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docx

    • 资源ID:82936785       资源大小:27.0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docx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届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状况和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状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最终叙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经过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分析,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状况。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随堂试验。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力量目标: 会组装简洁的滑轮组。 培育学生讨论物理的正确方法。 培育学生通过试验现象总结归纳规律推理力量。 3、情感目标: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试验对学生进展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通过沟通与合作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培育学生乐于探究并擅长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和教学原则 依据滑轮一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纳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试验、放电脑动画、观看、争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通过观看、试验和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心的气氛中感知探究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握学问和进展力量相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稳固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详细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分以下几个环节: 1、新课引入: 用课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 2、演示、观看、争论与讲解相结合: 演示定滑 轮、动滑轮的用法,学生试验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状况。此试验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减小动滑轮重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让学生把试验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 格中。各试验小组分析论证明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观看试验和相应的理论分析,培育学生运用物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力量。 讨论滑轮的实质用课件动画说明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这样做可以让这个问题更直观,使学生更简单理解,简单承受。 接着提出 问题:有没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转变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学生思索并争论得出结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来。然后用课件提出如何连接滑轮组。 学生在练本上设计滑轮组,用课件动画给出答案。学生在根据图中的设计组装滑轮组,讨论滑轮组的省力状况和绳子移动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关系。这个试验有可能出 现偏差,这时可让学生分析消失偏差的缘由。培育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力量。 3、稳固强化: 让学生对比本节学问进展小结,培育学生总结归纳的力量。 完成根据本节目标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问形成长久性记忆,有熟悉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力量,在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和把握的根底上培育学生的制造力量和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分析 1、“功”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根本、最重要、又是与能亲密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特殊以后关于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充分提醒了物理学各局部间的内在联系。 作用:对功这一节内容的讨论是在前两节所学简洁机械学问的根底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学问来绽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讨论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学问奠定根底。功的学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讨论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 重视学生的生活阅历,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3、学生认知进展 八年级学生学习的沪科版物理教材,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学问,在没有能的转化的学问的状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肯定的力学根底学问,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学问进展理解与运用,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功”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确实定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 通过本节学问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洁的规律,能熟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做功,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 (3)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展简洁计算; (4)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育学生从物理现象和试验中归纳简洁的科学规律的力量,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详细问题。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育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喜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功的概念比拟抽象,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不像有些学问那样可以依靠直观熟悉为依托,因此教学中充分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联系实际,通过详细实例帮忙学生建立功的概念是本堂教学的关键点,也是重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设计 依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展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争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育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10块砖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讨论物理问题的方法为根底,把握学问为中心,培育力量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详细设计如下: 、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投影图片和课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索,提出“什么是功”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剧烈的求知欲和奇怪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中对“功”的熟悉,同时让学生依据已有阅历谈谈对“功”一词的看法,我从中重点突出“做功”跟“力的成效”的联系。 、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觉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试验与观看。这节课我主要采纳生活实例、课件演示的方法来帮忙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首先我引导学生紧抓“力的成效”来熟悉生活中物体做功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并举例;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力学学问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再以课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力学角度分析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时给出实例,让学生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做功,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两必要因素的熟悉。 在讨论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留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搬砖头多少和高度的不同)和多媒体分析引导,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熟悉,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顺势引出关于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从而得到机械功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学问,学习W=Fs并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熟悉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 。同时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两个练习题,并从题中引入W=Gh这一公式,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稳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由于沪科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材对功的原理没有进展特地介绍,但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是一个很重要的普遍原理。我针对教材特点,认为本节课其次段文字是引入功的原理的教学锲机,引导学生阅读本段内容,重新让学生熟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即为机械功,同时又通过直接用手做功和用机械做功多少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争论书上FS=Gh所蕴含的意 义,从而得出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的结论。 3、课堂小结: (1)、学问内容小结: 要点由学生共同来总结。 (2)、学习方法小结: 总结如何抓住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板书设计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在新课切入方式上,经过反复研读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和人教版、沪科版新课标教材,觉得沪科版教材对于机械功概念的引入上,很专业地指出了机械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即机械功;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却是在有力学根底和能的学问前提下去构建“功”的概念;而“功”是对于目前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生疏而抽象的概念。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比拟简单形胜利的概念,同时又有较大兴趣来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我借鉴了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的教学思路,紧抓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学问动身帮忙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功的概念,最终才引导学生熟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即机械功,同时以文中其次段内容为锲机,简洁让学生熟悉到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教材有三大特点: 内容重要、教学要求高、教学容量大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外表可以发生反射。 2)熟悉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验,观看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观察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受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试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拟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2)亲密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意识。 3)鼓舞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活动。 4)创新素养培育:培育学生依据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培育学生合作力量。 三、教学重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四、教学难点:光的反射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异同点及应用。 五、教学用具:激光手电筒、白纸板、平面镜、牙签、自 制课件 六、教材处理: 针对这堂课的要点,我对教材内容进展了重新整合。我对概念和规律的引入都由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来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纳的是“试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试验设计上有教师演示试验,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行避开,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试验的精确度特别重要,做好这个试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根底。学生演示试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比照试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年龄小,经受探究的次数有限,试验时简单被器材吸引,丢弃探究目的,更谈不上积极思索,主动探究。 所以,我奇妙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参加试验,实实在在地的体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学习 三、归纳小结 四、反应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新课导入 在物理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许多,如复习导入、小试验导入、物理小故事导入等。依据本节课的学问构造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纳“试验现象问题“导入的方法。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中,采纳了同学们都熟识的现象。在阳光剧烈的时候,淘气的同学会用镜子、表等晃出一个亮斑,这是什么缘由呢?结合光沿直线传播引导学生观看光的走向,同学们能够从墙上的光斑发觉光的这个特点。从而引出了光的反射。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观看: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二、新课学习 1、从观看中得出概念 2、从试验中得出规律 3、从动手中发觉问题 4、从比照中加深印象 1、从观看中得出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避开了让学生死记概念,从观看现象中得出“一点、二角、三线“,更加形象直接,不但活泼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用激光手电筒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看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 并用课件演示过程。 2、从试验中得出规律: 能否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目前探究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究其缘由,是教师习惯于设定程序,让学生去做。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对于“一点、二角、三线“这六个名词进展分析,学生依据数学学问,会想到一些关于面、角联系,学生模糊形成了探究问题的思路。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应当如何去做,要想证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需要什么条件,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需要验证什么物理量。明确探究总思路。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倒主体的位置上,培育学生在观看的根底上归纳概括的力量,这是培育学生探究力量的重要环节。演示同时,可以做出光线与水平面成45°、90°时,让学生观看特别光线的特点。 演示三:用激光手电筒对光的反射三个规律进展演示 为了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周密思索,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我紧接规律之后设计了反射光路图的画法。通过例题使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有进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同时给出学生相应的练习,熬炼学生自己动手的力量,学生对于自己所画出来的光路图会有很大成就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练习:(由课件显示) 3、从动手中发觉问题: 在学习过光的反射定律后,我紧接着提出了假如光线沿着反射光线射入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我提出让学生来演示这一过程,既活泼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学生的动手力量。为了让物理更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现象。如你在一块镜子中观察某同学的眼睛,那么某同学也能观察你的眼睛。同时我还提出有关隐形人这一话题,让学生课后思索是否符合科学道理。 演示四:光路可逆 4、从比照中加深印象: 从这里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引导学生想象平行光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便弯折,这时同学们会发觉法线不在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个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并总结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对生活中的黑板反光、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等现象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进展解释。 演示五: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 三、归纳小结: 通过以上的探究,让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通过学生小结,加强了对规律的理解,对所学学问的稳固,帮忙学生全面把握新学问,形成学问体系,培育归纳总结问题的力量。 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外表时,又有局部光反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规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的根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设计试验进展试验争论得出结论。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光的反射学问与生活及自然现象的亲密联系,在教学中着重培育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学问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力量。本节课也存在缺乏之处,由于时间和器材的限制,学生不行能充分动手,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问题。在以后教学中,我将连续努力,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稳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依据公式P=IU设计试验并进展试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发觉问题的力量。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纳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展比照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其次个要求定量测量的试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拟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展试验,精确地记录及处理试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留意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解。 教学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二、说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导入: 1、什么是电功率?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 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能设计试验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定呢? 试验过程: 1、留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量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试验电路图,并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展试验。 3、依据记录的试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展比拟。 评估沟通: 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 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4、本试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转变电阻来调整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仆人。”我在这堂课中充分表达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五个“能让”。 (一)能让学生观看的尽量让学生观看的尽量让学生观看。比方试验前,学生要观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开关的闭合状况,试验中,让学生观看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学生们都观看得特殊认真。 (二)能让学生思索的尽量让学生思索。比方依据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试验思路,让学生通过思索答复如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案;试验完毕后让学生思索本试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五)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试验完毕,每个小组都推举了代表对本小组的试验结果进展总结性的发言,得出了较多合理的结论。我也适时地赐予了教学评价,鼓舞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原有阅历动身,为学生供应有构造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展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探究过程,教学中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观看、思索、动手、记录和表述的力量,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动了学生的参加意识,抓住了学生的留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5 1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诞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识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把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展精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精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 4鼓舞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育学生自学的力量。 2重点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温度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索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精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谈论。 教师叙述:这样的形容特别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分(认同所讨论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拟精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讨论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常用单位:摄氏度() SI单位:开尔文(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 教师叙述: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使人们看到环境的污染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上升;很多食品、药品的保鲜、保质都要在肯定的冷藏、冷冻温度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安康,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科学讨论的很多都要在肯定温度环境下进展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温度和温度测量的学问。 教师叙述: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凹凸相差很悬殊。请大家读出图各种物体温度值,要求大家能说诞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说明:引导学生参加探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叙述:我们对于温度凹凸的推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试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说明:一名同学上前面来操作,同学们仔细观看,比拟两手指的感觉,说明白什么? 教师叙述:凭感觉来推断物体的温度凹凸是不行靠的,要精确地推断就必需进展测量,要进展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叙述: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今日我们连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试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看,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索温度计的原理。 提问: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争论、沟通后并答复,教师赐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板书。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依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观看过温度计的实物和挂图,都知道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你们知道温度计是怎样刻度的吗? (引导学生找到温度计刻度的方法) 学生争论、沟通,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多少? 学生争论后答复。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叙述:摄氏温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1如何刻度呢? 学生思索,争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汇报,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板书 2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温度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试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教师让学生再认真看一看桌上试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有何不同,想想温度计中的液体有何不同。 (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依据用途不同,试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试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表:2050;体温计:3542;固态汞熔点:39;液态汞沸点:357;固态煤油熔点:低于30;液态煤油沸点:150;固态酒精熔点:117;液态酒精沸点:78。) 工作液体的选择原则:一是液体存在的温度范围要宽,即凝固点要低,沸点要高;二是液体的膨胀系数要大;三是液体要纯洁,不沾污玻璃,不侵润玻璃。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1)试验室温度计 (2)寒暑表 (3)体温表 特别构造:缩口 教师叙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特别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旧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一般温度计不能甩)。 液体水银 量程:3542 分度值:01 体温度计的使用规章: 不能用常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火焰的温度,缘由之一是火焰的温度超过了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另外火焰还可能使玻璃熔化或使温度计中的液体沸腾; 寒暑表的测量范围的上限不会超过50,而沸腾的水面上,水蒸气的温度会到达近100,所以不能用寒暑表测量沸水及沸水面上的温度; 测量液体温度时,假如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局部,而是靠在了容器的侧壁,而侧壁因液体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温度会低于或高于液体平均温度,使测量不精确。容器的底部也会由于加热,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液体温度。所以,应当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液体的中间部位进展测量。 请同学们在综合第十一章有关温度计使用留意事项,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常用温度计。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说明:组织学生分组争论、沟通,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的予以确定。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投影出示。(小黑板展现)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温度计前: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精确读数。确定零刻线。 (2)使用温度计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遇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精选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docx)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