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全管理谨防安全管理中的“破窗效应”.doc
-
资源ID:82203914
资源大小:20KB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安全管理谨防安全管理中的“破窗效应”.doc
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治理防范平安治理中的“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顿曾进展了一项著名试验:假设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遭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气氛中,打破玻璃现象就会滋生、蔓延,这确实是治理学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 给我们提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要想保证建筑上的每一块窗户玻璃,就必须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破窗理论”在平安治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比方说平安消费中的头号敌人: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诱因在于个体消费人员的违规现象因没有及时得到纠正而给群体消费人员造成不良的示范效应,如此的心理暗示就会象多诺米骨牌一样,他可以如此,我也完全可以如此,以致于纷纷群起而效仿,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杜绝“破窗理论”在我们平安消费实践中的效应,首先必须禁止“破窗”第一人的出现,抓住一个违章行为就应该举一反三地检查,绝不能轻易放过,使其他员工没有时机为本人的违规找借口。其次应该让员工知晓,集团公司的平安消费治理规定本质是以人为本,其目的不是惩戒,而是以保障员工本身的生命权利为前提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平安认识,让平安入脑入心,做到人人平安,时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