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3、《空气的流动》课堂实录及旬师点评.pdf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 3、空气的流动【教学分析】本课知识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有: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本课是对热空气的进一步探究,主要研究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风的成因,即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同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实验能力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风的研究,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特别是推理想象的能力。学生具有观察空气运动的能力,能够观察并操作热空气性质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但实操能力还不成熟。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冷、热空气的存在,部分学生知道风的存在与其有关,但对空气具体的运动不了解,对风形成原因的了解微乎其微,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他们联想,推想和验证风的形成,聚焦问题。【教学目标】(1)知道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3)有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4)通过对风门作用的了解,探寻工具中的科学原理,体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风的形成演示箱或线香、火柴、蜡烛、带孔的玻璃箱。(2)课件:炉子的风门。(3)活动场地:教室。【教学过程】本课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组织教学:提出问题一猜想假设一搜集证据一得出结论一迁移应用。(1)提出问题 师:冬天,很多同学家里都是用暖气片来取暖的。你注意过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什么位置吗?生 1:安装在墙边。生 2:安装在墙下边。师:我们知道热空气会上升,暖气片旁的空气会变成热空气,然后上升。那么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什么占据了?生 1:我觉得是被房间里其他地方的空气过来占据了。生 2:我也是这样想的。生 3:我觉得空气是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上升又下降。(2)猜想假设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房间的模型,大家看一看。把蜡烛放在房间的墙边,点燃它,房间里的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生 1:蜡烛上方的空气会上升,从房间上部洞口出去。生 2:我觉得蜡烛上方的空气先上升,然后还会下降,就像上节课实验中的塑料袋一样。生 3:我发现房间的一边“墙上”还有一个洞,空气会不会从这个洞钻出去呢。生 4:这个洞也可能是让房间外边的空气流进来的。(3)搜集证据。师:我把蜡烛放进去,空气流动了吗?不知道,因为看不见。回想一下,我们可以借助什么确定空气在流动?怎样观察?生 1:可以把纸风车放在洞口试一试。生 2:可以把薄纸条放在洞口。生 3:还可以把点着的线香放在洞口,看烟动不动?(教师指导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画在学生活动手册第 13 页上)师:将线香放在洞口,如果烟横向往里面飘,就说明空气流动了,形成了风;如果烟竖直向上飘,就说明空气没有流动,没有形成风。(学生做实验)生 1:当蜡烛没有点燃的时候,烟向上飘。生 2:蜡烛点燃后,“房间里”温暖,“房间外”冷,烟横向往里面飘。生 3:(4)得出结论。师:我们回到这节课刚开始时提出的问题:热的暖气片旁的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什么占据了?生 1:被房间里别的地方的冷空气占据了。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