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适用刍议.doc
-
资源ID:82370800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适用刍议.doc
治安治理处分条例行政处分法行政复议法适用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治理处分条例(简称条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分法(简称处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简称复议法)有关规定有抵触之处,如何更好地执行这三部法律,笔者认为条例是1986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处分法是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复议法是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依照立法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但是处分法、复议法是关于行政处分、行政复议的一般规定,施行在后,是新的规定;条例中有关治安处分、申述规定属于特别的行政处分、行政复议规定,施行在前,是旧的规定。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依照立法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尚未就处分法、复议法、条例不一致之处如何适用的征询题作出裁决,缘故可能在于条例正在修正之中。条例的施行早于处分法、复议法十余年,1994年虽作修正,只是就部分实体内容的增添,而程序部分未有变化,原有的程序内容已不习惯新情势的开展要求,因此采纳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来处理处分法、复议法、条例不一致之处如何适用的征询题较妥。为此我们在执行条例时应留意以下几点:一、条例未作出规定的,而处分法复议法作出了规定,应适用处分法复议法的规定。1、地域管辖征询题。条例对违法行为的地域管辖未作规定,公安机关往往对发生在本行政辖区以外的违背治安治理行为施行处分,而处分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处分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分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那么,对违背治安治理的行为也应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查处,不得超出本行政辖区办理治安案件。2、告知程序和听证程序征询题。条例对此也未作规定,而处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分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照,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展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第四十一条又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分决定之前,不按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分的事实、理由和依照,或者回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分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公安机关在施行治安处分前应当按照处分法的规定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分依照和理由以及其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按照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作出较大数额罚款(个人2000元以上)处分前还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公安机关举行听证的权利。二、处分法有关条款先作出一般规定,又明确“但书”“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者,尽管条例的规定与处分法的一般规定不一致,仍适用条例的规定。1、对违法行为的追查时效。处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觉的,不再给予行政处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违背治安治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觉的,不再处分。”对违背治安治理的行为,尽管公安机关发觉时未超过二年,但超过六个月的,也不应予以处分。2、处分主体。处分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处分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分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对违背治安治理行为的处分,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能够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点,能够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条例以法律的方式受权公安派出所能够本人的名义作出五十元以下罚款、警告的处分,公安派出所也是公安行政处分的主体。其他不直截了当属于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但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也是公安行政处分的主体。三、处分法复议法有关条款作出一般规定,未“但书”“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的规定与处分法复议法的一般规定不一致者,应恪守处分法复议法的规定。1、简易程序的适用。处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照,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分的,能够当场作出行政处分决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的“但书”。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却规定:“对违背治安治理的人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罚款的,或者罚款数额超过五十元,被处分人没有异议的,能够由公安人员当场处分。”公安部于1989年3月18日、1992年9月9日、1993年3月25日先后以关于执行治安治理处分条例当场处分的有关征询题的通知、关于执行治安治理处分条例当场处分的有关征询题的补充通知、关于执行治安治理处分条例当场处分的有关征询题的批复,对可予以当场处分的违背治安治理行为的品种进展了规定,同时将罚款处分的数额限定在二百元以内。条例及公安部的三个通知(批复)与处分法是抵触的,因此,我们应当恪守处分法的规定,当场处分罚款的数额不得超过五十元。2、对罚款处分的执行。处分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分决定的,作出行政处分决定的行政机关能够采取以下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分款;(二)依照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三)申请人民法院强迫执行。”而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受罚款处分的人应当将罚款当场交公安人员或者在接到罚款通知或者裁决书后五日内送交指定的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交纳的,能够按日增加罚款一元至五元。回绝交纳罚款的,能够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仍应执行。”条例给予了公安机关对回绝缴纳罚款的当事人予以行政拘留的强迫执行权。处分法对此无特别规定。处分法对加处分款作了刚性规定,即“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分款”;条例则是弹性规定,即“按日增加罚款一元至五元”。公安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治理处分条例假设干征询题的解释第十六条又规定:“拘留后仍回绝缴纳罚款,能够通知其所在单位从本人工资中扣除或扣押财物折抵。”这一规定与处分法第五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的含义也是不同的。处分法规定的“扣押财物”是指行政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法扣押的财物,而公安部的解释中的“扣押财物”是指执行处分时扣押财物。条例和公安部的解释给予了公安机关对罚款的强迫执行权,而处分法只是规定了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迫执行”的权利,那么,公安机关就不再有权对回绝缴纳罚款的当事人予以行政拘留,不再有权扣押当事人的财物折抵罚款,对当事人加处分款也只能是每日加处分款数额的百分之三。3、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和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详细行政行为进犯其合法权益的,能够自明白该详细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而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被裁决受治安治理处分的人或者被损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能够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述,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述后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的,能够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显然,复议法是从充分保护当事人权益和限制行政机关权利的立场出发,给当事人充分的时间行使本人的权利,敦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公安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不服治安处分申请复议(申述)的期限是六十日,而不再是五日;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申述裁决)的期限仍然是五日。4、当事人对复议机关的选择。复议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县级以上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详细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能够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能够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而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被裁决受治安治理处分的人或者被损害人“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述”。复议法给予当事人双向选择复议机关的权利,条例规定的是单向选择。按照复议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作为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公安机关作出的治安处分不服的,应当能够向该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不属于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公安机关依法作出的治安处分不服的,公安部作出解释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部对待条例与处分法、复议法关系的态度处分法、复议法施行以来,如何处理其与条例的关系征询题,公安部没有作出专门的规定。从公安部的几个标准性文件能够看出其所采纳的原则。公安部在关于行政处分听证范围中“较大数额罚款”数额的通知(公通字199662号)中规定:“对个人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的,在做出处分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又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在关于公安机关贯彻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假设干征询题的意见(公通字199972号)第13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所依照的法律中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的期限少于六十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履行复议职责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第14条规定:“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现行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从其规定。”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中也规定了对当事人予以处分的,应当告知其交通违章行为的事实、处分的理由和依照以及其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要求举行听证权。以此能够看出公安部采纳了后法(处分法复议法)优于前法(条例)的原则。公安部在关于对因回绝交纳罚款而被裁决拘留不服能否申请行政复议的批复(公复字20005号)中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治理处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受罚款处分的人应当将罚款当场交公安人员或者在接到罚款通知或者裁决书后五日内送交指定的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交纳的,能够按日增加罚款一元至五元。回绝交纳罚款的,能够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仍应执行。本款规定的拘留,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执行罚,属于详细行政行为,被裁决拘留的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能够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假如公安部认为按照处分法的规定,对回绝缴纳罚款的予以拘留于法无据,必定要在批复中先强调对回绝缴纳罚款的不能拘留,然后批复假如对其拘留,当事人依法能够申请行政复议。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五条 规定:“当事人不履行罚款处分决定,回绝缴纳罚款的,除按照本规定执行外,还能够依照治安治理处分条例的规定,对当事人处以行政拘留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迫执行。”以此能够看出公安部又采取了特别法(条例)优于一般法(处分法)的原则。以上能够看出公安部在对待处分法、复议法与条例的关系征询题上,不是采取同一个原则,一会儿是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一会儿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公安执法中的不习惯点公安机关在执行条例中,依法适用处分法和复议法,在查处违背治安治理的行为时,实在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由于各种要素的妨碍,在执行条例和处分法、复议法中,有着不习惯之处。一是随着经济的开展,以较小数额罚款已缺乏于到达处分、教育违法者的效果。将当场处分罚款、派出所依法裁决罚款的数额限定于五十元以下,将大量的数额不是较大但又超过五十元罚款的处分权以一般程序由县级公安机关裁决,造成执法本钱的大幅度增长。二是履行完告知程序,然后作出处分裁决,造成处分时间的拖延,违背治安治理人也借机躲避他处,回绝接受处分,从而加大了民警工作量和办案经费。三是公安机关没有对罚款的强迫执行权,关于数额小的罚款申请法院执行,费时费钱,得不偿失。为收缴罚款,往往做法违背规定。四是对行政拘留的暂缓执行和复议申请期限的超长规定,使行政处分不能及时发挥处分少数、教育多数、制止违法、平息事态的作用。公安机关真正的严格的按照条例、处分法、复议法的规定执法,现实与规定还有一定的间隔。条例正在修正之中,处分法、复议法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只有将客观现实与法学研究的先进成果结合起来,使制定出来的法律能够得以实在地贯彻执行,才能推进我国的法制建立进程。文章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征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