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相关知识课件.pptx
检验相关知识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肿标定义: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肺癌的肿瘤标志物Pro-GRP:小细胞肺癌CYFRA 21-1:非小细胞肺癌SCC:肺鳞癌CEA:肺腺癌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lpha-fetoprotein,AFP)AFP)20ug/L400ug/L持续4周,或200400u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 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2.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 antigen(carcinoecmbryonic antigen,CEA)CEA)0.25提示良性病变,比值0.16时高度提示前列腺癌。2.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 PSA50ugL,绝大部分病人伴有癌症浸润和转移,PSA小于20ugL者很少有骨转移,小于10ugL基本没有转移。3监测前列腺癌的复发 PSA0.5ugL,其复发率远高于PSA0.5ugL者(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8.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血清中能稳定存在。Pro-GRP是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非常可靠的早期指标,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组织分型。当单独使用时,要远优于NSE.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小结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额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肿瘤标志物已大量涌现,但至今并未发现一种标志物为癌细胞所特有,还没有一锤定音的“王牌”标志物。用TM作为诊断,对绝大多数患者皆为参考,起辅助检查作用,最终诊断某肿瘤的“金指标”是病理检查。感染免疫全套1.乙肝两对半2.HIVHIV抗体检测是判断HIV感染的间接指标。分为初筛试验(运用ELISA方法检测)确证试验(疾控中心)最常用为Western blot(WB)注意:【HIV阴性】说明从人体内检测不到HIV抗体,不能说没有感染HIV,要看是什么时候检测的,在窗口期内,感染者的体内还没有产生HIV抗体,或还没有产生足量的HIV抗体,这时HIV检测是阴性结果,如果在窗口期之后检测的,可以排除感染HIV的可能。3.梅毒1.RPR试验属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易出现假阳性,优点是肉眼可读出结果,检测时间短。2.TP-ELISA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证实试验。当两种结果均为阳性时,可以确诊为梅毒感染,即为现症梅毒。生化全套一.肝功能1.总蛋白和白蛋白增高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硬化,失血等。2.前白蛋白(PA)是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也可提示营养不良3.血清转氨酶(ALT、AST)急性肝损害时,ALT AST,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 ALT。DeRitis比值,即AST/ALT之比,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肝炎的转归也特别有价值。正常约为1.15,急性肝炎时DeRitis比值 3。4.胆红素 黄疸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梗阻性黄疸等。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细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5.总胆汁酸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它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还能反映病情和估计疾病预后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减低见于小肠疾病6.碱性磷酸酶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瘤、骨折恢复期。7.-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其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的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测复发有极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8.-谷氨酰基转移酶-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主要用于胆汁淤积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显著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酒精性肝炎、肝癌。二、肾功能1.尿酸(UA)增高见于痛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因细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谢增加)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降低见于恶性贫血,特殊药物治疗后2.尿素(Urea)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3.肌酐(Cr)增高见于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数值协助分期肾功能障碍。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肝功能障碍,白血病。三、血脂 甘油三酯 TG 脂肪 游离胆固醇 FC 胆固醇血脂 结合胆固醇 CE 类脂 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1.甘油三脂 TG 受遗传(肥胖)、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或继发于某些疾病(糖尿病、肾病)影响。2.胆固醇用于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临床最常用的指标包括HDL-C、LDL-C。.血清载脂蛋白AI 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血清HDL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血清载脂蛋白B 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反应LDL水平,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降低见于肝实质病变。当高TG同时伴有TC、LDL-C增高,HDL-C减低,并同时存在冠心病其他危险因子(如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吸烟、肥胖等)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诊断更有意义。HDL-C最适值1.0;LDL-C最适值2.6四、电解质 参考值(mmol/L)钾 K 3.5-5.3钠 Na 137-147氯 Cl 99-110钙 Ca 2.1-2.6镁 Mg 0.7-1.1 磷 P 0.87-1.45心肌标志物1.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 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也可见于病毒性心肌炎、肌肉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3.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TnT)在心肌梗死后约3-4小时释放并持续2周左右。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更有价值。上升见于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损伤,心移植患者。4.超敏肌钙蛋白C(c-TnT)cTnT是一种检测心肌损伤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用于诊断AMI及判断AMI溶栓再通效果及心肌损伤预后。5.肌红蛋白(MYO)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损伤时,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升高,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但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Myo阳性虽不能确诊 AMI,但可用于早期排除 AMI 诊断的重要指标。血常规 血浆血浆55%:水:水91%92%、其他、其他5L全血全血 RBC 血细胞血细胞45%PLT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WBC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粒细胞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pH:7.357.45,比密:比密:1.0501.060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ORBC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多由于机体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增多多由于机体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增多。如新生儿、。如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运动或劳动、兴奋、冲动等。还与年龄性别有高原生活、剧烈运动或劳动、兴奋、冲动等。还与年龄性别有关(男性高)。男性,关(男性高)。男性,67岁最低,高峰在岁最低,高峰在2530岁;女性,岁;女性,1315有一高峰,最低在有一高峰,最低在2135岁,后又逐渐增高。岁,后又逐渐增高。2.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相对增多相对增多:大量血液水分丢失引起。:大量血液水分丢失引起。绝对增多:绝对增多:继发性增多:继发性增多:低氧血症的疾病:肺病、心脏病低氧血症的疾病:肺病、心脏病 原发性增多: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和红细胞和Hb减少:减少:-贫血贫血 贫贫血血系系指指多多种种原原因因引引起起外外周周血血单单位位容容积积内内血血红红蛋蛋白白(Hb)量量、红红细细胞胞数数(RBC)和和红红细细胞胞比比容容(Hct)减减少,低于参考值下限。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少,低于参考值下限。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症状。贫血诊断标准贫血诊断标准 男男 女女 Hb(g/L)120 110(孕妇孕妇100)Hct 0.40 0.35RBC数(数(1012/L)4.0 3.5贫血分度 贫血的严重程度:贫血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是根据Hb(g/L)划分)划分 306090 120(孕妇(孕妇110)极重极重 重重 中中 轻轻 正正常常 红细胞红细胞比容(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PCV)测定)测定 参考范围:参考范围:男性:男性:40%50%(0.40.5)女性:女性:3%48%(0.370.48)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了解血液浓缩度,计算烧伤、脱水病人的补液量。了解血液浓缩度,计算烧伤、脱水病人的补液量。可用于计算可用于计算MCV,MCHC,是贫血的辅助诊断指标。,是贫血的辅助诊断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0.7)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血液黏度高,易血栓前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血液黏度高,易血栓前状态。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分类贫血分类 MCV MCH MCHC 贫血贫血正常细胞性正常细胞性 正常正常 正常正常 正常正常 再障、急性失血、溶再障、急性失血、溶贫贫大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 增高增高 增高增高 正常正常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利用不良单纯小细胞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 减低减低 减低减低 正常正常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病性贫血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减低减低 减低减低 减低减低 缺铁贫、铁利用不良、缺铁贫、铁利用不良、慢性失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概念:概念:由血液分析仪测定了数万个红细胞后,由血液分析仪测定了数万个红细胞后,根据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根据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红细胞体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表示,能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能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度。度。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Ret增多: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 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指标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指标 放、化疗后骨髓恢复较敏感指标:放、化疗后骨髓恢复较敏感指标:红系无效造血指标:骨髓红系红系无效造血指标:骨髓红系增生增生 活跃活跃,外周血网织红正常。,外周血网织红正常。Ret减少:减少:再障危象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指标(再障危象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指标(0.005或或15109/L)。)。2)观观察察贫贫血血疗疗效效:缺缺铁铁贫贫、巨巨幼幼贫贫治治疗疗时时Ret增增高高,治治疗疗有有效效,说说明明骨骨髓髓增增生生功功能能良良好好;不不高高,则则无无效效,骨骨髓髓造造血障碍。血障碍。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骨髓移植后第21天,若天,若15109/L,常表示,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无移植并发症。4)放疗和化疗的监测:动态观察,指导治疗。)放疗和化疗的监测:动态观察,指导治疗。机体接受放、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期机体接受放、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期HFR和和MFR降低,而后降低,而后RET降低;停止放、化疗,降低;停止放、化疗,骨髓功能恢复后,上述指标依次上升。骨髓功能恢复后,上述指标依次上升。白细胞(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白细胞(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是)是人体外周血的有核人体外周血的有核细胞细胞,包括包括 粒细胞(粒细胞(granulocyte,GRAN)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L)、)、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M)、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外周血中的外周血中的6种正常白细胞种正常白细胞表-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分类 百分率(%)绝对值(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15 (0.04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5070 (27)嗜酸性粒细胞(E)0.55 (0.050.5)嗜碱粒性细胞(B)01 (00.1)淋巴细胞(L)2040 (0.84)单核细胞(M)38 (0.120.8)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多为多为暂时性暂时性,主要是,主要是边缘池边缘池的白细胞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增多进入循环池增多。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通常通常不伴不伴有白细胞有白细胞质量质量的的改变。改变。与年龄、日间变化、情绪、运动、疼痛、妊娠、分娩、与年龄、日间变化、情绪、运动、疼痛、妊娠、分娩、抽烟(抽烟(可达可达12109/L,重度吸烟者可达,重度吸烟者可达15109/L)等等有关。有关。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分两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疾病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多为成熟的分叶核或较为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常见原因:急性炎症和感染。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为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所致,主要是病理性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常伴其他系细胞改变。主要见于:白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反应性增多反应性增多,见于见于P50 感染及炎症感染及炎症 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增多程度增多程度与与病原体的种类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感染部位、范围范围和和严重程度严重程度以及以及机体机体的反应性的反应性有关。有关。以以分叶核粒细胞增高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常伴为主,常伴核左移核左移和和毒性毒性改变,改变,是急性炎症诊断疗效观察的指标。是急性炎症诊断疗效观察的指标。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者(如蚕豆病、溶血性大面积烧伤、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者(如蚕豆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在输血反应等),在1236h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白细胞总数常达胞可增多,白细胞总数常达10109/L。因此,。因此,用白细用白细胞增多来考虑有无术后感染时,胞增多来考虑有无术后感染时,必须注意时间因素。必须注意时间因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12d后白细胞常增多,可持续后白细胞常增多,可持续1周,周,借此借此可与可与心绞痛心绞痛鉴别。鉴别。与损伤所产生蛋白分解产物及急性溶与损伤所产生蛋白分解产物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促进骨髓贮备池释放有关。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促进骨髓贮备池释放有关。急性失血:急性失血: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后宫外孕破裂)后12h内,常急剧上升,内,常急剧上升,可高达可高达25109/L,此时,此时,由于放射性血管收缩及脾脏释放存由于放射性血管收缩及脾脏释放存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故白细胞计数可作故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以中性分叶核为主,以中性分叶核为主,与应激、缺氧有关。与应激、缺氧有关。急性中毒: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代谢性中毒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化学药物化学药物 生物毒素。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生物毒素。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和肺癌等,可出现持续性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如肝癌、胃癌)和肺癌等,可出现持续性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增多。与癌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分解产物促进贮(为主)增多。与癌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分解产物促进贮备池释放粒细胞、癌细胞骨髓转移,粒细胞被排挤入血。备池释放粒细胞、癌细胞骨髓转移,粒细胞被排挤入血。(3)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当当粒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2.0109/L时时,称为称为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agranulocytopenia),即易发生感染),即易发生感染;当粒细胞计数当粒细胞计数0.5109/L,即为,即为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药物诱导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上最为常见。嗜碱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指指外周血嗜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碱粒细胞绝对值绝对值0.1109/L。见于。见于 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增多见于(1)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传单,)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传单,传淋、流行性腮腺炎。传淋、流行性腮腺炎。(2)某些慢性感染:如)某些慢性感染:如TB,但总淋巴细胞数不高。,但总淋巴细胞数不高。(3)组织移植术后:排斥前期升高,监测排斥反应。)组织移植术后:排斥前期升高,监测排斥反应。(4)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淋)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淋巴肉瘤巴肉瘤-成熟淋巴细胞增多;急淋成熟淋巴细胞增多;急淋-幼稚淋巴细胞增多。幼稚淋巴细胞增多。(5)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病缺乏粒细胞病缺乏或减少症:白细胞或减少症:白细胞总数降低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总数降低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减少见于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感染(淋巴细胞相对减低)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感染(淋巴细胞相对减低)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指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0.8109/L。见于(1)急性感染的单核细胞恢复期(2)某些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结核杆菌、布鲁杆菌等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疟疾、黑热病等。(3)结缔组织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动脉炎(4)血液病:粒缺的恢复期;急、慢性单核细胞或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MM、ITP、恶性组织细胞病。(5)癌症及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生理生理变化变化(1)日间变化:早低,夜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日间变化:早低,夜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波动可达恒定,波动可达40%左右。左右。(2)劳动、运动、饥饿、冷热及精神刺激等,均可)劳动、运动、饥饿、冷热及精神刺激等,均可减少减少嗜酸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增多的临床意义(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感染性疾病:猩红热感染期、急性传染病恢复期。(5)血液病:骨髓增殖性疾病、MM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6)非造血恶性疾病: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等,被视为癌旁现象。(7)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8)脾切除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传染病急性期:观察急性传染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严重组织损伤:观察手术和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判断垂体或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platelet)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的胞质分割而生成。其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调节。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血小板计数是止血凝血检查最常见的试验之一。临床临床意义:意义:1.生理性改变生理性改变,每天可有,每天可有6%10%的变化。的变化。血小板生理变化血小板生理变化 增多见于增多见于:午后、冬季、高原居民、月:午后、冬季、高原居民、月经后、妊娠中晚期运动、饱餐后静脉血。经后、妊娠中晚期运动、饱餐后静脉血。减少见于:减少见于:早晨、春季、平原居民、月早晨、春季、平原居民、月经前、分娩后、休息后、毛细血管血。经前、分娩后、休息后、毛细血管血。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变化(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为血小板减少时为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为临床上出血主要原因之一。),为临床上出血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淤斑、紫癜、黏膜出血、鼻出血和胃肠道、肺临床表现:淤斑、紫癜、黏膜出血、鼻出血和胃肠道、肺部、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典型的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皮肤淤斑部、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典型的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皮肤淤斑和紫癜。和紫癜。当血小板低于(当血小板低于(2050)109/L时,可引起创伤出血或时,可引起创伤出血或手术后出血;血小板低于手术后出血;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有较严重出血。时有较严重出血。输注血小板的指征输注血小板的指征:血小板低于:血小板低于20109/L,有出血难,有出血难止症状。止症状。血小板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见于:1)生成障碍:)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恶性肿瘤 骨髓转移骨髓转移、放射性损伤、巨幼细胞贫血等。、放射性损伤、巨幼细胞贫血等。2)破坏过多:)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脾功 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消耗过多:)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分布异常:)分布异常:脾肿大(肝硬化、脾肿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综合征)、血液 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和血浆)。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和血浆)。5)先天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先天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2)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超过血小板超过400109/L时为时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血小板大于),血小板大于1000109/L常有常有血血栓形成的危险栓形成的危险。在原因未明的血小板增多的病人中,约。在原因未明的血小板增多的病人中,约有有50%为恶性疾病。为恶性疾病。血小板增多,见于:血小板增多,见于:1)原发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原发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肿瘤等。3)其他外科手术、脾切除、心脏病、肝硬化等。)其他外科手术、脾切除、心脏病、肝硬化等。骨髓抑制的分度分度分度01234血红蛋白(g/L)110109-9594-8079-6565白细胞(109/L)4.03.9-3.02.9-2.01.9-1.01.0粒细胞(109/L)2.01.9-1.51.4-1.00.9-0.50.5血小板(109/L)10099-7574-5049-2525粪便常规尿常规不不妥妥之之处处,敬敬请请指指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