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部编版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学校 _ 班级 _ 姓名 _ 成绩 _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选项中,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A拣择/择席场院/场所信札/稳扎稳打翘首以待/行业翘楚B濯足/擢升譬如/癖好讣告/赴汤蹈火称心遂愿/半身不遂C遗产/遗赠古刹/刹那倒嚼/咬文嚼字硕腹巨贾/余勇可贾D秀颀/欣然婆娑/袈裟绯红/妄自菲薄泱泱大国/怏怏不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间谍嬴弱发详地闻名遐迩鬼鬼祟祟B诀择粗犷煞风景抑扬顿挫披蓑带笠C气概殉职笑嘻嘻人声鼎沸莫不关心D分歧急躁并蒂莲顶礼膜拜为虎作伥3古诗文默写。(8 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对抛弃道义换来的高官厚禄鄙弃的态度。(2)秋瑾在满江红(小住金华)中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达自己无限悲情与惆怅的诗句是“_?_!”(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都描写了早晚景色的变化,景物富有动感。4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 分)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故有“秋老虎”之说。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被称为“多事之秋”。ABCD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西游记第六十五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水浒传第五十八回)(2)一部伟大的作品,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主题。请从下列两部名著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其主题。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新京快报讯 1 月 25 日,微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将对违规的信息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并视其违规程度对违规帐号进行阶梯式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对帐号或帐号功能进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微信平台表示,(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国各地持续传播,引发广泛社会关注。与此同时,各类“网传”、“听说”类谣言信息也不断刺激着大家的恐慌情绪。网络谣言制造虚假事实,恶意传播不实内容,不仅破坏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严重者甚至通过散布恶性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已属于触犯法律行为。为了构建更加绿色健康的微信生态环境,微信将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的清理专项,持续加强整治;同时也欢迎用户对相关谣言进行投诉。微信安全中心提醒:疫情面前要格外保持冷静理性,广大用户应从疾控或医疗机构、权威新闻媒体了解疫情信息,相关防疫信息以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为准;(B)不要听信谣言,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材料二)漫画。(1)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 分)(2)材料一中的划线句仅有一处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 分)(3)请给材料二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简要解说漫画内容及寓意。(要求:解说漫画内容要运用总分顺序)(6 分)标题:漫画内容:寓意:二、现代文阅读(共24 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 分)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入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有删改)7“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 分)(1)_,波澜顿起。(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3)_,波澜又起。8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9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3 分)10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 分)为什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对于经典的定义,人们见仁见智,我想经典应该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当一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作家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作品,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又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西游记不是一部金刚怒目式的小说,讽刺和幽默贯串全书,我想,只有心胸开朗、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流露岀这种不可抑制的幽默感。应当说,吴氏是一位温馨的富于人情味的人文主义者。另外,我国古典诗词,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苏辛;散文从庄周到韩柳;戏曲从十大悲剧到十大喜剧,其中不乏经典名篇,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文化矿藏,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力度,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底蕴,值得我们不断品味。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重读经典与深读经典,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还因为需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经典作品除具有培养审美力、愉悦心灵的功能以外,还有借鉴、参照、垂范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我们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其内涵必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何为公正、何为进步与正义的功能,并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不可否认,经典对一些读者也许只是被知晓的程度,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而是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今天,我们呼唤深读、反复品读经典,乃是一种文化上的渴望。在商业大潮和浮躁氛围下,我们更需要精神的滋养、心灵的脱俗。文学艺术是最贴近人类灵魂的。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我们会逐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阅读看成生命的一部分。(作者宁宗一有删改)11作者认为“经典值得反复品读”的原因是什么?(3 分)12下面名言可以放在文中第几段?请说出理由。(3 分)“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13赏析第(3)段加点的词语。(3 分)不仅仅也不仅仅还三、古诗文阅读(共18 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 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注释)世子:即太子。稼穑: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夺:抢占。黎庶:百姓。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1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B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门庭若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6语段(甲)中齐王从“王之蔽甚矣”到“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3 分)17劝谏和教育是一门艺术,邹忌和唐太宗规劝方式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具体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7 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8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的作用。(3 分)19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通篇写的都是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4 分)四、写作(50 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有首歌中唱道:“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的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请你以闪亮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答案与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选项中,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A拣择/择席场院/场所信札/稳扎稳打翘首以待/行业翘楚B濯足/擢升譬如/癖好讣告/赴汤蹈火称心遂愿/半身不遂C遗产/遗赠古刹/刹那倒嚼/咬文嚼字硕腹巨贾/余勇可贾D秀颀/欣然婆娑/袈裟绯红/妄自菲薄泱泱大国/怏怏不乐【答案】D【解析】Az zhi,chng chng,zh zh,qi oqi o;Bzhu zhu,p p,f f ,susu;Cy y,ch ch,ji oji o,g g;Dq xn,su sh,f if i,yng yng;故选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间谍嬴弱发详地闻名遐迩鬼鬼祟祟B诀择粗犷煞风景抑扬顿挫披蓑带笠C气概殉职笑嘻嘻人声鼎沸莫不关心D分歧急躁并蒂莲顶礼膜拜为虎作伥【答案】D【解析】A.嬴弱羸弱,发详地发祥地;B.诀择抉择,披蓑带笠披蓑戴笠;C.莫不关心漠不关心;故选 D。3古诗文默写。(8 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对抛弃道义换来的高官厚禄鄙弃的态度。(2)秋瑾在满江红(小住金华)中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达自己无限悲情与惆怅的诗句是“_?_!”(3)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的“_,_”和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中的“_,_”都描写了早晚景色的变化,景物富有动感。【答案】(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辩、焉、莽、暝。4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 分)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故有“秋老虎”之说。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被称为“多事之秋”。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本语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秋季的天气特点,故句作首句,可排除BD,句中“秋老虎”承接句中“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句中“多事之秋”承接句中“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句内容和后面“秋季养生”相联系,故选A。【点睛】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西游记第六十五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水浒传第五十八回)(2)一部伟大的作品,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主题。请从下列两部名著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其主题。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1)示例:黄眉大王虚设小雷音寺引来唐僧师徒,悟空被收入金铙中,唐僧等人被捉。揭谛向玉帝求教,玉帝派二十八星宿释厄降妖,悟空逃出后与前来帮忙的众仙又被提入人种袋,悟空再次逃出后,众仙和唐僧等人又被黄眉大王的人种袋提去,悟空请来荡魔天尊前的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来搭救众人。孔亮逃至二龙山求救,武松把他引荐给鲁智深、杨志,于是鲁智深聚集三山人马前去攻打青州,杨志让孔亮去梁山泊请宋江大队人马并力攻城。吴用献计智擒呼延灼,宋江拉他入伙,后合力打下青州城。此后,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并入梁山。(2)示例:作者用辛辣的识刺和奇异的想象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和批判,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邪恶航脏进行了无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通过刻画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图苦的刚的形象,生动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奋斗。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图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已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土。【解析】(1)本题考题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解答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平时要注意积累名著中的主要情节,注意对重要情节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记忆和概括。时间:取经途中;地点:小雷音寺;人物:师徒四人、黄眉大王、玉帝、二十八宿等;起因:唐僧等人被捉;经过:降妖过程;结果;救人成功。地点:三山;人物:孔亮、武松、鲁智深、杨志等;起因:孙亮遇难;经过:解围:结果: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并入梁山。(2)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掌握。格列佛游记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当时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事上勾心斗角。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纵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 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艺术典型。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这一主题的阐发:“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主题。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新京快报讯 1 月 25 日,微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将对违规的信息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并视其违规程度对违规帐号进行阶梯式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对帐号或帐号功能进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微信平台表示,(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国各地持续传播,引发广泛社会关注。与此同时,各类“网传”、“听说”类谣言信息也不断刺激着大家的恐慌情绪。网络谣言制造虚假事实,恶意传播不实内容,不仅破坏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严重者甚至通过散布恶性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已属于触犯法律行为。为了构建更加绿色健康的微信生态环境,微信将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的清理专项,持续加强整治;同时也欢迎用户对相关谣言进行投诉。微信安全中心提醒:疫情面前要格外保持冷静理性,广大用户应从疾控或医疗机构、权威新闻媒体了解疫情信息,相关防疫信息以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为准;(B)不要听信谣言,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材料二)漫画。(1)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 分)(2)材料一中的划线句仅有一处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 分)(3)请给材料二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简要解说漫画内容及寓意。(要求:解说漫画内容要运用总分顺序)(6 分)标题:漫画内容:寓意:【答案】(1)微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及处理方法。(2)A 把“广泛”与“社会”调换位置。(3)标题:给手机戴上口罩内容:漫画由一个手机和一个戴在手机上的口罩组成。手机屏幕上显示“不实信息”四字,罩在手机上的口罩上写着“科学”二字。寓意:对待网络上的信息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分辨出不实信息。【解析】(1)材料一是一则新闻。第一段是这则新闻的导语。导语的作用是概括事件核心内容。材料一中第一段导语部分,由“1月 25 日,微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可知,微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由“将对违规的信息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可知第一个处理方法是删除。由“并视其违规程度对违规帐号进行阶梯式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对帐号或帐号功能进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可知第二个处理方法采取的是阶梯式处罚。(2)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国各地持续传播,引发广泛社会关注。”语序不当,“广泛”与“社会”调换位置。(3)标题:这幅漫画的主体,是一只散布不实信息的手机,可以拟题谣言止于智者。这幅漫画要表达的主题是不要信谣言,要相信科学,由此可拟题用科学辨识谣言。漫画内容:首先要解说,这幅漫画由两部分组成,一只手机和一个戴在手机上的口罩。然后分别解说两部分的具体内容。手机屏幕上写着“不实信息”四个字,口罩上写着“科学”两个字。寓意:从漫画上的手机和口罩的关系来看,口罩的作用是防止手机散布不实信息,二者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手机要服从口罩,而口罩又代表的是科学。因此,想制止谣言,就要用科学的态度。二、现代文阅读(共24 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 分)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入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有删改)7“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 分)(1)_,波澜顿起。(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3)_,波澜又起。8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9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3 分)10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答案】7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8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9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10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本题中,通过文本,一个情节写的是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后来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孙子就说要吃蜗牛;再后来,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8文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其中所写母亲对蜗牛精心照料的内容,从表现母亲对蜗牛的情感以及对下文有关情节作铺垫两方面来分析解答。9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作答。儿子之所以认为蜗牛长大了,是想吃掉蜗牛。母亲一会认为蜗牛长大了,一会说蜗牛没有长大,是因为母亲舍不得蜗牛被吃掉。10理解文章的主旨,即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如本文的文尾处“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考虑。例如: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表现对小生命的爱。以上角度都可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 分)为什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对于经典的定义,人们见仁见智,我想经典应该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当一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作家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作品,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又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西游记不是一部金刚怒目式的小说,讽刺和幽默贯串全书,我想,只有心胸开朗、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流露岀这种不可抑制的幽默感。应当说,吴氏是一位温馨的富于人情味的人文主义者。另外,我国古典诗词,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苏辛;散文从庄周到韩柳;戏曲从十大悲剧到十大喜剧,其中不乏经典名篇,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文化矿藏,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力度,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底蕴,值得我们不断品味。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重读经典与深读经典,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还因为需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经典作品除具有培养审美力、愉悦心灵的功能以外,还有借鉴、参照、垂范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我们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其内涵必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何为公正、何为进步与正义的功能,并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不可否认,经典对一些读者也许只是被知晓的程度,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而是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今天,我们呼唤深读、反复品读经典,乃是一种文化上的渴望。在商业大潮和浮躁氛围下,我们更需要精神的滋养、心灵的脱俗。文学艺术是最贴近人类灵魂的。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我们会逐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阅读看成生命的一部分。(作者宁宗一有删改)11作者认为“经典值得反复品读”的原因是什么?(3 分)12下面名言可以放在文中第几段?请说出理由。(3 分)“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13赏析第(3)段加点的词语。(3 分)不仅仅也不仅仅还【答案】11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阅读经典可以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读者可以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作品还有借鉴、参照、垂范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12第(1)段。因为第一段讲什么是经典,所给名言从读者的感受角度形象地描述了经典是什么,二者一致。意思对即可。13“不仅仅也不仅仅还”这表示递进的句式连起了三方面的内容;而且在语气上越来越有气势,增强了表达力量,强调了最后一层内容的重要性。(意思对即可)【解析】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本题作答可依据24 段中的“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作品除具有培养审美力、愉悦心灵的功能以外,还有借鉴、参照、垂范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来概括作答。12考查论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说的“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第 1 段所讲的内容“经典是什么”一致,所以应该放在第 1 段。1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语句“重读经典与深读经典,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还因为需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运用了“不仅仅也不仅仅还”这样递进的句式,内容上更加强调了重读经典与深读经典需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的重要性;从语气方面看,层层递进,越来越有气势,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据此理解分析作答。三、古诗文阅读(共18 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 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