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精选-.doc
2020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精选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幼儿和家长们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利用各种颜色的彩纸拼贴成栩栩如生的小鸭子、漂亮的蝴蝶等,各种创意作品惊喜连连。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2020,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1每个人的心底总会有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的感动来自我这群可爱的孩子。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些事情小到不能再小,不值一提,但就是这些小事让我时时感动,让我看到孩子那颗纯真的心,让我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幸福转眼间,我们班的宝贝们已经上了一个多月的幼儿园了,跟刚开始哭闹不止时的模样相比,现在进步非常大,也渐渐融入我们小一班的集体了。别看孩子们小小年纪,懂得事情可多了,有时候太疯闹了,只要老师一个眼神,有的孩子立马心领神会。宝贝们就是“拯救”人间的天使,有一次户外活动回来,我逗小宝贝们说“老师和你们玩的太累了,怎么办呢?”小丸子说“那就给你一个爱的抱抱吧,这样就不会觉得累”,说完就到我跟前来亲了我一口。还有毛毛说“我给你捶捶背吧”,“老师你到我床上睡一会儿吧”西西也连忙动脑筋. .我被孩子们一句句真挚暖心的话语感动了好久好久。这虽然是件很小的事,但仍能看出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纯朴,这使我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自豪和喜悦!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2现在的家长都很容易为孩子的安全问题大惊小怪的,几乎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孩子的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为了让孩子避免意外和疾病,我们不需要排练,随时可变出一副惊恐的表情,大喊“危险!”表情的夸张不算什么,我们有个本事就是夸张事物的危险程度,都知道,危言耸听对孩子的说服效果最好。在我们的生活中举些这样的例子很容易。东东不喜欢刷牙,我们告诉他不刷牙,牙齿会掉的拨牙要用超大的钳子去医院看牙要被绑在床上;想控制他玩儿电游的时间,我们又说,眼睛要休息,不然会看不见东西的!在东东不愿意洗脚丫时,我告诉他,浮在水面上的那些袜子上的小毛毛都是脚丫上的细菌,要是不洗掉,会得脚丫奇痒症!东东就被这些从不间断的提醒呵护着、吓唬着。虽然,他还是一样喜欢吃糖、吃冰棍,一样的不愿意刷牙、洗澡,但是即使他百般不情愿,也还是会听从大人的指挥。当他看到邻居小孩儿在大口大口地吃着冰淇淋,在用力地咬着棒棒糖,他都会紧张地大呼小叫着去制止他们,告诉他们会肚子疼、会牙疼。做父母的往往看不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问题,当我不经意间听到别的家长用着和我一样的说教伎俩时,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事关重大,不容忽视。一句话:我们利用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危言耸听效果是好,可前提是孩子们相信我们所说的话。那些夸张的安全提醒固然有真的成份,可是,孩子会渐渐地拥有自己的判断力,了解事情的真相并非严重到如此地步,到那时,他们还会相信我们的善意提醒吗?他们会因此在多大程度上怀疑我们,真话也会被打上折扣?善意的谎言也会失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这个代价太大了!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3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那就必须要求我们幼儿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就需要解放头脑。首先,我们解放的不是幼儿的头脑,而是我们老师自己的教育思想。作为当今发展、变化的社会中的幼儿教师,我们必须要求自己有创造性的素质,要解放那种墨守陈规的教育方式,美术活动不再是以前那种只会让幼儿模仿老师的范例进行涂色、绘画、欣赏、手工等活动。而是要让老师的创造性素质成为幼儿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引导幼儿去创造一种在老师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东西作品、引导幼儿去创造一种有自己独特想法的、独特表现的作品。就如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的,那么实现目的的前提就是要有创作型的教师。”其次就是解放幼儿的头脑。这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同时陶行知先生还指出:“治学以兴趣为主。”在美术活动中也不例外,只有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幼儿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做,在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幼儿园中美术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会乐于不疲的操作着。可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思考,有了思考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但要让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兴趣,还要引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达到自己解决问题。就如:绘画“我的飞机”活动中,我一改以前让幼儿模仿的绘画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自由的绘画,飞机是幼儿感兴趣,而美术活动也是幼儿感兴趣,所以在活动中大大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但在绘画中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让自己的飞机飞得最高”。在活动中幼儿面前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画让自己的飞机比别人的飞机看上去要高,是最高的”由于没有了老师范例模仿,幼儿们只能自己考自己想办法解决在幼儿的作品中发现每一个幼儿绘画的画面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幼儿把飞机画在了纸的最高处,有的幼儿把绘画的纸竖起来了、有的幼儿把飞机绘画在小朋友的头顶上、有的幼儿把飞机绘画在小草、小花、小树、大山的上方、当然也有的幼儿把飞机画在纸的之间,在边上画上了白云和太阳总之每一个幼儿的心中都有自己认为最高的表现形式,他们用自己的画面进行了表达,此时,我们老师就不要用最简单的“线条、颜色画的好”与“画的不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要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大胆表现,肯定幼儿的表现自我想法的能力,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4宏宏是个典型的多血质女孩,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常常把同学们惹毛,也经常让我们几个带班老师精疲力尽。最让人头疼的还不是她的活泼,而是她的爱管闲事。宏宏就像是360度监控器一样,随时随地观察着每一个小朋友的动向,并且进行实况转播:宋老师你看,萱萱又在掀衣服,女孩子不能掀衣服,你应该批评萱萱。宋老师你看,乐乐没有洗手,吃饭之前要洗洗小手,你快去说说乐乐啊!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因为宏宏的提醒,我们确实避免了很多麻烦。不能时时刻刻注意到每一个小朋友的时候,宏宏就成了报警装置,一旦预测到哪个小朋友有不好的行为,她就会大声说出来。例如有一次,我们没注意到麟麟跑出教室了,是宏宏大声呼叫:宋老师你看,麟麟又跑出教室了,你要批评她!在宏宏的警铃拉响之后,我们及时发现麟麟,并将她安全带回了教室。但是宏宏这爱管闲事的习惯,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麻烦。例如集体活动时,大家都在安静地听老师弹奏钢琴,宏宏突然站起来指着琪琪说:宋老师你看,琪琪在玩贴纸,她没有好好上课。其他小朋友全都看向宏宏,继而又望向琪琪,我不得不停下来维护活动秩序:琪琪,老师弹琴时要认真听哦;但是宏宏你也要认真听,不能只顾着看其他小朋友,你要看着老师,明白吗?每当类似的事情发生,宏宏都会干脆利落地回答:我知道了宋老师。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却丝毫不会减少。睡觉也是一大难题,因为宏宏会不停地说:宋老师,某某把被子掀起来了。宋老师,某某还在讲话。宋老师,某某还没有闭上眼睛。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处理,宏宏就会亲自上阵,跑到小朋友身边告诉他:睡觉的时候要轻轻闭上小眼睛,你不能睁着眼。这样做不对!通常情况下,孩子们只会被越吵越乱,根本无法休息。每当这时,首先我会批评宏宏,宏宏仍然还是干脆地认错,却不会改正。不得已的时候,我只能将宏宏带离午休室。这不是长久之计,我却无计可施。后来经过反思,我觉得是我们给宏宏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果宏宏的爱管闲事刚好帮助我们省去一些麻烦,算是一件功劳,例如实况转播了麟麟跑出教室,因此我们才能及时将麟麟带回来。这个时候我们会表扬宏宏:宏宏真厉害,谢谢你提醒我们麟麟跑出去了。而有时候宏宏的爱管闲事扰乱了课堂纪律或者是其他活动,我们会批评宏宏。在宏宏心里面,分不清楚什么是应该管的,什么是不应该管的;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可以管的,什么时候要安静;也不知道怎样合理地管。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味批评只会打击孩子积极性,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批评也未见有成效;不批评又会造成宏宏逍遥法外,将爱管闲事进行到底。怎样让宏宏明白,虽然都是管他人,但是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呢?希望教育诊断栏目的专家能给我们指点迷津。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5作为一名幼师,有时候真的很难对孩子下狠心,但是,不下狠心,真的是不容易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总惯着孩子,反而让他们的身体更加瘦弱。阳阳经常生病,身体较弱,一碰到什么不会的或解决不了的事情,总是眼泪鼻涕一大把,边哭边叫:“我不会!我脱不掉!我吃不下!”开学初考虑到他病刚好,碰到中饭吃不完就给他拨出一部分,没想到他竟“习以为常”。有天午餐巡视时看到他桌上、地上洒满饭粒、汤碗里也是饭、盘子里的菜一点没吃已被垫在汤碗下,我刚想开口问怎么回事,他却“哇”一声哭出来,满嘴都是饭,我说:“怎么那么脏?为什么汤和菜都没有吃?”他边哭边说“我吃不完”,我发现他嘴巴里的饭都被嘬干了,我知道这几天他已完全恢复,就让他全部吃完,他继续哭还做出呕吐、恶心状,哭声也越来越大,我“不依不饶”对他说:“没用的,今天你必须把这些饭菜吃完,吐出来我给你盛新的!”说完就一直呆在他旁边,他倔得很几次想站起来把饭菜倒掉,我就把他摁下去,在我的“逼迫”下他吃完了所有的饭菜,并把洒在外面的饭粒都捡干净。从这以后,我也注意着午餐时给他稍微少盛一点点饭菜,阳阳也再没有出现这种状况,不仅是吃饭,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其实对孩子“狠”一点有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尤其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不仅能改掉孩子的倔脾气,也能让孩子懂得做事的“该”与“不该”。 时间:XXXX2020感谢您的审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