯彻安全生产“五同时”,即在进行生产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5)制定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实现安全领导值班制和安全工作“三检制”,做到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检查,班班自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班前 3-5 分钟安全技术交底讲话制度,做到工前讲安全,工中查安全,工后评安全,做到文明施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将事故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7)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组织职工参加劳动技能现象和培训,开展安全劳动竞赛,开展对新入场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利用黑板报、墙报和安全标语等形式经常性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8)对特殊工种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建立专项档案,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取(换)证工作。(9)开展好班组“安全日”、施工“创安全工程”、职工“创安全岗位”活动和一系列其他形式的安全活动,营造一个浓烈的安全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10)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严禁乱捡乱接和私接电线。(11)针对不同的施工部位,制定不同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的岗位,相应制定详细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机械设备操作规程)。(12)做好各类安全标志设置,做好施工现场保安制度。(13)贾彻劳动保护规定,加强劳保招品的采购、保管和发放工作。(14)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例会,及时总结安全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15)严格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从施工现场用电线路的架设、施工材料的堆放、部位的施工顺序,到各部位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安全设施的安置等,都力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 5.3 危险源辨识 本工程人工挖孔桩重大危险源为毒气和坍塌。5.4 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在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切实行使安全监督职能。项目部配备一位有安全工作经验、责任心强且熟悉施工工艺的同志任安全员,负责 抓安全;建立工地安全领导小组,各作业队伍设专(兼职)安全员,使安全工作随时有人抓、有人管、处于受控状态中。(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作为第一位工作,下大力气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规),以及安全检查和安全奖罚制度。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者,严格按公司规定进行处罚。坚决实行安全生产否决权。(3)认真落实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确保其功能正常发挥,并为现场职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用品,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及防护设施的基础上。(4)安全技术措施在实践中,要层层进行技术交底,每道工序都要实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做好签名交接手续。(5)认真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并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学习制度。做好新工人入场的三级教育工作,严禁未经培训的工人上岗工作,特殊工程和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班组要定期进行安全活动并做好记录,项目部要派人经常驻检查班组安全活动进行的情况。(6)健全安全检查制度,除分公司每月下旬对工事情进行全面检查处,工号每月检查两面次,各班组每周检查一次,坚持每周一安全生产活动日制度。各级检查均应做好总结记录和总结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定人整改,并做好复查工作。(7)对下井挖孔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挖孔作业人员应是 18-35 岁的男性青年,且无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聋哑等病。挖孔作业前,项目经理必须对井孔上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5.5 安全技术措施 5.5.1 挖孔桩的常见安全事故 (1)人工挖孔桩的常见安全事故有孔口石块或杂物掉入孔口砸伤正在孔中的施工人员。(2)孔底操作人员被地下有害气体中毒昏迷甚至死亡,孔壁支护不当而坍塌砸伤甚至活埋操作工人。(3)孔内电缆、电线磨损受潮导致工人触电伤亡。(4)深孔中突然涌水淹没操作人员等等。实践证明,只要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到位,人工挖孔桩的这些常见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5.5.2 孔口围护措施(1)孔口四周必须浇筑砼护圈,并在护圈上设置围栏围护,应高出地面 0.8m,孔内作业时,孔口上面必须有人监护。(2)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 1m 范围内,砼围圈上不得放置工具和站人。(3)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特殊情况下还应戴上防毒防尘面具。利用吊桶运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落物伤人,电动葫芦运土应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后方可投入运行。(4)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垂直运输设备的完好情况和孔壁情况。5.5.3 孔中防毒措施 地下特殊地层中往往含有 CO、SO2、H2S 或其它有毒气体,故每次下孔前,必须对桩孔内气体进行抽样检测(可用活体动物监测),发现有害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时,应将有害气体清除至化学毒物最低允许浓度的卫生标准,并采用足够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如设置专门设备向孔内通风换气(通风量不少于25L/S)等措施,以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人工挖孔作业一旦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必须在现场按应急措施规范要求实施抢救,根据情况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并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卫生部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5.5.4 防触电措施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用电设备必须严格接地或接零保护且安装漏电保护器,各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 2.0m 以上,严禁拖地相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采用护套等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孔内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 12V 以下的安全灯。孔中操作工应手戴工作手套,脚穿绝缘胶鞋。5.5.5 防止孔壁坍塌措施 在熟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挖桩孔时原则上要设置砼护壁或钢护筒护壁。砼护壁每节高 1m,厚约 0.1m,可加配适量钢筋,砼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一般每天挖 1m 深立即支模浇筑快硬砼,第二天继续施工。采用间隔挖孔方法可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防止在挖土或冲抓土成孔过程中因邻桩混凝土未初凝而发生窜孔现象。单桩挖孔应先中间后周边,并按设计桩径加 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孔内一般不宜放炮,以防震塌土或震裂护壁造成事故,根据地质状况需爆破的,严格执行有关的爆破规程。5.5.6 防止孔壁涌水措施 当相距 10 米以内的邻桩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桩孔积水很深时,要考虑对正在挖孔桩的危险影响,一般应暂停施工,人不准下孔。随时加强对土壁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采用潜水泵抽水时,基本上抽干孔中积水后,作业人员才能下至孔中进行挖土。地下水丰富时,可将中间部位桩孔提前开挖,汇集附近的地下水,用 12 台潜水泵将水抽出,起到深井降水作用。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孔洞使用的电动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防坠落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级上下。上、下孔洞必须有可靠的联络设备和明确的联络信号。孔内作业人员应勤轮换,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超过 2 小时,以防止疲劳引发安全事故。5.5.7 其它安全措施 施工时发现文物、古化石、爆炸物、电缆等应暂停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针对现场工程地质、水文状况和设计要求编制切实可行而又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案,配备必要的机具和电器设备,确保各种安全措施及时到位。(1)孔桩采用间隔跳挖的方法分两批开挖,确保安全。(2)进入施工现必须带好安全帽,穿好工作鞋。在井孔边开机械的人员还须系好安全带,栓好保险钩。井孔下作业人员还须穿长筒绝缘胶鞋,戴胶手套,系好安全绳,上端固定在孔口固定点上。(3)工作人员上下井必须用合格吊绳及牢固辘轳,并有自动卡紧保护装置,井口支架必须牢固稳定。每天上班前及施工中应随时注意检查起重机具,钢丝绳、持钩、保险装置、电气开关和吊桶支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4)桩孔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井内有无毒害气体。人工挖孔桩深度达 2 米后,每天挖土前先用自动测毒仪试探孔内是否有毒气,然后用鼓风机通风 15 分钟才能下井。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暂停施工,并及时上报上级,待查明原因,确定落实处理措施后再继续施工。(5)井下作业排水送风先行,施工中应不断向孔内输送足够的新鲜空气,输风量应大于 25L/秒;风镐凿岩时,应加大供风量以吹排凿岩产生的尘。送风管应尽量减少弯曲,并经常检查有无漏气,若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堵漏。(6)施工人员利用吊笼上下井孔,严禁乘吊桶上下,每个井孔内设置特别可靠的救生软梯。井内通讯畅通,井孔下应设可靠、明确的联络信号,如响铃。井孔上设专人监视井下动静,保护好孔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不得擅自离开井孔口。(7)现场全部机电设备均需设漏电保护开关,外壳作重复接地,一机一闸,供电线路三相五线制,架空敷设,设保护零线。井孔内设防水 100W 行灯照明,采用 12 伏安全电压,用防水绝缘电缆引下。井孔上现场用 24 伏照明。(8)避免孔内挖桩人员与潜水泵同时作业,井孔底抽水时,应在挖空作业人员上到地面以上进行。水泵须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电线应采用YHS潜水电机用四芯防水橡胶护套电缆,保护接零。(9)做好井内井口防护。井内,在操作人员头顶上部设半月形钢筋网防护,井孔口边上 2 米范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堆土应离孔口 2 米外,护筒浇灌时高出地面 15cm,以防地面水灌入孔内;井口用16(立柱),8 钢筋焊成高 1200mm 护栏,用镀锌铁皮作400mm 高踢脚板。人员下班休息时,井口要用盖板盖好,并设安全标志。(10)井孔下作业人员向吊桶内装土(石块),不能满过桶边,防止在吊运时掉下伤人。(11)井孔内作业人员必须经常注意观察井壁漏水情况和孔下的流泥(砂)、塌土、孔气和水的污染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与井上联络或直接顺软梯上井,报告领导以待处理。(12)夜间一般禁止作业。遇特殊情况需夜班作业时,必须经项目经理同意。挖孔作业同时要有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在场指挥和进行安全检查。(13)井孔内严禁放炮,以防震塌土壁或震裂护壁造成塌方事故。挖孔过程中如遇较大孤石需爆破时,应由专业队伍实施爆破。爆破开始前,应编制孔内石方爆破技术措施,并报公司总工程师室批准后方可进行。(14)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安全作业区,一般在相邻 5 米范围内有桩孔正在浇灌混凝土时,或有桩孔蓄了深水时,不得井下作业。5.6 成品保护措施(1)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钢筋网片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2)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以防塌孔。有地下水的桩孔应随挖、随检、随放钢筋笼、随时将混凝土灌好,避免地下水浸泡。(3)桩孔上口外圈应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挖出的泥土应集中堆放或及时运走,孔口周边1m 范围内严禁堆放泥土。(4)保护好已成型的钢筋笼,不得扭曲变形。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5)钢筋笼不应被泥浆污染;浇筑混凝土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6)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7)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不得碾压桩头。6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预防本项目人工挖孔桩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一但发生事故能及时、有效抢险处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国家集体财产的安全,使事故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根据公司职业健康与环境方针的要求,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重大危险事故和隐患,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事故应急预案:6.1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本公司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强化安全事故领导责制为主导,以处置应急突发性、特大事故及案件为工作重点。做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及案件有领导亲自抓、有专用人管,及时汇报抢险妥善处置,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6.2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进一步加强对安全事故应急抢险处置工作的领导,项目部成立安全事故抢险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并及时公示各岗位人员的电话号码。(1)由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组长:刘国权 副组长:孟盛兵 成员:李文召、植广成、苏旦成、卢 坚、黄有权(2)具体分工如下:1)孟盛兵负责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联系;2)李文召负责组织抢险人员;3)苏旦成负责调度抢险设备、运输车辆;4)罗星洪负责调度抢险物资;(3)通讯联系 医院急救中心 120 火警 119 匪警 110 项目经理:刘国权 专业负责:孟盛兵 技术负责:冯 斌 施工管理:李文召 安全管理:卢 坚 监测管理:植广成 6.3 应急抢险基本内容:(1)人工挖孔桩桩孔出现毒气引起安全事故。(3)由于淤泥、流砂引起的桩孔孔口塌方。(4)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5)物体打击,引起的安全事故。(6)其他行为引起的安全事故(如踏空)。6.4 安全事故预防措施:(1)下孔前,应使用送风机及送风管往桩孔里吹新鲜空气,风量不宜少于 25L/S;或下桩先用小笼子装鸟吊到桩孔底静置约 10 分钟,若小鸟没有异常症状,则表明桩孔下无有害的毒气,方可下桩孔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通风。(2)挖空时,如遇到淤泥、流砂,应暂停施工并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领导,把安全隐患有效处理后才下孔继续作业。(3)用电器必须安全接地,使用漏电保护装置;(4)不许从高空抛物体到桩孔孔底,下孔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孔口一米半范围内不得堆泥土和杂物;吊车作业半径内不得站人。(5)桩孔口必须盖板牢固,辟免人员不慎落入孔内而出事故。(6)所有人工挖孔桩吊土所用绞车吊索,必须使用带保险功能的安全挂钩(如必须使用安全挂钩和防脱滑制动装置);(7)桩孔设置应急软爬梯,以便施工人员上下桩孔。6.5 人工挖孔桩应急采取的应急、安全措施(1)施工工地应配备专用医务室、医药箱、安全带、防毒面具。(2)施工现场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井上人下井,如使用电葫芦、吊笼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3)孔径开挖深度超过 6 米时,每日工作前必须用动物或蜡烛测试井下是否有有毒气体,孔径挖致深度超过 10 米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注于 25L/S,每天开工前必须有专人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做好记录。(4)井周围 1 米范围内严禁堆放土方,并应有防护栏杆,井盖在无人工作时必须盖严实,严禁使用腐烂变质的材料盖在井盖上;(5)每个井施工时必须是三人为一组,井上井下应都有人。井下有水有人作业严禁带电工作。如遇特殊情况,井下有人中毒时井上人员立即报告现场主管工长,或现场周围井上施工人员并立即采取向井下送风,戴好防毒面具下井急救,上井后并采取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7劳动力计划 施工劳动力计划详见表 5,高峰期劳动力共计 54 人。劳动力计划表 表 5 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支护桩 施工 冠梁施工 土方 开挖 喷锚施工 安全防护栏搭设 2 支护桩施工 16 挖掘机手 1 1 喷锚工 2 钢筋工 6 6 3 水电工 2 1 1 辅助工 4 2 1 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支护桩 施工 冠梁施工 土方 开挖 喷锚施工 安全管理 2 1 1 安全员 1 1 合计 34 11 4 6 雅源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监测 8 1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工程概况 南宁市土佳房地产有限公司雅源大厦基坑工程位于南宁市。该工程由中化广西地质工程勘察院设计。该基坑采用支护桩+钢管桩、钢管桩、喷锚支护的支护方案,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我“中心”拟承担该基坑支护工程的检测与监测工作,特制订如下方案。9 2 监测的必要性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GB50497-2009要求“在基坑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周边环境和支护结构进行监测”。为了实施对基坑工程进行动态控制,掌握地层、地下水、围护结构与支撑体系的状态,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工期和工程施工的安全。10 3 监测的目的 地下室的基坑施工监测目的就是及时掌握基坑开挖、降水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位移、倾斜变化值和变化速率等)及周边环境(建筑物、地下管道、道路)的变化情况,为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为基坑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施工可预控性和防患于未然。11 4 监测依据(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6)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92);(7)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125 监测内容 基坑顶部水平、竖向位移测量:基坑顶部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各边延长线两端三倍基坑开挖深度(H)或五倍水位降深的距离(Hw)之外各设一个水准基点(深埋式)(总数不少于 3 个),采用坐标法进行观测,钢管桩施工完后于钢管桩顶部及喷锚支护的护顶上共设置14 个观测点(测点间距不大于20m),具体埋设位置见附图1;现场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现暂定观测 10次。基坑顶部位移观测:在三倍基坑开挖深度或五倍水位降深的距离之外设3 个水准基点(深埋式),钢管桩施工完后于钢管桩顶部及喷锚支护的护顶上设置共设置14 个观测点(测点间距不大于 20m),具体埋设位置见附图 1;现场采用 DSZ2 型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应至少在标志埋好 5d 后进行。观测点埋设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附录 D 第条执行。现暂定观测 10 次。坡顶地表竖向位移监测:坡顶地表土体竖向位移观测:在三倍基坑开挖深度或五倍水位降深的距离之外设3个水准基点(深埋式),在钢管桩及喷锚护顶后的土体设置 14 个观测点(测点间距不大于 20m),具体埋设位置见附图 1;现场采用 DSZ2 型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应至少在标志埋好 5d 后进行。观测点埋设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附录 D 第条执行。基坑监测周期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测 1 次,基坑开挖完毕且监测数据稳定后每 7-15 天测 1 次。现暂定观测 10 次。周边建筑沉降观测:监测对象为距基坑 1H3H 以及 5Hw 范围内的邻近建筑,监测内容为建筑沉降、倾斜观测。(1)、现对原有的基坑周边的 5 栋楼房进行保护性的沉降观测。现暂定对距基坑 1H3H 范围内 7 栋楼共设置 34 观测点,观测次数暂定为 10 次。(2)、现对原有的基坑周边楼房进行垂直度观测,观测次数暂定为 10 次。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监测对象为距基坑 1H3H 以及 5Hw 范围内的道路(蓉茉大道、南面小区道路),监测内容为道路观测。现对原有的基坑周边的蓉茉大道和南面小区道路进行保护性的沉降观测。现暂定对距基坑 1H3H 范围内蓉茉大道和南面小区道路共设置 10 个观测点,具体埋设位置见附图 1。观测次数暂定为 10 次。地表开裂状态的监控:地表裂缝观测范围在基坑周围 H(H 为基坑深度)距离以内(蓉茉大道、南面小区道路),监测前对地表现状和已存在的裂缝的长度及宽度进行标识并记录在案、拍照存底。观测前对每条裂缝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一组在裂缝最宽处,一组在最末端,每次观测用小钢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位值,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附必要的照片资料。裂缝观测周期应视施工进度和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当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后,次数依据现场实际需要逐渐减少,直至基础回填完毕或委托人通知停止而结束。现暂定设置 2 条典型裂缝,暂定进行 10 次观测。基坑渗、漏水情况的观察及基坑周边水害来源观察: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基坑渗、漏水情况及周边水害来源进行观察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现场巡视工作完成后,及时整理巡视检查记录,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13 6 锚杆及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检测 支护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 4.7.5 条,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得少于 5 根。本工程支护桩总数 33根,拟抽取 5 根支护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锚杆抗拉试验:根据设计,支护结构施工完后,锚杆采用抗拉试验进行质量检测,实验数量为总锚杆数量的 5%,且不少于 3 根。喷射砼面层施工质量检测:根据设计要求,喷射砼采用钻孔检测,每 100m2检测一组,每组不少于 3 个点。14 6 基坑监测的监测时长和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本基坑等级为二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