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料(2021-2022年)北京大学公共经济学刘宇飞复习和作业200925012王沫尘.doc
-
资源ID:82378298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资料(2021-2022年)北京大学公共经济学刘宇飞复习和作业200925012王沫尘.doc
公共经济学作业(二)00925012-王沫尘复习和作业(二)说明:下面列出的是本课程的“公共经济目标”和“公共决策规则与过程”两部分的复习思考题。可在其中选择若干对你复习这部分内容最有帮助的题目完成作业,或者,也可以结合课程中讲到的相关原理自拟题目并回答或分析。篇幅要求:约相当于A4纸3-5页。请于11月16日之前提交,纸板与电子版均可。教师联系方法:助教:雷蕾:lei-lei刑天凌:xtl_eco任课教师:刘宇飞:liu.yufei概念1. 功利主义:起源于边沁的学说,它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合的最大化。2. 罗尔斯主义:由罗尔斯给出,认为社会福利应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福利状况,即,只有这样的人的福利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增进。其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在于,其结论是基于“原始状态”或“无知面纱”做出的。3. 全体一致同意原则:由维克塞尔提出,可以理解为,有关公共品及其成本分割的所有集体决策,只有在全体成员一致赞成时才能做出。4. 投票悖论或投票循环:当简单多数原则与传递性公理发生了矛盾时(又被称作集体的非传递性),多数表决制无法得出最终结果,将出现投票循环。举例如下: 方案 X Y Z个人A 1 2 3个人B 2 3(1) 1(3)个人C 3 1 2两两投票:XYX>YYZY>Z 由传递性公理: X>ZZXZ>X 与按照传递性公理得出的结果矛盾,是为“悖论”(paradox)。由三轮投票: X>Y>Z>X投票循环(cycling)5. 阿罗不可能定理:由阿罗证明,以下五个民主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条件不可能在任何集体决策过程中保证同时满足:理性条件、帕累托原则、无限制领域条件、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非独裁性。其意义有两点,一是标志福利经济学进入新阶段,指出,基于个人偏好次序和民主社会的要求,可能找不到合意的社会福利函数。这一结论有时又被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三基本定理;二是从纯理论角度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判断:不该高估民主的集体选择过程的效率。6. 寻租:指的是厂商或利益集团寻求政府特殊政策关照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活动。7. 预算规模最大化:官僚的目标与厂商和政治家都不同,它并不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润或选票,而是为其所在的部门争取最大化规模,此即为官僚的“预算规模最大化”。8. 腐败:腐败,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9. 内部性:指政府部门具有了某种类似私人组织的内在目标,可以称之为内部性,源自政府部门不顾及其行为引起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而只关心其所在部门的成本和收益。思考题1. 试讨论经济学家对于“效率”含义理解的演进。答:最初的效率指由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效率”,虽然帕累托最优的境界并非尽善尽美,但另一方面,相对于可行性而言,它还是过于完善了,导致现实中帕累托最有难以实现。因而,Richard Lipsey和Kelvin Lancaster提出了次优理论,之后黄有光又提出了第三优理论。2. 简述“次优”和“第三优”的思想,并讨论其政策含义。答:次优理论认为,一旦某一效率条件被破坏,那么,即使其余的效率条件可以实现,也不值得去实现了。或者说,次优理论认为,一旦实现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之一缺失,那么,次优的状况只能经由偏离所有其他帕累托条件而得到实现。第三有理论将世界划分为三个:最优世界、次优世界、第三优世界。最优世界:无扭曲,无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次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可以忽略;第三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在最优世界适用帕累托最优原则;在次优世界适用次优原则;第三优世界,按信息多少决定适用何种原则:信息丰富条件下,适用次优原则信息稀缺条件下,适用第三优原则信息贫困条件下,适用最优原则。3. 公平的标准主要有哪些?社会如何在不同的公平标准之间取舍抉择?答:公平标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过程公平标准:任何市场过程都是公平的;只有竞争的市场过程才是公平的;只有劳动过程才是公平的;只有在初始阶段有关各方具有同等地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过程实现公平。 二是结果公平标准:(1)平均主义(2)罗尔斯主义(3)功利主义 a.边沁的简单的功利主义 b.一般化了的功利主义(4)无嫉妒/无羡慕公平(non-envy) 关于社会如何在不同的公平标准之间取舍,由于对“公平”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的主观判断。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社会经由公共选择的过程对这种判断进行加总。4. 公平与效率是否总是相互冲突?有没有二者协调的可能性?答:很多学者都曾指出过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基本思想是认为,要想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就必然要以降低效率为代价,既存在一定的效率成本,反之,要想提高效率,也需要牺牲一定程度的公平。但是,效率与公平并非不可兼得。当经济原本处于非帕累托状态时,就有可能通过合适的资源配置调整达到效率与公平兼得的状态。5. 试讨论是否有必要将“自由”列为公共经济目标之一。答:应该,理由如下:首先,经济学对自由与效率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解,即自由竞争的市场与帕累托效率之间有可能存在“完美的”对应关系(见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可见,从效率目标看,自由是值得追求的目标;其次,从公平目标的“公正”、“平等”等含义出发,也会要求给予不同的社会成员以“自由”;第三,“自由”本身就有其重要性。6. 试讨论政府是否有必要提供有益品(merit goods)?答:竞争市场也无法保证人们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根据自己的最佳利益行动,即使在信息完备的情况下,也会由于疏忽或缺乏远见等原因而不嫩做出明智的选择。此时,由政府提供有益品,将有效矫正消费者不利于其自身最佳利益选择的行为,因而,这是有必要的。7. 什么是全体一致同意原则?该境界是否易于实现?为什么?答:全体一致同意原则由维克塞尔提出,可以理解为,有关公共品及其成本分割的所有集体决策,只有在全体成员一致赞成时才能做出。该境界很难实现,因为其决策成本过高,特别是在决策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其决策成本将难以想象;另外,少数人会有特定的策略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导致决策的失败或是最佳决策无法实现。8. 为什么现实中人们很少借助全体一致同意原则做出集体决策?答:主要由于该境界很难实现,因为其决策成本过高,特别是在决策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其决策成本将难以想象;另外,少数人会有特定的策略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导致决策的失败或是最佳决策无法实现。因此,或许只有在最为重大的事情上才有必要使用全体一致原则。9. 理性的个人何以会接受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多数表决制?试分析个人接受多数表决制的可能的理性算计。如果一项活动要被集体化,那么人们就会选择最有效的决策规则。这就是说,人们会选择那种最有效的决策规则,这就是说,人们会选择那种使集体地组织该项活动的预期相互依赖成本最小的规则。因而,人们之所以接受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多数表决制,主要是因为其他决策规则的决策成本将超过其对多数表决制损害其利益的预期。10. 简述投票悖论,讨论有无摆脱悖论的出路。答:比如: 方案 X Y Z个人A 1 2 3个人B 2 3(1) 1(3)个人C 3 1 2两两投票:XYX>YYZY>Z 由传递性公理: X>ZZXZ>X 与按照传递性公理得出的结果矛盾,是为“悖论”(paradox)。由三轮投票: X>Y>Z>X投票循环(cycling)由多峰偏好理论和阿罗不可能定理可知,一旦出现了多峰偏好,我们就很难找到摆脱投票悖论的出路。11. 简述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和重要意义。答:阿罗不可能定理:由阿罗证明,以下五个民主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条件不可能在任何集体决策过程中保证同时满足:理性条件、帕累托原则、无限制领域条件、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非独裁性。其意义有两点,一是标志福利经济学进入新阶段,指出,基于个人偏好次序和民主社会的要求,可能找不到合意的社会福利函数。这一结论有时又被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三基本定理;二是从纯理论角度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判断:不该高估民主的集体选择过程的效率。12. 试运用阿罗不可能定理分析“经典的”投票悖论问题。从阿罗不可能定理看简单多数表决制,投票悖论意味着,在满足P,UD,IIA,ND诸条件的同时,却无法满足R条件。单峰偏好虽然可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存在,但是却违背地了UD条件。在多维问题决策中,即使存在单峰偏好也可能违背R条件。13. 简述利益集团在公共选择过程中的作用。答:利益集团的含义: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利益集团在公共选择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民主,抑或相反。14. 为什么奥森说只有小规模的利益集团才可能有效存在?个别特殊利益集团是否总能有效影响政府政策?答:对利益集团而言,大集团可能无法自己提供集体性物品。集团越大,则个人的不协调的行为距离最优就更远;集团越大,则集体提供水平就越小可见,一定程度上,集团规模是集体失灵的原因。广泛的利益有可能因为下述原因无法组成利益集团加以维护:免费搭乘、策略行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而小规模的利益集团可以有效存在的愿意在于:可以实施选择性激励、有效地监督和奖惩。什么是“寻租”?其主要特点是什么?15. 简要阐释寻租行为及其社会成本。答:寻租指的是厂商或利益集团寻求政府特殊政策关照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活动。寻租的社会成本在于,其过程会消耗资源,存在社会福利的“无谓的损失”。16. 试综合评述官僚追求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假说。答:官僚的目标与厂商和政治家都不同,它并不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润或选票,而是为其所在的部门争取最大化规模,此即为官僚的“预算规模最大化”。批评者认为,官僚追求预算规模最大化将造成:矫枉过正(忽视需求)、夸大其词。17. 试指出官僚实现预算规模最大化的若干可能的途径。答:官僚可以通过:说服、要挟、怠工、借助投票力量获得其部门的预算规模最大化。18. 试讨论改革官僚部门的若干思路。答:其解决措施有:激励官僚部门(在官僚体系内部建立某种竞争结构)、激励官僚个人(允许官僚得到他所节省下来的部分生产费用)、转向私人部门提供;筛选代理人、设计契约、监督、制度抑制,等等。19. 如何定义或界定“腐败”?试批驳若干“腐败有理”的论点,并讨论治理腐败的指导原则。答:腐败,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批驳“腐败有理”的论点主要在于,腐败这一行为是非生产性的,将扭曲分配进而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治理腐败的指导原则: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变革, 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 用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尽快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 从体制及制度的创新上下功夫, 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20. 如何理解政府失灵的问题?试分析政府部门运作可能产生低效率的若干原因。答:政府活动也有其缺陷,事实上,导致市场失灵的很多原因也正是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只是发生的领域和形式发生得了改变。政府部门运作可能产生低效率的原因有:派生外部性、内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分配不公平。21. “政府失灵”有哪些主要表现?试指出在本课程体系中关注“政府失灵”问题的意义何在?答: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派生外部性、内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分配不公平。对于政府失灵的关注的意义在于,首先消除了政府万能的神化,其次,有助于人们在丢掉幻想的基础上切实设法让政府能更有效地运行。00925012-王沫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