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21练习.doc

    • 资源ID:82284846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21练习.doc

    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 第2单元 考点1一、单项选择题(2008·四川灾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下图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13题。1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A继续上升B开始下降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可知,日出时,静风林区CO2浓度最大,此后CO2浓度开始下降。【答案】B2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A0时、6时 B6时、12时C12时、18时 D18时、24时【解析】由上题已知的“日出时,静风林区CO2浓度最大”,判断出日出时刻大致在m、n两点之间的位置,而秋季日出时刻大约在6时前后,筛选所有选项,与m、n两点时刻最靠近的只有B项。【答案】B3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A北美、常绿阔叶林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D西伯利亚、针叶林【解析】考查根据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60°N, 80°E在亚欧大陆的北部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广布。【答案】D(2009·福州3月)2007年10月26日,首都北京遭遇入秋以来第一次大雾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千米,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北京市气象台也首次一天发布两个大雾黄色预警。据此材料及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45题。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5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解析】第4题,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而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于凝结,形成大雾天气;第5题,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使光线很微弱,从而能见度降低。【答案】(2006·江苏)图1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2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图1图26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解析】关键要看懂风向频率图,图中黑粗线表示风向频率变化,点的坐标反映风向,同时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又反映风出现的频率。从图中可看出,该地最大风频为东北风,最小风频为西南风。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对大气污染较严重,为了避免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西南方向。故选B。【答案】B7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A50米B75米C100米D150米【解析】在对流层中,气温应该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这样利于近地面空气的对流上升,从而使近地面的污染物质能迅速扩散在高空而减轻对地面的污染。但从本题图中却发现,由t1t4阶段气温在一定高度内却是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这种反常现象即是逆温现象,从图中可看出,到t3时逆温最强,100m以下空间都受影响,这样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就不能顺利地向高空扩散,从而使近地面污染加剧。故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100m。故选C。【答案】C(2009·长沙10月)读下图,回答89题。8对图中气温分布情况的说明,正确的是()Aabc曲线均符合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Ba曲线表示2000米以内有逆温现象Cb曲线表示对流层底部有逆温层存在Dc曲线表示对流层中的气温分布规律【解析】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指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C,而c小于6°C,a曲线在2000米以下出现逆温现象,只有b曲线接近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答案】B9逆温是大气环流发生变化的表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A逆温时空气稳定,给人类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利于人类生活和健康B逆温时空气对流强烈,不利于飞机飞行C逆温时近地面会出现烟雾,影响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D逆温时空气水汽凝结较多,大气比较湿润,利于人们生活【解析】逆温出现时,不利于人们出行和身体健康,但对流运动减弱,有利于飞机飞行。【答案】C(2009·湖北11月)下图中的三条线表示全球及南、北半球月平均气温变化与冰雪覆盖面积的对应值,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a点表示()A南半球的7月份B北半球的1月份C全球平均状况的1月份D全球平均状况的7月份【解析】高纬度南半球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小得多,且冰雪覆盖面积与气温呈负相关,则可判断图中点状虚线为南半球情况。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应等于同时间内南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之和,故实线为全球平均状况,则a为北半球1月份的情况。【答案】B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B由于冰雪的反射,大气温度明显上升C据估算,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2030米D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解析】从全球冰雪覆盖面积的平均状况看,1月覆盖面积要大于7月,说明1月平均气温要低于7月。故D正确。【答案】D(2009·重庆11月)当湿润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山的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造成的。据图回答1213题。12气流过山时在至处成云致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背风坡相比的变化及成因()A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B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C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D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解析】为湿绝热变化,从右图中可知,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小,变化原因由左图可知,水汽凝结会释放热量。【答案】C13下列地理现象与焚风效应无关的是()A云南怒江谷地出现热带、亚热带稀疏草原B重庆夏季气温高,被称为长江流域“火炉”C美国中部草原地区的沙尘暴问题D澳大利亚西海岸出现热带荒漠【解析】A、B、C三项分别与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中纬西风的焚风效应有关;D项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旋,加之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而形成的。【答案】D(2009·长沙2月)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回答1415题。14该实验主要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解析】根据实验,说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D15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所以甲底部放一层土,就能直接获得太阳辐射,地面又把获得的热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所以甲玻璃箱大气的温度高,而乙玻璃箱只有空气,它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综合可知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答案】B(2010·山东潍坊2月)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617题。日期15161718192021222324最低气温23232425262728282825最高气温31323334353637383830天气多云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风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较强偏北风16.2009年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解析】从表中可判读该地温差大致是增大的,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主要是晴朗的天气,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增大。【答案】D17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解析】与往年相比,温度偏高,夏季风强劲,会带来丰富的降水;9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洲高压势力强大时是冬季,会带来寒冷天气;可能是副高势力强,在它的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温度较高。【答案】B二、综合题18(2009·湖北武汉5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对气温、降水和风的影响十分显著。下图中的甲图表示的是空气由开阔地进入山地峡谷时产生的大风现象。乙图是黑龙江省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峡谷地带出现大风的原因是_。为了避免峡谷风效应,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_。(2)山顶与山谷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试分析原因。_。(3)图乙表示的是_(冬、夏)季的气温日变化,请说明判断依据。_。(4)山谷与山顶相比,其更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_,试分析原因。_。【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能力,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知识上考查了峡谷风、气温日较差差异原因及对农作物的影响。第(1)题,认真分析图中现象即可答题,若住宅楼走向与主导风向一致,会人为造成楼房之间形成峡谷风现象;第(2)题,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山顶大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于山谷与地面接触面积,自然受地面热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则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谷,另外热交换也影响气温变化;第(3)题,依据气温值可判断;第(4)题,气温高、日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答案】(1)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少,由于空气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高层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2)山顶山顶的大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的白天增热与夜间冷却的影响小。山顶风速较大,与周围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频繁;谷地地形与之相反。(3)夏山谷与山顶的日均温大约为1719。(4)山谷山谷一天中的最高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19(2009·北京海淀10月)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材料一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甲所示。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C。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低0.5°C。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C。材料三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_。(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_。(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_。(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气温越低。_。(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_。【解析】第(1)、(2),题从图中能看出M地即海平面温度为26°C,水汽含量为每立方米15克,而从乙图能看出当气温在18°C左右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含量为15克,则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而不断形成云雾,当温度降低8°C左右开始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出现降水天气;由于降水放出热量而导致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小;则气温垂直递减率发生明显变化的高度大致是气温为26°C8°C18°C的高度,根据起始垂直递减率为气温每百米降0.8°C,可算出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变化高度是1000米左右。根据题意,从海平面到1000米气温每百米降0.8°C,则A处温度为22°C;从1000米开始到山顶海拔2000米处,气温每百米降低0.5°C,则山顶的温度为13°C;又由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C,则到B处气温升高到13°C15°C28°C。第(3)题,山地两侧天气由于水汽含量不同而明显不同,迎风坡水汽含量大,随高度增加导致温度降低而出现云雨天气,背风坡由于水汽少而天气晴朗;第(5)题,在气候上往往表现为较高山地因为阻挡水汽而成为重要的分界线,如我国的大兴安岭、贺兰山等。【答案】(1)A:22°C,B:28°C(2)1000米1000米附近以下云雨天气,以上天气晴朗。(3)迎风坡多云雨;背风坡天气较晴朗。(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少,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5)(举例合理即可)中国:如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世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形成南、北美洲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气候类型的差异。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21练习.doc)为本站会员(de****x)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