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含答案解析)(1).pdf
-
资源ID:82631422
资源大小:784.7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含答案解析)(1).pdf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小华骑车去离家相距5 千米的图书馆看书,观察下图,小华到图书馆用了()时。A.1 B.1.5 C.2 D.32乐乐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茶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第一天她参加采茶叶体验活动上午采茶叶2 小时,吃过午饭后接着采茶叶3 小时下面能较准确地描述这件事的是图()A.B.C.D.3按规律填数:2,3,5,9,(),33,。A.13 B.15 C.17 D.304甲、乙、丙住同一个单元,甲家在一楼,乙家在三楼,丙住五楼。昨天下午,甲先到乙家,等乙扫完地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下面()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A.B.C.D.5,这一列数中的第10 个数应该是()。A.B.C.D.6如下图,一辆汽车的行驶时间与路程()。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D.无法判断7照这样排下去,第六个图形里会有()个小三角形。A.25 B.30 C.36 D.478观察 101001000100001 的排列,第5 和第 6 个 1 之间应排()个 0A.1 B.2 C.4 D.59图是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的运行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出发时货车在面包车前50 千米处 B.经过 2 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C.货车平均速度为37.5 千米/小时D.面包车平均速度为12.5 千米/小时10观察已给数列,括号中应填入所缺的数为:1,1,2,3,5,8,13(),34,A.15 B.17 C.21 D.3011某城市限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 吨时,每吨价格为2 元;当用水量超过6 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水价为3 元,每户每月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的关系是图中的()A.B.C.D.12下图为某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天 15 时温度最高B.这天 3 时温度最低C.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 度D.这天 21 时温度是30 度二、填空题13如图,在线段AB上,画 1 个点,可得3 条线段;画2 个不同点,可得6 条线段;画3个不同点,可得10 条线段;照此规律,画4 个不同点,可得_条线段,画10 个不同点,可得 _条线段。141,3,2,6,4,_,_,12,1615用火柴棍搭三角形如图。请你找出规律猜想搭n 个三角形需要 _根火柴棍。16用小棒按照如下方式摆图形,摆1 个八边形需要8 根小棒,摆2 个需要 15 根。(1)摆 5 个八边形需要_根小棒。(2)用 n 个八边形需要_根小棒。17 一般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 个正六边形需要_根小棒;摆10 个正六边形需要 _根小棒;摆n 个正六边形需要_根小棒18找规律,填一填,_,_,19填空,_ 20找规律,填一填1,3,7,15,31,_,_三、解答题21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了两棵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制成了它们生长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比较两棵树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多少米?22如图 1,在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 的长方体水槽内放入一个长方体烧杯,以恒定不变的流量速度先向烧杯中注水,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为止,此过程中,烧杯本身的质量、体积忽略不计,烧杯在大水槽中的位置始终不改变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厘米)与注水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2 所示(1)图 2 中点 _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_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2)求烧杯的底面积;(3)求注水的速度及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23一张桌子坐6 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0 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14 人(1)照这样,18 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2)五(2)班有 46 位同学,需要多少张桌子并起来?24如下图,用小棒围1 个平行四边形需要4 根,围 2 个平行四边形需要7 根,围 3 个平行四边形需要10 根,照这样围下去,围20 个平行四边形要多少根小棒?25按规律,画一画26找规律,再填数字【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 解析:B 【解析】【解答】小华到图书馆用了1.5 小时。故答案为:B。【分析】从图上看,纵轴表示距离,横轴表示时间,距离达到最远处时的时间,为到达图书馆的时间。2D 解析:D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采茶叶的时间在折线统计图中,是上升的线段;吃饭的时间在折线统计图中,应该是平缓的线段;吃过午饭后接着采茶在折线图中,是上升阶段。所以比较准确地描述这件事的是图形D。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知,采茶时,折线向上,休息时,折线向右平行于横轴。根据折线的走势判断。3C 解析:C 【解析】【解答】22-1=3;3 2-1=5;5 2-1=9;9 2-1=17;17 2-1=33.故答案为:C.【分析】观察可知,此题的规律是:前一个数2-1=后一个数,据此规律解答.4B 解析:B 【解析】【解答】解:选项中,B 项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故答案为:B。【分析】题目中问的是甲的活动,甲家在一楼,所以在0 时时,甲的楼层可以看作为0,甲先到乙家,乙家在3 层,甲要等乙扫完地,所以在下一个高度的时候要有横着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所以,在下一个高度只停了一下,最后又回到楼下,即又回到0。5B 解析:B 【解析】【解答】解:这一列数中的第10 个数应该是。故答案为:B。【分析】从这列数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数的分母就是这个数在这列数中的顺序2,每一个数的分子就是分母-1。6B 解析:B 【解析】【解答】因为60:1=120:2=180:3,所以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故答案为:B。【分析】如果用字母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一定);如果用字母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据此判断。7C 解析:C 【解析】【解答】解:第六个图形里小三角形的个数:66=36(个)故答案为:C【分析】第一个图形:11=1(个),第二个图形:22=4(个),规律:小三角形的个数=图形个数 图形个数,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小三角形的个数即可.8D 解析:D 【解析】【解答】第5 个 1 后面到第6 个 1 之间有 5 个 0.故答案为:D【分析】观察数字中0 的个数,第1 个 1 后面 1 个 0(间断的 0 不算),第 2 个 1 后面 2 个0,由此判断第5 个 1 后面就有5 个连续的 0.9A 解析:A 【解析】【解答】A、0 时两车的距离相差50 千米,所以出发时面包车在货车前50 千米处;此选项错误;B、面包车与货车的交叉点对应的时间是2,所以经过2 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此选项正确;C、货车的平均速度:75 2=37.5(千米/小时),此选项正确;D、面包车的平均速度:25 2=12.2(千米/小时),此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出发点所对应的距离确定两车出发时的距离;2 小时时,货车追上面包车,货车行了75 千米,面包车行了25 千米,求出速度后即可做出判断并选择出错误的选项即可.10C 解析:C 【解析】【解答】因为1+1=2;1+2=3;2+3=5;3+5=8;5+8=13;8+13=21;21+13=34.故答案为:C.【分析】观察数列可得到规律:相邻的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据此规律解答.11B 解析:B 【解析】【解答】A、超过 6 吨后水费减少了,此选项错误;B、超过 6 吨后水费增加了,此选项正确;C、水费一直是不变的,此选项错误;D、开始不交水费,到一定时候再交,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图中折线上升,说明水费随着水量增加而增加,转折点是水量的临界点,水费增加,折线就会上升快,水费减少,折线就会上升慢.12C 解析:C 【解析】【解答】A、最高温度是37 度是 15 时,此选项正确;B、温度最低是22 度是 3 时,此选项正确;C、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差是37-22=15(度),此选项错误;D、21 时对应的温度是30 度,此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图中横轴表示时刻,竖轴表示温度,根据相应的时间对应的温度判断各个选项的说法即可.二、填空题1315;66【解析】【解答】解:画4 个不同点可得1+2+3+4+5=15条线段画10 个不同点可得1+2+3+4+5+6+7+8+9+10+11=66 条线段故答案为:15;66【分析】画 1 个点可得 3 条线解析:15;66 【解析】【解答】解:画4 个不同点,可得1+2+3+4+5=15 条线段,画10 个不同点,可得1+2+3+4+5+6+7+8+9+10+11=66 条线段。故答案为:15;66。【分析】画1 个点,可得3 条线段,即1+2=3;画2 个不同点,可得6 条线段,即1+2+3=6;画 3 个不同点,可得10 条线段,即1+2+3+4=10,从这些规律中可以观察到:画n 个点,可得1+2+n+n+1 条线段。149;8【解析】【解答】原题可以看成两组数列第一组是124816;第二组数列是 36912 第一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2=后一个数第二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 3=后一个数故答案为:9;8【分析】把原数列解析:9;8 【解析】【解答】原题可以看成两组数列,第一组是1,2,4,8,16,.;第二组数列是 3,6,9,12,.。第一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2=后一个数,第二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 3=后一个数。故答案为:9;8。【分析】把原数列拆为1,2,4,8,16 和 3,6,9,12 这两组数列,按照这两组数列的规律解答即可。152n+1【解析】【解答】解:根据规律可知搭n 个三角形需要的根数:2n+1故答案为:2n+1【分析】观察图形判断图中火柴棒的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火柴棒根数=三角形个数 2+1 用字母表示规律即可解析:2n+1 【解析】【解答】解:根据规律可知,搭n 个三角形需要的根数:2n+1故答案为:2n+1【分析】观察图形,判断图中火柴棒的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火柴棒根数=三角形个数 2+1,用字母表示规律即可。16 (1)36(2)7n+1【解 析】【解 答】解:(1)5 7+1=36(根);(2)n 7+1=7n+1(根)故答案为:36;7n+1【分析】小棒的根数与八边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小棒的根数=八边形个数 7 解析:(1)36(2)7n+1 【解析】【解答】解:(1)5 7+1=36(根);(2)n 7+1=7n+1(根)故答案为:36;7n+1【分析】小棒的根数与八边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小棒的根数=八边形个数 7+1.17 21;51;5n+1【解 析】【解 答】解:根 据 分 析 可 得:54+1=21(根)10 5+1=51(根)5 n+1=5n+1(根)故答案为:21;51;5n+1【分析】根据已知的图形判断图形个数与小棒根解析:21;51;5n+1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5 4+1=21(根)10 5+1=51(根)5 n+1=5n+1(根)故答案为:21;51;5n+1【分析】根据已知的图形判断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规律:小棒的根数=图形个数 5+1,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181025;1236【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10251236 故答案为:1025;1236【分析】第一解析:;【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故答案为:;【分析】第一个数字的分子是12,后面的分子依次是22、23、24;第一个数字的分母是12,后面的数字的分母依次是22、33、44,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缺少的数字即可.199970【解析】【解答】分子:292+41=58+41=99 分母:41+29=70 这个分数是 9970 故答案为:9970【分析】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分母的 2 倍加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是相解析:【解析】【解答】分子:292+41=58+41=99,分母:41+29=70,这个分数是.故答案为:【分析】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分母的2 倍加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是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按照这个规律计算即可.2063;127【解析】【解答】312+1=63;632+1=127故答案为:63;127【分析】规律:后面的数字=相邻的前一个数字 2+1根据这个规律列式计算即可解析:63;127 【解析】【解答】312+1=63;632+1=127.故答案为:63;127【分析】规律:后面的数字=相邻的前一个数字2+1,根据这个规律列式计算即可.三、解答题21 比较两棵树的生长情况,我发现:甲乙两棵树开始的生长都很快,但在第9 年时,乙树停止生长,而甲树继续生长到15 年左右才停止生长。9-7=2(米)答: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2 米。【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复式统计图的应用,观察对比两棵树的生长情况,我发现:甲乙两棵树开始的生长都很快,但在第9 年时,乙树停止生长,而甲树继续生长到15 年左右才停止生长;要求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几米,用减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22(1)A;B(2)解: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cm2、高为 h1cm,注水速度为每秒vcm3,注满水槽所用时间为 t0秒,由图2 知,当注水18s 时,烧杯刚好注满;当注水90s 时,水槽内的水面高度恰好是 h1cm(即烧杯高度)于是,Sh118v,100h190v则有 100h190 Sh1,即 S20答:烧杯的底面积是20 平方厘米。(3)解:由图可知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比是18:901:5,烧杯的体积:100 105200(cm3),注水速度:20018(立方厘米/秒);注满水槽所用时间:10020 180(秒);答:注水的速度是立方厘米/秒,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是180 秒。【解析】【解答】解:(1)图 2 中点 A 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B 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故答案为:(1)A;B。【分析】(1)注水18 秒,水面一直没有上升,是因为这18 秒都是往烧杯中注水;90 秒时,水面突然上升慢了,是因为把烧杯注满后,水槽比较大,水槽的水上升的速度慢;(2)用字母表示出烧杯的底面积、高、注水速度。18 秒时把烧杯注满,说明18 秒的注水量相当于烧杯的体积。90 秒水槽内水面的高度恰好是烧杯的高度,这样90 秒注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底面积是100cm2,高是烧杯高度的长方体体积。这样列出两个等式,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注水的时间即可;(3)根据图形表示的注水时间写出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的比,然后计算出烧杯的体积,同烧杯体积除以18 即可求出注水速度,用水槽的体积除以注水速度即可求出注满水槽的时间。23(1)解:184 274(人)答:18 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74 人。(2)解:(462)4 11(张)答:需要 11 张桌子并起来。【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张桌子上下两边各坐2 人,即一张桌子可以坐4 人,再加上左右两边的两个即可,所以一排可以坐的人数=桌子的个数 4+2,需要桌子的张数=(学生的人数-2)4。24 解:20 3+1=60+1=61(根)答:围 20 个平行四边形要61 根小棒.【解析】【分析】平行四边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小棒根数=平行四边形个数 3+1,根据规律计算即可.25 解:【解析】【解答】第一次间隔1,第二次间隔2,第三次间隔3,第四次间隔4,那么后面依次间隔 5、间隔 6 即可.故答案为:【分析】根据前面已经画出的判断出间隔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再画出几个这样的间隔即可.26 36;28;33;25【解析】【解答】规律是:37+5 42,42-8 34,34+5 39,39-831,31+536,36-828,28+533,33-825.所以后面四个数字是36;28;33;25【分析】先观察前面的五个数字,通过加减计算判断出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计算出后面未知的数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