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pdf
试卷第 1 页,总 10 页山西省 2019-2020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中国是 2019 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今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有关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空气污染的是A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便市民出行B加高燃煤锅炉烟,将废气排放到高空C废弃工厂拆迁.用于城市绿心综合建设D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2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 周年,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将 101 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101 B157 C258 D359 3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氧化铈(CeO2)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3 试卷第 2 页,总 10 页C+4 D+5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连接仪器5我国科学家在1993 年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这两个汉字是日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6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试卷第 3 页,总 10 页B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C水分解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变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1 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3个水分了-分 子很小B夏季在公园里闻到陈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氧气可被压缩成液氧储存在钢瓶中-分 子的体积变小D酒精温度计遇热温度计内液柱上升-分 子间的间隔变大8物质的鉴别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实验室中鉴别下列物质所用方法不合理的是A鉴别食盐和蔗糖-品尝味道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C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D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现察颜色9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B探究水的组成试卷第 4 页,总 10 页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D净化得到纯水10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A高锰酸钾的质量B锰元素的质量C固体物质的质量D生成氧气的质量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1空气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下图为与空气有关的信息。试卷第 5 页,总 10 页阅读图中信息,因答下列问题:(1)图 1 所示物质中常用于食品防腐的是_,(填化学式.下同).炼钢.气焊以及航空航天都要用到的是_。(2)图2中寓含大气污染的危害有_(答一点即可)。12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食用加碘盐可有效改善缺碘引起的碘缺乏病。某品牌碘盐的标签上标明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1)氧化钠由 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碘盐中的“碘”是指 _(填“元素”或“原子)。132019 年 1月 3 日.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器上搭载微型生物圈。微型生物圈(如图1)是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小型密封容器,里面装有植物种子,中国终于把菜种到了月亮上!下面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写出大气圈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2)铝的原子序数为_;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14探空气球主要用于把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高空,以便进行温度、压力,湿度和风等气试卷第 6 页,总 10 页象要素的探测,可升达离地30-40 千米的高度.探空气球中充入的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_;现在大多用氦气取代氢气填充探空气球的原因是_。评卷人得分三、流程题15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和经济资源.推进污水深度处理,再生利用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图是城市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1)污水通过”格棚”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2)生化池中通人臭氧(O3)去除水中有机物.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臭氧属于_。(填“单质”或“化合物”)。(3)污泥处理中部分污泥可腐熟用作肥料,肥料的腐熟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快滤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5)经过以上处理得到的水是硬水,可用_(填试剂名称)进行检验。(6)我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请你为节约用水提一条建议_。评卷人得分四、科普阅读题16阅读下列短文中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差别很试卷第 7 页,总 10 页大。化学反应速率与其活化能的大小密切相关。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降低活化能会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某些化学反应也并非只有唯一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但催化剂的活性(即催化作用)也并非一成不变,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会急剧地或缓慢地失去活性,称为催化剂中毒。(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2)请你写出一个需要催化剂参与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3)在加热氯酸钾时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使氯酸钾分解的速率明显加快.高锰酸钾_(填“是”或“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制。(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空气中的一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 催化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b 催化制在化学反应的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c 一个反应只有一种催化剂d 催化剂中毒后会失去活性17某化学兴题小组的同学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准备 连接好如图1 的装置后.先将导管伸人水中,然后用手捂住容器璧,观察到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瓶中迅速塞紧塞子。现察到 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待红磷熄灭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瓶中的量明显小于瓶内室气体积的1/5。质疑猜想 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同学依据猜想又进行了如下探究:试卷第 8 页,总 10 页活动一:小红猜想可能是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于是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将燃烧匙内剩余物质加热。观察到_由此判断红磷过量。活动二:小明认为瓶内可能还有氧气残留。资料显示:红色的铜粉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于是他设计如图3 所示的实验:将集气瓶内残余气体通入装置后开始加热,观察到红色的铜粉变黑,结论是_。交流研讨 当瓶内的氧气浓度过低时就不能支持红磷持续燃烧.无法将氧气耗尽。实验改进 脱氧剂是一种食品保鲜剂,它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同学们采用脱氧利进行如图4 所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实验所需的时间/min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50 35 27.5 19.7 19.7 19.7 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_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结果精确到0.1%)。试卷第 9 页,总 10 页能力发展 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缺点是_。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18ABCD 为四种不同的物质,其中A.B 为无色液体,C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条件或其他物质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A 物质的名称是_,D 物质的化学式为_。(2)写出 B C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基本反应类型为_。(3)木炭在C 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19小林同学思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_,(2)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3)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4)当观察到导管口._时.开始收集氧气。(5)结束加热时.应_,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人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评卷人得分七、计算题试卷第 10 页,总 10 页2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荣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共含有_个原子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2)青蒿素由 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3)计算 141 g 青蒿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第 1 页,总 7 页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A、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便市民出行,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加高燃煤锅炉烟,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不利于改善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废弃工厂拆迁.用于城市绿心综合建设,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2A【解析】【详解】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101;故选:A。3C【解析】【详解】解:设氧化铈(CeO2)中铈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x+(-2)2=0,x=+4;故选:C。4D【解析】【详解】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时,不得伸入试管中滴加,故选项错误。B、过滤需要玻璃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故选项错误。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应倾斜45,故选项错误。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2 页,总 7 页D、用水湿润后的玻璃导管更加容易连接,故选项正确。故选:D。5C【解析】【详解】A、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这两个汉字是日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该操作不能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人操纵原子的阶段;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解析】【详解】A、每个水分子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水分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水分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面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解析】【详解】A、1 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3个水分了-分 子很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夏季在公园里闻到陈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氧气可被压缩成液氧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酒精温度计遇热温度计内液柱上升-分 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8A 答案第 3 页,总 7 页【解析】【详解】A、鉴别食盐和蔗糖-实验室的任何药品都不能品尝味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氧气使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能产生大量气泡,水不能;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现察颜色高锰酸钾为黑紫色(暗紫色),氯酸钾为白;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9D【解析】【详解】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能,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可以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品红在热水总扩散的速度大于在冷水中扩散的速度,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经过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的水中依然含有可溶性离子,不是纯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0 C【解析】【详解】A、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反应后没有剩余;故选项错误。B、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固体质量减少;故选项正确。D、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从“0”到有,然后不变;故选项错误。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4 页,总 7 页故选:C。11N2O2空气中形成浮尘(合理即可)【解析】【详解】(1)图 1 所示物质中常用于食品防腐的是N2;炼钢.气焊以及航空航天都要用到的是O2;(2)图 2 中寓含大气污染的危害有:空气中形成浮尘;12离子元素【解析】【详解】(1)氧化钠由离子构成。(2)碘盐中的“碘”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指碘元素;13 CO2(答案合理即可)13失去【解析】【详解】(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写出大气圈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CO2;(2)铝的原子序数为13;铝原子最外层有3 个电子,小于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14密度小于空气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氢气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危险【解析】【详解】探空气球主要用于把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高空,以便进行温度、压力,湿度和风等气象要素的探测,可升达离地30-40 千米的高度.探空气球中充入的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现在大多用氦气取代氢气填充探空气球的原因是: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氢气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危险;15 过滤单质化学吸附色素和异味肥皂水淘米水浇花(答案合理即可)【解析】【详解】(1)污水通过”格棚”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分类液体与固体的过滤操作;答案第 5 页,总 7 页(2)生化池中通入臭氧(O3)去除水中有机物.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臭氧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3)污泥处理中部分污泥可腐熟用作肥料,肥料的腐熟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4)快滤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5)经过以上处理得到的水是硬水,可用肥皂水进行检验。(6)我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请你为节约用水提一条建议:淘米水浇花;16降低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过氧化氢uuuuuuu uuu r二氧化锰水+氧气(答案合理即可)不是一氧化碳+氧气三钴纳米棒二氧化碳ad【解析】【详解】(1)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可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2)需要催化剂参与的化学反应可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uuuuuuuu uu r二氧化锰水+氧气;(3)在加热氯酸钾时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使氯酸钾分解的速率明显加快.高锰酸钾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制,因为高锰酸钾自身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空气中的一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一氧化碳+氧气三钴纳米棒二氧化碳;(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催化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说法正确;b 催化制在化学反应的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改变;故说法错误;c 根据“某些化学反应也并非只有唯一的催化剂”可知,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故说法错误。d 根据“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会急剧地或缓慢地失去活性,称为催化剂中毒”可知,催化剂中毒后会失去活性;故说法正确。故选:ad;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6 页,总 7 页17 有气泡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uuuu u r点燃五氧化二磷红磷能继续燃烧瓶内还有氧气残留3020.2%反应时间太长【解析】【详解】实验准备 连接好如图1的装置后.先将导管伸人水中,然后用手捂住容器璧,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瓶中迅速塞紧塞子。现察到大量白烟,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uuuu u r点燃五氧化二磷;待红磷熄灭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瓶中的量明显小于瓶内室气体积的1/5。活动一:小红猜想可能是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于是进行了如图2 所示实验:将燃烧匙内剩余物质加热。观察到红磷能燃烧,由此判断红磷过量。活动二:小明认为瓶内可能还有氧气残留。资料显示:红色的铜粉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于是他设计如图3 所示的实验:将集气瓶内残余气体通人装置后开始加热,观察到红色的铜粉变黑,结论是:瓶内还有氧气残留;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30 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019.7100%20.2%150能力发展 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缺点是:反应时间太长;18过氧化氢CO2水uuuu u r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放出白光【解析】【分析】C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C 是氧气,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 是二氧化碳;A、B为无色液体,且A 能产生氧气,则A 是过氧化氢,B 是水;【详解】(1)A 物质的名称是过氧化氢,D 物质的化学式为CO2;(2)写出 B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u uu u u r通电氢气+氧气,该反应答案第 7 页,总 7 页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热,放出白光。19集气瓶试管口向上高锰酸钾uuuu u r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解析】【详解】(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集气瓶,(2)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向上,试管口应该略微向下,以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3)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u uuu u r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氧气。(5)结束加热时.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人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20 42282三90:1140g【解析】【详解】解:(1)每个青蒿素分子中有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5 个氧原子,共计42 个原子 .其相对分子质量=1512+122+165=282;(2)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5):(122)=90:11;(3)计算 141 g 青蒿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141g165100%4028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