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把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当比拟简单把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意学生已有的计算根底上,采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觉,在详细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展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探究并把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学生观看思索、比拟分析、归纳总结、与人沟通、合作学习的力量。进一步培育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索问题的习惯,养成仔细、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比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把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日再去逛时情境的比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学问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育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对待四周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加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日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比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日的学问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既现实、又好玩,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教学中转变学生单纯承受式的学习方式,留意引导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究学问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小组合作的力量。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索并答复:比照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觉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沟通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消失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教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留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情愿告知它吗? 4.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比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稳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日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展稳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平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把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展自身的数学应用力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拟,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拟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 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 温柔最低气温得 温差计算比拟得出。 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xx年下半年的 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平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 表1某户居民20xx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 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 (元)。 二、例题 讲解。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调皮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状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其次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 调皮能记住几个数字? 调皮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 平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调皮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得代表。 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我们班同学得平均身高、这个月得平均 气温。 四、实际应用。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平均分是91分,其 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 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 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 分) 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 五、习题稳固。 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状况统计表。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肯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约900张。 (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与5天的平均 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比5天得平均数大。 2小熊冷饮店 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状况记录,第一周7箱,其次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适宜呢? 按平均数进货比拟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 六、课后拓展。 1在一分投球竞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用平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柔最低气温得平均值。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平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2324202521 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 解:由题知可用6天平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根据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 ÷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平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3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情境创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布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美丽的构造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异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1)卡通A(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肯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肯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局部是什么图形? 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争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加,激起他们的兴趣。培育集体意识,增加团队精神。 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特别擅长观看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生活中的图形?请看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音乐响起,屏幕播放录象。 二、议一议(课堂争论) 问题1:你发觉录象中的这些物体与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你能找出与这些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四人一小组争论,说明自己的观念,其他小组积极点评,补充,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球、棱锥。 问题2:比拟这些立体图形,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电脑演示:(1)球体 (2)圆柱 (3)圆锥 并通过实物展现,引导学生观看、争论、归纳,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分类:球体、柱体、椎体。 电脑演示:由圆柱变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问题3 以三棱柱为例,说出一个棱柱的棱数与底面的边数,侧面的平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诱导学生思索:当棱柱的棱柱的棱数越来越多时,棱柱就越来越趋向于什么立体图形? (用类似的方法),电脑演示:将圆锥演化成棱椎(三棱锥、四棱锥、五棱椎),再由棱锥演化成圆锥。 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把握从特别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别的的认知思想,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比照,确立分类思想。并用类比的方法,自主的争论、归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三、练一练(评价)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依据“主体参加,分层优化,准时反应,鼓励评价”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发给学生一些图片或实物,说说手中的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没有发到的学生,举出立体图形的实例。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留意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 一 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详细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洁的小数。 2、经受比拟商品单价凹凸贵。的过程,学会比拟简洁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洁问题,与同伴沟通,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熟悉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根底上进展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学问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识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拟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局部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根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时严密结合购物的详细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学问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阅历为背景,并在详细情境中进展的。 2、给学生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时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货比三家”要放手让学生想方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廉价”的问题,并进展沟通,与同伴共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学问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制造性;要鼓舞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3、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务必要在争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提醒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一样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依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为学生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阅历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整个单元的教学要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买书”一课,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应当把小数减法的问题交给学生独立去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识别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和概括抽象的力量,进展空间想象力量。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熟悉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日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依据学生答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以下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推断四边形。 (1)教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推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现。)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方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依据学生答复课件中操作。) (二)查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四周哪些物体的外表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依据学生的答复,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肯定的标准给这些特别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依据学生答复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展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教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沟通,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举一名同学发言。 3反应、沟通。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现)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特别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依据它们的特点进展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教师给你们供应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现,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特别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预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沟通、展现。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力量太强了,教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熟悉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学问?四边形还有许多学问,我们以后再学。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把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计算方法,再沟通比拟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标准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看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假如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4=0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习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一样吗? 2、出例如题,请学生读题。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沟通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进展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赐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依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我们看到最终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洁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假如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习:360÷9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估量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量的?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展笔算。 8、组织沟通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展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肯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连续除。 (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 9、总结笔算方法和留意点 三、稳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竞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熟悉简洁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育合作、沟通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激发参加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依据统计图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教学具预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动身,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好玩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爱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竞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竞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工程,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展竞赛,我们该组织什么竞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全都,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方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连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竞赛,意见不全都,找寻有效的方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有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沟通,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爱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预备好了吗?开头! 2、小组为单位进展争论,师巡察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育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展统计。培育学生组织、动手操作力量,增加合作意识。 3、(各组争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争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现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竞赛,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气大。在竞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胜利的欢乐感,吸取胜利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预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争论沟通)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刚小朋友们进展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沟通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刚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特别美丽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爱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美丽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展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进行竞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日学到的方法帮忙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觉,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长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忱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8 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力量训练点 1.培育学生用进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力量。 2.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分析推断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引导学生用进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思索发觉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肯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用投影逐一出示以下题目,请同学答复: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连续讨论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3小时行驶180千米,4小时行驶240千米,5小时行驶300千米,6小时行驶360千米,7小时行驶420千米,8小时行驶480千米 (2)出示下表,并依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3)边填表边思索:在填表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沟通时,使之明确。 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6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20千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点拨: 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假如学生没有问题,教师提示:请每位同学任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问:依据计算,你发觉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60或都一样,固定不变等。 教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肯定”。(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 比值60,实际就是火车的速度。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4)教师小结: 刚刚同学们通过填表、沟通,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3.教学例2 (1)出例如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2)观看上表,引导学生明确: 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总价随米数的变化状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肯定的。 比值3.1,实际就是这种花布的单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3)师生小结:通过刚刚的观看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为什么?(总价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4.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拟例1、例2,思索并争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初步沟通时引导学生明确: 例1中有路程和时间两种量;例2中有米数和总价两种量。即它们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点拨: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板书) 例1中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肯定:例2中总价与米数的比的比值肯定。概括地讲就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肯定。 (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引导、点拨,并补充板书:两种量中)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两例的共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肯定。 (4)教师指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补充板书:假如这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关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5)看书19、20页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6)教师说明:在例1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的比值(速度)保持肯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7)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8)教师提出:假如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肯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9)教师提出:依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需具备哪些条件? 5.教学例3 (1)出例如3:每袋面粉的重量肯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2)依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争论解答。 (3)汇报推断结果,并说明推断的依据。 教师板书: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6.反应练习 让学生试做第21页的做一做,并订正。 三、稳固进展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先想一想成正比例的量要满意哪几个条件?再算出各表相对应数的比的比值。假如相等,列关系式推断。第(3)题不成比例,订正时要学生说明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2题的(1)-(9) 先让学生自己推断,再订正。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进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怎样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试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洁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洁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进展统计观念,增加与他人沟通的意识和力量。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熟悉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学问和平均数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竞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竞赛规章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章。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进行两场投篮竞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师:第一场竞赛,预备,开头!同学们把竞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现其次场竞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其次场竞赛的状况,谁能依据统计表帮教师把这场竞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展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师:两组竞赛状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现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愿意承受吗?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认真观看,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方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 小组合作,教师巡察并参加活动,然后反应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竞赛两组人数一样,第一组总数20个,其次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其次场竞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一样,奖牌应给哪组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状况下,光看总数不公正,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展争论。 小组汇报:移多补少 计算平均数:第三组 (5+8+4+2+6)5=5(个) (板书) 第四组 (6+5+6+7)4=6(个) 师生小结其次场竞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 师:刚刚大家在积极思索其次场竞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终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像第一场竞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其次场竞赛人数不相等,就肯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 (三)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状况见统计图。(展现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