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
钢筋混凝土结构-2课程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设计姓 名: 王方良 班 级:学 号7学 院:舟山奥鹏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月 30 日钢筋混凝土结构-2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题目: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设计二、 目的与要求:了解单层厂房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培养单层厂房结构设计的工作能力。要求:(1)、掌握单层厂房结构布置和结构选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力学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知识,掌握排架内力分析方法以及构件截面设计方法;(3)、掌握单层厂房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三、 设计内容:1、完成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1)设计资料;(2)结构布置与选型;(3)排架内力分析及柱、基础的配筋计算。2、绘制施工图:(1)柱子模板图及配筋图;(2)基础平面布置图及配筋图。四、 设计资料:1、 厂房跨度24米,总长102米,中间设伸缩缝一道,柱距6米。2、 车间内设有两台软钩20050kN中级工作制吊车,轨顶设计标高10.000米。3、 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地面下0.8米范围内为杂填土,杂填土下面3.5米内为均匀粉土,其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地下水位为地面下4.50米,无腐蚀性。4、 基本风压W0=0.4kN/m2; 基本雪压S0=0.35kN/m2。5、 屋面是不上人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屋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0.7/m2。6、 建议采用材料: (1)、柱:混凝土C30,纵向受力钢筋II级,箍筋I级。 (2)、基础:混凝土C30,II级钢筋。7、 选用的标准图集: (1)、屋面板:G410(一)标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板重标准值(包括灌缝在内)1.4KN/m2。 (2)、天沟板:G410(三)标准图集,JGB77-1天沟板,板重标准值2.02kNm。 (3)、屋架:G415(三)标准图集中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形屋架,屋架自重标准值106kN。 (4)、吊车梁:G323-12标准图集DLZ-4,梁高1200毫米,翼缘宽600毫米,腹板宽300毫米,梁自重标准值44.2kN/根,轨道及零件重1kN/米,轨道及垫板高度200毫米。8、 建议采用的柱截面尺寸:上柱为矩形 bxh=400x400mm,下柱为I形 bf=400mm,h=800mm,b=100mm,hf=150170mm。9、 屋面做法:结构计算书一、 结构的计算1、计算简图的确定(1)计算上柱高及柱全高根据图2.107及有关设计资料:上柱高Hu=柱顶标高-轨顶标高+吊车梁高+轨道构造高=12.4-10.0+1.2+0.20=3.8m全柱高H=柱顶标高-基顶标高=12.4-(-0.5)=12.9m故下柱高Hl=H-Hu=12.9-3.8=9.1m上柱与全柱高的比值(2)初步确定柱截面尺寸根据表2.9(A)的参考数据,上柱采用矩形截面,b×h=400mm×400mm,下柱选用I形,b×h×hf=400mm×800mm×150mm(其余尺寸见图2.108),根据表2.8关于下柱截面宽度和高度的限值,验算初步确定的截面尺寸,对于下柱截面宽度 对于下柱截面高度,有吊车 无吊车时 (3)上、下柱截面惯性与其比值排架平面内:上柱下柱比值排架平面外:上柱 下柱 排架计算简图(几何尺寸及截面惯性矩)如图2.109所示2、荷载计算(1)恒荷载()房屋结构自重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水泥沙浆找平层一毡二油隔气层 100mm水泥珍珠岩制品保温层20mm水泥沙浆找平层 天沟板天窗端壁屋架自重天窗架 1.2×40=48KN则作用于横向水平面排架一端柱顶的屋盖结构自重(b)柱自重上柱 下柱(c)吊车梁与轨道自重(2)屋面活荷载由荷载规范可知,屋面均匀活荷载标准值为0.7 KN/m2,大于该厂房所在地区的基本雪压S0=0.30 KN/m2,,故屋面活荷载在每侧柱顶产生的压力为 , Q1=1.4×0.7×6×12=70.56KNe1=50mm(3)吊车荷载由电动双钩桥式吊车数据查得 Pmax.K=200KN. Pmin.k=50KN, B=5000mm. k=4000mm Q2.K=75KN根据B与K及反力影响线,可算得与各轮对应的反力影响线竖标(图2.110),于是可求的作用与上柱的吊车垂直荷载 作用于每个轮子上的吊车水平制动设计值则作用于排架上的吊车水平荷载,按比例关系由 求得Dmax其作用点到柱顶的垂直距离 (4)风荷载*地区的基本风压 对于大城市市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类地区考虑,高度的取值,对 按柱顶标高12.4m考虑,查荷载规范得按天窗檐口标高19.86m考虑,查荷载规范得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分布图2.111所示。故集中风荷载 Fw为排架受荷总图如图2.112所示。3、内力计算(1)恒荷载作用下如前所述,根据恒荷载的对称性和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可将图2.112中的恒载 的作用简化为图2.113a、b、c所示的计算简图。(a) 在G1作用下 已知n=0.151,=0.295,由附图2.2中的公式故在M11作用下不动铰支承的柱顶反力由附图2.3中的公式故在M12作用下不动铰支承的柱顶反力因此,在M11和M12共同作用下(即在G1作用下)不动铰支承的柱顶反力相应的弯矩图如图2.113a所示(b)在G2的作用下相应的弯矩图如图2.113b所示。(c)在G4的作用下相应的弯矩图如图2.113c所示。将图2.113a、b、c的弯矩图叠加,得在G1、G2、G3和G共同作用下的恒荷载弯矩图(2.113d),相应的轴力N图如图2.113e所示。(2)屋面活荷载作用下对于单跨排架,Q与G一样为对称荷载,且作用位置相同,仅数值大小不同。故由G的内力图按比例可求得Q的内力图。如:柱顶不动铰支承反力相应的M图如图2.114a,b所示。(3)吊车荷载(考虑厂房整体空间工作)厂房总长102m,中间设一道伸缩缝,跨度为24m,吊车起重量为20t,由表2.13可查得无檩屋盖的单跨厂房空间作用分配系数=0.9(a)吊车垂直荷载作用下作用在A柱的情况图2.122中吊车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可按如图2.115所示的简图进行计算。因此,A、B柱顶剪力按图2.115a所示简图推导的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12.68KN(绕杆端反时针转) = =11.25KN(绕杆端顺时针转为正)相应的弯矩如图2.115b所示。在A柱的情况:由于结构对称,故只需将A柱与B柱的内力对换,并注意内力变号即可。(b)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从左向右作用在A、B柱的情况(图2.112中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可按如图2.116a所示简图推导的下列公式计算:= = 由式中可按附录的附图1.41.6的公式计算:当y=0.6时,由附图1.4中的公式0.67当y=0.7时,由附图1.5中的公式当y=0.684Hl时,用内插法求得相应的弯矩图如图2.116a所示。Tmax从右向左作用在A,B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仅荷载方向相反,故弯矩值仍可利用上述计算结果,但弯矩图的方向与之相反(图2.116b)。(4)风荷载(a) 风从左向右吹(图2.117a)先求柱顶反力系数C11,当风荷载沿柱高均匀分布时,由附图1.8中的公式对于单跨排架,A,B柱顶剪力 (b)风从右向左吹(2.117b)在这种情况下,荷载方向相反,弯矩图的方向与风从左向右吹的方向相反(图2.117b)4、最不利内力组合由于结构对称,只需对A(或B)柱进行最不利内力组合,其步骤如下: 确定需要单独考虑的荷载项目。本设计为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单跨排架,共有八种需单独考虑的荷载项目,由于小轮无论向右或向左运行中刹车时,A,B柱在Tmax的作用下,其内力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在组合时可列为一项。因此,单独考虑的荷载项目共七项。将各种荷载作用下设计控制截面(1-1,2-2,3-3)的内力M,N(3-3截面还有剪力V)填入组合表(表2.30)。填表时要注意有关内力符号的规定。根据最不利又最可能的原则,确定每一内力组的组合项目,并算出相应的组合值。计算中,当风荷载与活荷载(包括吊车荷载)同时考虑时,除恒荷载外,其余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均乘以0.85的组合系数。排架柱全部内力组合计算结果列入表2.30。表1。 排架柱内力组合表柱号截面荷载项目内力恒荷载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内力组合G1 G2 G3 G4Q1Dmax在A柱Dmin在A柱Tmax左风右风Nmax及M,VNmin及M,VMmax及N,V项目组合值项目组合值项目组合值A柱1-1M(KN·m)30.93.5-48-43±19.464.3-74.2+-33+0.9×(+)-89.5+0.9×(+)-89.5N(KN)451.770.600000522.3451.7451.72-2M-66.8-10.61588±19.564.3-74.2+100+-141+0.9×(+)138.7N480.570. 65881470001139480.5980.33-3M62.96.142-93±191.7370-345.1+302.7+4331+0.9×(+)581.3N593.270. 65881470001251.8593.21153V14.31.8-12.7-11.3±19.045.1-3122.159.459.45、排架柱设计(1)柱截面配筋计算(a)最不利内力组合的选用由于截面3-3的弯矩和轴向力设计值均比截面2-2的大,故下柱配筋由截面3-3的最不利内力组合确定,而上柱配筋由截面1-1的最不利内力组合确定。经比较,用于上,下柱截面配筋计算的最不利内力组合列入表2.31。(b)确定柱在排架方向的初始偏心距、计算厂及偏心距增大系数(表2.31) 表2.31 柱在排架方向、截面内力组(mm)(mm)(mm)(mm) (mm)(mm)1-1M (Kn·m)-3363365830.8176004000.9601.882N (Kn)522.28M-89.5198365218176004000.9601.414N451.683-3M4337307657561193508000.9081.384N593.18M581.25504765530191008001.0001.133N1153表中:=M/N;取20mm和h/30的较大值;,考虑吊车荷载=2.0(上柱), =1.0(下柱),不考虑吊车荷载=1.5;(C)柱在排架平面内的配筋计算(表2.32)表2.32 柱在排架平面内的截面配筋计算截面内力组ei(mm)e(mm)x(mm)bh0(mm)偏心情况As=As(mm)计算值实配值1-1M(kN·M)-33831.882321910.55×365=201大偏心13.6N(kN)522.28M89.52181.41447379201大偏心672.3763(318)N451.683-3M4337561.38414111040.55×765=421大偏心18851964(425)N593.18M581.255301.13396533421大偏心1240N1153 表中:见表2.31; ;x,上柱下柱 当时,;当时,;上柱 , ;下柱 当时(取35mm), 当时;上柱或下柱 当时,(d)柱在排架平面外承载力计算上柱Nmax=494.5kN,当不考虑吊车荷载时,按表2.22。l0=1.2H=1.2×12900=mm,l0/b=15480/400=38.7, 查混凝土规范知=0.35,As=As=763mm下柱,当考虑吊车荷载时,查表.2,查表混凝土规范表.,故(2)裂缝宽度验算截面,当.·,.,相应的,故应作裂缝宽度验算。1-1截面因因而不作此项验算。由内力组合表可知,验算裂缝宽度的荷载标准组合值KN·m 则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合力作用点间的距离为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故最大裂缝开展宽度为 (3) 柱牛腿设计(a)牛腿几何尺寸的确定牛腿截面宽度与柱宽相等,为400mm,若取吊车梁外侧至牛腿外边缘的距离吊车梁端部为340mm,吊车梁轴线到柱外侧的距离为750mm,则牛腿顶面的长度为750-400+相应牛腿水平截面高为600+400=1000mm,牛腿外边缘高度,倾角=,于是牛腿的几何尺寸如图2.118所示。(b)牛腿配筋由于吊车垂直荷载于下柱截面内,即a=750800= 500,故该牛腿可按构造要求来配筋纵向钢筋取,箍筋取 (图2.118)(c)牛腿局部挤压验算设垫板的长和宽为400mm×400mm,局部压力标准组合植故局部压应力为(4)柱的吊装演算(a)吊装方案:一点翻身起吊,吊点设在牛腿与下柱交接处(图2.119)(b)荷载计算上柱自重 牛腿自重下柱自重 计算简图如图2.119b所示。(c)内力计算 弯矩图如2.119所示。(d)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1-1:故截面承载力截面2-2:故截面承载力(e)裂缝宽度演算故承载力计算可知,裂缝宽度演算截面1-1即可。钢筋应力如下:按有效受拉混凝土面积计算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故实际上吊装阶段荷载为短期作用,最大裂缝宽度应为0.252/1.5=1.168mm,满足要求,对柱若采用平卧起吊,承载力和裂缝宽度将均不满足要求。6、基础设计(1)荷载计算(a)由柱传至基顶的荷载由表2.30可得荷载设计植如下: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b)由基础梁传至基顶的荷载墙重(含两面刷灰)窗重(钢框玻璃窗) 基础梁 由基础梁传至基础顶面荷载设计值为:对基础地面中心的偏心距(C)作用于基底的弯矩和相应基顶的轴向力设计值分别为假定基础高度为800+50+250=1100mm,则作用于基底的弯矩和相应基顶的轴向力设计值: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基础的受力情况如图2.120所示。 基底尺寸的确定由第二组荷载确定和演算的条件验算其他两组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基底应力第一组(可以)第三组 因为该车间属于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二级建筑物,所以最后确定基底尺寸为2.3m×3.7m(图2.120)。(2)确定基底的高度 前面已初步确定基础的高度为1.1m,如采用锥形杯口基础,根据构造要求,初步确定的基础剖面尺寸如图2.121所示。由于上阶底面落在柱 边破坏锥面之内,故该基础只须进行变阶处的抗冲击切力验算。(a) 在个组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地基最大净反力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抗冲切计算按第二组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地基净反力进行计算。(b) 在第一组荷载作用下的冲切力冲切力近似按最大地基净反力 计算 ,既取 由于基础宽度b=2.5m,小于冲切锥体底边宽故(c)变阶处的抗冲切力由于基础宽度小于冲切锥体底边宽,故(满足要求)因此,基础的高度及分阶可按图2.121所示的尺寸采用。(3)基底配筋计算包括沿长边和短边两个方向的配筋计算,由前述三组荷载设计植作用下最大地基净反力的分析可知,应按第一组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地基净反力进行计算。而沿短边方向,由于为轴心受压,其钢筋用量按第三组荷栽设计值作用下的平均地基净反力进行计算。(a) 沿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在第二组荷载设计值作用下,前面已算得,相应于柱边及变阶处的反力(图2.122a): 则 选用1514(14220)(可以)(b) 沿短边方向的计算在第三组荷载设计值作用下,均匀分布的地基土净反力(图2.122b) 选用1910(10220),(可以)基础底面沿两个方向的配筋如图2.122c所示,由于长边l大于3m,其钢筋长度可切断10%,如交错布置,钢筋可用同一编号。单层厂房排架柱(Z-1)和基础(J-1)的模板及配筋施工详图见图2.123。大连理工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姓 名:王方良 学 号:7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二、 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1)、板的配筋图(1:100)(2)、次梁的配筋图(1:50)(3)、主梁的配筋图(1:50)及弯矩M的包络图三、 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3.0kN/m22、楼面面层水磨石层厚30mm,重力密度为25kN/m3;25mm厚混合砂浆抹底,重力密度为18 kN/m3;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重力密度为25kN/m3。3、材料选用:(1)、混凝土: C30(2)、钢筋:梁内纵向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其它钢筋采用HPB235级。(3)、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4)、主梁跨度6.6m,次梁跨度5.1m。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平面结构布置:、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6m,次梁的跨度为4.8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楼盖结构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楼面结构布置简图、按高跨比条件,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取板厚。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根据经验取, 则,取b=200mm。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取,则,取。(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如表1所示:表1 板的荷载计算30mm厚水磨石面层8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5mm厚混合砂浆抹底合计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0.03×25=0.75KN/0.08×25=2KN/0.025×18=0.45KN/3.2KN/活荷载标准值3.0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永久荷载设计值(g)3.2×1.2=3.84KN/可变荷载设计值(q)3.0×1.4=4.2KN/荷载设计总值(g+q)8.04KN/2. 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 如图2所示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12所示。 120 2220 200 2200 200 2200 2040 1840 2040 板的几何尺寸图2 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图次梁截面200×400mm,板在墙上支撑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边跨:l0= ln+h/2=2200-100-120+80/2=2020 <1.025ln=2029.5mm,取l0=2020mm中间跨:l0 = ln =2200-200=2000mm 板为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但边跨和中间跨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五跨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3、内力计算及配筋: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m分别为:边跨中为1/11;离端第二支座为-1/11;中跨中为1/16;中间支座为-1/14,则有M1=MB=1/11(g+q)l0 2=1/11×8.04×2.022=2.982KN·mM2=M3=1/16(g+q)l0 2=1/16×8.04×2.002=2.01 KN·mMc=1/14(g+q)l0 2=1/14×8.04×2.002=2.297KN·m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b=1000mm,混凝土C30,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C=15mm,板厚h=80mm,h0=80-20=60mm;1=1.0,fc=14.3KN/mm2;HPB235,fy=210N/mm2。板的配筋计算过程如表2所示表2 板的配筋计算表截面1B2CM()2.982-2.9822.011.608-2.297-1.838()51.480.0580.0580.0390.0310.0450.036()0.060.060.040.0330.0460.0370.970.970.920.9340.9080.926(mm2)243.9243.9173.4136.6200.8157.5选钢筋轴线轴线6/81606/8160 6/8160 6/8160轴线6/81606/81606/81606/8160实际配筋轴线轴线246mm2246mm2246mm2246mm2轴线246mm2245mm21246mm2246mm2验算:p=As/bh=251/1000*80=0.3138%>0.45ft/fy=0.45*1.43/210=0.306%,满足。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分布筋选用6/8160。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6/8160。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6/8160。板角构造钢筋:选用6/816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采用弯起式筋,详见板的配筋图.(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次梁的支承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次梁的支承情况图2、次梁荷载计算如表3所示: 表3 次梁的荷载计算表板传来的永久荷载3.84×2.2=8.448KN/m次梁自重0.2×(0.4-0.08)×25×1.2=1.92 KN/m次梁粉刷0.025×(0.4-0.08)×2×18×1.2=0.3456KN/m永久荷载设计值(g)8.448+1.92+0.3456=10.71KN/m可变荷载设计值(q)4.2×2.2=9.24KN/m荷载设计总值(g+q)19.95KN/m注: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300×650mm。边跨:l0= ln+a/2=5100-300/2-120+240/2=4830<1.025ln =1.025*4850=4971mm,取l0=4830mm中间跨:l0 = ln =5100-300=4800mm边跨和中间跨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mb分别为:边跨中为1/14;第一内支座为-1/11;中间跨中为1/16;中间支座为-1/14,则有M1=MB=1/11(p+q)l0 2=1/11×19.95×4.832=42.31KN·mM2=M3=1/16(p+q)l0 2=1/16×19.95×4.82=28.73KN·mMc=1/14(p+q)l0 2=1/14×19.95×4. 82=32.83KN·m由表11-3可查得,板的剪力系数vb分别为:边支座右侧为0.45;第一内支座左侧为0.60;第一内支座右侧、中间支座为0.55,则有VA=0.45(p+q)ln =0.45×19.95×4. 83=43.36KNVBl=0.60(p+q)ln =0.60×19.95×4. 83=57.82KNVBr=0.55(p+q)ln =0.55×19.95×4. 8=52.67KN4、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按T型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两者中较小者:bf=l/3=5100/3=1700mmbf=b+sn=200+2000=2200mm,故取bf=1700mm。判断各跨内截面属于哪一类型T型截面:取h0=400-35=365mm,则有:1fc bfhf(h0- hf/2)=1.0×14.3×1700×80×(365-40)=632.7 KN·m> M1> M2,均属第一类T型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取混凝土为C30, 1=1.0,fc=14.3K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筋,fy=300N/mm2。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如表4所示。表4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截 面1B2C弯矩M42.31-42.3128.7332.83或0.0130.1280.0090.086 0.0130.1370.0080.0740.9930.9410.9930.963349.1369.4237.5277.9选用钢筋214+114(弯1)214+112(弯1)214(弯1)214+114(弯1)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461461308461、次梁斜截面承载力混凝土C30, ft=1.43N/mm2;箍筋采用HPB235,fyv=210 N/mm2;hw= h0- hf=340-80=260,因hw /b=260/200=1.3<4,属于厚腹梁。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如表5所示。表5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表截 面AC剪力V43.36157.8252.6749.64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按构造配置按构造配置按构造配置按构造配置箍筋肢数、直径2626262656.656.656.656.6177372269267实配箍筋间距200200200200选配弯起钢筋可弯起114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14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14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14实配钢筋面积153.9mm2153.9 mm2153.9 mm2153.9 mm25、构造配筋要求: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边50mm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1、主梁支承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主梁支承情况图柱截面400×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mm。2、主梁荷载计算如表6所示: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表6 主梁荷载计算表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10.71×6.6=70.69KN主梁自重0.3×(0.65-0.08)×2.2×25×1.2=11.29KN主梁粉刷0.025×(0.65-0.08)×2×2.2×18×1.2=1.35KN永久荷载设计值(G)70.69+11.29+1.35=83.33KN,近似取84KN可变荷载设计值(Q)9.24×6.6=60.984KN,近似取61KN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主梁两端支承于墙,入墙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按连续梁计算。边跨:ln=6600-200-120=6280,因0.025 ln=157mm<a/2=185mm,取l0=1.025 ln+b/2=1.025×6280+400/2=6637mm,近似取l0=6640mm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7所示。 4、内力计算: 1) 弯矩设计值弯矩 M=k1G l0 +k2Q l0式中系数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M1,max=M2,max=0.222×84×6.64+0.278×61×6.64=236.42 KN·mMB,max=-0.333×84×6.64-0.333×61×6.64=-253.37 KN·m2) 剪力设计值剪力 V=k3G+k4Q 式中系数由附表6-1相应栏内查得。VA,max=0.667×84+0.833×61=106.85KNVBl,max=-1.333×84-1.333×61=-193.24KNVBr,max=- VBl,max =193.24KN主梁弯矩计算如表7所示表7 主梁弯矩计算表项次荷载简图组合项次+组合值203.76-320.61组合项次+组合值236.42-253.37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主梁剪力计算如表8所示表8 主梁剪力计算表项 次荷载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