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0江苏加试.pdf
-1-考点 20 江苏加试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 13 题。(10 分)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5 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评分标准】5 处断句,每处 1 分。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1 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加强记忆即可。答案:刘义庆【评分标准】答对 1 分。答成其他不给分。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4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2-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知体例来源;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评分标准】四点每点 1 分。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附【译文】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来,形成一家之言。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他编写这本书就是这样周密详尽谨小慎微而又不厌其烦。二、(2015江苏卷)名著阅读题(15 分)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3-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解析】选 AD。本题考查名著阅读。A项,关羽将旧战袍穿在外面是不忘与刘备的结拜之情,因为旧战袍是刘备所赠。D项,哈姆莱特在第一幕开场时并不知道他父亲是克劳迪斯所害,所以他们的争斗并没有开始。2.简答题(10 分)(1)在红楼梦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5 分)答:【解析】首先要明确“篾片”的意思,“篾片”也叫“清客”,指旧时在富贵场中帮闲凑趣的知识分子,男的称“篾片相公”,女的称“女篾片”。其次要善于联想,红楼梦中身份相合且善于凑趣的女的只有刘姥姥,且“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确实拿刘姥姥取笑了,刘姥姥也善于迎合,故意引大伙大笑。答案: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评分标准】答对人物姓名得 1 分;性格特征共 4 点,每点 1 分。(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4-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5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边城人物形象的理解。要求从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解答时,要结合前文相关内容展开分析。此情节前,当地的团总想以新碾坊为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而翠翠暗地里喜欢傩送,听说了这件事后,心里忧愁、嗔怪,但不便明说,便借骂狗开脱。而傩送来跟翠翠热情地说话,表明傩送喜欢翠翠,因此翠翠心中欢喜。答案: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评分标准】分两点作答;答全一点给 3 分,两点给 5 分。三、(2015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5-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1.“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从文中找出这几个词语的位置(在选文的第一段);再标出前后相关的句子,如“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等;接着进行揣摩、归纳、整合;最后规范组织答案。答案:(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评分标准】第一问 2 分,每点 1 分。第二问 3 分,两小点,每点 1 分;语句通顺 1分。要点不全,酌情扣分。2.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从文中找出句子位置(在选文第二段);标出前-6-后相关语句,如“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等;结合题干要求,整合相关语句;最后按要求答题。答案:“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评分标准】两个要点,一点 2 分。如概括不全或不准,酌情扣分。3.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来学习写作。(6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结合全文”,问题指向明确,答题时,就要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文本,就会发现,文中说这个问题用的是“要就要”的句式;还有句式熟读时谈到的词语;等等。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就能形成答案。答案:通过读书来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来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然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来积累词句等的用法。【评分标准】三个要点,一点 2 分。如概括遗漏或表达不畅,根据具体情况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