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交通土建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 资源ID:82397656       资源大小:109.50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交通土建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1 绪论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 吉林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区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极端最高气温36.6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约700毫米左右全区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150千卡/平方毫米 1.4 研究主要内容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1.4.1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1.4.3排水设计1.4.4设计文件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1.4.5设计图纸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2 路线设计2.1 公路等级的确定2.1.1 已知资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车型解放CA-10B东风EQ-140日野KB222黄河JN-150小汽车辆/日860820333516892.1.2 查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表2-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 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2.1.3 交通量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860×1.5820×1.533×2.035×2.01689×1.0=4345辆/日2.1.4 确定公路等级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辆/日根据规范: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由远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所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要按二级要求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2.2 选线设计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a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b 逐段安排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c 具体定线在逐点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情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2.3 选线分析2.3.1 选线方法(l)选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或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纸上移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2)选线应在广泛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各种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勘察并运用遥感、航测、GPS、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确保其勘察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以免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2.3.2 本设计选线分析本设计起点高程为864.85m终点高程为782.00m大致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上线、下线我选择的是上线下线路线虽短但是路面起伏较大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2.4 方案选定2.4.1 选择路线方案的因素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单位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中的作用与沿线地区工矿、农业、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指标(包括对低限指标的采用)及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增长系数(两控制点问路线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四材(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4)其他如与沿线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的联系等2.4.2 本设计路线方案选定本方案路线总长1981.451m7个JD直线段所占比重较平曲线大选定线基本合理满足规范要求减少对耕地的破坏但也有不足之处:填挖方较大但是填挖基本平衡;在较填方多的路段需设置挡土墙以保证道路安全这势必使得筑路成本的增加2.5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2.5.1 平面设计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5.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1) 基本型 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基本型中的缓和曲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 图2.4 基本型 图2.5 S型(2)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S型相邻两个缓和曲线参数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1.5为宜 图2.8 复合型 图2.9 C型(3) C型 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其连接处的曲率为零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零这种线形对行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a 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 表2-3三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车速30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5m极限最小半径3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2.0% 350m>2.0% 450m最大纵坡8%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2.6 路线曲线要素计算2.6.1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在简单的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回旋曲线即构成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图2-1按回旋曲线敷设缓和曲线 (2-3) (2-4) (2-5) (2-6) (2-7) (2-8) (2-9)式中: -总切线长();-总曲线长(); -外距();-切曲差();-主曲线半径();-路线转角(°);-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切线增值();-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长度();主点桩号计算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2.6.2 基本型曲线JD1:K0+286.000设=350m=70m =31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H =JD - T= (K0+286.000)- 132.22 5= K0+153.775HY = ZH += (K0+153.775)+70=K0+223.775 2.6.3 S型曲线JD2与JD3构成S型曲线故先计算出JD2的曲线要素然后根据JD2的曲线要素反推JD3半径确定JD3的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JD2=(K0+413.047)+318-132.225=K0+598.822 R=210m LS=70m交点桩号为 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由于JD3反算后(已知LS=50)半径R为小数故需取整R=250mJD3: JD3=(K0+709.771)+206-120.238=K0+795.533A.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2.6.4 C型曲线JD4与JD5构成C型曲线先计算JD4的曲线要素然后根据JD4的曲线要素反推JD5的半径(已知LS)确定JD5的曲线要素A.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B:JD5利用前交点JD4及体T长取LS=55反算R最后得R=75 JD5=(K1+190.629)+232-93.626=K1+392.003A.JD5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2.6.5 回头曲线JD6和JD7之间转交都太大接近了180度并且交点间直线段长度过短不满足一般平曲线设计故在此设置回头曲线选定LS=40 =>JD6:JD7主点桩号计算JD6=(K1+390.614)+294-137.829=K1+546.785 计算结果汇总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7 各点桩号的确定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就主要用到了以上的四种线形在二公里的路长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相对各种相比较而得出的在地形平面图上初步确定出路线的轮廓再根据地形的平坦与复杂程度具体在纸上放坡定点插出一系列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既为路线的各个转角点(既桩号)并且测量出各个转角点的度数再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初拟出曲线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代入平曲线几何元素中试算最终结合平、纵、横三者的协调制约关系确定出使整个线形连贯顺直协调且符合技术指标的各个桩号及几何元素3 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既为路线纵断面3.1 准备工作(1) 确定纵断面地面高程在路线平面图上一次截取个中点桩桩号点并内插地形图得到对应的地面标高纵断面地面高程见(纵断面设计图)(2) 点绘纵断面地面线按A3号图纸尺寸在图纸下方自下而上绘出超高、直线与曲线、里程桩号、坡度与坡长、地面高程、填挖高度和地质状况;填绘直线与平曲线栏、里程桩号栏;在图纸左侧绘制相应高程标尺;接高程1:200水平1:2000的比例点绘地面线(3)标出控制点本设计中路线起、终点的设计标高的高程不变为控制标高点3.2 纵坡设计的指标1最大坡长限制(30KM/h)坡度(%)3456789最大坡长(m)-11009007005003002002.缓和坡度各级公路为连续上坡下坡时应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缓和坡段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且坡长应不小于最小坡长3.最小坡长标准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9-15s的行程为宜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小坡长(m)一般值40035025020016013080最小值300250200150120100604.最小纵坡标准规定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5.平均纵坡:标准规定: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越岭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6.合成坡度:标准规定: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三级公路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不得超过10%3.3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设计时充分结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依据规范的规定合理的选择了半径标准规定:表3-1竖曲线指标设计车速(km/h)30最大纵坡()8.0%最小纵坡()0.5%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竖曲线最小长度(m)25竖曲线基本要素计算公式: (3-1) L = (3-2) T = (3-3) E = (3-4)式中: -坡度差 L -曲线长 (m)T -切线长 (m)E -外距 (m)路线纵断面图大致如下图:A. 变坡点1: (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100.000R=1800m高程867.22m (凸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100.000)47.7=K0+052.300竖曲线起点高程=867.22-47.7×2.3%=866.1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100.000) +47.7= K0+147.700竖曲线终点高程=867.22-47.7×3%=865.79m B 变坡点2:(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280.000 R=4700m高程861.82m (凸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280)-70.5= K0+209.50竖曲线起点高程=861.82+70.5×3%=863.94m竖曲线终点桩号=(K0+280)+ 70.5= K0+350.50竖曲线终点高程=861.82-70.5×6%=857.59mC 变坡点3:(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590.000 R=18000m高程843.22m (凸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590.000)-90= K1+500.000竖曲线起点高程=843.22+90×6.0%=848.6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590.000)+90=K1+680.000竖曲线终点高程=843.22-90×7.0%=836.92m D 变坡点4:(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800.000 R=2500m高程828.52m (凹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800.000)-50= K1+750.000竖曲线起点高程=828.52+50×7.0%=832.0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800.000)+50=K1+850.000竖曲线终点高程=828.52-50×3.0%=827.02m E 变坡点5:(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940.000 R=2500m高程824.32m (凸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940.000)-56.25= K1+883.730竖曲线起点高程=824.32+56.25×3.0%=826.01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940.000)+56.25=K1+996.250竖曲线终点高程=824.32-56.25×7.5%=820.11mF 变坡点6:(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290.000 R=3000m高程798.07m (凹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290.000)-67.5= K1+222.50竖曲线起点高程=798.07+67.5×7.5%=803.13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290.000)+56.25=K1+996.250竖曲线终点高程=798.07+67.5×3.0%=820.11mG 变坡点7:(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720.000 R=1400m高程785.17m (凹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720.000)-42= K1+678.000竖曲线起点高程=785.17+42×3%=786.43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720.000)+42=K1+76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5.17+42×3.0%=786.43mH 变坡点8:(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850.000 R=1000m高程789.07m (凹型) (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850.000)-42= K1+678.000竖曲线起点高程=789.07-35×3%=788.0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850.000)+42=K1+76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9.07-35×4.0%=787.67m竖曲设计汇总表线计算表见附表:4 横断面设计4.1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 1.加宽值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以其中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的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及车辆状况确定了不同的平曲线的加宽值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规定如下表所示圆曲线加宽类别应根据该公路的交通组成确定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可采用第1类加宽值2.加宽的过渡 为了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在加宽过渡段上路面的宽度逐渐变化加宽过渡的设置根据道路性质和等级可采用不同的加宽过渡方式 (1)按比例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式中:-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m)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4.2 路拱及超高 4.2.1 路拱坡度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1.5%取2%4.2.2 土路肩的横坡土路肩的横坡: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1%或2%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值本设计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无硬路肩土路肩0.5m4.3 超高4.3.1 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 (1)超高规范规定:二级公路的最大超高值为8(2)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长度 (4.9)式中:-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4.3.2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无中间带的道路无论是双车道还是单车道在直线段的横断面均为以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行车道外侧是绕中线旋转的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若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b)绕内侧边缘旋转;(b)绕中线旋转;(c)绕外侧边缘旋转图为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本设计为新建道路且无中间带采用绕中线旋转的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由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断面逐渐过渡到圆曲线段的全超高单向横断面其间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渐变率按旋转轴位置规定如下表所示前面讲到缓和曲线已经考虑到超高缓和段所需的最短长度所以一股情况下超高缓和段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但有时因照顾到线形的协调性在平曲线中配置了较长的缓和曲线则超高的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某一区段内进行因为过小的渐变率对路面排水不利从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虑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取-1超高渐变率不变 则将超高缓和曲线向直线段延长来满足超高渐变率的要求 处理办法有两种:将(-1)的长度值并入缓和曲线即将展延但要同时满足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的下限要求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将剩余的的长度并入圆曲线.本设计为三级柔性路面路肩采用的是0.5m的路肩考虑排水保证路基的稳定采取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的方式.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凑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4.3.3 圆曲线和缓和超高段超高值计算 绕中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计算公式注圆曲线上外缘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3距离处的加宽值:中线内缘过渡段上外缘中线内缘已知本路段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行车道宽度为B=6.5m路肩宽度0.5m(无硬路肩土路肩宽0.5m)路拱坡度为路肩坡度为确定超高加宽值如下表交点JD1JD2JD3JD4JD5JD6-JD7曲线半径3502102503377558.460超高-3%2%2%6%6%加宽值(m)-0.40.4-1.02.54.3.1 各个特殊点的超高值计算JD2处平曲线:A. 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根据同路等级设计时速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超高加宽值如上表:新建公路采用绕道路中线旋转超高渐变率最大为P=1/125最小为1/330则超高缓和段长度区间:m=>B 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0+498.735=HY=K0+548.735-50处桩号K0+498.73+=K0+538.735处桩号HY=K0+548.735处桩号YH=K0+640.004处桩号K0+650.004=(K0+640.004)+10处桩号K0+690.004=HY=(K0+640.004)+50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 :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3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0+720.687=HY=K0+760.687-40处桩号HY=K0+760.687处桩号HY=K0+760.687处桩号YH=K0+828.497处桩号828.497=YH处桩号K0+868.497=YH=(K0+828.497)+40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 外缘:中线:内缘:JD4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1+015.764=HY=K1+055.764-40处桩号HY=K1+055.764处桩号HY=K1+055.764处桩号YH=K1+141.044处桩号K1+141.044=YH处桩号 K1+181.044=YH=( K1+141.044)+40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 外缘:中线:内缘:JD5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ZH=K1+191.178=HY处桩号K1+218.678=ZH+=K1+191.178+27.5处桩号HY=K1+246.178处桩号YH=K1+336.041处桩号K1+363.541=YH+-处桩号 K1+391.041=HZ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 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6-JD7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ZH=K1+470.961处桩号K1+490.961=ZH+=K1+470.961+20处桩号HY=K1+510.961处桩号YH=K1+632.681处桩号K1+652.681=YH+-处桩号 K1+672.681=HZ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 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4.4 横断面图绘制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本次横断面设计选择了全路线来绘制其路基土石方数量见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路基设计的主要计算值见路基设计表5 排水设计5.1 路基排水目的和要求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原因亦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十分重视路基排水工程路基设计时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面水排除和拦截在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5.2 路基排水设计一般原则1.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

    注意事项

    本文(交通土建毕业设计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