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环保垃圾焚烧市场跑马圈地-企业恶性竞争埋环境隐患.doc
-
资源ID:82202550
资源大小:2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全管理环保垃圾焚烧市场跑马圈地-企业恶性竞争埋环境隐患.doc
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治理环保垃圾燃烧市场跑马圈地-企业恶性竞争埋环境隐患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各类“城市病”越来越严峻,其中“垃圾围城”征询题因关系到民众健康备受关注。而作为最节约城市用地的垃圾处理手段,燃烧成为各大中城市采取的主要方式。为了鼓舞企业筹建垃圾燃烧工程,政府在垃圾燃烧发电上网电价补贴、垃圾处理费等方面都有政策支持。但是,有些企业为了争夺垃圾燃烧工程,往往以低价投标,甚至赔本上马工程,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政府资金补贴。这难免引起人们关于环境二次污染的担忧。尽管诸多垃圾燃烧企业坚决否认垃圾燃烧会给周边环境产生危害,但是,在市场利益驱使下的垃圾燃烧企业低价投标、恶性竞争,着实给环境带来隐患。金州环境集团股份董事长蒋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有企业投标城市生活垃圾燃烧厂的价格过低,一些企业低价中标垃圾燃烧工程,却从来没有运转过。政府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推断,如此才能在处理好垃圾征询题的同时,保证环境质量。企业低价投标拉低补贴门槛按照“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建立规划的目的要求,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达90%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达70%以上。其中,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燃烧处理设备才能到达无害化处理总才能的35%以上,其中东部地区到达48%以上。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治理技术中心主任凌江在2014中国环保产业顶峰论坛上表示,垃圾要处理,却没有地点埋,燃烧是不得已的选择。近年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加、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现实面前,燃烧成了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处理垃圾的主要途径之一,各大城市都在规划、筹建垃圾燃烧厂。面对国内垃圾燃烧市场这一宏大蛋糕,一些环保公司蠢蠢欲动。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正计划近期在全国收购近10家垃圾燃烧厂。显然,企业“跑马圈地”的背后,存在宏大的利益诱惑。蒋超介绍,垃圾燃烧厂有上网电价补贴、垃圾处理费等政策支持,只要企业运营得好,垃圾补贴价格合理,收益仍然可观的。但据记者理解,一些地点的垃圾燃烧工程招投标时,部分企业为了顺利中标,不断拉低垃圾处理费的补贴价格,进而构成低价投标的恶性竞争,而低廉的中标价格则为后期不标准的运营埋下伏笔。据统计,在炉排炉燃烧生活垃圾方面,目前我国4个直辖市的垃圾补贴价平均约为178元/吨,全国正在运营的垃圾燃烧厂平均补贴价只有78元/吨左右。一位相关企业负责人指出,有企业在投标炉排炉垃圾燃烧工程时,其投出的补贴价钱只有全国平均价的一半。企业以特别低的价钱抢到工程后,正常运营难以赚钱,就有可能偷工减料、不标准运营,从而为四周环境埋下隐患。此外,个别地点在垃圾燃烧工程招标时,存在违规招标征询题,这也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开展。杭州锦江集团总经理王元珞介绍,一些地点在这一块的招投标上,实际上有特别多“潜规则”,招投标文件一出来确实是有针对性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东部某大城市,垃圾燃烧工程根本上都是由一家企业垄断。垃圾燃烧理论上可杜绝二次污染近年来,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都曾出现过垃圾燃烧厂选址征询题引起周边居民反对的事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家垃圾燃烧领域的环保企业觉察,几乎每家企业都在垃圾燃烧厂建立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到四周居民的反对。“我在国外看到一个垃圾填埋场就在两个村庄之间,两个村庄也就两三百米远,一点事情都没有。(垃圾燃烧厂选址难)这种情况仍然要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凌江说。那么,垃圾燃烧是否对四周居民健康有害?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认为,垃圾本身是污染物,在垃圾治理过程中,可能仍然有一点污染,但是企业要尽最大的努力使这个污染降低到最少或者对人体根本无害。垃圾燃烧厂的尾气处理假设真正符合标准,可以把二噁英处理得特别干净,根本上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他举例称,日本东京居民楼100米以外确实是垃圾燃烧厂。他认为,特别多市民对垃圾燃烧厂不信任,是由于过去的一些垃圾燃烧工程给大家留下了负面印象。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环保企业人士认为,需要加强政府与民众、企业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政府的监管力度应该更大,企业的运营过程可以对民众公开,搭建一个相对开放、流畅的沟通渠道。“我们周边老百姓自发地24小时监视我们的烟囱和企业,我们每个星期有开放日,让他们有计划地进来,全程进展参观,当地特别多企业已经成为了(垃圾处理知识的)教育基地。”王元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