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学问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假如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根据自变量由小到大的挨次,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八年级数学学问点总结北师大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学问框架 二.学问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局部数据,依据局部来估量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全部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根据肯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初二下册数学学问点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留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留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转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认真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削减,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终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表达,认真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局部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终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