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pdf
-
资源ID:82603236
资源大小:19.8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pdf
精品语文单元测试第 2 单元综合测试(时间:90 分钟分数:100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 分)1看拼音,写词语。(10 分)shn y d jinr k u un ch q p n()()()()()bn b ol n nx yuhu j zh zu()()()()()2选择题。(15 分)(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全对的一组是()。(3 分)A抡起(l n)电钮(li)逶迤(y)B沉着(zhu )山涧(jin)崎岖(q)C政府(zh n)外宾(b ng)瞻仰(zhn)D诞生(d n)泥丸(w n)岷山(mn)(2)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C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震天动地的掌声。D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3)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3 分)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B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C马宝玉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D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4)下列不属于爱国诗句的一项是()(3 分)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5)下面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 分)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说话不用“说”:请根据语境,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 分)精品语文单元测试国庆长假萌萌一家去了桂林,看到桂林的山水,萌萌不由得():“真美啊!”他们顺便去看望了家住桂林的姑妈,姑妈留他们多住几天,萌萌()了姑妈的邀请。姑妈一再挽留,眼看萌萌的爸爸被说动了,萌萌扯一扯爸爸的袖子,():“爸爸,后天我就该上学了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4 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句中的“远征”指()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B向远方征战。(2)“万水千山”的意思是()A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指。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5课文内容回顾。(12 分)(1)七律 长征全诗是围绕“_,_”这两句来写的。(2 分)(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_ 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接受任务;_;_;_;_。表 现 了 五 壮 士_的精神。(6 分)(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 年_月_日在首都 _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本文主要 通 过 对 开 国 大 典 一 个 个 的 场 面 描 写 来 表 现 了 中 国 人 民 对 新 中 国 的 诞 生_ 的感情。(4 分)阅读与欣赏二、阅读与理解。(21 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 分)材料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1934年 10 月从瑞金出发,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 700 多座县城,红军牺牲的营以上干部有430 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 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材料二: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 10 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 11 月,一份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的报告中,把红 7 军团北上和红 6 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1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到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用时()。(2 分)精品语文单元测试A1 年B2 年C3 年D4 年2“长征”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2 分)A1934 年B1935 年C1936年D1937 年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 分)(1)1935年 10 月到达陕北的部队是红一方面军。()(2)红军长征途中,共经过了14 个省,翻越了 24 座大山,跨过 18 条大河。()(3)1934年 10 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这次行动并未被称为“长征”。()(4)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二)阅读选段,做练习。(13 分)毛主席在花山(节选)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盛好一一晾在石板上,请碾米的乡亲们喝。开始,大家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喝了起来,茶水对这里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这时候,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祥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1选段主要讲了 _ 这两件事。(4 分)2画“_”的句子,反映了什么?(3 分)_ 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A文中的老人以前见过毛主席。B毛主席经常在人们面前露面,让人觉得很面熟。C毛主席经常融入群众生活中,让人觉得很亲切。4这段文字通过写_ 的场面,表现毛主席_ 的革命情怀。(4 分)写作与表达三、口语交际。(5 分)每年的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如果安排你做一分钟的发言,呼吁大家培养读书的习惯,你会说些什么呢?精品语文单元测试四、习作。(30 分)郊游、植树、联欢、辩论、参加读书会、祭扫烈士墓哪一次的活动让你印象深刻?请你把参加这次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注意描写活动的场面。题目自拟,450字以上。精品语文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一、1.山崖渡江日寇贯彻棋盘冰雹栏杆喜悦汇集制作2.(1)B(2)C(3)B(4)A(5)C3.赞叹婉言谢绝一脸焦急4.(1)B(2)B5.(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事情发展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英勇歼敌跳下悬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3)101北京感到无比自豪和喜悦二、(一)1.B2.A3.(1)(2)(3)(4)(二)1.毛主席在花山村请乡亲们喝茶和推碾子2.毛主席体会到老百姓的辛苦,用行动来关心他们。3.C4.毛主席和群众相处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