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 (2).ppt
章末复习:地球上的水授课人:高一地理组授课人:高一地理组 刘雷雷刘雷雷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课,熟记水循环的过程、分类和意义;2、结合课本和PPT,学会分辨寒流和暖流;3、通过对洋流性质的记忆,熟记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表现;4、正确记忆开源和节流的具体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分类和意义;难点:洋流的性质判断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1:结合课本P55-P56内容,归纳记忆水循环的过程、分类和意义1、过程:2、分类:3类-海陆大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洋内循环;3、意义:促进水体更新;维持水量的动态平衡;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能;联系海陆的纽带;塑造地表形态。问题2:利用课本P57内容和笔记,区分记忆洋流的分类、名称和分布规律1、分类:按冷暖性质划分为寒流和暖流;3、名称:以地名及所处的位置为主;4、分布规律:两个系统;(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问题2:利用课本P57内容和笔记,区分记忆洋流的分类、名称和分布规律3、分布规律:(1)副热带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为寒流;(2)副极地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为寒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为暖流。问题3:根据课本P58-60,结合案例,熟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海洋资源: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海区形成大渔场;3、航行:影响航速-顺洋流节约燃料,加快航速;逆洋流则相反;影响安全-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来自极地的寒流携带冰山漂向低纬度,威胁航海安全。4、水循环: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同时也导致污染范围扩大。问题4:通过对课本P63活动课和P64-65内容的回顾,熟记开源和节流的主要措施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饮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2、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 B C D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 、。(3)图中包括 种水循环类型,它们是 。(4)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读下列四幅图,回答12题1、四幅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渔场名称与图序一致的是()A、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B、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D、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2、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的主要原因是()A、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比较适宜鱼类的生长B、寒暖流交汇处鱼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C、寒暖流交汇使海水的盐度比较适中,有利于鱼类产卵D、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多样的饵料右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3-4题。3、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4、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A.封山育林 B.退耕还林 C.修建梯田 D.修建小型水库水循环概念类型环节作用海陆间循环(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是“纽带”是“调节器”是“雕塑家”是“传送带”通过水循环,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河水补给主要类型雨水补给(最主要补给形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以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则随气温高低而变化。一、洋流1、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2.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