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docx
-
资源ID:82158255
资源大小:15.2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docx
2023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提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着力推进政务服务X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工作总结 (一)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一是完善综合窗口设置,发挥“一窗效应”。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设置,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分为立项和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X个阶段,相关事项涉及部门均入驻综合受理专区,形成一个阶段一个部门牵头,配合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一般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二是全面落实系统应用,实现“一网通办”。会同投资项目涉批部门抓好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系统X个审批事项配置和材料梳理,完善阶段申报材料和申报表单设置。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X平台的运用,根据项目类型,实行分阶段统一表单、统一申报,牵头部门综合预审,各部门并联审批。三是推进外线工程审批“一件事”。会同市住建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部门,全面推进外线工程联合审批“一件事”改革工作,加快优化用水、用电、用气报装手续,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便利性、满意度和获得感,目前实行外线工程审批“一件事”项目X个。四是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全程无偿代办。对“X”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乐商回归项目等实行全程无偿代办,主动上门对接X诚亚供应链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园项目、中央储备粮X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物流项目等企业,对代办项目进行排查摸底,分别制定审批进度计划表,倒排审批时间节点,实行“一个投资项目、一张审批进度表、一本代办日志、一名专人负责”的点对点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目前已为X家企业提供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其中X家已领取施工证,涉及投资额X亿元,总建筑面积X平方米。 (二)推进民生事项审批权限下放。以整体政府理念推动协同高效办事,扩大乡镇(街道)社保医保、民政救济、企业登记等民生方面权限,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将量大面广、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权限赋予乡镇(街道)和各基层站所。截止目前,市医保局已将市本级所有X项医保业务下放到全市X个医保服务点,并实行全城通办; X项医保业务下放到X市人民医院等X家定点医疗机构,X项医保业务下放到X家农商银行网点; 在前期医疗救助对象认定及救助金给付等X个事项下放的基础上,再向乡镇(街道)下放X个医保事项; 市人社局已会同市医保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业务下放相关工作的通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业务下放到乡镇(街道),目前正在做软硬件设施对接和业务培训工作,拟于X月X日起实施。民政局老年人优待证已下放到各乡镇(街道),市政府已印发X市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工作实施方案,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县级审批权限赋予乡镇(街道),X月X日起施行; 市场监管局个人独资企业登记已下放到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以及尚未进驻基层便民中心的市场监督管理所,其他各类型企业登记权限已下放到柳市镇政务服务中心市监窗口。 (三)全力推进政务服务X建设。根据全省政务服务X建设工作要求,指导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目前,已按照省分批下发的目录在X平台配置一窗收件事项X项,完成窗口收件人员帐号授权X余人次,配置取号事项X余项。完善智能化导引系统配置,调试台平板电脑、高拍仪等设备与X系统对接,指导督促相关窗口通过X平台进行统一收件。启动政务X向乡镇延伸工作,在政务X智慧大厅配置X个乡镇街的大厅框架,关联大厅名称,做好管理员账号授权,开展登陆测试工作。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区设置,协调窗口部门配备引导和协办人员指导办事群众开展网上申报工作。截止X月X日,我市政务服务X收件率达X%。根据X市第一季度政务服务X建设情况通报显示,我市X收件万人平均量达X件,位列X市首位。 (四)推进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一是推进中介联合体建设。鼓励、引导中介机构成立中介联合体,服务范围涵盖方案设计、环评、水评、交评、能评、安评、检测等,为企业提供鉴定评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推行区域评估。在省级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企业项目集聚区域推行区域评估,区域评估通过以后,单个项目降低评估方式或不再进行评估,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开展跨层级联合评估。积极对接X水利部门,对于多项评估合并开展,且部分审批权限在X市级水利部门的,相关权限直接下放X市,有效保证多个评估一次性编制,多层级审批一地完成。探索跨部门联合评估,推行环评、水评联合评估及联合审批。梳理具备环评、水评综合编制能力的中介机构,形成清单,由企业自主选择。对企业投资项目需要开展环评和水评的,合并编制一个评价报告,实行一次申报、并联审批、综合出件的办理模式。简化评估方式。通过采取免评估、推行告知承诺制、简化评估手续等举措,实现评估时限和企业负担双下降,评估和审批效率双提升。二是抓好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建设。制作网上中介超市推广卡片放置窗口,大力推广政府投资项目选取中介服务进入X网上中介超市公开比选。做好省投资项目中介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工作,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网上选取中介服务。截止目前,进入X网上中介超市比选的政府投资项目X个,价格下浮率达X%,进入省中介平台选取中介服务的企业投资项目X个。三是抓好中介规范化管理。建立项目业主、审批部门、政务服务中心三方评价机制,定期对中介服务进行考核评价,并每月将评价结果汇总至“网上中介超市”。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对涉批中介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组织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开,方便业主选择中介机构。 (五)推动“最多跑一次”相关工作落实。一是谋划政务服务数智平台项目。为落实省两办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政务大厅智慧化改造,谋划建设X政务服务数智平台,拟建立全市域智能导服系统,加强线上审批协同办、乡镇街道就近办,拓展分布式政务服务,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政务数智协同体系,提升审批便利度和群众获得感。二是建立跨区域通办协作机制。积极对接外省在乐人口较多县市和X周边县市政务服务部门,建立跨区域通办协作机制。目前,已与X签订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国办发XX号文件确定的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落地应用基础上,梳理“跨省通办”事项X项,明确事项名称、办理流程、服务指南等要素。三是开展基层红色代办服务。在柳市、虹桥、北白象、大荆四大集镇建立X个可示范的村社政务代办帮办服务试点,推动政务代办帮办服务向基层延伸。梳理X余项与村民群众办事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编制村社高频事项办事指南,方便当地企业群众办事。四是做好审批办件监管。开展常态化办件案卷抽查内审,参加市纪委组织的作风督查第八分队,抽查全市具有审批职能的科室、基层站所以及乡镇街道的审批案卷X余件。落实“好差评”制度,第一时间对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逐步实现政务服务“好差评”渠道全覆盖、信息全关联、数据全汇聚、结果全公开,倒逼相关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今年以来,共办理X件,主动评价X件,差评X件,按期整改率X%,平均处理时长X天。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推进政务服务X建设。一是推进政务大厅适应化改造,完善现政务大厅配套功能,着力打造“X小时自助服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区和后台集中审批协同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功能布局,增强群众办事舒心便捷度,提升政府为民服务温度。二是抓好X事项配置落地,落实省市县三级办事指南、办理流程、表单材料统一,标准化梳理,推进线上线下多端体验一致、同标准办理,引领政务服务从“掌办”“网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三是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以优化提升基层政务服务中心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完善基层中心服务功能,实现群众“就近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 (二)推进便民利企改革。一是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X应用,探索推行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X个工作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覆盖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等公共设施接入全过程。二是深化商事登记改革。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督促抓好企业开办“一件事”、企业注销“一件事”工作,统筹推进企业变更“一件事”,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抓实民生审批事项权限下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民生”建设部署,督促抓好社保、医保、民政、企业登记等量大面广、基层迫切需要的民生高频审批事项权限下放落地。 (三)强化审批服务管理。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抓好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管、“好差评”闭环,通过抓好“差评”闭环,紧盯每条差评,抓好回访、核实、整改、反馈的全流程差评处理闭环,倒逼服务质量提升,推动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把对政务服务的评价权交给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