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语高考复习课件.ppt

    • 资源ID:82426044       资源大小:1.38M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高考复习课件.ppt

    论语论语选读选读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方考纲要求: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了解孔面入手,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了解孔子及儒家的文化思想。子及儒家的文化思想。1 目中有人目中有人 口中有词口中有词 心中有脉心中有脉 手中有题手中有题 2(一)(一)目中有人目中有人 就是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和就是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和积累。积累。选读选读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具有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形象。种特征的人物形象。3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一位追求道德文明,追求道德至:一位追求道德文明,追求道德至 上的上的“尚德尚德”旗手,旗手,“德治德治”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德治德治”的理念。的理念。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者: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者 的含义。的含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一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良心。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良心。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一位:一位“礼礼”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着社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着社会会 的礼制。的礼制。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 的境界。的境界。4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 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教育家的气象。教育家的气象。高山仰至高山仰至:一代师表,表达着智者的:一代师表,表达着智者的人品之美。人品之美。沂水春风沂水春风: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个: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个治国理念,学子的风采。治国理念,学子的风采。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讲解着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的精义讲解着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的精义 5 如果我们在复习中,注意回忆并复如果我们在复习中,注意回忆并复原这些人物形象,进而认识这些人物形原这些人物形象,进而认识这些人物形象。当大家拿到象。当大家拿到论语论语考题的时候,考题的时候,面对具体的面对具体的论语论语语录,脑中可能会语录,脑中可能会唤起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记忆,借助这个唤起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记忆,借助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回忆起这个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认识,回忆起这个人物形象视角下的一些言论、主张、观点和思想,视角下的一些言论、主张、观点和思想,以及对人物言论内涵的理解。以及对人物言论内涵的理解。6解读步骤:解读步骤:1 1、回忆它们的出处、回忆它们的出处2 2、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3 3、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依、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依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识和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识和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答案的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词关键词7(一)例(一)例 20092009年浙江高考卷年浙江高考卷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4分分)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曰:“予欲无言。予欲无言。”予贡曰:予贡曰:“子如不言则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小子何述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焉,天何言哉?”24 24(1)(1)有不少成语源于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论语,例如,例如“不愤不愤不启不启”、“不悱不发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成语。(1(1分分)(2)(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则,并加以评析。(3(3分分)8(一)例(一)例20092009年浙江省高考说明参考试卷年浙江省高考说明参考试卷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桀溺桀溺)曰: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4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同的观点态度。(1)(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谁的观点?(2)(2)你赞成谁的观点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为什么?9(一)例(一)例20102010年浙江省高考说明参考试卷年浙江省高考说明参考试卷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门人不敬子路。子曰: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论语先进先进)子曰: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与?”子路闻之喜。子曰: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24 24(1)(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2)(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10(二)口中有词(二)口中有词 就是有一定数量的就是有一定数量的论语论语语录语录的理解和诵记,就是对的理解和诵记,就是对 选读选读的具体内容的诵读、理解、记忆,的具体内容的诵读、理解、记忆,这是硬功夫,大家都要下功夫。这是硬功夫,大家都要下功夫。11(三)心中有脉(三)心中有脉 就是脑中积累的就是脑中积累的论语论语语录有具体语录有具体的结构脉络。的结构脉络。1 1、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理念的记忆、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理念的记忆必须与具体的言语对应起来,这样的记忆必须与具体的言语对应起来,这样的记忆才有载体。并且,记忆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才有载体。并且,记忆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结构脉络,这样的记忆才有线索而便于索结构脉络,这样的记忆才有线索而便于索引。引。122 2、从、从 选读选读教学定位和高考考教学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主要要求对论著的内容理查要求来看,主要要求对论著的内容理解和观点的把握。解和观点的把握。论语论语中的语录众中的语录众多,观点、主张众多,要能准确地把握,多,观点、主张众多,要能准确地把握,就要有一定的线索:这段语录来自哪一就要有一定的线索:这段语录来自哪一课,这一课的主题是什么,这段语录是课,这一课的主题是什么,这段语录是这一课的第几章,这段内容阐述的是什这一课的第几章,这段内容阐述的是什么观点,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的主么观点,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的主题的等等,所以,脑中应有个脉络体系。题的等等,所以,脑中应有个脉络体系。133 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从教材的特点来看,选读选读这本这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整合后的组合性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整合后的组合性文本,以一个主题,若干个语录片断组合的文本,以一个主题,若干个语录片断组合的形式出现。形式出现。选读选读的每一课都论述的每一课都论述着其中的一些思想。一篇课文,包含一种原着其中的一些思想。一篇课文,包含一种原始儒学思想理念及它们的基本元素,每一段始儒学思想理念及它们的基本元素,每一段语录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不同层面的表达,语录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不同层面的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组成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专题单元式结构文本。一个较为完整的专题单元式结构文本。14论语论语选读选读高考知识点梳理高考知识点梳理15 以德以德(德行德行)正己、守信、仁爱、尚德正己、守信、仁爱、尚德 为政为政 富民富民 (德政德政)教民教民 举贤举贤 去恶去恶 (反对战争,反对横征暴敛等)(反对战争,反对横征暴敛等)为政的重要事情(行王道)为政的重要事情(行王道)养生(食)养生(食)丧死(死)丧死(死)祭祀祭祀(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孟子)第第1课内容图示课内容图示16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一方,一方面又宁可去面又宁可去“食食”留留“信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这句话?从孔子从孔子“均无贫均无贫”、有若、有若“百姓足,君孰与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孔子认为,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是一票否决的事。这也这是一票否决的事。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17探究之二:孔子说探究之二:孔子说“均无贫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的均相同?“均无贫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站在穷人即在穷人即“贫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的纲领,而均无贫则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富”的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均贫富”实实际含义在际含义在劫富济贫,要求社会公平劫富济贫,要求社会公平;均无贫的实际;均无贫的实际含义在含义在上下各得其分,从而维护等级制度上下各得其分,从而维护等级制度。主张。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思想。均贫富均贫富”和和“均无贫均无贫”的的“均均”词典义都词典义都是是“平平”,但到了,但到了“均贫富均贫富”和和“均无贫均无贫”这两个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18探究之三: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探究之三: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稷之臣,不当伐。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颛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周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给鲁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天子把它封给鲁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根本没这个资格。这些小国大多是上古帝王贤哲的根本没这个资格。这些小国大多是上古帝王贤哲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小国中仍然保存继承了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小国中仍然保存继承了其祖先的优秀品德、风俗习惯。孔子推崇周文化,也祖先的优秀品德、风俗习惯。孔子推崇周文化,也不歧视小国文化。在他看来,三代先王保存这些小不歧视小国文化。在他看来,三代先王保存这些小国的祭祀血食,表现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将这些小国的祭祀血食,表现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将这些小国消灭,不仅是它们的悲剧,亦会使自己因失德而国消灭,不仅是它们的悲剧,亦会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走向灭亡。19第第2课内容图示课内容图示克己(仁)克己(仁)孝悌孝悌 复礼(礼)复礼(礼)制度(周礼)制度(周礼)尽孝尽孝报恩(小孝)报恩(小孝)尽忠尽忠服从(大孝)服从(大孝)崇古崇古有秩序有秩序正名正名根本根本根根本本以以礼礼治治国国名正言顺、君臣有别、天下有道名正言顺、君臣有别、天下有道表表现现目目的的本质本质本课结构:总说本课结构:总说 分析现状分析现状 论孝论孝 总结总结20探究一:如何认识探究一:如何认识“孝悌孝悌”的内涵?的内涵?儒家认为,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儒家认为,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在家中实现了孝悌,统治内部就不会发生的。在家中实现了孝悌,统治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犯上作乱”的事情;再将的事情;再将“孝悌孝悌”推广到劳动民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老百姓也会绝对服从统治,不会起来造众中去,老百姓也会绝对服从统治,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孔子提倡的因此,孔子提倡的“孝悌孝悌”,不仅仅是对个,不仅仅是对个人提出的人提出的“仁仁”的要求,而是在此基础上要求个的要求,而是在此基础上要求个人尽人尽“忠忠”(对父母对君王甚至对兄长),再扩(对父母对君王甚至对兄长),再扩大到能自觉大到能自觉“守礼守礼”,最终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最终维护统治者的统治,达到社会的安定。因此,自春秋后,所有统治者达到社会的安定。因此,自春秋后,所有统治者都继承了孔子这种都继承了孔子这种“孝悌说孝悌说”。今天,我们要一分为二去分析继承,批判吸收。今天,我们要一分为二去分析继承,批判吸收。21探究二:探究二:宋儒说宋儒说“君君、臣臣君君、臣臣”就是就是“君叫臣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君使臣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臣事君以忠(3。9)”,这是从协调阶,这是从协调阶级矛盾、维护周礼着眼的,强调的是君臣应级矛盾、维护周礼着眼的,强调的是君臣应尽的义务和应循的礼节;而宋儒则把君权父尽的义务和应循的礼节;而宋儒则把君权父权绝对化夸大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夸大权绝对化夸大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夸大君王的权力,不讲君主的责任。这就把封建君王的权力,不讲君主的责任。这就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端。专制制度推向了极端。22探究三:克已复礼就是探究三: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吗?吗?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仁”;“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只存向了极端,只存“天理天理”而无视人应有而无视人应有的正常的的正常的“欲望欲望”,无视人的存在,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无“仁仁”可言的。可言的。23探究四:在孔子看来,礼、仁、孝三者是什探究四:在孔子看来,礼、仁、孝三者是什么关系?么关系?仁是礼的内核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表现(12.1)。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一个人先有一个人先有“仁仁”,才能后,才能后“有礼有礼”“守守礼礼”,不仁即不义、无礼。而,不仁即不义、无礼。而“孝梯孝梯”则是则是“仁仁”的根本。小孝为父母,大孝为天下(君臣)的根本。小孝为父母,大孝为天下(君臣),有孝有仁则父子君臣有礼、天下有序、有礼。,有孝有仁则父子君臣有礼、天下有序、有礼。孝孝 仁仁 礼礼 有道有道24 第第4课结构课结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4.21章):孔子报告陈恒弑简公,想请章):孔子报告陈恒弑简公,想请鲁哀公出兵讨伐陈恒以维护礼制,但没有成功。鲁哀公出兵讨伐陈恒以维护礼制,但没有成功。第二部分(第二部分(18.514.39):通过几则故事来说明隐):通过几则故事来说明隐者与孔子在者与孔子在“出仕出仕”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做法。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做法。第三部分(第三部分(9.9):孔子的自我总结、感叹。):孔子的自我总结、感叹。知其不可:知其不可:隐隐而为之而为之:仕仕积极入仕、执著献身积极入仕、执著献身本课图示本课图示洁其身洁其身 乱大伦乱大伦 行其义行其义 济天下济天下25探究一: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探究一: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忧国忧民同:忧国忧民 有才有能有才有能异:态度不同、做法相异异:态度不同、做法相异 孔子济世孔子济世 (入仕)(入仕)-积极积极 隐士避世隐士避世 (归隐)(归隐)-消极消极26探究二:在仕与隐这个问题上,接舆、长沮、桀溺、探究二:在仕与隐这个问题上,接舆、长沮、桀溺、荷条丈人、晨门荷条丈人、晨门、荷蒉之人都与孔子有着截然不同、荷蒉之人都与孔子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的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对孔子和隐士的评价,应该辩证地看。孔子所处的对孔子和隐士的评价,应该辩证地看。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动荡时期,是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因此时代是社会动荡时期,是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因此而采取避世不仕来明哲保身。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而采取避世不仕来明哲保身。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是贤能之才,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子也知道他们是贤能之才,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与他们交谈,与他们交谈,“欲与之言欲与之言”。但终因双方立场不同,。但终因双方立场不同,所以有了所以有了“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的原则。这些隐士不同一般的民众,也不同于那些追求名利、这些隐士不同一般的民众,也不同于那些追求名利、口舌呈能的策士。他们有看清天下时势的睿智,有真口舌呈能的策士。他们有看清天下时势的睿智,有真才实学,却是怀着无为的心态,不愿积极入仕以拯救才实学,却是怀着无为的心态,不愿积极入仕以拯救天下,这与孔子的天下,这与孔子的“积极入仕积极入仕”的思想是相违背的。的思想是相违背的。27孔子在当时形势下,其实也曾萌生过退隐之意。他自孔子在当时形势下,其实也曾萌生过退隐之意。他自己就说过己就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在在论语子罕论语子罕中还记载着这样的事:子欲居九夷。或曰:中还记载着这样的事: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陋,如之何?之何?”子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但孔子虽但孔子虽说了这些,实际上他并未真正地退隐过,他赞赏那些说了这些,实际上他并未真正地退隐过,他赞赏那些隐士,那是欣赏他们的气节和才能,而非他们避世无隐士,那是欣赏他们的气节和才能,而非他们避世无仕的态度。在孔子身上,我们感动的是他仕的态度。在孔子身上,我们感动的是他“知其不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为之”的坚定意志和顽强精神。的坚定意志和顽强精神。28探究三:现在我们该如何看待孔子探究三:现在我们该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为之”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孔子的这种精神。现在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孔子的这种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和牺牲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和牺牲精神。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参见教材第楷模。(参见教材第21-22页)页)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要学习、借鉴孔子的这种精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要学习、借鉴孔子的这种精神,但也要清楚:自己追求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实神,但也要清楚:自己追求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该不该做无谓的牺牲?现的可能性?该不该做无谓的牺牲?其:指在当时纷乱社会中如何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其:指在当时纷乱社会中如何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让社会重归清明有道的问题。让社会重归清明有道的问题。29 所谓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所谓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消极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不满浊世等,而采取消极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它是古代知识分子它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的高洁人格体现。从传说中的许由,先秦时代的接舆、庄周,东晋从传说中的许由,先秦时代的接舆、庄周,东晋时的陶渊明到清代的随园主人袁枚等,隐士文化时的陶渊明到清代的随园主人袁枚等,隐士文化延续几千年,他们厌恶官场,鄙弃功名,娱情诗延续几千年,他们厌恶官场,鄙弃功名,娱情诗酒、崇尚自然。酒、崇尚自然。他们有才、有德、有宁静致远、他们有才、有德、有宁静致远、淡泊无争的心境。淡泊无争的心境。自主拓展:关于中国的隐士文化。自主拓展:关于中国的隐士文化。30第第1-4课总结课总结政政治治哲哲学学第第1课:课:以德以德(德治)(德治)为政为政德行:守信、仁爱、正已、尚德德行:守信、仁爱、正已、尚德德政:富民、教民、举贤、去恶德政:富民、教民、举贤、去恶政政治治主主张张 第第2课:课:克已克已:孝弟(忠):孝弟(忠)-仁仁-礼礼(礼治)(礼治)复礼复礼:周礼:周礼各安其分各安其分正名正名第第3课:课:待价待价:肯定自我:肯定自我 强烈自信强烈自信自信乐观自信乐观 而沽而沽:积极入仕:积极入仕 济世救民济世救民第第4课:课:知其不可:知其不可:隐隐执著献身执著献身 而为之而为之:仕仕个个人人理理想想31第第5课内容图示课内容图示仁者:仁者:爱人:爱人:释仁释仁践仁践仁孝弟孝弟忠:对人尽心竭力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待人宽厚仁爱恕:待人宽厚仁爱安之安之信之信之怀之怀之问人、礼丧、导肓、爱物问人、礼丧、导肓、爱物肯定大仁大节,忽略小节小信肯定大仁大节,忽略小节小信仁仁爱爱观观积极为人,推已及人积极为人,推已及人已所欲而欲人,已所达而达人已所欲而欲人,已所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32探探 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知礼”,一方面又肯,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认为他有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认为他有”仁德仁德”,由此可看出孔子怎样的,由此可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仁爱观”?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音店)。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音店)。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33明确:明确: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后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了天下统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了天下统一,使人民免遭外敌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一,使人民免遭外敌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这就是安定百姓,这就是”爱人爱人”,能这样做的就是,能这样做的就是”仁者仁者”,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理解上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理解上能知权达变。能知权达变。总之,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总之,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之处。但在大的方面,两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之处。但在大的方面,两者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是孔子的仁爱观。者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是孔子的仁爱观。34探探 究二:区别孔子的究二:区别孔子的”仁爱仁爱”与墨子的与墨子的”兼爱兼爱”的异同。的异同。明确:明确:同:同:都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爱人。都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爱人。异:异: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墨子的兼爱是无父。35本课结构、内容图示本课结构、内容图示君君 子子 之之 风风志道志道据德据德依仁依仁游艺游艺有义有义有礼有礼有孙有孙有信有信之一:之一:志道求仁、喻义弃利志道求仁、喻义弃利之二:之二:安贫乐道、乐以忘忧安贫乐道、乐以忘忧之三:之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勇者不惧 之四:之四: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心胸开阔、意志坚毅之五:之五:文质一致、表里如一文质一致、表里如一温而厉温而厉威而不猛威而不猛恭而安恭而安总总分分总总36“杀身成仁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的生死观是以“仁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宝贵的,那就是“仁仁”。“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就是,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全“仁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探究:如何看待孔子的探究:如何看待孔子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杀身成仁”?37明确明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孔子认为的人视为小人。孔子认为,追求正当的利是可以的追求正当的利是可以的,但但反对见利忘义。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反对见利忘义。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探究探究:如何看待孔子的义利观如何看待孔子的义利观?38第第8课结构、内容图示课结构、内容图示交交友友之之道道1、矜而不争、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周而不比、和而不同2、好人恶人、爱憎分明、好人恶人、爱憎分明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不以言举人、废人不以言举人、废人原则原则立场立场应友:应友:直、谅、多闻、直、谅、多闻、善与人交善与人交 有义有德有义有德君子君子不友不友:便辟、善柔、便佞:便辟、善柔、便佞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小人小人 选择选择对象对象具体具体做法做法前提:前提:察人察人(对别人)(对别人)多面考察、观过知仁多面考察、观过知仁关键:关键:克己克己(对自己)(对自己)严己薄人严己薄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淡于水淡于水(参见教材(参见教材40页)页)39第第5课课第第9课结构内容图示课结构内容图示修修身身仁者之道仁者之道仁者:释仁仁者:释仁孝弟、忠恕孝弟、忠恕爱人:践仁爱人:践仁安信怀安信怀 问人导盲礼丧爱物问人导盲礼丧爱物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志道志道据德据德依仁依仁游艺游艺有义有义有礼有礼有孙有孙有信有信志道求仁、喻义弃利志道求仁、喻义弃利安贫乐道、乐以忘忧安贫乐道、乐以忘忧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心胸开阔、意志坚毅文质一致、表里如一文质一致、表里如一温而厉温而厉威而不猛威而不猛恭而安恭而安自我之道自我之道修德讲学修德讲学 修己改过修己改过 自省知礼自省知礼交友之道交友之道交友的原则: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而不同交友的原则: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而不同交友对象:应交交友对象:应交君子;不交君子;不交小人小人交友的做法:前提交友的做法:前提察人;察人;关键关键克己克己言辞之道言辞之道出辞气出辞气 有分寸有分寸 中要害中要害 看对象看对象40第第11课结构、内容图示课结构、内容图示教育作用: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与方法:教者的自身素质:教者的自身素质:1、提高学问修养;、提高学问修养;2、教人知礼有德;、教人知礼有德;3、促进富民强国;、促进富民强国;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文、行、忠、信文、行、忠、信1、启发诱导、启发诱导2、讨论激励、讨论激励3、诲人不倦、诲人不倦4、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安贫乐道、安富乐道安贫乐道、安富乐道厚德载物、谦逊有度厚德载物、谦逊有度注重乐教注重乐教41侍侍坐坐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四四子子言言志志 子路: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鲁莽直率,好胜自诩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冉有:可使足民。可使足民。公西华: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愿学焉,愿为小相-委婉谦恭,善于辞令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曾皙:曾皙:暮春者暮春者“浴浴”“风风”“咏咏”-从容稳健,机敏好学从容稳健,机敏好学释释“哂哂”由由“与与”点之因。点之因。-谨慎谦逊,不卑不亢谨慎谦逊,不卑不亢第第13课结构、内容图示课结构、内容图示师师生生和和谐谐 礼礼乐乐治治国国42第第10-13课内容图示课内容图示第第10课课 学习的内容、方法、态度等学习的内容、方法、态度等 好学好学 博学博学 学以致其道学以致其道 学以为己学以为己第第11课课 教育的对象、原则、方法、教者素质等教育的对象、原则、方法、教者素质等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厚德载物厚德载物第第12课课 师生情深师生情深 师爱生师爱生欣慰自豪欣慰自豪 生爱师生爱师高山仰止高山仰止第第13课课 师生情深师生情深 侍坐言志侍坐言志礼乐治国(最高境界)礼乐治国(最高境界)43第第14课结构图示课结构图示一、提倡一、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必要性的必要性(背景背景)(6.29)民鲜久矣民鲜久矣二、阐释二、阐释”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内涵的内涵不偏不易恰如其分不偏不易恰如其分(11.16)义之与比义之与比(4.10 13.21)以礼节之以礼节之(1.12)三、三、”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实践的实践中和中和 和谐团结各安其分和谐团结各安其分(13.23)正确的好恶正确的好恶 不做好好先生乡原(不做好好先生乡原(13.24 17.13 17.24)44解读步骤:解读步骤:1 1、认定它们的出处、认定它们的出处 2 2、回忆这一课的主题、回忆这一课的主题 3 3、思索这一段语录出自这一课的第几章,、思索这一段语录出自这一课的第几章,阐述的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阐述的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主题的一课主题的 4 4、思考、选择答此题答案的关键词、思考、选择答此题答案的关键词 45四、手中有题四、手中有题(一)训练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题目,并与(一)训练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题目,并与 选读选读的课文一一对应起来,以的课文一一对应起来,以便索引复习。便索引复习。1 1、教材中的每一课课后思考练习题你练、教材中的每一课课后思考练习题你练习过吗?题目内容、题目特点、解题路径习过吗?题目内容、题目特点、解题路径你熟悉并积累一些了吗?你熟悉并积累一些了吗?2 2、有关、有关 选读选读中的每一课内容,中的每一课内容,你见到过或做到过哪些题目?整理积累过你见到过或做到过哪些题目?整理积累过吗?吗?46(二)了解认识题目的基本类型及特点(二)了解认识题目的基本类型及特点1 1、话语类评析题(以、话语类评析题(以论语论语原文语录为评析对象,要原文语录为评析对象,要求学生进行评析。分单篇课文评析和多篇课文组合评析)求学生进行评析。分单篇课文评析和多篇课文组合评析)单篇课文语录概括评析题单篇课文语录概括评析题 例例 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4分分)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不复也。”子曰:子曰:“予欲无言。予欲无言。”子贡曰: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何述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言哉?”(1)(1)有不少成语源于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论语,例如,例如“不愤不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1分分)(2)(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折。并加以评折。(3(3分分)47例例 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子曰: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门人不敬子路。子曰: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论语先进先进)子曰: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我,无所取材!”(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1)(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2)(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482 2、多篇课文语录组合评析题(包括非重点课文和非、多篇课文语录组合评析题(包括非重点课文和非论语论语语录,这类题目强调比较、综合,要求学生从题目指定的语录,这类题目强调比较、综合,要求学生从题目指定的角度进行评析)角度进行评析)例例 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奚自?”子路曰:子路曰:“自孔氏。自孔氏。”曰: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高考复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