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理)试题.pdf
-1-天水一中 2017 级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试题地理(理科)一.单项选择题(共 4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9分)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行政区自然带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青岛市A.B.C.D.【答案】D【解析】【详解】区域有一定的界线,自然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定的,一般具有明确边界。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是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错。行政区、青岛市是人为划分的,有明确界线,对,D对。A、C、D错。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热量带干湿区我国三大自然区文化区A.B.C.D.【答案】A【解析】【详解】热量带主要是依据积温高低划分,干湿区主要是依据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对比划分,这两个区域划分指标较单一,故A 项正确。我国三大自然区是依据气候、地形、植被等综合自然因素划分的,文化区是依据语言、文字、服饰、饮食、建筑、艺术等多种文化要素划分的,故、不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读“2006 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3.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4.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2-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答案】3.C 4.B【解析】1.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2.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B.光照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区域差异对比,考查学生对西北地区农业区位的了解程度。【详解】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纬度较高,低温时期较长,热量条件较差,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而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多,光照相对较弱,因此选项B 符合题意。与长江中下游相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湖水量较少,水资源较少,选项C 不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沉积土壤,土壤肥沃,而西北地区因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多数地区土壤发育较差,因此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系统7.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数字地球”技术A.B.C.D.【答案】6.C 7.D【解析】-3-试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6 题详解】利用遥感技术可通过航空器或航天器从高空第一时间迅速掌握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C 正确。【7 题详解】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的过程中,首先应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震区情况,再利用全球定位于系统确定被困灾民的位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选择最适宜的营救路线,正确。不需要利用数字地球技术,错。正确,故选D。8.GPS手持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A.资源普查B.作物估产C.定位导航D.灾害监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9.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的了解程度。【详解】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天气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先使用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分布的原始数据,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成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正确,A符合题意。在制作卫星云图上,使用全球定位技术较少,因此排除 B、C、D。故选 A。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4-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车辆跟踪B.合理配置车载C.降低能耗D.便于运营管理11.旅游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对有关资料了解应通过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答案】10.B 11.B【解析】试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10 题详解】全球定位系统主要作用是定位和导航,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便于运营管理,A、D 正确。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功能可为车辆选择出最适宜的路线,以降低能耗,C 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不能应用于车载的合理配置,B不正确。故选B。【11 题详解】旅游临行前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了解目的地的有关资料,B正确。利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只能获得目的地的影像资料和地理坐标,A、B 错。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故选 B。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回答下面小题。12.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气候变暖C.旱涝灾害D.土地荒漠化13.民勤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A.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C.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D.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5-14.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用水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15.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A.B.C.D.【答案】12.D 13.A 14.B 15.D【解析】【12 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勤气候干旱,且“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说明该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选 D。【13 题详解】民勤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物理风化作用强,因此地表松散物质多,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其中气候干旱是根本原因,植被稀疏是直接原因,故A正确、B错误。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以及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和该地区成为北方沙尘暴沙源地无关,C、D 错误。故选 A。【14 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进而导致该地区“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说明造成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用水。故选B。【15 题详解】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用水,因此应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正确。该地区内部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应因地制宜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正确。荒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宜全面恢复荒漠植被,错误。能源问题不是该地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因此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无关,错误。故选 D。【点睛】西北地区内部自然环境存在降水多少、地形特征等的差异,尤其是降水的差异较为显著,这造成该区域内部的人类活动的差异,如存在灌溉农业、草原畜牧业等不同的人类活动,因此该区域内部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也存在差异。该区域荒漠化的治理应因地制宜,结合-6-地理环境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措施。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 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B.a 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C.b 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 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17.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长速度快压缩农业用地轮作套种盲目开荒,粗放耕作A.B.C.D.1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B.C.D.19.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7-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答案】16.A 17.C 18.A 19.D【解析】【16 题详解】A 项,a地带位于农牧交错地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潜力较小,故 A 项说法错误。B 项,如图,a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对于来自于西北的风沙起到天然的屏障作用,故 A 项确。C 项、D 项,b 位于南方农牧交错地带,且分布于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地区,植被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且该地区多民族聚居区,故 C 项、D 项均正确。综上所述,A 项符合题意。【17 题详解】人口增长速度快,造成人口总量增加迅速,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大,极易造成环境破坏,故正确。压缩农业用地,增加牧业区草原带,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错误。轮作套种,有利用保持水土和环境保护,故错误。盲目开荒、粗放耕作易造成植被覆盖下降、土地沙化,故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正确答案为C。【18 题详解】农牧交错带在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正确;同样可以知道东部农耕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不正确;由图可以知道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蓄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正确。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19 题详解】因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增大坡耕地面积及大量开垦荒地,过度开垦会造成植被破坏,-8-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同时会对东部农耕区造成破坏;A、B 项错误;当地水分条件较差,耕地规模不大,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及建成商品粮基地,C 项错误;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放牧,保护植被,同时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实现当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D 项正确。综合分析,D 项正确。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A.B.C.D.21.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A.气候更干旱B.地形更崎岖C.河网较密集D.热量更充足22.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大量捕杀种群退化A.B.C.D.【答案】20.A 21.A 22.A【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20 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曾分布黄土高原,说明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正确。从图中看,亚热带季风区没有野骆驼分布,错。结合图例可看出,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9-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正确。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错。正确,A正确。故选A。【21 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看出,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气候更干旱,河网更稀疏,A正确,D错。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和目前野骆驼分布区,地形差别不大,纬度相当,热量差别不大,B、C错。故选A。【22 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看出,从野骆驼分布区面积不断减少,且不断向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集中,原因包括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大量捕杀,正确。种群退化不会使其分布地区面积减少,更不会向自然条件恶劣地区集中,错。正确,A正确。故选A。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 弱111 0.1 155 41.3 153 1.7 154 18 14 很强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2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A.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B.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10-C.森林树种越单一,生态效益越优D.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答案】23.D 24.A【解析】试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23 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如当降水量为33mm时,混交林地泥沙量为0.1kg、坡耕地为41.3kg、荒草地为1.7kg、油松幼林地为18kg,可判断出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D正确。故选D。【24 题详解】从表中可读出,相同降水条件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可知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A正确。开垦坡地泥沙含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B错。森林树种越复杂,生态效益越优,C错。退耕还林(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和退耕还草(荒草地)的生态效益(泥沙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是有高有低,D错。故选A。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以下各题。2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开山取石B.风蚀作用、过度放牧C.水蚀作用、滥伐森林D.沉积作用、环境污染2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大力采取退耕还林举措【答案】25.C 26.D【解析】【25 题详解】根据材料,“红色荒漠”是江南丘陵地区,土壤被侵蚀,基岩裸露形成。自然原因主要是水的侵蚀,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滥伐森林,C 对。湿润区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A、B 错。山地水土流失主要是侵蚀作用,沉积主要在低洼处,D 错。-11-【26 题详解】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大力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恢复生态,D 对;水土流失严重区,不适宜大力开荒种田,A 错。该地降水较多,土地退化、荒漠化,不适宜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C 错。该地区开展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此地土地退化严重,因此首先要改善生态环境,B不对。故答案选D。【点睛】根据材料,红色荒漠分布在江南丘陵地区,结合气候、地形、植被条件,分析形成原因。湿润地区水土流失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煤、天然气、石油、水电和核电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D.煤、水电、核电、石油和天然气28.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居首位的国家是A.瑞士B.法国C.中国D.英国【答案】27.B 28.D【解析】【27 题详解】世界能源消费中,以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消费为主。且天然气比重较小,煤的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因此表示石油,表示天然气,表示煤,则表示水电和核电。故选B。【28 题详解】英国石油资源丰富,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居首位。瑞士能源消费以水能为主,法国以核电为主,中国以煤炭消费为主,故选D。29.在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中,要有重点地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能源基地高效、有-12-序运转?()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加强交通建设引水工程建设发展煤化工A.B.C.D.【答案】B【解析】【详解】山西能源基地基础设施的主要问题是:晋煤外运时,有太行山、黄河的阻隔,即交通问题;晋北、晋中地区的水源短缺。针对以上两大问题,可知加强交通建设和引水工程建设是能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保证。发展煤化工产品转换和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是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对策。B正确。故B 正确。【点睛】本题容易误选A,原因是对重点地加强建设的项目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对策混淆。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30.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A.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B.在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C.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D.接近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31.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A.带动第一、三产业比重的提高B.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C.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D.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32.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克服的主要问题是()A.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B.能源资源短缺问题C.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D.水资源不足问题-13-【答案】30.A 31.B 32.C【解析】【30 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例,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A对。攀枝花市在金沙江沿岸,河流落差大,航运条件差,B错。铁路线路少,交通不便,C错。距离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远,D错。故选A。【31 题详解】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B对。第一产业是农业,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不能带动第一产业比重的提高,A错。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不是对经济的作用,C错。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也不是对经济的作用,D错,故选B。【32 题详解】矿产资源的开发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土壤、水源的造成污染,因此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克服该问题,C正确;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短缺问题,B错误;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水资源问题不足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A错误。故选C。33.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生物能C.天然气D.太阳能【答案】C【解析】【详解】一般矿物能源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过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难以再生,为非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矿物能源的一种,所以选C 项正确。风能、生物能、太阳能都是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故ABD 项不符合题意。综合分析,C 项正确。34.山西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经济产值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山西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包括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增加经济产值,A、B、C 包括。建设坑口电站,会加重山西的环境污染,D不包括,选D。35.我国在山西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最主要优势是()-14-A.能源丰富B.工业基础雄厚C.水源丰富D.靠近市场【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详解】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能源丰富是该地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最主要优势,A 正确。工业基础雄厚、靠近市场是该地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B、D 错误。该地气候较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C 错误。故选A。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 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问题。36.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37.【小题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答案】36.C 37.D【解析】本题考查宜农荒地(农业低产区)的改造。【36 题详解】沿海滩涂由于距海近,地势低平,常受海水浸泡,因而盐度高,可采用种植耐盐植物等生物措施进行改造。故选C。【37 题详解】因为沿海滩涂具有盐度高的特点,要想缩短改造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降低盐度。故选 D。根据 2015 年国际专业期刊发表的报告披露,印度尼西亚首度超越巴西,成为热带雨林消失最多的国家。2000 年至 2012 年,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面积高达6 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爱尔兰的国土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荒种植-15-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B.C.D.39.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B.C.D.【答案】38.C 39.A【解析】本题组以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为情境,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森林破坏的原因、森林破坏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8 题详解】热带雨林的消失主要和人类活动有关,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雨林消失的主要原因,和符合题意。印度尼西亚为群岛国家,岛屿大多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当地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洪灾对热带雨林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雨林深处闷热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迁居此处的人口不多,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所以选C。【39 题详解】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雨林被毁可能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加大,符合题意。雨林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基因库,雨林消失可能导致珍贵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符合题意。该地气候湿润,风力较小,不易形成沙尘,不符合题意。当地经济相以落后,雨林消失,生态环境恶化,不会导致当地人口急剧增加,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所以选 A。松嫩平原,是东北平原的最大组成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的松辽盆地里的中部区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0.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16-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4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都位于半湿润地区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雨热同期A.B.C.D.【答案】40.A 41.B【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0 题详解】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A正确。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春小麦的种植,不适宜冬小麦和油菜的种植,B错。黑土分布广泛,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错。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D错。故选 A。【41 题详解】长江三角洲位于湿润地区,错。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正确。两地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正确。正确,B正确。故选B。田同学在作文我的家乡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2.田同学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4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逆袭”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答案】42.C 43.A【解析】【42 题详解】-17-结合材料中描述的是4 月份水稻生长景观,而且河网密布,有甘蔗的栽培。因此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是桑基、蔗基鱼塘农业。C正确。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渭河平原不能生长甘蔗,也不符合水网密布等特点。A、B、D错误。故选C。【43 题详解】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是有利因素,A正确。黏重的土壤,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一直要进行改良,B错误。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始终是有利因素,C、D错误。故选A。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44.关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B.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C.植被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D.甲乙两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45.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泥石流和滑坡C.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D.洪涝灾害46.区内最重要的特产是A.甘蔗、黄麻B.棉花、石油C.水稻、石油D.茶叶、棉花【答案】44.B 45.C 46.B【解析】本题组考查中亚地区。中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合理灌溉极易引发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问题,区域资源丰富,里海沿岸盛产石油,中亚气候适合棉花生长。【44 题详解】图示地区为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植被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由-18-于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稀少,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少量降水,据此选 B。【45 题详解】乙地为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形平坦,由于区域降水少,气候干旱,乙地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或荒漠化问题。【46 题详解】中亚里海沿岸盛产石油,阿姆河、锡尓河流域盛产棉花,选B。二综合题4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资料一: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番茄产区。产自该地区的番茄病虫害少、霉菌少、番茄红色素含量高,是加工番茄制品的上等原料。许多番茄制品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为国际知名番茄制品公司提供大包装的初加工番茄制品。资料二:近年来,天津成为了新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的番茄制品中转站。新疆出产的番茄产品有90%通过天津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出口额的提高,许多新疆的番茄制品厂企业在天津设立分厂和销售中心,使新疆的红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1)简析图中南部地区多季节性河流的原因。(2)简析图示地区种植番茄的有利条件。(3)简析天津成为内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中转站的有利条件。(4)近几年新疆南部盆地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简析其原因。【答案】(1)地处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多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河流断流。(2)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有灌溉水源;夏季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生态环-19-境好,产品污染少;(写出其中3 点)但水源不足限制大规模的发展。(3)地理位置优越,有良港,便于出口;与新疆有铁路连接,方便运输;经济水平高,商业、服务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等。(4)人口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植被枯死,土地荒漠化加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分析。【详解】(1)图中区域地处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多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冬季,图中南部地区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河流断流,因此区域多季节性河流。(2)图示地区种植番茄的有利条件从气候中的光热、温差及区域生态环境较好等方面分析即可。图示地区位于西部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有灌溉水源;夏季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生态环境好,产品污染少;但水源不足限制大规模的发展,本题只要求有利条件。(3)天津成为内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中转站与天津港口条件、直辖市、交通、科技等条件优越有关。天津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良港,是个港口城市,便于出口;天津与新疆有铁路连接,方便运输;天津属于直辖市,经济水平高,商业、服务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等,这些条件使天津成为内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中转站。(4)近几年新疆南部盆地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与经济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近几年新疆南部盆地地区随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破坏植被、缺水大面积植被枯死,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48.读下面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各工业部门的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区的主导工业是工业。-20-(2)该地区能源输出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是输煤和输电,它们并存的原因是。(3)根据本区资源特点,除煤炭、电力工业外,还可优先重点发展的工业是冶金和煤炭化工,主要原因是。(4)从本区能源构成特点来看,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是;。(5)该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选择)A荒漠化B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D土壤盐渍化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主要是。【答案】(1)能源(2)输电经济效益好,但环境污染严重;输煤环境污染小,但经济效益差,铁路运输压力大。(3)充分发挥该地煤炭能源丰富的优势,发展耗能工业(4)煤尘、粉尘增多影响空气质量;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形成酸雨。(5)B 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毁林开荒、开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利用各工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图示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为能源工业。(2)利用图示能源工业各部门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判断,能源工业主要以煤炭和电力为主。主要原因从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煤炭外运能力不足,故转化为电力输出可缓解铁路的压力。(3)结合图示判断金属冶炼工业和煤化工工业的发展迅速。由于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高耗能产业。(4)由于煤炭比重大,故煤炭的燃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导致酸雨危害严重。(5)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由于黄土疏松,地表起伏大,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等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21-【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准确的利用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分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