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结构零件与8.7推出机构设计(精品).ppt
-
资源ID:82850027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8.6结构零件与8.7推出机构设计(精品).ppt
图8-29 卧式注射机用模具的浇注系统 1一主流道衬套2一主流道3一冷料穴 4一分流道5一浇口6一塑件 8.5 8.5 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设计一、浇注系统的作用一、浇注系统的作用v(1)将熔体平稳地引入型腔,使之按要求填充型腔的每一个角落;v(2)使型腔内的气体顺利地排除;v(3)在熔体填充型腔和凝固的过程中,能充分地把压力传到型腔各部位;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清晰、尺寸稳定的塑料制品。二、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v1充分了解塑料的工艺特性,分析浇注系 统尺寸对熔体流动和各阶段温度、压力变化影响。v2排气良好。v3.防止型芯和塑件变形。v4.减少熔体流程及塑料耗量。v5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应尽量小。v6.要求热量及压力损失最少。三、排气系统的设计三、排气系统的设计v排气槽最好设在分型面上。v排气槽的排气口不能正对操作人员。v排气槽最好开设在靠近嵌件和塑件最薄处。v排气槽的宽度可取1.51.6mm,深度常为0.020.04mm。8.6.1 合模导向装置的设计合模导向装置的设计v合模导向装置是保证动、定模或在上、下模合模时,正确地定位和导向的零件。如图8-48所示。图8-48 导柱导向装置 8.6 结构零件的设计结构零件的设计1导向装置的作用导向装置的作用v导向作用 合模时首先导向零件接触,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闭合,避免型芯先进入型腔造成成型零件的损坏。v定位作用 导向装置在模具装配过程中也会起到定位作用,即便于模具的装配和调整。v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塑料熔体在充型过程中可能产生单向侧向压力或受成型设备精度低的影响,导柱将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2 2导向零件的设计原则导向零件的设计原则v导向零件应合理地均匀分布在模具的周围或靠近边缘部位。v根据模具的形状和大小,一副模具一般需要23个导柱。v对于多分型面的模具,最好采用阶梯形导柱,阶梯数要与分型面数相等,每阶高度要比它所固定的模板厚度低约05 mm,每阶直径与直径之差,推荐选用2mm如12、10、8等。v图8-49 导柱的布置形式 图8-50 阶梯形导柱v为保证分型面很好地接触,导柱和导套在分型面处应制有承屑槽,一般都是削去一个面,如图8-51(a)所示,或在导套的孔口倒角,如图(b)所示。v各导柱、导套(导向孔)的轴线应保证平行,否则将影响合模的准确性,甚至损坏导向零件。图8-51 导套的承屑槽形式3导柱的结构、特点及用途导柱的结构、特点及用途图8-52 台阶式导柱导向装置 注射模常用的标准台阶式导柱有带头和有肩的两大类。1、在小批量生产时,带头导柱通常不需要导套,导柱直接与模板导向孔配合(a),也可与导套配合(b);带头导柱一般用于简单模具。2、有肩导柱一般与导套配合使用(c);导套外径与导柱直径相等,便于导柱固定孔和导套固定孔的加工。3、如果导柱固定板较薄,可采用有肩导柱,其固定部分有两段,分别固定在两块模板上,如图(d)所示。有肩导柱一般用于大型或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大的模具。4导套和导向孔的结构、特点及用途导套和导向孔的结构、特点及用途导套 注射模常用的标准导套有直导套和带头导套两大类。图8-55 导套的固定方式导向孔 导向孔直接开设在模板上,它适用于生产批量小、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具。导向孔应做成通孔(空气)。5锥面定位结构锥面定位结构图8-57 圆形型腔锥面定位机构用于模塑成型时侧压力很大的模具。8.6.2 模架的主要组成零件模架的主要组成零件右图为典型注射模模架组合图v1定模座板v2定模板v3动模板 v4支承板 v5垫块状v6推杆固定板v7推板v8动模座板v1动模座板和定模座板动模座板和定模座板 它是动模和定模的基座,也是固定式塑料模与成型设备(安装板)连接的模板。v2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和定模板 它的作用是固定凸模或型芯、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所以又称固定板。v3支承板支承板 支承板是垫在固定板背面的模板。防止脱出,增强稳定性。v4垫块垫块 垫块的作用是使动模支承板与动模座板之间形成用于推出机构运动的空间,或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的要求。8.7 推出机构设计推出机构设计8.7.1 推出机构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推出机构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推出机构的组成推出机构的组成图8-61 推出机构v如图所示,推出机构主要由以下零件组成:推杆固定板1、推杆2、导套3、导柱4、推板5、拉料杆6、支承钉7、复位杆8。其它形式的推出机构,组成部件有所不同。2推出机构的分类推出机构的分类v手动推出机构 开模后,靠人工操纵推出机构来推出塑件。v机动推出机构 利用注射机的开模动作驱动模具上的推出机构,实现塑件的自动脱模。v液压与气动推出机构 利用注射机上的专用液压和气动装置,将塑件推出或从模具中吹出。(1)按动力来源分(2)按模具结构分v简单推出机构。v二级推出机构。v带螺纹塑件的推出机构。(3)按推出元件分推杆推出机构。推管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3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v(1)塑件留在动模v(2)保证塑件不因推出而变形或损坏 v(3)保证塑件良好的外观v(4)结构可靠8.7.2 简单推出机构简单推出机构v简单推出机构也叫一次推出机构,即塑件在推出机构的作用下,通过一次动作就可脱出模外。它一般包括推杆推出机构、推管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推块推出机构等等,这类推出机构最常见,应用也最广泛。v1推杆推出机构推杆推出机构(1)推杆的形状 推杆的形状 推杆的截面形状应根据塑件的几何形状、型腔和型芯结构的不同来设定。常见的推杆截面形状是圆形,它一般只起推件作用。而在有的场合,推杆除了起推件作用外,本身还直接参与成型,这就需要将其做成与塑件某一部分相同的形状,如方形、半圆形等等。(2)推杆的尺寸及固定形式 如图所示为推杆的几种固定形式,v图(a)为最常用的推杆固定形式,可用于各种带台肩形式的推杆;v图(b)是利用垫块或垫圈来代替固定板上的沉孔,其使加工简化;v图(c)是利用螺塞拧紧推杆,它适用于面定板较厚场合;v图(d)用螺钉紧固,适用于粗大的推杆。图8-62 推杆的几种固定形式(3)推杆设计时的注意事项v推杆的位置应选在脱模阻力大的地方及设在塑件强度刚度较大处,以免塑件变形损坏。如图(a)所示,塑件成型时对型芯的包紧力很大,所以推杆应设在型芯外侧塑件的端面上,或设在型芯内靠近侧壁处。如图(b)所示,推杆还可设在塑件的加强筋下面,这样既可保证塑件不变形,同时也等于在脱模阻力大的地方设置了推杆。图8-63 推杆位置的确定 推杆的端面一般应高出型芯或型腔表面0050.lmm,如左图所示,这样并不会影响塑件以后的使用。推杆端面的高度推杆与其配合孔一般采用H8f7的配合,配合长度取直径的152倍,通常不小于10mm。在保证塑件质量和顺利脱模的前提下,推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简化模具和减少对塑件的影响。2 2推管推出机构推管推出机构图8-64 推管推出机构(薄壁圆筒形塑件)1推管 2长型芯 3复位杆3 3推件板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图8-65 推件板推出机构(推力大且均匀)1推件板2推杆3导柱4 4综合推出机构综合推出机构图4-106 推管、推件板综合推出机构1推管2推件板8.7.3 推出机构的导向与复位推出机构的导向与复位1导向零件导向零件 当推杆较细时,固定它的固定板及垫板的重量容易使推杆弯曲,以至在推出时不够灵活,甚至折断,故常设导向零件。装配导套可延长导向零件的寿命及使用的可靠性。1导柱 2导套2复位零件复位零件v为了使推出零件在合模后能回到原来的位置,推杆或推管推出机构中通常还设有复位杆。补充一:补充一:二级推出机构二级推出机构v在一般情况下,塑件的推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的。但是由于塑件的形状特殊或生产自动化的需要,一次推出动作完成后,塑件难以全部脱出模外,如顶出力太大,易使塑件产生变形、甚至破坏,此时可采用二次推出,以分散脱模力,使塑件自动脱落。这类推出机构称为二级推出机构,这类推出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现举例如下:图4-108 U形限制架二次推出机构1型腔板2限制螺钉3型芯4推杆5转动销6注射机顶杆7u形限制架8摆杆9弹簧10圆柱销补充二:双向推出机构补充二:双向推出机构v在模具设计时,为使推出机构的结构较简单,操作较方便,通常都使塑件留在动模一边,以便借助于开模力推出留在动模边的塑件。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形状特殊的塑件,开模后,这类塑件既可能留在动模一侧,也可能留在定模一侧。这时为了能让塑件顺利地脱模,需考虑动、定模两侧都设推出机构。如图4-109所示为摆钩式双向顺序推出机构。图4-109 摆钩式双向顺序推出机构 1一推管2一动模型芯3一动模板4一定模型芯 5一弹簧6一压板7一限位螺钉8一摆钩补充三: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补充三: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v通常塑件上的内螺纹由螺纹型芯成型,而塑件上的外螺坟则由螺纹型环成型。为了使塑件从螺纹型芯或螺纹型环上脱出,塑件和螺纹型芯或螺纹型环之间除了要有相对转动以外,还必须要有相对的轴向移动。因此,在塑件设计时,应注意塑件上必须带有防转结构。如图4-112所示是塑件上带有止转结构的各种形式。图(a)、(b)、(c)所示为内螺纹塑件外形上设的止转结构形式;图(d)所示为外螺纹塑件端面设的止转结构形式。图4-112 螺纹塑件的止转结构根据塑件上螺纹精度要求和生产批量的不同,塑件上的螺纹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脱模。v1强制脱模强制脱模v这种脱模方式多用于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强制脱模,可使模具的结构比较简单。v图4-113 利用塑件的弹性强制脱模v2手动脱模手动脱模v手动脱出螺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机内型,另一种为机外型。v图4-114 手动脱螺纹机构v3机动脱模机动脱模v这种机构是利用开合动作使螺纹型芯脱出和复位,下面举一个齿轮、齿条脱螺纹型芯的机构。如图4-11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