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二-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pdf
-
资源ID:82138885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二-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pdf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二-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 第 2 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 1.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童年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2.事情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3.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事情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教师准备:准备范文一至两篇。学生准备: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三课时。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难忘童年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同学们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并把它分享给大家听,好吗?2 教师提示: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3 教师激励: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 第 3 页 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 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2 出示习作要求:(1)写看图作文。(2)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写童年趣事。(3)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3 今天,我们就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吗?4 指导理解“趣”。(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但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第 4 页 5 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6 教师简要提示。(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2)要根据真实素材来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打雪仗,可以是做游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趣”字,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生活的有趣素材,使习作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习作。三、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 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2 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提出要求:谈的时候,要尽量讲清楚你是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然后按平时惯例,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发言,当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一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3 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4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3)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4 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例:难忘的 xx xx,您好吗 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 童年趣事 xx(指物)的故事)(1)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2)总结点拨写法:a.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用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文章,在叙述往事时一定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示,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b.再如写xx 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文章,一般适用第一人称来写。人和物的关系,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等等。“故事”要写清楚。“物”的形状、来历、特点、作用也应写具体,能给人一个鲜 第 8 页 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慢慢地从物体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设计意图:既给学生松绑,引导自由作文,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慢慢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习作 一、再次激励,激发写作激情 教师: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和周围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很多事情,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无法忘怀的事写下来。二、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1 指导学生挑选认为最能表达自己成功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再次提示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 30 分钟内完成文章初稿。2 教师在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设计意图:要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写什么事,怎么写这个事,让学生做主,而不应由教师的情感来决定。学生习作的时候,正是个别化教学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个别指导。第 9 页 习作 一、深情提示,激励交流 教师:把自己的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你写的有趣的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一定会开心的。二、交流佳作,评议修改 1 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划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针对本次习作要求,以看图写话为例对习作进行修改。(1)是否按“提纲”行文。(2)是否有中心,有重点。(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4)想象是否丰富合理。设计意图:学生相互修改习作,是一个发现他人闪光点,弥补自己不足,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现时的作者与读者交流,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过程。2 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的点评。找出亮点,放大亮点,激励评说,使学生明白别人写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赏自己,也可以是欣赏同学;可以欣赏全文或比较出彩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欣赏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三、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第 10 页 1 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自己的作文,享受习作过后的愉悦感。2 学生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 2 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四、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组织评选班级最佳(最佳小作家、最佳小先生、最佳小编辑)。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有时甚至会在评议中引发争议和冲突。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课堂即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氛围,自身极具亲和力。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如同是自己的朋友一般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读,改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习作实践;在兴致盎然的习作实践中,感受习作成功带来的乐趣;在具体形象的习作实践中,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