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82373565
资源大小:2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doc
我们四周的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四周的空气是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通过“找空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描绘、猜测、实验等过程,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微妙、探究活动的微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展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已经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根底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能够观察到不可见物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同时理解空气的特点,使他们认识到空气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于我们四周,并占据空间。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能运用多种感官器官感受空气的存在并理解其性质。2、能借助四周常见的物体(如保鲜袋、乒乓球、气球、扇子、砖块、海绵、粉笔、混泥土块等,来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四周。能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同时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树立互相协作、愿意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能交流在观察中发觉的现象,并能尝试说出所感悟的科学道理。科学知识1、明白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明白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四周,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明白空气存在与我们的四周。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结果进展分析,能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教学预备:老师预备保鲜袋、乒乓球、气球、扇子、砖块、海绵、粉笔、混泥土块、水槽、套有气球的矿泉水瓶、烧杯、纸张、锥子、去底的矿泉水瓶等。学生预备每个小组预备(4人一组):保鲜袋4个、扇子1把、气球4个、海绵1块、粉笔1支、枯燥的碎砖块1块、混泥土1块、乒乓球一个、水槽1个、套有气球的矿泉水瓶1个、烧杯1个、锥子1个。课时安排: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猜谜引入1、谈话:你们喜爱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会猜“奇异奇异真奇异,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打一四周的事物。2、谈话: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用四周的材料来理解我们四周的空气。(板书课题:四周的空气) 猜谜依照儿童的好奇心、好胜心,设计猜谜的方式作为教学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找空气活动1:用保鲜袋搜集空气。用扇子感受空气的存在。1、谈话:老师在每个实验桌上预备了几个袋子,你们能不能抓住一袋空气?在搜集的过程中,运用我们学过的观察方法,细心观察空气。2、提咨询:刚刚同学们抓了空气,确信有特别多的发觉,谁来说说,你们都发觉了空气的那些特点?3、谈话:拿出你们的1号实验盒。你们能利用里面的气球、扇子感受空气的存在吗?4、谈话:说说本人的体会和发觉。(板书: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能流淌)1、尝试找空气;2、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3、简单描绘本人的观察结果。4、学生利用器材自主探究;感受、体会、描绘空气的特点。学生用薄而透明的保鲜袋搜集空气,装满后扎紧袋口。如此,原来看不到的空气就能够“看”到了。这也为第二步感受空气的存在提供了根底。能够引导学生尝一尝、闻一闻,初步体验空气没有滋味、没有气味。还能够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压一压、用尖物扎一个孔让空气吹在手上或脸上去感受一下空气。同时再给学生几种材料,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空气是会流淌的。活动2:设计实验检验粉笔、乒乓球、砖块、海绵、混泥土块等物体里是否有空气。1、谈话:拿出你们的2号实验盒,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东西。你们猜一猜这些物体里有空气吗?2、提咨询:你能本人设计实验进展验证吗?你计划怎么样做?3、谈话:你明白生活中哪些地点有空气?(板书:空气存在于我们四周)1、学生做出猜测;2、说出本人的验证方法;3、自主探究证明;4、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做出考虑;5、互相交流。学生猜测时,不能使学生养成“瞎蒙”的适应,猜测是需要依照的。同时,让学生本人想方法(包括器材和方法)去“找”,这才是“找空气”活动的重点,让学生在才能培养上能更进一步。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经历一次“咨询题一猜测-设计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提出咨询题,启发学生联络生活实际,找到更多的实例来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四周。三、空气占据空间活动1、“吹气球”游戏1、谈话:刚刚同学们玩了空气,发觉了空气有这么多的机密,老师内心也特别痒痒,也想来玩一玩空气,可不能够?老师玩空气的方法可有点不一样。(出示套有气球的矿泉水瓶)2、提咨询:老师要吹大气球,你们先猜猜,吹不吹的大?3、谈话:拿出你们的3号实验盒中的材料,请每个小组的“大力士”吹,看看学生能不能吹大?4、谈话:那在实验之前,我们应该留意哪些方面?5、提咨询:我们的“大力士”为什么吹不大气球呢?你有什么方法使气球吹大?6、提咨询:为什么都是矿泉水瓶,大有洞的瓶子把气球吹大了,而没打洞的就吹不大呢?这是如何回事?(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1、学生依照已有的生活经历做出猜测。 2、学生讲解有关的实验考前须知。 3、学生吹气球。 4、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做出考虑。 5、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 6、学生利用锥子在瓶身扎洞,再次吹气球。 7、学生达成共识:空气占据空间。为了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理解透彻,此活动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景,鼓舞预测实验验证,构成咨询题设计实验,完善方法分组实验讨论交流,构成共识深化咨询题,激发思维展示交流,强化概念。活动2、表演魔术“听话的小球” 1、谈话: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实在是太出色了,为了表扬大家,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出示材料:乒乓球、去底的矿泉水瓶(瓶盖上有孔)、剩有水的水槽。 2、老师演示:先用手按住瓶盖上的小洞,用空矿泉水瓶把乒乓球垂直扣在水中,乒乓球停留水底;然后放开按住瓶盖的手指,用手操纵小孔的空气进出量,使乒乓球在水中来回的跳动。 观察 采纳表演魔术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深化的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强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