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ppt

    • 资源ID:82436970       资源大小:5.85MB        全文页数:13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ppt

    第3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1.人在系统中的功能人在系统中的功能 3 3.听觉机能及其特征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4 4.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5 5.人的信息处理系统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2 2.视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6 6.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 7 7.人的运动输出人的运动输出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 3 3 3.1.1.1.1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人在系统中的功能人在系统中的功能人在系统中的功能3.1.1 3.1.1 3.1.1 3.1.1 人是系统中的重要人是系统中的重要人是系统中的重要人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环节环节环节”把操作者作为把操作者作为人机系统中的一个人机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环节”来来研究,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是三个子系统,研究,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是三个子系统,即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即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见图见图3-13-1。感知响应系统感知响应系统感知响应过程感知响应过程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 图图图图3-1 3-1 3-1 3-1 人机系统示意图人机系统示意图人机系统示意图人机系统示意图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1.2 3.1.2 3.1.2 3.1.2 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感知响应)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感知响应)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感知响应)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感知响应)1.1.反射弧(反射的生理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的生理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的生理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的生理结构基础)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肌体活动的一种基本形成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肌体活动的一种基本形成.反射活动的全部结构组成反射弧;反射弧具有五个基反射活动的全部结构组成反射弧;反射弧具有五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本环节,即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反应器。见反应器。见图图3-2(a)。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反反射射弧弧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神神经经系系统统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周围神经脑:脑:延髓;脑髓;中脑;间脑;延髓;脑髓;中脑;间脑;小脑;大脑小脑;大脑脊髓脊髓按按解解剖剖分分脑神经;脊神经脑神经;脊神经按功能分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运运动动神神经经(传传出出)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支配骨骼肌)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支配内脏器官)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23-23-23-2反射弧和信息链反射弧和信息链反射弧和信息链反射弧和信息链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神经系统的意义:v1、神经系统是机体的主导系统: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在此过程中,首先是借助于感受器官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脑和脊髓各级中枢神经的整合,最后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各个系统的活动,从而使机体得以反应多变的外环境,同时也调节着机体内环境的平衡。v2、神经系统是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一切心理和意识活动也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2.2.2.2.信息链信息链信息链信息链 人机系统的信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人机系统的信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形成信息链。形成信息链。见图见图3-23-2(b b)。)。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1.3 3.1.3 3.1.3 3.1.3 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 人机系统中的最常用的感觉通道是视觉通道(人机系统中的最常用的感觉通道是视觉通道(80%80%)、)、听觉通道(听觉通道(14%14%)和触觉和其他通道()和触觉和其他通道(6%6%)。其适用场合参)。其适用场合参阅阅表表3-13-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2 3.2 3.2 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机能及其特征3.2.1 3.2.1 视觉刺激视觉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受到的光波只占整个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受到的光波只占整个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其波长为其波长为380380780nm780nm,见图见图3-33-3。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2.2 3.2.2 3.2.2 3.2.2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视觉系统视觉系统 视觉系统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视觉系统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组成。组成。见图见图3-4 3-4。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人眼是直径为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人眼是直径为21212525mmmm的球体,其基本构造与照相机类似,见的球体,其基本构造与照相机类似,见图图3-5 3-5。视网膜最外层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视网膜最外层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是接受信息的主要细胞。们是接受信息的主要细胞。如表如表B1B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3 3-3 3-3 3-3 全部电磁波中的光谱可见全部电磁波中的光谱可见全部电磁波中的光谱可见全部电磁波中的光谱可见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43-43-43-4人的视觉系统人的视觉系统人的视觉系统人的视觉系统右视野右视野左视野左视野处理文字的能力较强处理文字的能力较强处理数字的能力较强处理数字的能力较强数字数字文字文字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5 3-5 3-5 3-5 眼睛结构示意图眼睛结构示意图眼睛结构示意图眼睛结构示意图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表表B1B1 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不同性质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不同性质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 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模式图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两大类,即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模式图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两大类,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夜间活动的动物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夜间活动的动物(如鼠如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以视杆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以视杆细胞为主,而昼间活动的动物细胞为主,而昼间活动的动物(如鸡、松鼠等如鸡、松鼠等)则以视锥细胞为主。但大则以视锥细胞为主。但大多数脊椎动物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包括人)则两者兼而有之。视杆细胞在光线较暗时活动,则两者兼而有之。视杆细胞在光线较暗时活动,有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细的空间分辨,且不参与色觉。在较明有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细的空间分辨,且不参与色觉。在较明亮的环境中以视锥细胞为主,它能提供色觉以及精细视觉。这是视觉亮的环境中以视锥细胞为主,它能提供色觉以及精细视觉。这是视觉二元理论的核心。在人的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约有二元理论的核心。在人的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约有600800万个,视万个,视杆细胞总数达杆细胞总数达1亿以上。它们似以镶嵌的形式分布在视网膜中;其分布亿以上。它们似以镶嵌的形式分布在视网膜中;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视网膜黄斑部位的中央凹区,几乎只有视锥细胞。这是不均匀的,在视网膜黄斑部位的中央凹区,几乎只有视锥细胞。这一区域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一区域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视锐度,也叫视力视锐度,也叫视力)。它还有良好的色。它还有良好的色觉,对于视觉最为重要。中央凹以外区域,两种细胞兼有,离中央凹觉,对于视觉最为重要。中央凹以外区域,两种细胞兼有,离中央凹越远视杆细胞越多,视锥细胞则越少。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越远视杆细胞越多,视锥细胞则越少。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神经神经乳头乳头),由于没有任何光感受器,便形成盲点。,由于没有任何光感受器,便形成盲点。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2.3 3.2.3 3.2.3 3.2.3 视觉机能视觉机能视觉机能视觉机能 1.1.1.1.视角与视力视角与视力视角与视力视角与视力 视角:视角:由瞳孔中心到观察对象两端所张开的角度由瞳孔中心到观察对象两端所张开的角度。(如图(如图3-53-5)=2arctg(D/2L)=2arctg(D/2L)视角;视角;D 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L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在工业设计中,视角是在工业设计中,视角是确定设计可视对象尺寸大确定设计可视对象尺寸大小的依据。小的依据。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临界视角:临界视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按标准规定,人站在离视力检查表按标准规定,人站在离视力检查表5m5m远处观看表中第十行远处观看表中第十行“E E”字,字,若能分辨清楚,视力为若能分辨清楚,视力为1.01.0即视力正常,此时的临界视角即视力正常,此时的临界视角=1=1。)。)视力: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视力视力=1/=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2.2.2.2.视野与视距视野与视距视野与视距视野与视距视野视野: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常以角度来表示。以角度来表示。(静视野、注视视野、动视野静视野、注视视野、动视野 )动视野动视野:见图见图3-63-6。水平视野水平视野(单视野(单视野/双视野)双视野):1.5 1.53.03.0特优视区;(物象落在黄斑上)特优视区;(物象落在黄斑上)10 10 以内以内最优视区;最优视区;10 102020瞬息视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瞬息视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物体)物体)20 203030有效视区;(需集中注意力看)有效视区;(需集中注意力看)其余其余:良好视区。:良好视区。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垂直视野垂直视野:(如图(如图3-6)水平视线上下水平视线上下1.5 为特优视区;为特优视区;水平视线以下水平视线以下10为最优视区;为最优视区;水平视线以上水平视线以上10,以下,以下1030内为有效视区;内为有效视区;其余其余:良好视区。:良好视区。视距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几种工作视距推荐值参阅几种工作视距推荐值参阅表表3-2。舒适视线舒适视线:直立:水平视线以下直立:水平视线以下1515度度;放松立:水平视线以下放松立:水平视线以下3030度;度;放松坐:水平视线以下放松坐:水平视线以下4040度。度。一般应根据观察目一般应根据观察目标的大小和形状以标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工作要求确定视及工作要求确定视距,普通操作的视距,普通操作的视距范围在距范围在3876cm之间,在之间,在56cm处最处最为适宜。为适宜。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在垂直面内,标准视线为水平在垂直面内,标准视线为水平视线,最大固定视野为视线,最大固定视野为115115,标准视线上方,标准视线上方5050,下方,下方7070,扩大的视野为,扩大的视野为150150,站立时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站立时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10,坐着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坐着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平视线1515;人在很低松驰的;人在很低松驰的状态中,站着和坐着时的自然状态中,站着和坐着时的自然视线偏离标准视线分别是视线偏离标准视线分别是3030和和3838。因此,人在轻松的时。因此,人在轻松的时刻观看展览时,展示物的位置刻观看展览时,展示物的位置在低于标准视线在低于标准视线3030的区域里。的区域里。图图图图3-6 3-6 3-6 3-6 人的垂直视野人的垂直视野人的垂直视野人的垂直视野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返回返回任务要求举例视距离(眼至视觉对象)单位:cmcm固定视野直径单位:cmcm备注最精细的工作安装最小部件安装最小部件(表、电子元件)(表、电子元件)12252040完全坐着,部分地依靠视觉辅助手段(小型放大镜、显微镜)精细工作安装收音机、电视机25354060坐着或站着中等粗活在印刷机、钻井机床旁工作50以下至80坐或站粗活包装、粗磨5015030250多为站着远看黑板、开汽车150以上250坐或站表表3-23-2不同工作任务视距的推荐值不同工作任务视距的推荐值 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6 3-6 3-6 3-6 人的水平视野人的水平视野人的水平视野人的水平视野返回返回在在水水平平面面内内最最大大固固 定定 双双 眼眼 视视 野野 为为180180,扩扩大大的的视视野野为为190190,在在标标准准视视线线 左左 右右 各各 10102020视视野野内内可可以以辨辨别别字字。在在标标准准视视线线左左右右各各5 53030视视野野内内可可以以辨辨别别字字母母,在在标标准准视视线线右右30306060范范围围是是颜颜色色视视野野,人人最最敏敏锐锐的的视视力力是是在在标标准准视视线线两两侧侧各各1010的的视视野野内。内。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3.3.3.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 中央视觉(明视觉)中央视觉(明视觉)视维细胞(感色能力强、视维细胞(感色能力强、能清晰分辨物体)。能清晰分辨物体)。周围视觉(暗视觉)周围视觉(暗视觉)视杆细胞(观察空间范围视杆细胞(观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运动的物体)。和正在运动的物体)。操作者在进行作业时,除要注视操作对象外,还要求操作者在进行作业时,除要注视操作对象外,还要求看到周围情况。如果视野很小或缺损,将会对工作效率产看到周围情况。如果视野很小或缺损,将会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工作事故。因而,在选择车、船驾驶员生影响,甚至造成工作事故。因而,在选择车、船驾驶员时,必须检查其正常视野范围。如果各方面的视野都缩小时,必须检查其正常视野范围。如果各方面的视野都缩小1010以内者称为工业盲。以内者称为工业盲。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4.4.4.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双眼视物双眼视物:视野范围较大;具有分辨物体深浅、视野范围较大;具有分辨物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能力;能形成立体视觉。远近等相对位置的能力;能形成立体视觉。5.5.5.5.色觉和色视野色觉和色视野色觉和色视野色觉和色视野 色视野是指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范围。色视野是指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范围。(见图见图3-73-7)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6.6.6.6.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视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应)人眼随视觉环境中光亮度的变化而感受性发生变化人眼随视觉环境中光亮度的变化而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的过程,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见见图图3-8根据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在设计工作面照明时,根据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在设计工作面照明时,需使其亮度均匀而且不产生阴影,否则,眼睛的频繁明需使其亮度均匀而且不产生阴影,否则,眼睛的频繁明暗调节,不仅会增加眼睛的疲劳,而且会引起错误操作。暗调节,不仅会增加眼睛的疲劳,而且会引起错误操作。7 7 7 7、眩光、眩光、眩光、眩光 物体表面产生的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物体表面产生的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v目标与背景有一定的对比度时,目标与背景有一定的对比度时,人眼才能看清其形状。这种对人眼才能看清其形状。这种对比可以用颜色(背景与物体具比可以用颜色(背景与物体具有不同的颜色),也可以用亮有不同的颜色),也可以用亮度(背景与物体在亮度上有一度(背景与物体在亮度上有一定的差别)。定的差别)。v人眼刚刚能看辨别到物体时,人眼刚刚能看辨别到物体时,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最小亮度差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最小亮度差称为临界亮度差。临界亮度差称为临界亮度差。临界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称为临界对比与背景亮度之比称为临界对比度;临界对比的倒数称为对比度;临界对比的倒数称为对比感度。感度。8 8、对比感度、对比感度、对比感度、对比感度式中式中:CP 临界对比度 Lp临界亮度差 Lp背景亮度 Lo 物体的亮度 SC对比感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v对比感度与照度、物体尺寸、视距、和眼的适对比感度与照度、物体尺寸、视距、和眼的适应情况等因素有关。在理想情况下,视力好的人,应情况等因素有关。在理想情况下,视力好的人,其临界对比度约为其临界对比度约为0.010.01,也就是其对比感度达到,也就是其对比感度达到100100。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7 3-7 3-7 3-7 人的色视野人的色视野人的色视野人的色视野眼睛的色视野眼睛的色视野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8 3-8 3-8 3-8 明适应与暗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v1.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v2.2.视线变化习惯:左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右,上下,顺时针。下,顺时针。v3.3.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v4.4.观察情况的优先性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左上右上右上左下左下右下视区右下视区,仪表的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仪表的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v5.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v6.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3.2.4 3.2.4 3.2.4 3.2.4 视觉特征视觉特征视觉特征视觉特征视视视视觉觉觉觉的的的的运运运运动动动动规规规规律律律律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v7.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红、绿、黄、白;v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白底红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白底红字。v8 8、物体的颜色在有色光源的照射下会产生变化,、物体的颜色在有色光源的照射下会产生变化,显现的颜色与物体本色,照射光线的颜色之间的关显现的颜色与物体本色,照射光线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规律性。系有一定规律性。如表如表B2B2。v9 9、眼睛在直视方向的最小分辨角和分辨颜色的情、眼睛在直视方向的最小分辨角和分辨颜色的情况。况。如表如表B3B3。v1010、视觉损伤、视觉损伤 v1111、视觉疲劳、视觉疲劳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右上限右上限左上限左上限左下限左下限右下限右下限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表表B2 B2 显现的颜色与物体本色、照射光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显现的颜色与物体本色、照射光的颜色之间的关系 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表表表表B3 B3 B3 B3 最小可辩角度和分辨颜色的情况最小可辩角度和分辨颜色的情况最小可辩角度和分辨颜色的情况最小可辩角度和分辨颜色的情况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1 1、光通量、光通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并引起视觉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并引起视觉的能量,称为光通量,用符号的能量,称为光通量,用符号表示,单位为流表示,单位为流明(明(lmlm)。)。光通量是光源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照光通量是光源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照明设计的必备数据。明设计的必备数据。当波长为当波长为555555nmnm的黄、绿光的辐射功率为的黄、绿光的辐射功率为1 1W W时,时,人眼感觉量为人眼感觉量为680680lmlm,所以所以1 1lmlm就相当于波长为就相当于波长为555555nmnm的单色光辐射功率为(的单色光辐射功率为(1/6801/680)W W时的光通量。时的光通量。1 1光瓦光瓦=680=680lmlm照明的基本概念照明的基本概念照明的基本概念照明的基本概念 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2 2、发光强度、发光强度 光源在空间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每光源在空间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每球面度)辐射的光通量空间刻度,称为光源在该球面度)辐射的光通量空间刻度,称为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简称光强),用符号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简称光强),用符号I I表示,表示,单位为坎德拉(单位为坎德拉(cdcd)。)。其计算公式为:其计算公式为:I I=/式中:式中:球面所对应的立体角(球面所对应的立体角(srsr:立体弧度)立体弧度)在在立体角内所辐射的光通量立体角内所辐射的光通量(lmlm)I I表示光通量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分布情况。表示光通量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分布情况。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 3、照度、照度 照度是用来表示被照面(点)上光的强弱。投照度是用来表示被照面(点)上光的强弱。投射到被照面上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的面积之比称为该射到被照面上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的面积之比称为该面的照度,用符号面的照度,用符号E E表示。定义式为:表示。定义式为:E=/SE=/S 式中:式中:被照面上接受的光通量被照面上接受的光通量(lm)lm)S S被照面的面积被照面的面积(m m2 2),与光线垂直。,与光线垂直。照度的单位为勒克斯照度的单位为勒克斯(lx),lx),表示表示1 1流明的光通量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均匀分布在1 1平方米的被照面上,即:平方米的被照面上,即:1(1(lx)=1(lm)/mlx)=1(lm)/m2 2 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4 4、亮度、亮度 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上的发光强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上的发光强度称为该物体表面的亮度,用符号称为该物体表面的亮度,用符号L L来表示,表达来表示,表达式为:式为:L=L=I I/Scos/Scos 式中式中 I I-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光强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光强(cdcd);ScosScos-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的投影面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积m2m2;-视线方向与发光面法线(垂线)的视线方向与发光面法线(垂线)的夹角。夹角。L L的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的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cd/m2)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3.1 3.3.1 3.3.1 3.3.1 听觉刺激听觉刺激听觉刺激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人的听感范围:人的听感范围:20202000020000HzHz。感受性最高的频率范围感受性最高的频率范围 :1000100040004000HzHz3.3.2 3.3.2 3.3.2 3.3.2 听觉系统听觉系统听觉系统听觉系统 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 起辅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部分,起辅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部分,见见图图3-9。3.3 3.3 3.3 3.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听觉机能及其特征听觉机能及其特征听觉机能及其特征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9 3-9 3-9 3-9(a a a a)人耳的基本结构人耳的基本结构人耳的基本结构人耳的基本结构 (b b b b)耳蜗耳蜗耳蜗耳蜗人耳的构造人耳的构造人耳的构造人耳的构造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3.3 3.3.3 3.3.3 3.3.3 听觉的物理特性听觉的物理特性听觉的物理特性听觉的物理特性v(声音:音调、强度、音色)(声音:音调、强度、音色)1.1.1.1.频率响应(感受性)频率响应(感受性)频率响应(感受性)频率响应(感受性)v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 fminmin/fmaxfmax=1=1:10001000;v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见图见图3-103-10;v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图图图图3-103-103-103-10听力损失曲线听力损失曲线听力损失曲线听力损失曲线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2.2.2.2.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v 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正好可忍受的声强正好可忍受的声强/正好正好能听见的声强能听见的声强v(1 1)听阈)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种频率的正弦式纯音正常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种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的最低声强I Iminmin。图图3-113-11 a a、在在800-1500800-1500HzHz频率范围内,听阈无明显变化;频率范围内,听阈无明显变化;b b、低于低于800800HzHz,可听声音的强度随着频率的降低可听声音的强度随着频率的降低而明显增大;而明显增大;c c、在在3000-40003000-4000HzHz之间,听觉灵敏度最高;之间,听觉灵敏度最高;d d、超过超过60006000HzHz时,灵敏度再次下降。时,灵敏度再次下降。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v(2 2)痛阈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种频率的正弦式纯音,:对于感受给定各种频率的正弦式纯音,开始产生疼痛感的极限声强开始产生疼痛感的极限声强I Imaxmax。(1 1)与(与(2 2)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听阈值或痛阈值。听阈值或痛阈值。v(3 3)听觉范围)听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区区,见图见图3-113-1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标准灵敏度:标准灵敏度:f=1000Hzf=1000Hz,I I0 0=I Iminmin=10=10-12-12 W/m W/m2 2图图图图3-113-113-113-11听阈、痛阈与听觉区域听阈、痛阈与听觉区域听阈、痛阈与听觉区域听阈、痛阈与听觉区域返回返回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Ergonomics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3.3.3.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1 1)时差时差:t=t=声音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声音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音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觉察到的声音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3 3,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