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精品教案.pdf
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方法指导1.本文除了用对话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文中还体现出哪些艺术特色?(1)鲜明的对比手法:秦王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对比:使人易地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的先柔后刚的态度对比:临危受命 沉着应对 针锋相对 挺剑而起秦王与安陵君的性格对比:秦王(狡诈狂妄、盛气凌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头脑清醒、不卑不亢)愿终守之,弗敢易(2)衬托手法的使用:用秦王的狡诈骄横衬托唐雎的果敢与胆识。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按三步走:(1)不看注释根据自己文言积累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结合课文下方注释再译课文。(3)借助参考书规范译文。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朗读法、指导法、比较法。相关教具。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刘向(约前 77前 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2)作品简介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 33 篇。2.生难字词(1)字音弗(f)雎(j)怫(f)跣(xi n)抢(qi ng)傀(gu)祲(j n)缟(g o)挠(n o)谕(y )(2)词义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同“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一词多义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徒: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夫:此庸夫之怒也(的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开端:秦王以易地为诱惑,遭拒绝,秦王不悦,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发展:秦王责备安陵君,唐雎据理力争。高潮:秦王威胁唐雎,唐雎奋起反击。结局:秦王屈服,唐雎凭自己的胆识与谋略取得了外交胜利。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交流点拨】课文写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君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争。安陵君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终于使秦王嬴政屈服。2.文中是怎样体现秦国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的?【交流点拨】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不高兴,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秦王嬴政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由此可以看出,唐雎所担负的使命重大而且艰巨。3.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你认为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交流点拨】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而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国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4.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交流点拨】表现了秦王盛气凌人、奸诈狡滑的性格。(2)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交流点拨】表现秦王无理责问的性格。(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交流点拨】表现了唐雎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的性格。(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交流点拨】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针锋相对、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性格。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从侧面刻画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这篇记叙文,写出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2.拓展延伸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交流点拨】示例:(1)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2)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3.布置作业(1)分角色朗读课文。(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唐雎不辱使命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本文虽然某些文字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累,所以教学设计时,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上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现在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