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现代汉语第四章语法课件.ppt

    • 资源ID:82438050       资源大小:615.51KB        全文页数:21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汉语第四章语法课件.ppt

    第四章 语法1第四章语法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述 第二节 词类 第三节 短语(词组)第四节 单句第五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第六节 复句第七节 句群 第八节 标点符号 2第一节语法概述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的特点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五、为什么要学习语法六、怎样学习语法3一、什么是语法 语音、词汇、语法都是语言的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如同零碎分散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建筑物一样,光有语音、词汇并不能构成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必须根据一定的结构规律,把语 言单位组合起来,构成一个一个的句子,再通过声音传达给对方,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语法是研究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研究语法,就要从语法的角度,确定 语言单位,所以我们又把这些语言单位叫做语法单位(同一语言单位,当它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时,可分属不同的单位。如作为语言单位的“词”,当它作为词汇学研究的对象时,它是词汇单 位;当它作为语法学研究的对象时,它又是语法单位了)。汉语共有五级语言单位,那就是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和句群,把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看作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提出来的。目前好些语法书都认为语素、词、短语、句子是语法单位,而句群一般是作为 语用学的单位来考虑的(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第1版,第472页)。4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构成词的材料。有人认为语素不但可以构成词,也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出类拔萃”、“知己知彼”等,认为这些成语是由四个语素组合而成的。对这种说法,目前语法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语素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词是由语素组合而成的,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词和短语也是备用单位,但它们是造句单位,它们不仅能够组合成句子,而且具备 了一定的条件,一个词或短语就能成为句子。句子由词或短语组成,它是能表示一个相对完 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最基本的使用单位。有时候,一个句子还不够 清楚,得用一组句子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句群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 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成了句子、句群,就能用来传递信息,用来进行交际了,所以句 子、句群都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人们运用语言时,就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用语素构成 词,用词构成短语,用词或短语构成句子,有时候再用句子构成句群,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达到交际的目的的。5 语言单位能够协同起来成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就靠 组合。汉语中语言单位的组合要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种严格 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语序,一个是虚词。语序是指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语言单位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往往也 就不同。例如,“牛奶”和“奶牛”,“生产”和“产生”,“青年”和“年青”,“人为”和“为人”,由于两个语素组合的语序不同,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就随之发生了变化;“老师问”和“问老师”,“说不好”、“不说好”和“不好说”,由于词的组合语序不 同,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也就不一样;“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由于语序的不同,表达重点也就不一样。“屡战屡败”重点在“屡败”,即指每战皆败,不堪一击;“屡败 屡战”重点在“屡战”,即指虽遭失败而不气馁。又如:说你行你就 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这是利用语序的变化巧妙地组成的一副对联,它所讽刺的官僚主义者那种独断专横、飞扬跋扈之态跃然纸上。6 语言单位在组合过程中,用不用虚词或虚语素,用的虚词或虚语素一样不一样,也都直接影 响到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例如,“四川出产的橘子”和“四川出产橘子”,“我和妈 妈”和“我的妈妈”,其结构关系和意义就不一样;“高贵者”和“高贵”,“学员”“学 者”和“学士”,其构词方式和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把一些词杂乱无章随便堆砌在一起,就不能成为句子,也就不能表达什么意思。像“老师”“学生”“爱”这三个词,随便孤 立地放在一起,除了它们本身各自的词义外,再不能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把它们组成句子,那就会获得极大的意义,就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们组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7 在这两个句子里,所用的词完全相同,词的意义并没有改变,但词的位置改变了,词 与词之 间的关系也变了,所表达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在第一个句子里,“老师”在前,是施动者,“学生”在后,是受动者;在第二个句子里,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交换了一下,词与词 之间的关系变了,所以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有时,同样的几个词,由于改变了语序,改变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表达完全相反 的思想内容。例如,“存在决定意识”和“意识决定存在”,就表达了两种完全对立的世界 观。由此可见,怎样组词成句,在语言运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准 确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那么用词造句就必须合乎规律,也就是必须合乎语法。只 有运用语法规则把词组织起来,语言才能成为交际的工具。传统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组成部分。词法研究的是词的构成、词 的变化以及词的语法类 别和特征等。句法研究的是短语(词组)的构成和句子的组织规律,如 短语、句子的结构和类型等。8二、语法的特点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抽象性。我们平时讲话、写文章,所用的词语是成千上万 的,句子的数目也多得难以计算,但句子的类型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从许多词 和句子里 归纳出来的有共同特点的一般的语法规律,是有限的。学习语言,单词要一个一个地 死记,学会了“粉笔”这个词,不能类推出“黑板”“讲台”这些词来。但是,把学会的词组成句子却可以类推。例如,学会了“小新学汉语”可以类推出“小王学英语”、“小李学数 学”等等句子。之所以能够类推,是因为掌握了句型,掌握了词和词的组合规律。另外,语 法并不管具体的词和词之间的具体关系,只管一般的词和词之间的一般关系。例如,“我们 学习语法”、“小玲爱科学”、“解放军保卫祖国”,这三个句子所用的词虽然不同,表达 的意思也不一样,但对语法来说,都是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谓语都 是由动宾短语充当的),都是施动者动作受动者的关系。至于施动者和受动者是谁,动作是什么,对语法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有人曾说,就这一方面来说,语法规则就 像几何学定理一样的概括。9 语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语言的语法构造是许多时代的产物。这些 语法规律在许多 时代中都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人们也没有改变它的必要。语法的发展 变化比词汇缓慢得多,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一语法规律,从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记录到今天的现代汉语,都是一致的。语法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始终不变。一切事物都是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语法也是在 发展变化的,只是变动得慢一些而已。从横的方面看,即从一个特定的时期之内看,语法 似乎是稳定的,变动极小的,然而从纵的方面看,即从语言的整个历史来看,它又是变动不 居的。所以,古今汉语的语法,既有许多共同点,又有不少差异。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生 活交际的需要,语法上可能不断出现一些新形式、新用法,我们不能因为原来没有就不予承 认。例如,汉语里的名词(表示时间处所的除外),一般不修饰动词,可是“五四”以来,好 些名词带上“地”(有的还可不用“地”)就可以修饰动词了(如“形而上学 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直线上升”、“电话联系”);再如,“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实 现党的任务”、“那时,农民不愿意也不可能用自 己的力量去改良土地”等,这些说法,在“五四”以前的白话文里是没有的,但是现在很通 行了,就不能再认为“不成话”了。所以,我们学习语言,既要遵守语言规律,又必须看到 语言的发展,不能把语言看得太死了。10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各民族的语言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民 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语法 体系。如欧洲的一些语言,形态变化比较丰富。例如,英语里绝大多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 的词形变化;俄语里则用词形变化表示词的句法关系,语序比较自由。所以吕叔湘先生曾说:“在某些语言里,形态即使不是语法的一切,至少也是语法的根本。有了它,次序大可通融,分段也受到限制,哪个字跟哪个字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也差不多扣死了。”吕 叔湘语文常谈,三联书店,1980年第1版,第50页。汉语里缺乏严格意义的形 态变化,词与词在组合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表示什么意义,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等,主要是靠特定的语序和虚词来表示的。另外,汉语里有助词和丰富的量词,英语则没有这 两类词;英语里有冠词,汉语则没有。即使同是运用语序,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所用的 语法格式也可能不同,例如汉语说“我吃饭”,藏语则说成“我饭吃”。因此,我们学习汉 语语法,就要重视汉语语法的特点,不要用别的民族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11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语法”作为一个术语,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的结构规律 即客观存在 的语法系统(也叫语法体系),如“说话、写文章要合乎语法”中的“语法”,就是指 客观存 在的语言结构规律,即指的是语法规则本身;二是指研究、描写语言结构规律的语 法学说或 语法著作即语法学体系,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也简称为 语法,如平时常说的“学点语法、修辞”中的“语法”,实际上指的是语法学知识。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一 种语言客 观存在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语法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搜集材料的范围、观察问 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对同一语言事实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语 法学体系就是语法学家根据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所作出的描写,是语法学家对语法现象的观 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所作出的一切阐述,它是个人或少数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所以,对客 观存在的一个语法系统,不同的语法学家、不同的语法著作讲的会很不一样。所谓“语法体 系分歧”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语言的语法系统本身有什么分歧(只有一 个系统,说不上有什么分歧),而是讲语法的讲法有分歧。在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存在的同一研究 对象,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法,这种分歧是难免的。语法学说的分歧,在深入研究 的过程中,在广泛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会逐步趋于统一。12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这部分内容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可以不安排讲授)(一)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每一个语法现象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两个方面,研究任何一个语法现象都必须从 这两个 方面来说明。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一切语法现象,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语法意义和语 法手段这两个名词术语。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一般是指语言单位组合时所表达的抽象内容(例如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短语 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或词里的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语义中 按照语 法特点概括而成的抽象意义(包括句子的语气)、各语言单位用途的功能意义也都属于语法意 义(还有人给“语法意义”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或结构体 由一定 的语法形式表示的内部结构意义和外部功能意义”,“句法、语义、语用的意义都是语法意 义”(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语法意义是多种多样的,汉语里的语法意义类型,大体有以下 几种:13(1)关系意义。关系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例如:客人来了。(主谓关系)来客人了。(动宾关系)我和朋友 (联合关系)我的朋友 (偏正关系)年青 (主谓式合成词)青年 (偏正式合成词)例、中的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是句子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 意义;例中 的联合关系、偏正关系是短语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意义;例中的主谓、偏正是构成词的语素与语素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关系。14(2)抽象意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词义、句义中按语法特点概括而成的语法意义。例如“走”“看”“学习”“讨论”“研究”等词都有具体的、不同的词义,但在语法里却 不管它们各自具体的词义,而认为它们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的 语法特点把它们概括成“动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美丽的北京”、“无限的温暖”、“惊人的毅力”等短语也都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不讨论这些短语的具体语义,而根据它 们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偏正短语”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你去过北京吗?”“他到哪里去了?”“今天是星期几?”等句子都有具体的、不同的句义,语法也不讨论这 些句子的具体语义,而认为这些句子都是表示疑问的,都有一个高升的语调,根据这些句子 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疑问句”型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15(3)功能意义指语言单位的功能用途。例如:“词”和“语素”在功能上的区别是:词可以用来造句,语素只能用来构词。名词和 动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名词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用于说明天气、日 期、籍贯等简短的句子里,有些名词才能作谓语,如:“明天星期六。”“今天晴天。”),而动词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形容词和副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形容词能作定语、谓 语等基本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或连带成分。又如“是”,当它用于主语和 宾语之间起联系作用时,是动词;而当它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肯定、强调语气时,则 应归属副词。这是两个不同的功能意义,因此应是两个不同的“是”。至于虚词,主要就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例如:“我和母亲”中的“和”,表示前后两个语言 单位是平等、并列的联合关系;“我的母亲”中的“的”则表示前后是偏正关系;“他会来 的”中的“的”则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语法意义往往是跟词汇意义对照起来说的,所以 虚词的语法意义也可以从它跟词汇意义的比较中来理解它。例如“走着”,“走”表示一定 的动作,“着”表示动作的进行。“走”的意义是具体的、基本的,“着”的意义是抽象的、附加的;“走”的意义是独立的,“着”的意义是不能独立的。“走”的意义是词汇意义(要注意的是,语法里的“词汇意义”是指某一类词的共同、概括的意义,而不是指个别词 的具体意义),“着”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162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语序: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往往不一样。例 如:天气好 (主谓关系)好天气 (偏正关系)词的组合(2)虚词:用不用虚词,或所用的虚词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一样。例如:走(表示“走”的动作)走了(表示“走”的动作完成)虚词的有无走了(“走”的动作已经完成)走着(“走”的动作正在进行)虚词的不同 词的变化借书 (动宾关系)借的书(偏正关系)虚词的有无我的朋友(偏正关系)我和朋友(联合关系)在海边走(“海边”是“走”的地方)向海边走(“海边”是“走”的方向)虚词不同 词的组合17(3)虚语素:有无虚语素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一样的。例如:剪(表示“剪”的动作,动词)二(表示“二”这个数目,数词)老二(表示排行为“二”的人,名词)虚语素在前 词的构成(4)重叠:重叠以后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商量(表示“商量”的动作行为)(5)音变(儿化):儿化音变以后也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刀儿(指小刀,增加了“小”的意思)词的构成(6)声调、句调。例如:好(h,表示“好”这种性质,形容词)好(,表示“好”即“喜爱”这种活动,动词)音节的声调不同以上这些语法手段的性质,其实就是各种语言单位的配置顺序不同、质量不同以及语 言单位 的增减、替换等。18(二)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统一,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在统一 中的关系(还有人给“语法形式”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形式则是语法意义的表现 形式,即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或手段。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紧密相连,是对立的统一,没有 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也没有无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语法意义一定要用 语法手段表达出来,但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并不是一对一的关 系。相同的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相同的语法手段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 法 意义,所以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统一起来,才是语法形式。因此,虽然语法手段相同,只要 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反过来,虽然语法意义相同,只要用来表达 的语法手段不同,也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例如:“走走”和“走了走”,二者的语法意义相同,都表示“走一下”(附加有“一下”的语法 意义),可是由于所用的语法手段不同(前者单用重叠,后者兼用了虚词“了”),所以它们 是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19 又如:“个个”(如“这些孩子个个都很聪明”)和“走走”(如“我们到江边去走走”)也是 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因为二者的语法手段虽然相同(都用了“重叠”这一种语法手段),但 它们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个个”表示事物的周遍性,附加有“每”的语法意义(“个 个”等于“每个”),“走走”表示动作的短暂,附加有“一下”的语法意义(“走走”相当 于“走一下”)。语法形式可以用“什么由什么表示”或“用什么表示什么”的公式表述为语法规则。例如,我们可以说:现代汉语的动词用词的重叠(如“走走”)来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思,也 就是重叠后使动词附加有“一下”的意思;我们也可以说:现代汉语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 思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如“走走”)来表示,也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兼中加“了”“一”(如“走了走”、“走一走”)来表示。由此可见,我们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应该研究它的语法形式,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从语法意 义出发,研究每一个语法意义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的;而另一方面又要从语法手段出发,研究每一种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是什么语法意义。202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跟语法形式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概念。它是各词所固有的而从这些词的具体意义里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意义。王力先生认为,“范畴”是一个科学概念,它反映现象中最一般的和最本质 的联系。“拿粗浅的话来说,范畴就是类,不过这是哲学上和科学上的最一般和最本质的类 语法范畴是一般语法的概念,它是以词的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为基础,由特殊的形态标志表现出来的。语法手段表达语法意义,而语法意义都可以归纳成语法范畴。语法形式就是语法范畴的外部表现。语法形式可以是词法的,也可以是句法的;所以“凡用语法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的意义都可以叫做语法范畴”。(岑麒祥语法理论基本知识,时代出版社,第14页)例如:着着 表示动作、变化正在进行表示动作、变化正在进行了了 表示动作、变化已经完成表示动作、变化已经完成过过 表示动作、变化已成过去表示动作、变化已成过去21“着”“了”“过”,就是用虚词(动态助词)这种语法手段,分别表达了“动作、变化正在 进行”,“动作、变化已经完成”,“动作、变化已成过去”这样的语法意义。这种语法意义的最一般和最本质的联系,就是动作、变化的发展阶段和绵延状态,也就是动作、变化对 时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这种语法意义可以归纳成一个语法范畴,就是“体”的范畴;“着表示一种动作的进行体,了和过表示一种动作的结束性的或非结束性的完成体”。动作、变化跟时间还可以有另一种关系,也就是动作、变化对说话的那瞬间的关系。动作、变化相对正在说话的时候,或在以前或在以后。正在说话的时候,叫做“现在时”,在以前 叫做“过去时”,在以后叫做“将来时”。“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如果用语 法手段表达出来,就是语法意义,而这种语法意义就可以归纳成“时”的语法范畴。虽然说 汉语的人也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的概念,可是现代汉语往往不用语法手 段来表达,而用词汇手段来表达(如用表示时间的名词或用“正在”“已经”“马上”“曾 经”等副词来表达),所以许多人都认为现代汉语没有“时”这个语法范畴。22五、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什么要学习语法呢?理由可以很多,这里我们只准备谈三点:第一,为了语言的规范化。汉语是伟大的语言,它向来是以丰富的词汇和精 炼的语法而著称的。第二,为了提高我们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法是关于用词造句规律的科学,学了语法,认识和掌握了语言结构规律,就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我们辨别语言运用中正误优劣的能力。第三,为了做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 去担负起培养下 一代学好祖国语言的重大责任。要出色地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必须学好祖国的语言,能 够分析和鉴赏祖国的语言。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要给学生 批改作文和作业,要给学生介绍语法方面的知识,要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 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那都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对一个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 来说,学习语法是十分重要的。23六、怎样学习语法怎样学习语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语法,仅仅记得一些术语和 道理是 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学会怎样分析、理解句子,怎样写出正确、通顺的句子,怎样改正语法错误的病句。因此,要学好语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练习实 践。只有通过反复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才能熟 练地掌握和运用基本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语言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语言学好,使 它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服务。另外,语法书的功用是帮助我们观察各种语法现象、了解各种语法结构规律的。因 此,学习 语法的时候不要被书上的说法限制住,要拿书上的说法和实际语言印证比较。要是书上的说 法和实际语言不相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那就要根据情形,加以修正或补充。24第二节词类一、关于词类的划分(一)划分词类的标准(二)词类和词性(三)词的兼类和活用(四)兼类词和多义词、同形词、同音词25一、关于词类的划分(一)划分词类的标准我们这里讲的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汉语里词的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争论最 多的问 题。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划分词类,语法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语法教学中曾经通行、影响最大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及后来的是根据 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相结合的标准来划分词类的。词的语法特点,即指词在 语法功能上表现 出来的特点。它主要包括:词的组合能力、词的造句功能(即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 什么样的句子成分)、词的形态变化(如能不能重叠,能按什么方式重叠,重叠以后表示什么 附加意义等)。因此,具体地说,划分词类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标准:1概念标准(又叫“意义标准”)即以词的意义或概念的类别来划分词类的标准。2形态标准即以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的标准。3句法标准即以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功能来划分词类的标准。26 这三个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平等的、并列的,其中句法标准是主要的,特别 是“词的组 合功能”可以较广泛地用来鉴别词类,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之一。形态标准对形态 变化发 达的语言来说,是一个可靠的标准,但是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上面列举的重叠和加前 缀、后缀的形态变化,在汉语里都不是普遍的语法形式,因此形态标准对划分汉语词类没有 普遍的意义。意义标准只能作参考。因为纯粹按意义分类,有很多缺点。从实用上说,它不 能 解决汉语词类的划分问题。例如“战争”,单从意义上看应是动词,可是按句法标准来看又 不是动词(它不能同副词组合)。再说,按意义分成多少类没有定规,即使这样分的类很清楚,也只是意义上而不是语法上的分类。所以我们不能脱离语法功能而以意义标准来划分词类。可是词的意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辨认词类,所以我们也把它作为划分词类的参考标准。27另外,这三个标准不是互相抵触的,而是相互补充、有机联系着的。它们能多方面地反映词 类的特点,所以我们应把它们统一起来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根据上面所说的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划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关于各类词的语法特点,有几点我们必须注意:第一,语法书上的某类词的语法特点,指的 是主要的特点,并不是全部特点。第二,就某一个具体的词而言,并不一定具备某类词的全 部特点,一般地说,它具备该类词的某些主要特点。第三,词的语法特点是指一个词在绝大 多数句子里经常具备的特点,而不是指它在某一个具体句子中的语法特点。因为在具体句子 中的词只能体现它的部分特点。例如“说”是动词,能加“着”“了”“过”“起来”“下 去”等。但是在“请你再说一遍”中,这些词就都加不上了。第四,某一个特点往往不是某 一类词专有的。因此,我们学习语法、给词归类以及划分句子成分,都应在复杂纷纭的现象 中分清主次,要记住什么是一般规律,什么是有条件的特殊现象,什么是个别现象。不能拿 特殊的或个别的来否定一般的,也不能把这三者混淆起来,否则就没有多少语言规则可谈了,词类也就不好划分了 28(二)词类和词性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 义和语法特点进 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词类是对全体词进行分类的结果。词性 是给个别的具体 的词进行归类的结果。“就许多词来说,哪些词属于哪一类,这是词类;就一个词来 说,它 属于哪一类,这是这个词的词性。”因此,就某一个词来说,我们可以说“这个词属于哪 一类”或“这个词的词性是什么”,但不能说“这个词的词类是什么”。例如“国旗”这个 词,我们可以说“它属于名词”或“它的词性是名词”,但不能说“它的词类是名词”。(三)词的兼类和活用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因其意义和语法特点不同而互相区别,它们的界限是明显的;从归 类的角度看,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这种词当然就应该归属几类 了,这就是兼类词。例如:“在”这个词,在“他在学校”中,是动词;在“他在学校读书”中,是介词;而在“他在考试”中,它又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了。“低”这个词,在“声音 很低”中,是形容词;在“他低着头走了进来”中是动词。29兼类词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哪几类来说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只能属于某一类,而不能既是这类词又是那类词。例如“代表”一词,在“他是人民代表”中,只能是名词;而在“他代表了我们大家”中,只能是动词。常见的兼类情况有以下几种:兼动、名的:病、圈、领导、工作、代表等;兼名、形的:左、锈、科学、道德、经济等;兼形、动的:忙、破、丰富、密切、明白等。确定一个词属于哪一类,必须看这个词在绝大多数的句子里表示什么意义,经常充当什么成 分,看它能和哪些词组合。有时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意 义和语法 特点,这是词的活用,不能算是兼类。例如,“他们总算夫妻了一场”,“夫妻”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了,但“夫妻”不算兼类词;“你这个人真是太 自由主义了”,“自由主义”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形容词了;“这儿又是满满堂 堂一屋子的人”,“屋子”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量词了;“这种突然的进攻给了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进攻”和“打击”本是动 词,这里带上定语后活用为名词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朦胧”本是形容词,原应修饰另一个动词作状语的(“月色便朦胧地照在这水气里”),现在不用 那动词而用形容词取代了那个动词作了谓语中心,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0另外,还有一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义起了变化,但仍保留着原有的语法特点,怎 样给这些词归类呢?根据“句法标准应该是最重要的标准”(王力关于词类的划分,见语法和语法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第3版,87页)的原则,应按这个 词原有的语法特点来给它们归类。例如,“学习”是个动词,在“学习是必要的”这个句子 里,从词义上看,“学习”已带有名词的性质,这里的“学习”已不再是表示动作行为,而 是把动作行为当成了一种抽象的事物,那么它是不是已经成为名词了呢?没有。因为词义虽 已转变,但它仍保留着动词的特点。例如,它仍可以重叠(“学习学习是必要的”),仍可以 同副词组合(“经常学习是必要的”),仍可以带宾语(“学习语法是必要的”),所以这个“学习”仍然是动词。但是在“本期的学习已经结束”这个句子里,“学习”这个词不仅词义 有了转变,而且失去了原有动词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取得了名词的特点,也就是事物化了,所 以它就临时活用成了名词。因此,在运用给词归类的标准时,应以语法功能为主。31(四)兼类词和多义词、同形词、同音词 兼类词是一词兼属几个词类,所以兼类词肯定都是多义词(当然多义词不一定 就是兼类词),它的几个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希望”是个兼类词,当表示“心里想着 达到某种 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如“他从小就希望做一个教师”)时,它是动词;当 表示“愿望”(如“这个希望不难实现”)和“希望所寄托的对象”(如“青 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时,它是名词。“希望”是多义词,它 的三个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同形词,只是书写形式相同,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例如“好人”的“好”(念上声)和“好逸恶劳”的“好”(念去声),虽然词性不同,前一个是形容词,后一个是动词,但这不 是兼类词,而是两个读音不同的同形词。同形同音而不同类的词,一般在词源上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只不过有的关系明显,有的关系 不大明显,有的则由于引申再引申的结果,渊源关系已经十分模糊了。按照王力先生的意见,凡是有渊源关系的,一般都是兼类词,即一个词“兼属两个以上的词类”;来源不同的,或者一般人意识不到这种渊源关系的,则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如“点灯”的“点”和“三点钟”的“点”,就只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王力词类,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18页)322名词的语法特点(1)一般能同数量词组合,但不能直接同数词组合。例如:能说“两支钢笔”、“五架飞机”,但不能说“两钢笔”、“五飞机”。至于“一草一木”、“七手八脚”等成语是古汉语遗 留的用法;而“一桌子的菜”、“一黑板的字”中的“桌子”和“黑板”已不是名词,而是 临时用作量词了。专用名词不能同数量词组合,如果用数量词作定语,就是把专用名词当作 普通名词来使用了,如“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这里的“雷锋”是指像雷锋那样的思想好、风格高的人。(2)表示人的普通名词可以加“们”表示多数,加“们”后就不能再同表示确定数量的词语组合,如可以说“同学们”,而不能说“三个同学们”;但可以受表示不定数量的词语修饰。“各位”指各个,逐个,即指全体中的一个,是个体而非群体,是不宜加“们”的。“各 位代表先生们”的说法有时也见于名人的笔下,也许是受方言影响的缘故。(参见张 斌、胡裕 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版,第136页)“诸位”表示总称所指的若干人,后面的名词却是可以加“们”的。例如: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鲁迅“推”的余谈)二三十个本村和沙家店的婆姨们来看她。(柳青铜墙铁壁)然而另有许多青年们,却不知底细(鲁迅中国文 坛上的鬼魅)33专用名词后面一般不能加“们”,如果加了“们”,则表示某一类人或“等人”、“之流”的意思,如“对于人民的舆论,艾奇逊们什么也不能感应,他们都是瞎子和 聋子”,“艾奇逊们”即“艾奇逊之流”、“艾奇逊一类人”的意思。(3)名词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少数抽象名词如果受副词修饰,那它的词性就变了,如在“很科学”、“不理想”中,“科学”“理想”已不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了。至于“人不人,鬼不鬼”,则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省略形式,这种省略形式通常要求成对地出现。如果改成肯定的说法,这个“像”就不能省略。“昨天已经中秋了”、“今天才星期四”、“他已经大学生了”、“我们学校就一辆客车”、“两个人不一个想法”、“他就这个态 度:一心想入党”,对这类句子,很多语法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由于是,有之类 隐而不现造成的习用格式,整个谓语是陈述性的”,“已经”“就”“不”等“修饰语应看作是状语”。(4)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妈妈”“奶奶”是重叠式合成词,不是词的重叠形式。“人人”“家家”表示“每一个人”、“每一家”的意思,具有量词的性质。至于“车车开了”、“羊羊吃草”中的“车车”、“羊羊”,是儿童语言,不是规范的用语。34(5)有些名词在构词上有词类的标志(即构成名词的前缀、后缀)。例如:阿(阿姨、阿毛)、老(老师、老兄、老虎)、子(胖子、剪子、腰子)、儿(画儿、帽儿、头儿)、头(看头、甜头、风头、苗头)、者(记者、读者、侵略者)、家(作家、店家、孩子家、老人家)、员(党员、演员、观察员、炊事员、飞行员)、手(水手、国手、歌手、新手、打手、神枪手、突击手)、性(感性、党性、记性、思想性、创造性、普遍性)、度(热度、强度、高度、硬度)、法(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派(左派、革命派、乐天派)、分子(知识分子、积极分子、中间 分子、贪污分子)、主义(社会主义、唯心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这 些前缀、后缀都是名词的标志。有些动词或形容词一旦同这些词缀相结合,往往就成为名词 了,如“飞行员”“扣儿”“胖子”“苦头”“普遍性”等。(6)名词的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如“沙漠变绿洲”),也可以作定语(如“鸟儿的叫声”、“蓝色的海洋”、“中国人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作谓语(如“今天晴天”、“明 天国庆节”),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常常作状语(如“他早晨出门了”、“我们下午开会”、“我们楼下谈”、“咱们 屋里坐”、“你前边走”)。35(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分类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 变化的词。根据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可分为以下一些小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2)表示存在、发展变化的动词。(3)表示动作始终的动词。(4)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5)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6)表示可能、意愿、应该、必要的动词(能愿动词)。(7)表示动作行为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8)表示判断的动词(判断动词):(9)表示比较、处置等其他情况的动 362动词的语法特点 (1)能同副词组合,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能说“不看”、“都来”,但不能说“很看”、“非常来”。有部分心理活动动词和能愿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想念”、“非常了解”、“十分愿意”、“十分可能”。(3)许多动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着”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正在进行,“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例如:笑着、看了、来过。(4)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例如:“走不走?”“看不看?”“应该不应该?”等。(5)有些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有AA式(后一个音节念轻声),也有A一A式、A了A式。(6)动词在构词上有词类的标志。例如:化(美化、现代化、机械化、大众化)、于(善于、富于、长于、勇于、敢于、濒于、属于、位于)、得(觉得、晓得、记得这件事、懂得这个道理)(7)动词的功能主要是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风停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也可以作定语(如“奔驰的火车”、“发现的问题”、“奋斗的目标”)、373特殊动词“有”的用法“有”是一个特殊动词,它不表示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主要表示事物的存在(如“学校前 面有条大河”),或表示人跟事物之间的领属关系(如“他有 一个小孩”)。“有”具有和一般动词相同的一些语法特点,也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特点:(1)“有”的否定形式是“没有”,(2)除“不”以外可受其他副词的修饰(在这种情况下,“有”后面必须有其他词语)。(3)不能重叠,不能带趋向动词“上来”“下来”等。(4)“有”的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并经常带宾语;也可构成兼语短语作谓语,384关于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和判断动词(1)能愿动词也称助动词,它的语法特点大都与一般动词相同,但也有和一般动词不同的地方。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十分应该”、“很愿意”。后面不能带宾语,能带宾语的就是一般动词了。不能重叠,也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汉语第四章语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