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pdf
-
资源ID:82610399
资源大小:229.3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pdf
第 1 页 共 6 页人教版 2019-2020 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分别是A蜀、东晋、前秦B蜀、东晋、隋C蜀、南晋、张楚D蜀、东晋、梁2.对于秦统一六国的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B对秦国来说,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C在统一过程当中,秦王嬴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D在秦的统一过程当中,张仪的“合纵”策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见下图人物)与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第 2 页 共 6 页A著有名著缀术B生活在南北朝时期C创制了大明历D算出圆周率为3.14164.老师经常告诫学生要“温故而知新”这一告诫最早出自()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5.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哪个朝代?()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稳(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科技文化繁荣B南方社会动荡C北方人口南迁D对外贸易繁荣7.2019 年 4 月 7 日,农历三月三,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万名代表参加了这一盛典。请你推断这纪念的是A黄帝B蚩尤C尧D舜8.西周末年,周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A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B遵循了禅让制的传统C遵守了世袭制的规则D遵守了奴隶制的法规9.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A河姆渡聚落的兴衰B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C道教的兴起与传播D东汉末年军阀混战10.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建造B掘井饮水方便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D自然环境的变化1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12.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A陈胜、项羽起义B黄巾起义第 3 页 共 6 页C陈胜、吴广起义D项羽、刘邦起义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 多年的努,终于把洪水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水由高处流入低处。材料二:他在岷江上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涉及的是哪一水利工程?(3)我们应学习以上人物的什么精神?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把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统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三: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的改革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胡人政权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被中原文明所同化。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北击匈奴对游牧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说出 1 点即可)材料二反映了西晋时汉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孝文帝是如何“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的?(举出两例即可)(3)归纳上述三则材料中的事件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 4 页 共 6 页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摘自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摘自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是谁?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括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的哪些措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第 5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二、综合题1、2、第 6 页 共 6 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